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好古

《湯液本草》~ 卷之六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六 (4)

1. 雄黃

氣溫,寒,味苦、甘。有毒。《本草》云:主寒熱鼠瘻惡瘡,疽痔死肌。療疥蟲䘌瘡,目痛,鼻中息肉,及絕筋破骨,百節中大風,積聚癖氣,中惡,腹痛,鬼疰。

白話文:

氣溫,性質寒涼,味道苦中帶甘。有毒。《本草》記載:主要用於治療寒熱交替、老鼠癤、惡性瘡瘍、毒瘡、痔瘡和死肉。還可以治療疥癬、膿瘡,眼睛疼痛,鼻子裡的息肉,以及筋骨斷裂、四肢百骸中的大風症、積聚成疾的癖氣、中毒、腹痛和鬼神作祟。

2. 赤石脂

氣大溫,味甘、酸、辛。無毒。

《本草》:主養心氣,明目益精。療腹痛泄澼,下利赤白,小便利,及癰疽瘡痔,女子崩中漏下,產難,胞衣不出。久服,補髓、好顏色、益老不飢、輕身延年。五色石脂,各入五臟補益。

白話文:

《本草綱目》:主要滋養心氣,明目益精。治療腹痛、腹瀉、血便、白便、尿頻,以及癰疽、瘡痔、女子崩漏、難產、胎盤不下等症狀。長期服用能補髓、增強容光、益壽不飢餓、輕身延年。各種顏色的石脂分別對應五臟,有補益作用。

《東垣》云:赤石脂、白石脂並溫無毒。畏黃芩、芫花,惡大黃。

白話文:

《東垣》說:赤石脂和白石脂都溫和無毒。但怕黃芩、芫花,與大黃相剋。

《本經》云:澀可去脫,石脂為收斂之劑。胞衣不出,澀劑可以下之。赤入丙、白入庚。

《珍》云:赤、白石脂俱甘酸,陽中之陰,固脫。

《心》云:甘溫,篩末用。去脫,澀以固腸胃。

《局方本草》云:青石脂,養肝膽氣,明目;黑石脂,養腎氣,強陰,主陰蝕瘡;黃石脂,養脾氣,除黃疸。余與赤、白同功。

白話文:

《局方本草》記載:

  • 青石脂:滋養肝膽之氣,使眼睛明亮
  • 黑石脂:滋養腎氣,強壯陰氣,主治陰蝕瘡
  • 黃石脂:滋養脾氣,消除黃疸
  • 其他種類的石脂(赤、白)功能與上述相似

3. 禹餘糧

氣寒,味甘。無毒。

《本草》云:主咳逆寒熱煩滿,下痢赤白,血閉,癥瘕大熱。

《本經》云:重可去怯。禹餘糧之重,為鎮固之劑。

《本草》注云:仲景治傷寒下痢不止,心下痞硬,利在下焦者,赤石脂禹餘糧湯主之。赤石脂、禹餘糧各一斤。並碎之,以水六升,煎取二升,去渣,分二服。

《雷公》云:看如石,輕敲便碎,可如粉也。兼重重如葉子雌黃,此能益脾,安五臟。

白話文:

《本草綱目》記載:張仲景治療傷寒引起的腹瀉不斷、胸腹以下痞硬疼痛的,用赤石脂和禹餘糧湯來治療。赤石脂、禹餘糧各一斤。將它們碾碎,用六升水煎煮,取兩升藥液,濾去渣滓,分成兩次服用。

4. 代赭石

氣寒,味甘、苦。無毒。一名須丸。出姑幕者,為須丸;出代郡者,名代赭。入手少陰經、足厥陰經。

《本草》云:主鬼疰,賊風蠱毒。殺精物惡鬼,腹中毒邪氣,女子赤沃漏下,帶下百病,產難,胞衣不出,墮胎。養血,除五臟血脈中熱,血痹,血瘀,大人、小兒驚氣入腹,及陰痿不起。

《聖濟經》云:怯則氣浮,重則所以鎮之。怯者亦驚也。

白話文:

《本草》上記載:治療鬼魂作祟,風毒、蠱毒。殺死侵害精氣的惡鬼,腹中被邪氣所中毒,女性赤白帶下,陰道下流各種疾病,難產,胎盤不下,墮胎。補血,清除五臟血脈中的熱氣,血脈瘀阻,大人、小兒驚嚇導致的氣入腹,以及陽痿不舉。

5. 鉛丹

氣微寒,味辛。黃丹也。

《本草》云:主吐逆反胃,驚癇癲疾,除熱下氣。止小便利,除毒熱筋攣,金瘡溢血。

又云:鎮心安神,止吐血。

《本經》云:澀可去脫而固氣。

成無己云:鉛丹收斂神氣,以鎮驚也。

《藥性論》云:君。治消渴。煎膏,止痛、生肌。

白話文:

這種藥性微寒,味道辛辣,是黃色的丹砂。古籍記載,它可以治療嘔吐、反胃、驚癇癲疾,清除熱氣,降氣止瀉,還可以止住小便失禁,消除毒熱引起的筋攣,治療金瘡出血。此外,它也能鎮心安神,止吐血。古書中還提到,它可以收斂散脫的氣息,固護元氣。有醫家認為,鉛丹能收斂神氣,起到鎮驚的效果。古籍記載,它還是治療消渴症的主藥,煎成膏狀可以止痛、生肌。

6. 白粉

《本草》云:一名胡粉,一名定粉,一名瓦粉。仲景豬膚湯用白粉,非此白粉,即白米粉也。黃延非治胸中寒,是治胸中塞,誤寫作寒字。

白話文:

《本草》記載:有一種藥物有三個名字,分別是胡粉、定粉和瓦粉。仲景的中藥方劑「豬膚湯」中所使用的「白粉」,不是這種「白粉」,而是指白米粉。黃延非治療的並不是胸中的寒氣,而是胸中的阻塞,只是誤寫成了「寒」字。

《藥性論》云:胡粉,使。又名定粉,味甘、辛。無毒。能治積聚不消,焦炒,止小兒疳痢。

陳藏器云:主久痢成疳,粉和水及雞子白服,以糞黑為度。為其殺蟲而止痢也。

7. 紫石英

氣溫,味甘、辛,無毒。入手少陰經、足厥陰經。

《本草》云:主心腹咳逆邪氣,補不足,女子風寒在子宮,絕孕十年無子。療上氣,心腹痛,寒熱邪氣,結氣。補心氣不足,定驚悸,安魂魄,填下焦,止消渴。除胃中久寒,散癰腫。令人悅澤。久服溫中,輕身延年。得茯苓、人參、芍藥,共療心中結氣;得天雄、菖蒲,共療霍亂。長石為之使。畏扁青、附子,不欲鮀甲、黃連、麥句姜。

白話文:

《本草綱目》中記載:艾草可以治療心腹咳嗽、邪氣,補益虧損。對於女性而言,可以驅散子宮內的風寒之氣,治療因絕孕十年而無子嗣的情況。它還可以治療上氣、心腹痛、寒熱邪氣、結氣。艾草能補益心氣虛損,平定驚悸,安撫魂魄,填補下焦虛損,止消渴。它能去除胃中長久的寒氣,消散腫脹。服用艾草能讓人面容光澤。長期服用有助於溫暖中氣,輕身延年。艾草與茯苓、人參、芍藥配伍,可一起治療心中結氣;與天雄、菖蒲配伍,可一起治療霍亂。長石用作引經藥。艾草忌用扁青、附子,不適合與鮀甲、黃連、麥姜配伍。

《衍義》云:仲景治風熱瘛瘲,風引湯。紫石英、白石英、寒水石、石膏、乾薑、大黃、龍齒、牡蠣、甘草、滑石等分。上㕮咀,以水一升,煎去三分。食後,量多少溫呷之。不用渣,立效。

白話文:

《衍義》上說:仲景治療風熱導致的瘛瘲病,使用風引湯。

藥方:紫石英、白石英、寒水石、石膏、乾薑、大黃、龍齒、牡蠣、甘草、滑石等份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一升水煎煮,減至三分之一。飯後,根據病情輕重,溫服適量藥液。不用藥渣,立竿見影。

8. 伏龍肝

氣溫,味辛。

《時習》云:主婦人崩中吐血。止咳逆,止血,消癰腫。

《衍義》云:婦人惡露不止,蠶沙一兩(炒),伏龍肝半兩,阿膠一兩。同為末,溫酒調,空心服三二錢。以止為度。

《藥性論》云:單用亦可。咸。無毒。

白話文:

《衍義》中記載:女性產後惡露不斷,使用炒過的蠶沙一兩、伏龍肝半兩、阿膠一兩。研磨成粉末,用溫酒調服,空腹服用三到二錢。症狀止住為止。

《日華子》云:熱,微毒。治鼻洪,腸風,帶下,血崩,泄精尿血,催生下胞,及小兒夜啼。一云:治心痛及中風心煩。陶隱居云:此灶中對釜月下黃土也。

白話文:

《日華子》一書中記載:熱,有輕微毒性。可以治療鼻涕流不停、腹瀉、婦科病(帶下)、子宮出血、精液遺漏、尿血、催生、幫助嬰兒出生,以及治療小兒夜間啼哭。另一種說法是:可以治療心痛和中風引起的心煩。陶隱居說:這種藥材是在竈臺對面的大鍋下面曬乾的黃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