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湯液本草》~ 卷之四 (6)
卷之四 (6)
1. 海藻
氣寒,味鹹。
《本草》云:主癭瘤氣,頸下核,破散結氣,癰腫癥瘕堅氣,腹中上下鳴,下十二水腫。療皮間積聚,暴㿉,留氣熱結,利小便。
《珍》云:洗,去咸。泄水氣。
白話文:
海藻,性味寒冷,味道鹹。
《本草》這本書說:海藻主要治療癭瘤氣(頸部腫瘤),頸部下的淋巴結腫大,能破除散開體內結聚的氣,也能治療癰腫、癥瘕(腹內腫塊)等堅硬的腫塊,以及腹部上下發出鳴叫聲,並能消退全身的水腫。還能治療皮膚下的積聚、突然發生的瘡瘍、滯留的氣熱結聚,並有利尿的作用。
《珍珠囊》這本書說:使用海藻前要先清洗,去除鹹味。海藻能排出體內的水氣。
2. 商陸根
氣平,味辛、酸。有毒。
《本草》云:主水脹,疝、瘕、痹,熨除癰腫,殺鬼精物。治胸中邪氣、水腫、痿痹、腹滿洪,直疏五臟,散水氣。如人形者有神。
《珍》云:辛酸同用,導腫氣。
白話文:
性味平和,味道辛辣、酸澀,有毒。
《本草》記載:主要治療水腫脹滿、疝氣、腹部腫塊、肢體麻痺等症狀,外敷可以消除癰腫,殺滅鬼怪精靈之類的東西。可以治療胸中邪氣、水腫、肢體痿軟麻痺、腹部脹滿等病症,能夠直接疏通五臟,散發體內的水氣。如果根部形狀像人形的,就具有神奇的功效。
《珍》記載:辛辣和酸澀的味道一起使用,可以引導腫脹的氣向下消散。
3. 旋覆花
氣溫,味鹹、甘。冷利,有小毒。
《本草》云:主補中下氣,消堅軟痞,消胸中痰結,吐如膠漆。臍下膀胱留飲。利大腸,通血脈。發汗吐下後,心下痞,噫氣不除者,宜此。
仲景治傷寒汗下後,心下痞堅,噫氣不除,旋覆代赭湯。
胡洽治痰飲,兩脅脹滿,旋覆花丸,用之尤佳。
白話文:
旋覆花,性溫,味道鹹、甘。藥性偏寒涼且滑利,帶有少量毒性。
《本草》書中記載:主要功效是補益中焦、使氣向下運行,消除堅硬的腫塊和痞塊,化解胸中痰液凝結,使痰能像膠漆般吐出。也可以處理臍下膀胱的停滯水飲。能疏通大腸,活絡血脈。如果發汗、催吐或瀉下後,出現心下痞悶、打嗝不止的情況,就適合使用旋覆花。
張仲景用旋覆代赭湯來治療傷寒病發汗或瀉下後,出現心下痞硬、打嗝不止的症狀。
胡洽用旋覆花丸來治療痰飲引起的兩脅脹滿,效果特別好。
4. 澤瀉
氣平,味甘。甘、咸、寒,味厚,陰也,降也,陰中微陽。
入足太陽經、少陰經。
《象》云:除濕之聖藥。治小便淋瀝,去陰間汗。無此疾,服之令人目盲。
《心》云:去舊水,養新水。寒水氣,須用。
《珍》云:滲瀉止渴。
《本草》云:治風寒濕痹,乳難,消水,養五臟,益氣力,肥健。補虛損五勞,除五臟痞滿,起陰氣,止泄精,消渴淋瀝,逐膀胱三焦停水。
扁鵲云:多服病人眼。
《衍義》云:其功尤長於行水。
仲景云:水畜煩渴,小便不利,或吐或瀉,五苓散主之。方用澤瀉,故知其用長於行水。《本經》又引扁鵲云:多服病人眼。誠為行去其水故也。仲景八味丸用之者,亦不過接引桂、附等歸就腎經,別無他意。凡服澤瀉散人,未有不小便多者,小便既多,腎氣焉得復實。今人止泄精,多不敢用。
《本經》云:久服明目;扁鵲謂:多服昏目,何也?易老云:去胞中留垢,以其味鹹能泄伏水,故去留垢,即胞中陳積物也。入足太陽、少陰,仲景治太陽中風入里,渴者,五苓散主之。
白話文:
澤瀉,藥性平和,味道甘甜。味道兼具甘、鹹、寒的特性,屬於味厚的藥材,屬陰性,具有下降的特性,是陰中帶有少量陽氣的藥物。
主要作用於足太陽膀胱經和足少陰腎經。
有醫家說,澤瀉是去除濕氣的聖藥。可以治療小便不順暢、滴滴答答的症狀,也能去除陰部潮濕的汗液。如果沒有這些疾病,服用澤瀉會導致眼睛失明。
有醫家認為,澤瀉能去除體內舊的停滯水液,補充新的水分。對於寒性的水氣,必須使用澤瀉。
有醫家認為,澤瀉具有滲透、排泄水分,從而達到止渴的效果。
《本草》記載,澤瀉能治療因風寒濕邪引起的肢體麻木疼痛,也能治療產後乳汁難以下的問題。此外,還能消除體內水腫,滋養五臟,增強氣力,使人身體強壯。它能補益虛損,消除因勞累過度引起的身體虛弱,還可以去除五臟的脹滿不適,增強腎氣,阻止精液流失,治療口渴、小便不順暢,並且能排除膀胱和三焦的停滯水液。
扁鵲說,過量服用澤瀉會損害眼睛。
有醫家認為,澤瀉最擅長的功能是排除體內的水液。
醫家仲景認為,當體內水分滯留導致煩渴、小便不順暢,或出現嘔吐、腹瀉時,可以使用五苓散來治療。五苓散中使用了澤瀉,由此可知澤瀉的主要功能是排除體內水液。《本經》引用扁鵲的話說過量服用澤瀉會損害眼睛,確實是因為澤瀉能排除體內水液的緣故。仲景在八味丸中使用澤瀉,只是為了引導桂枝、附子等藥物歸經於腎,沒有其他用意。凡是服用澤瀉的人,沒有小便不增多的。小便一旦增多,腎氣怎麼能夠恢復充實呢?現在的人們為了阻止精液流失,大多不敢使用澤瀉。
《本經》說,長期服用澤瀉能使眼睛明亮,而扁鵲卻說過量服用會使眼睛昏花,這是為什麼呢?有醫家認為,澤瀉能去除胞中(膀胱)的陳舊污垢,因為它味鹹,能排泄體內潛伏的水液,因此能去除陳積的污垢。澤瀉作用於足太陽膀胱經和足少陰腎經,仲景治療太陽中風病情深入內裡,出現口渴症狀時,使用五苓散來治療。
5. 紅豆蔻
氣溫,味辛。無毒。
《本草》云:主腸虛水瀉,心腹絞痛,霍亂,嘔吐酸水。解酒毒。不宜多服,令人舌粗不能飲食。
《液》云:是高良薑子,用紅豆蔻復用良薑,如用官桂復用桂花同意。
白話文:
性味辛溫,沒有毒性。
《本草》記載:主要治療腸胃虛弱引起的水瀉、心腹絞痛、霍亂、嘔吐酸水。也能解酒毒。但不宜過量服用,會導致舌頭粗糙,無法正常進食。
《本草綱目拾遺》記載:紅豆蔻是高良薑的果實,使用紅豆蔻的道理就像使用高良薑一樣,如同使用官桂的道理就像使用桂花一樣。
6. 肉豆蔻
氣溫,味辛。無毒。
入手陽明經。
《本草》云:主鬼氣,溫中,治積冷心腹脹痛,霍亂,中惡冷疰,嘔沫,冷氣,消食止泄,小兒傷乳霍亂。
白話文:
性味溫熱,味道辛辣。沒有毒性。
主要作用於手陽明大腸經與足陽明胃經。
《本草》書中記載:主要治療鬼魅邪氣引起的病症,能溫暖中焦,治療因寒冷積聚導致的心腹脹痛、霍亂、中惡(突然昏倒)、寒濕痹痛,以及嘔吐白沫、冷氣上逆等症狀。還能幫助消化、止瀉,以及治療嬰幼兒因飲食不當造成的霍亂。
7. 甘松
氣平,味甘溫。無毒。
《本草》云:主惡氣,卒心腹痛滿。治黑皮䵟𪒟,風疳齒䘌。
白話文:
性味平和,味道甘甜溫和。沒有毒性。
《本草》書中記載:主要治療惡氣,突然發生的心腹疼痛脹滿。還能治療皮膚黑色斑點、牙齦腐爛等疾病。
8. 蜀漆
氣微溫,味辛,純陽。辛平,有毒。
《珍》云:破血。
《心》云:洗去腥,與苦酸同用,導膽。
《本草》云:主瘧及咳逆、寒熱,腹中症堅、痞結、積聚,邪氣、蠱毒、鬼疰,療胸中邪結氣,能吐出之。
成無己注云:火邪錯逆,加蜀漆之辛以散之。
白話文:
氣味稍微溫和,味道辛辣,屬性純陽。藥性辛平,有毒。
《珍珠囊》說:能破血。
《藥性賦》說:可以洗去腥味,與苦味和酸味的藥材一起使用,能引導膽汁分泌。
《本草》說:主要治療瘧疾、咳嗽氣逆、寒熱往來、腹中腫塊堅硬、痞塊結聚、積聚、邪氣、蠱毒、鬼疰等病症,能治療胸中邪氣鬱結,使之吐出。
成無己註解說:火邪錯亂逆行時,加入蜀漆的辛辣之性來發散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