《湯液本草》~ 卷之四 (8)
卷之四 (8)
1. 葳蕤
氣平,味甘。無毒。
《本草》云:主中風暴熱,不能動搖,跌筋結肉,諸不足。心腹結氣,虛熱濕毒,腰痛,莖中寒,及目痛、眥爛、淚出。久服,去面黑䵟。
《心》云:潤肺除熱。
白話文:
性味平和,味道甘甜,沒有毒性。
《本草》記載:主要治療中風突然發熱,導致身體不能動彈,以及跌打損傷造成的筋脈攣縮、肌肉結塊,和各種虛弱不足的病症。還能治療胸腹氣結、虛熱濕毒、腰痛、陰莖寒冷,以及眼睛疼痛、眼角潰爛、流淚等症狀。長期服用,可以去除臉上的黑斑。
《心》的記載:能滋潤肺部、清除熱邪。
2. 茵陳蒿
氣微寒,味苦、平,陰中微陽。無毒。
入足太陽經。
《象》云:除煩熱,主風濕熱邪結於內。去枝、梗,用葉。
《本草》云:主風濕寒熱,邪氣熱結,黃疸,通身發黃,小便不利,除頭熱,去伏瘕。入足太陽。
仲景茵陳梔子大黃湯,治濕熱也。梔子柏皮湯,治燥熱也。如苗澇則濕黃,苗旱則燥黃,濕則瀉之,燥則潤之可也。此二藥治陽黃也。韓祗和、李思訓治陰黃,茵陳附子湯,大抵以茵陳為君主,佐以大黃、附子,各隨其寒熱。
《珍》云:治傷寒發黃。
白話文:
茵陳蒿的氣味稍微寒涼,味道苦澀,性平,屬於陰性中帶有一點陽性的藥材。沒有毒性。
主要歸屬於足太陽膀胱經。
《藥性歌括四百味》說:能消除煩躁發熱,主要治療風濕熱邪積聚在體內。使用時去除枝和梗,只用葉子。
《本草綱目》說:主要治療風濕引起的寒熱病症,熱邪鬱結,黃疸病,全身皮膚發黃,小便不暢,能消除頭部發熱,去除體內潛藏的腫塊。也歸屬於足太陽膀胱經。
張仲景用茵陳梔子大黃湯,來治療濕熱病症。用梔子柏皮湯,來治療燥熱病症。如果幼苗生長在積水處,則病症偏向濕黃;幼苗生長在乾旱處,則病症偏向燥黃,濕證要用瀉法,燥證要用滋潤法。這兩種藥物都是治療陽黃病的。韓祗和、李思訓治療陰黃病,用茵陳附子湯,主要以茵陳為主藥,再輔以大黃、附子,根據病情的寒熱情況來調整用量。
《珍珠囊》說:可以治療傷寒引起的黃疸。
3. 艾葉
氣溫,味苦,陰中之陽。無毒。
《本草》云:止下痢吐血,下部䘌瘡,闢風寒,令人有子。灸百病。重午日,日未出時,不語採。
《心》云:溫胃。
白話文:
艾葉,性味是苦的,屬性是陰中帶陽的藥材。沒有毒性。
《本草》記載:可以止瀉、止吐血,治療下部的瘡瘍,驅除風寒,使人容易懷孕生子。可以灸療各種疾病。在端午節當天,太陽還沒出來的時候,不說話地採摘艾葉。
《藥性賦》提到:可以溫暖脾胃。
4. 白頭翁
氣寒,味辛、苦,無毒。有毒。
《本草》云:主溫瘧狂易(音羊)、寒熱,癥瘕,積聚,癭氣,逐血止痛,療金瘡鼻衄。
《心》云:下焦腎虛,純苦以堅之。一名野丈人,一名胡王使者。
白話文:
白頭翁,藥性寒涼,味道辛辣、苦澀,有的有毒,有的無毒。
《本草》這本書說:主要治療溫瘧(一種發熱的疾病)、癲狂、寒熱交替的疾病、腹中腫塊、體內積聚的病症、頸部的癭瘤,以及可以驅逐瘀血、止痛,治療外傷出血和流鼻血。
《心》這本書說:對於下焦腎虛的病症,可以用純苦的味道來堅固腎氣。它還有別名叫野丈人、胡王使者。
5. 百合
氣平,味甘。無毒。
《本草》云:主邪氣腹脹心痛,利大小便,補中益氣,除浮腫臚脹,痞滿寒熱,遍身疼痛,及乳難喉痹,止涕淚。
仲景治百合病,百合知母湯、百合滑石代赭石湯,有百合雞子湯、百合地黃湯。或百合病已經汗者,或未經汗下吐者,或病形如初,或病變寒熱。並見《活人書》,治傷寒腹中疼,百合一兩,炒黃為末。米飲調服。
孫真人云:治百合陰毒,煮百合濃汁,服一升。
白話文:
百合,性平和,味道甘甜,沒有毒性。
《本草》記載:百合主要治療邪氣引起的腹部脹痛、心痛,能促進大小便通暢,補益脾胃之氣,消除身體浮腫、腹部脹滿,治療胸腹痞塞脹滿、忽冷忽熱的症狀、全身疼痛,以及產後乳汁不通、咽喉腫痛,還能止住鼻涕眼淚。
張仲景用百合來治療百合病,開有百合知母湯、百合滑石代赭石湯,還有百合雞子湯、百合地黃湯等方劑。百合病可能出現已經發汗、或未經發汗、瀉下、嘔吐等情況,病情可能如最初一樣,也可能出現寒熱變化。這些都記載在《活人書》中。治療傷寒引起的腹痛,可以用百合一兩,炒黃後磨成粉末,用米湯調服。
孫真人說:治療百合引起的陰毒,用濃煎的百合汁,服用一升。
6. 蓯蓉
氣溫,味甘、咸、酸。無毒。《本草》云:主五勞七傷,補中,除莖中寒熱痛,養五臟,強陰,益精氣,多子,婦人癥瘕,除膀胱邪氣,腰痛,止痢。久服輕身。
《液》云:命門相火不足,以此補之。
白話文:
肉蓯蓉
性味:味甘、鹹、酸,性平,沒有毒。
《本草》記載:主要治療五勞七傷,能補益身體中氣,去除陰莖中的寒熱疼痛,滋養五臟,強壯陰氣,增加精氣,使人容易生育,也能治療婦女的癥瘕積塊,去除膀胱的邪氣,治療腰痛,止瀉。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。
《本草藥液》記載:對於命門相火不足的人,可以用肉蓯蓉來補益。
7. 玄參
氣微寒,味苦、咸。無毒。
《象》云:足少陰腎經之君藥也,治本經須用。
《本草》云:主腹中寒熱積聚,女子產乳余疾,補腎氣,令人目明。主暴中風傷寒,身熱支滿,狂邪,忽忽不知人,溫瘧洒洒,血瘕,下寒血,除胸中氣,下水,止煩渴。
易老云:玄參乃樞機之劑,管領諸氣,上下肅清而不濁,風藥中多用之。故《活人書》治傷寒陽毒,玄參升麻湯,治汗下吐後毒不散,則知為肅清樞機之劑。以此論之,治空中氤氳之氣,無根之火,以玄參為聖藥。
白話文:
玄參,藥性稍微偏寒,味道苦且帶鹹味,沒有毒性。
《藥性歌括四百味》說:玄參是足少陰腎經的重要藥物,治療腎經的疾病必須使用。
《本草綱目》記載:玄參主要治療腹部冷熱交替的積聚症狀,婦女產後遺留的疾病,可以補養腎氣,使眼睛明亮。還能治療突然中風、傷寒引起的發熱、肢體脹滿、精神狂亂、神志不清、時冷時熱的瘧疾、血瘀形成的腫塊、下部寒冷引起的出血,能消除胸中的氣滯、利水消腫、止渴。
張元素說:玄參是調節氣機樞紐的藥物,能統領全身的氣,使氣機上下通暢而不會混濁,所以治療風症的藥方中常常用到它。《活人書》中治療傷寒陽毒的玄參升麻湯,以及治療發汗、下瀉、嘔吐後毒邪未散的症狀,都說明玄參是能疏通氣機樞紐的藥物。由此推論,玄參對於治療虛無縹緲的氣虛,以及沒有根源的虛火,是具有神效的藥物。
8. 款冬花
氣溫,味甘、辛,純陽。無毒。
《珍》云:溫肺止嗽。
《本草》云:主咳逆上氣,善喘,喉痹,諸驚癇寒熱邪氣,消渴,喘息呼吸。杏仁為之使,得紫菀,良。惡皂莢、硝石、玄參。畏貝母、辛夷、麻黃、黃耆、黃芩、黃連、青葙。
《藥性論》云:君。主療肺氣,心促急,熱乏,勞咳,連連不絕,涕唾稠黏,肺痿,肺癰吐膿。
《日華子》云:潤心肺,益五臟,除煩,補勞劣,消痰止嗽。肺痿吐血,心虛驚悸。
《衍義》云:有人病嗽多日,或教以燃款冬花三兩枚,於無風處,以筆管吸其煙,滿口則咽之,數日效。
《時習》云:仲景射干湯用之。
白話文:
性味是溫性的,味道甘甜、辛辣,屬於純陽之性,沒有毒性。
《珍珠囊》說:能溫暖肺部,停止咳嗽。
《本草綱目》說:主要治療咳嗽氣逆向上衝、氣喘、喉嚨腫痛、各種驚嚇癲癇、寒熱邪氣、消渴(糖尿病)、呼吸喘促。杏仁可以作為它的輔助藥,搭配紫菀效果更好。不適合與皂莢、硝石、玄參一起使用。害怕與貝母、辛夷、麻黃、黃耆、黃芩、黃連、青葙一起使用。
《藥性論》說:是君藥。主要治療肺氣虛弱、心跳加快、發熱疲勞、勞累引起的咳嗽、連續不斷的咳嗽、痰液濃稠黏膩、肺萎、肺癰吐膿。
《日華子本草》說:可以滋潤心肺、增益五臟功能、消除煩躁、補充勞損、化痰止咳。可以治療肺萎吐血、心虛驚悸。
《衍義補遺》說:有人咳嗽多日,有人教他點燃三兩枚款冬花,在無風的地方,用筆管吸取煙氣,充滿口中後吞下,幾天後就有效。
《時習本草》說:張仲景的射干湯中有使用款冬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