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好古

《湯液本草》~ 卷之五 (5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五 (5)

1. 茯苓

氣平,味淡。味甘而淡,陽也。無毒。

白者,入手太陰經、足太陽經,少陽經;赤者,入足太陰經、手太陽經、少陰經。

《象》云:止渴,利小便,除濕益燥,和中益氣,利腰臍間血為主。治小便不通,溺黃而赤或不利。如小便利或數服之,則大損人目。如汗多人服之,損真氣,夭人壽。醫云赤瀉白補,上古無此說。去皮用。

白話文:

《象》裡提到:生地黃具有止渴、利尿、除濕、滋潤、調和脾胃、補益氣血,特別是利於腰臍之間血脈的作用。用於治療小便不通、尿液黃紅或小便不利。如果小便通暢的人服用,或連續服用多次,會嚴重損傷眼睛。如果身體虛汗多的人服用,會損耗元氣,縮短壽命。醫書上說:赤色的藥補虛,白色的藥收斂。這種說法在古代沒有出現過。使用時要去掉外皮。

《心》云:淡能利竅,甘以助陽,除濕之聖藥也。味甘平,補陽,益脾逐水。濕淫所勝,小便不利。淡味滲,泄陽也。治水緩脾,生精導氣。

白話文:

《本草綱目》記載: 《珍》云:甘,純陽。滲泄止渴。

《本草》云:胸脅逆氣,憂恚驚邪恐悸,心下結痛,寒熱煩滿,咳逆,口焦舌乾。利小便,止消渴,好唾,大腹淋瀝,消膈中痰水,水腫,淋結。開胸腑,調臟氣,伐腎邪,長陰,益氣力,保神守中。

它的功效包括:

* 舒緩胸悶、脇肋痛

* 緩解憂鬱、受驚、恐懼和緊張

* 減輕心腹絞痛

* 調節寒熱、緩解煩躁和腹脹

* 抑制咳嗽、減輕口乾舌燥

* 利尿、止口渴、緩解唾液分泌過多

* 減輕腹水、治療腹瀉

* 疏通胸腹、調理臟腑氣息

* 去除腎臟邪氣、滋養陰精

* 增強體力和氣力

* 穩定神志、安神養心

《液》云:入足少陰,手足太陽。色白者,入辛壬癸;赤者,入丙丁。伐腎邪,小便多,能止之;小便澀,能利之。與車前子相似,雖利小便而不走氣。酒浸,與光明硃砂同用,能秘真。味甘、平,如何是利小便。

白話文:

《液》中說:入足少陰經、手足太陽經。白色的,入辛壬癸;紅色的,入丙丁。驅除腎臟邪氣,小便多,能止住;小便不通暢,能利尿。與車前子相似,雖然能利尿,但不會走氣。用酒浸泡後,與光明硃砂一起使用,能避免洩精。味道甘甜、性平,但是利尿的原理是什麼?

2. 茯神

陽也,味甘。無毒。

《珍》云:治風眩心虛,非此不能安。

《藥性論》云:君,主驚癇,安神定志,補虛乏。主心下急痛堅滿,人虛而小便不利者。

3. 烏藥

氣溫,味辛。無毒。

入足陽明經、少陰經。

《本草》云:主中惡心腹痛,蠱毒,疰忤鬼氣,宿食不消,天行疫瘴,膀胱、腎間冷氣,攻衝背膂。婦人血氣,小兒腹中諸蟲。又云:去貓涎極妙。烏藥葉及根,嫩時採,作茶片炙碾煎服,能補中益氣,偏止小便滑數。

白話文:

《本草》中記載:烏藥可以治療心腹疼痛、蠱毒、被邪氣侵襲、食物積滯不消、流行疫病、膀胱和腎臟間的寒氣,以及衝擊背部和脊椎的疾病。對女性氣血不足和兒童腹中生蟲也很有幫助。而且,烏藥還有極好的祛除貓涎的作用。烏藥的葉子和根部在嫩的時候採摘下來,製成藥片炙烤後研磨,煎服後可以補中益氣,特別是能止小便頻數。

4. 乾漆

氣溫、平,味辛。無毒。有毒。《本草》云:主絕傷,補中,續筋骨,填髓腦,安五臟。治五緩六急,風寒濕痹。療咳嗽,消瘀血痞結腰痛,女子疝瘕,利小腸,去蛔蟲。生漆,去長蟲,半夏為之使。畏雞子。忌油脂。

白話文:

氣溫,味辛,無毒(部分部位有毒)。

《本草綱目》記載:

  • 主治:跌打損傷,補益脾胃,強健筋骨,補養骨髓,安定五臟。
  • 治療各種關節疼痛、風寒濕氣引起的痺症。
  • 緩解咳嗽,化解瘀血塊,緩解腰痛,治療女性疝氣和瘕積,暢通小腸,驅除蛔蟲。
  • 生漆可以驅除寄生蟲,半夏為其佐藥。
  • 忌諱雞蛋。忌用油脂。

5. 皂莢

氣溫,味辛、咸。有小毒。

引入厥陰經藥。

《本草》云:主風痹死肌邪氣,風頭淚出,利九竅,療腹脹滿,消穀,除咳嗽。治囊縮,婦人胞不落,明目,益精,可為沐藥,不入湯。

白話文:

《本草》上說:主治風寒痹症、肌肉僵死及邪氣引起的風熱頭疼、流淚,同時對於暢通九竅、治療腹脹飽滿、幫助消化、消除咳嗽都有療效。還可以治療囊腫、婦女胞衣不下,而且有明目益精的作用,可用於沐藥,但不宜煎湯服用。

《日華子》云:通關節,除頭風,消痰,殺勞蟲,治骨蒸,開胃,破堅瘕,腹中痛,能墮胎。柏實為之使。惡麥門冬。畏空青人參苦參

白話文:

《日華子》記載:白果能夠疏通關節、消除頭痛、化痰、殺蟲,治療骨蒸病(骨髓發熱)、開胃、化解堅硬的腫塊,緩解腹痛,還能墮胎。柏子為其引經藥。白果與麥門冬相剋。忌諱與空青、人參、苦參同用。

仲景治咳逆上氣,唾濁,但坐不得臥,皂莢丸主之。杵末,一物蜜丸桐子大,用棗湯服一丸,日三夜一。

白話文:

名醫張仲景治療咳嗽、氣逆上衝、痰液不清的疾病,患者只能坐著,不能躺下,可以使用皁角丸治療。將皁角研磨成粉末,加入蜂蜜製成桐子大小的丸劑,以棗湯送服一丸,早晚各服一次。

《活人書》云:治陰毒,正陽散內用皂莢,引入厥陰也。用之有蜜炙、酥炙、燒灰之異,等分依方。

白話文:

《活人書》記載:治療陰毒,正陽散內服使用皁莢,引導陽氣進入厥陰經。皁莢的用法有蜜炙、酥炙、燒成灰的不同,按照藥方等比例使用。

6. 竹葉

氣平,味辛。又苦大寒,辛平。無毒。

《本草》云:主咳逆上氣,溢筋,急惡瘍,殺小蟲。除煩熱,風痙,喉痹,嘔吐。仲景竹葉湯淡竹葉

白話文:

《本草綱目》記載,竹葉的主要功效有:

  • 止咳平喘,緩解胸悶氣逆
  • 舒緩筋骨疼痛
  • 治療急性的惡瘡惡瘍
  • 殺死體內的寄生蟲
  • 清熱解煩,緩解風濕引起的手足抽搐
  • 治療喉嚨腫痛
  • 止嘔

《心》云:除煩熱,緩皮而益氣。

《珍》云:陰中微陽,涼心經。

7. 竹茹

氣微寒,味苦。

《本草》云:主嘔噦、溫氣、寒熱,吐血、崩中。溢筋。

8. 淡竹葉

氣寒,味辛、平。

《本草》云:主胸中痰熱,咳逆上氣。

《藥性論》云:淡竹葉主吐血,熱毒風,壓丹石藥毒,止渴。

《日華子》云:淡竹及根,消痰,治熱狂煩悶,中風失音不語,壯熱頭痛,頭風,並懷孕婦人頭旋倒地,止驚悸,溫疫迷悶,小兒驚癇天吊。莖葉同用。見《局方本草》。今錄附於此。

白話文:

《日華子》指出:淡竹及其根部可以化痰、治療發熱狂躁煩悶的狀況、中風後失聲不語、發燒頭痛、頭風,以及孕婦頭暈目眩倒地、止驚悸、溫熱疾病神志不清、小兒驚風抽搐、天吊症。它的莖葉可以一起使用。見《局方本草》。現在將它記錄並附錄於此。

9. 茗苦茶

氣微寒,味苦、甘。無毒。

入手足厥陰經。

《液》云:臘茶是也。清頭目,利小便,消熱渴,下氣消食,令人少睡。中風昏憒,多睡不醒宜用此。入手足厥陰。茗苦茶,苦、甘微寒。無毒。主瘻瘡,利小便,去痰熱渴,治陰證湯藥內,用此,去格拒之寒。及治伏陽,大意相似。茶苦,經云:苦以泄之,其體下行,如何是清頭目。

白話文:

《液》指臘茶。

臘茶的功能是:

  • 清醒頭腦
  • 利尿
  • 消除燥熱口渴
  • 下氣消食
  • 讓人少睡

對於中風導致的昏迷、睡不醒的情況,可以使用臘茶。

臘茶歸入足厥陰經。

茗苦茶,味苦、甘,性微寒,無毒。

其功效包括:

  • 治療瘻瘡
  • 利尿
  • 消除痰熱口渴
  • 在治療陰證的湯藥中使用,可以去除寒邪。
  • 治療伏陽,作用與上述類似。

茶味苦,《經》雲:「苦味疏瀉」,那麼苦味的茶怎麼能清頭目呢?

10. 秦皮

氣寒,味苦。無毒。

《液》云:主熱利下重,下焦虛。經云:以苦堅之。故用白頭翁黃柏秦皮,苦之劑也。治風寒濕痹,目中青翳白膜,男子少精,婦人帶下,小兒驚癇,宜作湯洗目,俗呼為白樳木。取皮漬水,浸出青藍色,與紫草同用,以增光暈尤佳。大戟為之使。惡吳茱萸

白話文:

《液》這本書說:主治熱性痢疾,小便赤熱,下焦虛寒。醫經上說:用苦味和收斂性的藥物治療。因此使用了白頭翁、黃柏、秦皮這些苦味藥物。治療風寒濕痹,眼睛的青翳和白膜,男子精液減少,婦人帶下,小兒驚癇,適合製成湯劑洗眼睛,民間稱為白樳木。取它的樹皮浸泡在水中,浸泡出的水呈現出青藍色,與紫草一起使用,能增加光彩,效果更佳。用大戟做引經藥。忌用吳茱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