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好古

《湯液本草》~ 卷之五 (7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五 (7)

1. 川楝子

氣寒,味苦、平。有小毒。

《本草》云:治傷寒大熱煩躁,殺三蟲疥瘍,利小便。杵細用。

《珍》云:入心,主上下部腹痛。

2. 金鈴子

酸苦,陰中之陽。

《珍》云:心暴痛,非此不能除。即川楝子也。

3. 沒藥

味苦、平。無毒。

《本草》云:主破血止痛,療金瘡杖瘡,諸惡瘡,痔漏卒下血,目中翳,暈痛,膚赤。生波斯國,似安息香,其塊大小不定,黑色。

白話文:

《本草》記載:主要用於治療破血止痛,治療金瘡、杖瘡、各種化膿性潰瘍,痔瘡流血,眼睛有翳膜,頭暈疼痛,皮膚發紅。產自波斯,類似安息香,塊狀大小不一,呈黑色。

4. 梧桐淚

味鹹。

《珍》云:瘰癧,非此不能除。

《本草》云:味鹹、苦、大寒。無毒。主大毒熱,心腹煩滿,水和服之取吐。又主牛馬急黃,黑汗,水研三、二兩,灌之,立瘥。

白話文:

《本草》中記載:忍冬藤的味道是鹹、苦的,性味大寒。沒有毒性。主治嚴重中毒發熱,心腹部脹滿不適,用它用水煎服後催吐。還主治牛馬出現急性黃疸、出黑汗的症狀,用水將其研磨成粉,兩三兩灌服,馬上就能痊癒。

《日華子》云:治風蚛牙齒痛,殺火毒並面毒。

《海藥》云:主風疳䘌,齒牙疼痛,骨槽風勞。能軟一切物。多服,令人吐也。又為金銀焊藥。

5. 桑東南根

《時習》云:根暖,無毒。研汁,治小兒天吊,驚癇客忤,及敷鵝口瘡,大效。

6. 大棗

氣溫,味甘,氣厚,陽也。無毒。

《珍》云:味甘,補經不足,以緩陰血。

《液》云:主養脾氣,補津液,強志。三年陳者,核中仁,主腹痛,惡氣卒疰忤,治心懸。經云:助十二經脈,治心腹邪氣,和百藥,通九竅,補不足氣。生者多食,令人腹脹注泄。蒸熟食,補腸胃,肥中益氣。中滿者勿食甘,甘者令人中滿,故大建中湯,心下痞者,減飴、棗,與甘草同例。

白話文:

《液》書中記載:「甘草」能補養脾氣,補充津液,增強意志力。存放三年的甘草,其果仁可治療腹痛、急劇發作的惡氣和心懸。經典中說:「甘草」能輔助十二經脈,治療心腹邪氣,調和各種藥物,疏通九竅,補充虛弱之氣。生甘草食用過多,會引起腹脹和泄瀉。將甘草蒸熟食用,能補養腸胃,使人肥胖而增加元氣。胃腸脹滿者,應避免食用甜食,因為甜食會加重胃腸脹滿。所以,在大建中湯中,如果心下有痞塊,應減少飴糖和紅棗的用量,與甘草的用量相同。

7. 生棗

味甘、辛。

多食,令人多寒熱,羸瘦者不可食。葉,覆麻黃能令出汗。生河東平澤,殺烏頭毒。

白話文:

頻繁食用(河東澤瀉),會讓人容易患上寒熱病。身體虛弱、瘦弱的人不適合食用。

河東澤瀉的葉子可以蓋在麻黃上,能發汗驅寒。生長在河東地區的平整草地上,可以解烏頭的毒性。

8. 陳皮

氣溫,味微苦。辛而苦,味厚,陰也。無毒。

《象》云:能益氣,加青皮,減半,去滯氣,推陳致新。若補脾胃,不去白;若調理胸中肺氣,須去白。

白話文:

《象經》說:能增進氣血,添加青皮,減半用量,去除體內停滯的氣,促進新舊代謝。如果用來補脾胃,就不要去皮;如果用來調理胸中的肺氣,就必須去皮。

《心》云:導胸中滯氣,除客氣。有白朮,則補脾胃;無白朮,則瀉脾胃。然勿多用也。

白話文:

《心》篇說:疏導胸中的滯氣,清除外來的邪氣。如果加用了白朮,就能補益脾胃;如果不加白朮,就能瀉除脾胃的鬱熱。但是,白朮不要用得太多。

《珍》云:益氣利肺。有甘草,則補肺;無甘草,則瀉肺。

《本草》云:主胸中痰熱、逆氣,利水穀。下氣,止嘔咳。除膀胱留熱、停水、五淋,利小便。主脾不能消穀,氣衝胸中,吐逆霍亂。止瀉,去寸白蟲。能除痰,解酒毒。海藏治酒毒,葛根陳皮茯苓甘草生薑湯。手太陰氣逆,上而不下,宜以此順之。陳皮、白檀為之使。其芳香之氣,清奇之味,可以奪橙也。

白話文:

《本草綱目》記載,葛根具有以下功效:

  • 化解胸中痰熱、逆氣,促進水穀吸收。
  • 通暢氣息,止咳止嘔。
  • 清除膀胱熱氣、積水,利尿。
  • 治療脾胃不適,氣衝胸中,導致嘔吐、腹瀉。
  • 止瀉,驅除蛔蟲。
  • 化痰,解毒。

海藏用葛根、陳皮、茯苓、甘草、生薑熬湯來治療酒毒。對於手太陰之氣上逆,不通暢的情況,可以服用此湯疏通氣息。陳皮和白檀用作引路藥,它們的芳香和清奇味道可以勝過橘子。

9. 青皮

氣溫,味辛。苦而辛,性寒,氣厚,陰也。

足厥陰經引經藥,又入手少陽經。

《象》云:主氣滯,消食,破積結膈氣。去穰。

《心》云:厥陰經引經藥也。有滯氣則破滯氣,無滯氣則損真氣。

《液》云:主氣滯,下食,破積結及膈氣。或云與陳皮一種。青皮小而未成熟,成熟而大者橘也,色紅故名紅皮,日久者佳,故名陳皮。如枳實枳殼一種,「實」小而青,未穰;「殼」大而黃紫色,已穰。故殼高而治胸膈;實低而治心下。與陳皮治高,青皮治低同意。又云:陳皮、青皮二種,枳實、枳殼亦有二種。

白話文:

《液體》中記載:治療氣滯、不消化、化解積結和膈肌氣滯。有人說和陳皮是一類。青皮皮小還未成熟,成熟個大的是橘子,顏色紅,所以叫紅皮,存放時間長的質量好,所以叫陳皮。枳實和枳殼是一類,「實」小而青,未成熟;「殼」大而黃紫色,已經成熟。所以枳殼藥性偏上,用於治療胸膈;枳實藥性偏下,用於治療心下。與陳皮同用治療上焦,與青皮同用治療下焦。另有人說:陳皮和青皮是兩類,枳實和枳殼也是兩類。

10. 桃仁

氣溫,味苦、甘、性平,苦重於甘,陰中陽也。無毒。

入手、足厥陰經。

《象》云:治大便血結、血秘、血燥,通潤大便。七宣丸中,專治血結,破血。以湯浸,去皮尖,研如泥用。

白話文:

《本草綱目》記載:山楂能治療大便祕結、血便、血燥,使大便通暢。在七宣丸中,山楂專門用於治療血結,化瘀。用熱水浸泡後,去除皮和尖端,研磨成泥狀使用。

《心》云:苦以泄滯血,甘以生新血,故凝血須用。又去血中之熱。

《本草》云:主瘀血血閉,癥瘕邪氣。殺小蟲,止咳逆上氣,消心下堅。除卒暴擊血,通月水,止痛破血。入手足厥陰。

白話文:

《本草經》記載:此藥主治瘀血閉阻,癥結邪氣。能殺死小蟲,止咳逆上氣,消除心下堅硬。去除突然發作的吐血,通調月經,止痛破血。藥性歸入足厥陰經。

《衍義》云:老人虛秘,與柏子仁火麻仁松子仁,等分同研,熔白蠟,和丸如桐子大。以少黃丹湯下。仲景治中焦畜血用之。

白話文:

《衍義》中記載:老人體虛遺精,可以用柏子仁、火麻仁、松子仁等分研磨成粉,熔化白蠟,將粉末和白蠟混合揉成如桐子般大小的丸子。用少量黃丹湯送服。仲景將它用於治療中焦蓄血。

11. 杏仁

氣溫,味甘、苦,冷利。有小毒。

入手太陰經。

《象》云:除肺燥,治風燥在胸膈間。麩炒,去皮尖用。

《心》云:散結潤燥,散肺之風及熱,是以風熱嗽者用之。

《本草》云:咳逆上氣雷鳴,喉痹。下氣,產乳金瘡,寒心賁豚。驚癇,心下煩熱,風氣往來,時行頭痛。解肌,消心下急,殺狗毒。破氣,入手太陰。王朝奉治傷寒,氣上喘,沖逆者,麻黃湯內加杏仁陳皮;若氣不喘,沖逆者,減杏仁、陳皮。知其能瀉肺也。《東垣》云:杏仁下喘,用治氣也。

白話文:

《本草綱目》說:杏仁可以緩解咳嗽、喘氣、喉嚨腫痛。它能行氣、催乳、癒合金瘡、溫暖心腸。它可以治療驚風、心煩熱、遊走不定、不定時的頭痛。它能鬆解肌肉、止心絞痛、解犬毒。它能消氣,屬於太陰經。王朝奉用它治療傷寒、氣逆喘不上來時,會在麻黃湯中加入杏仁、陳皮;如果沒有喘,只是氣逆時,就會減少杏仁、陳皮的用量。這是因為杏仁可以瀉肺。《東垣十論》說:杏仁可以緩解喘氣,主要用於治療氣滯。

桃仁療狂,用治血也。桃、杏仁俱治大便秘,當以氣血分之。晝則難便,行陽氣也;夜則難便,行陰血也。大腸雖屬庚,為白腸,以晝夜言之,氣血不可不分也。年虛人大便燥秘、不可過泄者,脈浮在氣,杏仁、陳皮;脈沉在血,桃仁、陳皮。所以俱用陳皮者,以其手陽明病,與手太陰俱為表裡也。

白話文:

桃仁(桃核仁)治療狂躁症,主要是治療血分不足的病症。桃仁和杏仁都治療大便乾燥,應從氣血方面區分。白天大便困難,是陽氣運行受阻;晚上大便困難,是陰血運行受阻。大腸雖然屬金,呈白色,但根據晝夜時間,氣血也必須區分。年老體弱者大便乾燥、不能泄下的,脈象浮在表面,屬氣分不足,宜用杏仁、陳皮;脈象沉於內部,屬血分不足,宜用桃仁、陳皮。兩種病症都使用陳皮,是因為手陽明經病證,和手太陰經病證屬於表裏關係。

賁門上主往來,魄門下主收閉,故王氏言肺與大腸為通道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