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湯液本草》~ 卷之五 (4)
卷之五 (4)
1. 黃柏
氣寒,味苦。苦厚微辛,陰中之陽,降也。無毒。
足太陽經引經藥,足少陰經之劑。
《象》云:治腎水膀胱不足,諸痿厥,腳膝無力,於黃耆湯中少加用之,使兩膝中氣力湧出,痿即去矣。蜜炒此一味,為細末,治口瘡如神。癱瘓必用之藥。
《珍》云:瀉膀胱之熱,利下竅。
《心》云:太陽經引經藥,瀉膀胱經火,補本經及腎不足。苦寒安蛔,療下焦虛,堅腎。經曰:苦以堅之。
《本草》云:主五臟,腸胃中結熱,黃疸,腸痔;止泄痢,女子漏下赤白,陰傷蝕瘡,療驚氣,在皮間肌膚熱,赤起,目熱赤痛,口瘡。久服,通神。
《液》云:足少陰劑,腎苦燥,故腎停濕也,梔子、黃芩入肺,黃連入心,黃柏入腎,燥濕所歸,各從其類也。《活人書》解毒湯,上下內外通治之。惡乾漆。
白話文:
黃柏性寒,味道苦。苦味濃重帶點辛辣,屬於陰中帶陽,有向下走的特性。沒有毒性。
是足太陽經的引導藥,也是足少陰經的藥物。
《藥象》說:可以治療腎臟和膀胱功能不足,各種痿軟、厥冷,腳和膝蓋無力的情況。在黃耆湯中加入少量黃柏,可以使兩膝產生力氣,痿軟的情況就會消失。用蜂蜜炒過黃柏,磨成細粉,可以神奇地治療口瘡。也是治療癱瘓的必用藥。
《珍珠囊》說:可以瀉膀胱的熱,使下竅通利。
《藥性賦》說:是足太陽經的引導藥,可以瀉膀胱經的火,也能補益本經和腎臟的不足。苦寒的藥性可以安蛔蟲,治療下焦虛弱,強壯腎臟。《黃帝內經》說:「苦味可以堅固」。
《本草綱目》說:主要治療五臟、腸胃的積熱,黃疸病,腸痔瘡;可以止瀉痢,治療婦女赤白帶下,陰部潰瘍,治療驚嚇引起的疾病,皮膚肌肉發熱,紅腫,眼睛紅腫疼痛,口瘡。長期服用,可以使精神清明。
《藥液》說:是足少陰經的藥物。腎臟喜歡潤澤而怕乾燥,因此腎臟容易停滯濕氣。梔子和黃芩進入肺經,黃連進入心經,黃柏進入腎經,這些藥物的燥濕作用各歸其類。《活人書》的解毒湯,可以治療身體上下內外的各種毒邪。不適合和乾漆一起服用。
2. 枳實
氣寒,味苦、酸、咸,純陽。無毒。
《象》云:除寒熱,破結實,消痰癖,治心下痞,逆氣脅痛。麩炒用。
《心》云:潔古用去脾經積血。故能去心下痞,脾無積血,則心下不痞。治心下痞,散氣消宿食。苦寒,炙用,破水積,以泄里除氣。
《珍》云:去胃中濕。
《本草》云:主大風在皮膚中,如麻豆,苦癢。除寒熱結,止痢,長肌肉,利五臟,益氣輕身。除胸脅痰癖,逐停水,破結實,消脹滿,心下急,痞痛,逆氣,脅風痛。安胃氣,止溏泄,明目。生河內川澤,商州者,佳。益氣,則佐之以人參、乾薑、白朮。破氣,則佐之以大黃、牽牛、芒硝。
此《本經》所以言益氣,而復言消痞也。非白朮,不能去濕;非枳實,不能除痞。殼主高而實主下。高者主氣;下者主血。主氣者,在胸膈;主血者,在心腹。仲景治心下堅大如盤,水飲所作,枳實白朮湯主之。枳實七枚,術三兩,水一斗,煎取三升,分三服。腹中軟即消。
《衍義》云:枳實、枳殼,一物也。小即性酷而速,大則性詳而緩。故仲景治傷寒倉卒之病,承氣湯中用枳實,此其意也。皆取其疏通決泄,破結實之意。他方但導敗風壅之氣,可常用者,故用枳殼。故胸中痞,有桔梗枳殼湯;心下痞,有枳實白朮湯。高低之分,易老詳定為的也。
白話文:
枳實性味寒涼,味道苦、酸、鹹,屬於純陽的藥性。沒有毒性。
《藥性》說:可以去除體內的寒熱,破除結塊,消除痰積和癖塊,治療胸口悶脹不舒服,以及氣逆導致的兩脅疼痛。通常會用麩皮炒過後再使用。
《藥性心法》說:李杲認為枳實可以用來去除脾經積存的血塊。因此能夠消除胸口悶脹不舒服的症狀,脾臟沒有積血,胸口自然就不會悶脹。可以用於治療胸口悶脹、疏散氣滯、消除積食。藥性苦寒,經過炙烤後使用,可以破除體內積水,通過排泄的方式來清除體內的氣滯。
《珍珠囊》說:可以去除胃中的濕氣。
《本草綱目》說:主要治療風邪侵入皮膚,引起的像麻豆一樣大小、發癢的症狀。可以去除體內的寒熱凝結,止瀉,促進肌肉生長,疏通五臟,補益氣力使身體輕盈。還可以消除胸脅的痰積和癖塊,排除體內停滯的水液,破除結塊,消除腹部脹滿,治療胸口急迫、悶脹疼痛、氣逆、脅部風痛。能安定胃氣、止瀉、使眼睛明亮。主要產於河內一帶的河流和沼澤地,其中以商州出產的質量最好。如果要補益氣力,可以搭配人參、乾薑、白朮一起使用。如果要破氣,可以搭配大黃、牽牛子、芒硝一起使用。
這就是《本經》中既說它能補益氣力,又說它能消除胸腹悶脹的原因。沒有白朮,就不能去除濕氣;沒有枳實,就不能消除胸腹悶脹。枳殼主治上部,枳實主治下部。上部主治氣;下部主治血。主治氣的,作用在胸膈部位;主治血的,作用在心腹部位。張仲景治療胸腹堅硬如盤、是由於水飲積聚造成的症狀,會使用枳實白朮湯來治療。用枳實七枚,白朮三兩,加水一斗,煎煮至三升,分三次服用。腹部變軟,症狀就會消失。
《衍義》說:枳實和枳殼,實際上是同一種植物。小的果實藥性猛烈而快速,大的果實藥性則溫和而緩慢。因此張仲景治療傷寒這種緊急的疾病,在承氣湯中使用枳實,就是這個道理。都是取其疏通決泄、破除結塊的作用。其他方劑如果只是為了疏導敗壞的風邪之氣,可以經常使用的話,就可以用枳殼。所以胸部悶脹不適,會使用桔梗枳殼湯;心下悶脹不適,會使用枳實白朮湯。高低部位的不同,李杲仔細地確定了它們的區別。
3. 枳殼
氣寒,味苦。苦而酸,微寒,味薄氣厚,陽也。陰中微陽。無毒。
《象》云:治脾胃痞塞,泄肺氣。麩炒用。
《心》云:利胸中氣,勝濕化痰。勿多用,損胸中至高之氣。
《珍》云:破氣。
《本草》云:主風癢麻痹,通利關節,勞氣咳嗽,背膊悶倦。散留結,胸膈痰滯;逐水,消脹滿,大腸風;安胃,止風痛。
《藥性論》云:枳殼,使。味苦、辛。治遍身風疹,肌中如麻豆,惡癢。殼,高,主皮毛、胸膈之病;實,低,主心胃之病。其主治大同小異。
白話文:
枳殼,藥性偏寒,味道苦澀。苦味中帶點酸,稍微寒涼,味道淡薄但氣味濃郁,屬陽性藥材。在陰性藥材中帶有微弱的陽性。沒有毒性。
《象》的說法是:治療脾胃阻塞不通,能宣洩肺氣。使用時要用麥麩炒過。
《心》的說法是:能夠疏通胸中的氣機,能去除濕氣、化解痰液。不要過量使用,會損耗胸中至高的陽氣。
《珍》的說法是:能破散氣滯。
《本草》的說法是:主要治療風引起的皮膚搔癢麻木,疏通關節,勞累導致的氣喘咳嗽,背部和肩膀的悶脹疲倦。能消散停留在體內的結塊,去除胸膈間的痰液積滯;能排除體內多餘水分,消除腹部脹滿,治療大腸風;能使胃氣安和,止風引起的疼痛。
《藥性論》的說法是:枳殼作為藥引,味道苦澀、辛辣。能治療全身的風疹,皮膚上出現像麻豆一樣的紅疹,奇癢難忍。枳殼,生長位置較高,主要治療皮膚毛髮和胸膈的疾病;枳實,生長位置較低,主要治療心臟和胃部的疾病。兩者主治的疾病大同小異。
4. 牡丹皮
氣寒,味苦、辛。陰中微陽。辛苦微寒。無毒。手厥陰經,足少陰經。
《象》云:治腸胃積血,及衄血、吐血必用之藥。
《珍》云:涼骨蒸。
《本草》云:主寒熱,中風,瘛瘲,痙,驚癇邪氣。除症堅、瘀血留舍腸胃。安五臟,療癰瘡,除時氣頭痛,客熱,五勞之氣,腰痛,風噤,癲疾。
《易老》云:治神志不足。神不足者,手少陰;志不足者,足少陰。故仲景八味丸用之。牡丹乃天地之精,群花之首。葉為陽,發生;花為陰,成實;丹為赤,即火。故能瀉陰中之火。牡丹皮,手厥陰,足少陰,治無汗骨蒸;地骨皮,足少陰,手少陽,治有汗骨蒸也。
白話文:
牡丹皮,藥性偏寒,味道苦而帶辛。屬性上,帶有微微的陽氣,但整體是辛苦微寒的。沒有毒性。主要歸入手厥陰經和足少陰經。
《象》說:它是治療腸胃積血、以及流鼻血、吐血等出血症狀的必用藥。
《珍》說:它可以退除骨蒸潮熱。
《本草》說:主要治療寒熱病症、中風、抽搐、痙攣、驚嚇癲癇等邪氣。能消除積聚的腫塊、瘀血停留在腸胃中的情況。可以安定五臟,治療癰瘡,也能夠去除時疫引起的頭痛、外來的熱邪、五勞造成的氣虛、腰痛、因風而無法張口、癲癇等疾病。
《易老》說:可以治療神志不足的情況。神不足,與手少陰經有關;志不足,與足少陰經有關。所以張仲景的八味丸使用它。牡丹是天地精華,是花中之王。葉屬於陽,代表生發;花屬於陰,代表結果實;丹為紅色,屬火。因此能瀉除陰分中的火熱。牡丹皮,歸手厥陰經、足少陰經,治療無汗的骨蒸潮熱;地骨皮,歸足少陰經、手少陽經,治療有汗的骨蒸潮熱。
5. 地骨皮
氣寒,味苦,陰也。大寒。無毒。足少陰經,手少陽經。
《象》云:解骨蒸、肌熱,主風濕痹,消渴。堅筋骨。去骨,用根皮。
《心》云:去肌熱及骨中之熱。
《珍》云:涼血、涼骨。
《本草》云:主五內邪氣,熱中消渴,周痹風濕,下胸脅氣,客熱頭痛。補內傷大勞噓吸,堅筋骨,強陰,利大小腸。
《藥性論》云:根皮細銼,面拌,熟煮吞之。主腎家風,益精氣。
《衍義》云:枸杞當用梗皮,地骨當用根皮。枸杞子當用其紅實。實,微寒;皮,寒;根,大寒。
白話文:
地骨皮的藥性是寒涼,味道苦澀,屬於陰性藥材。藥性極寒,沒有毒性。歸屬於足少陰腎經和手少陽三焦經。
《藥象》說:能解除骨蒸和肌肉發熱的症狀,主要治療風濕痺痛和消渴病(糖尿病)。能強健筋骨。入藥時,要用根部的皮。
《藥性心法》說:可以去除肌肉發熱和骨頭深處的熱。
《珍珠囊》說:有涼血和涼骨的作用。
《本草》說:主要治療五臟內的邪氣、因熱引起的消渴症、全身關節疼痛的風濕病、胸脅氣逆、以及因外感熱邪引起的頭痛。能補養因內傷過勞引起的虛弱、強健筋骨、增強陰氣、疏通大小腸。
《藥性論》說:把地骨皮的根皮切成細末,和麵粉攪拌,煮熟後吞服。主要治療腎虛引起的風症,可以補益精氣。
《藥演義》說:枸杞應該用它的枝梗皮,地骨皮應該用它的根皮。枸杞子應該用它的紅色果實。果實藥性微寒,皮藥性寒,根藥性極寒。
6. 豬苓
氣平,味甘、苦,甘寒。甘苦而淡,甘重於苦,陽也。無毒。
入足太陽經、少陰經。
《象》云:除濕。比諸淡滲藥大燥,亡津液,無濕證勿服。去皮用。
《心》云:苦以泄滯,甘以助陽,淡以利竅。故能除濕,利小便。
《珍》云:利小便。
《本草》云:主痎瘧,解毒蠱疰不祥。利水道,能療妊娠淋,又治從腳上至腹腫,小便不利。仲景,少陰渴者豬苓湯。入足太陽、少陰。
《衍義》云:行水之功多,久服必損腎氣,昏人目。果欲久服者,更宜詳審。
白話文:
性味平和,味道甘甜、苦澀,偏甘涼。甘味重於苦味,屬陽性。沒有毒性。
歸足太陽膀胱經、足少陰腎經。
《藥象》說:能去除濕氣。相較於其他淡味滲濕藥,藥性較為乾燥,容易耗損津液,沒有濕氣症狀的人不要服用。要去皮使用。
《藥性賦》說:苦味能疏泄滯礙,甘味能幫助陽氣,淡味能疏通孔竅。因此能夠去除濕氣,使小便順暢。
《珍珠囊》說:能使小便順暢。
《本草綱目》說:主要治療瘧疾,能解蠱毒等不祥之氣。能疏通水道,治療妊娠期間的小便淋漓,也能治療從腳部腫到腹部的水腫,以及小便不順暢。張仲景在《傷寒論》中,用豬苓湯治療少陰病口渴的症狀。歸足太陽膀胱經、足少陰腎經。
《藥性衍義》說:豬苓的利水作用很強,長期服用必定會損傷腎氣,使人眼睛昏花。如果想要長期服用,更應該詳細審慎考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