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湯液本草》~ 卷之三 (14)
卷之三 (14)
1. 白前
氣微溫,味甘,微寒。無毒。
《本草》云:主胸脅逆氣,咳嗽上氣。狀似白薇、牛膝輩。
《衍義》云:白前保定肺氣,治嗽多用,白而長於細辛,但粗而脆,不似細辛之柔。若以溫藥相佐使則尤佳。仲景用。
白話文:
白前性味稍溫,味道甘甜,帶有一點寒性,沒有毒性。
《本草》記載:主要治療胸脅部位的氣逆上衝,以及咳嗽、氣喘等症狀。外形和白薇、牛膝等藥材相似。
《藥物衍義》記載:白前能保養安定肺氣,治療咳嗽時經常使用,它的白色和外形都比細辛長,但是質地粗糙且易碎,不像細辛那樣柔軟。如果搭配溫性的藥物一起使用,效果會更好。張仲景的醫方中也有使用。
2. 白薇
氣大寒,味苦、咸,平。無毒。
《本草》云:主暴中風身熱,肢滿,忽忽不知人,狂惑邪氣,寒熱痠疼,溫瘧洗洗、發作有時。療傷中淋露,下水氣,利陰氣,益精。近道處處有之,狀似牛膝、白前而短小。療驚邪風狂痓病。
《液》云:局方中多有用之治婦人,以《本經》療傷中、下淋露故也。
《本草》又云:惡黃耆、大黃、大戟、乾薑、乾漆、山茱萸、大棗。
白話文:
性味大寒,味道苦、鹹,藥性平和,沒有毒性。
《本草》記載:主要治療突然中風導致的身體發熱,四肢脹滿,神志不清,胡言亂語,以及各種邪氣引起的疾病,像是發冷發熱、痠痛,還有時發時止的瘧疾。也能治療因外傷引起的淋漓不盡,能排出體內多餘的水分,促進陰氣運行,增進精氣。這種藥材在各地都很常見,外形像牛膝和白前,但比較短小。還能治療受到驚嚇引起的邪風、癲癇等疾病。
《液》記載:民間的藥方中多用它來治療婦女疾病,是因為《本經》提到它可以治療外傷和淋漓不盡的問題。
《本草》又說:這種藥材不能和黃耆、大黃、大戟、乾薑、乾漆、山茱萸、大棗一起使用。
3. 前胡
氣微寒,味苦。無毒。
《本草》云:主痰滿,胸脅中痞,心腹結氣,風頭痛。去痰實,下氣,治傷寒寒熱,推陳致新,明目益精。半夏為使。惡皂莢,畏藜蘆。
白話文:
氣味稍微寒涼,味道苦。沒有毒性。
《本草》記載:主要治療痰多胸悶、胸脅部位的痞塞感、心腹部的氣結、以及風邪引起的頭痛。能夠去除實痰,使氣下降,治療傷寒引起的發冷發熱,促進新陳代謝,使眼睛明亮、增益精氣。可以與半夏一起使用,並避免與皂莢同用,也忌畏藜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