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好古

《湯液本草》~ 卷之五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五 (2)

1. 槐花

苦薄,陰也。《珍》云:涼大腸熱。

2. 蔓荊子

氣清,味辛溫苦、甘,陽中之陰。太陽經藥。

《象》云:治太陽經頭痛,頭昏悶,除目暗,散風邪藥,胃虛人勿服,恐生痰疾。揀淨,杵碎用。

《珍》云:涼諸經血,止頭痛,主目睛內痛。

《本草》云:惡烏頭石膏

3. 大腹子

氣微溫,味辛。無毒。

《本草》云:主冷熱氣攻心腹,大腸壅毒,痰膈醋心,並以薑、鹽同煎。《時習》謂是氣藥也。

孫真人云:先酒洗,後大豆汁洗。仲景用。

《日華子》云:下一切氣,止霍亂,通大小腸,健脾、開胃、調中。

4. 酸棗

氣平,味酸。無毒。

《本草》云:主心腹寒熱,邪結氣聚,四肢痠疼濕痹,煩心不得眠,臍上下痛,血轉久泄,虛汗煩渴;補中、益肝氣,堅筋骨,助陰氣,令人肥健。久服,安五臟、輕身、延年。胡洽治振悸不得眠,人參白朮、白茯苓甘草生薑酸棗仁六物煮服。

白話文:

《本草綱目》記載:人參的主要功效是治療心腹冷熱症狀,驅除邪氣、化解氣血凝滯,緩解四肢痠痛、濕氣引起的麻痺,消除煩躁、改善失眠,緩解肚臍上下疼痛,止血止瀉,緩解虛汗和口渴。它還有補中氣、益肝氣,強健筋骨,滋陰助陽的作用,能讓人身體強壯豐滿。長期服用,可以安撫臟腑,減輕體重,延緩衰老。

胡洽曾經用人參、白朮、白茯苓、甘草、生薑和酸棗仁六味藥材煮服用,治療心悸失眠。

《聖惠方》:膽虛不眠,寒也。酸棗仁炒香,竹葉湯調服。

《濟眾方》:膽實多睡,熱也。酸棗仁生用,末,茶、薑汁調服。

5. 胡椒

氣溫,味辛。無毒。

《本草》云:主下氣、溫中、去痰,除臟腑中風冷。向陽者為胡椒,向陰者為蓽澄茄。胡椒多服損肺。味辛辣,力大於漢椒。

白話文:

《本草綱目》記載:胡椒的主要作用是幫助氣血下行、溫暖中焦、化痰,去除臟腑中的風寒之氣。生長在陽光充足的地方稱為「胡椒」,生長在陰暗潮濕的地方稱為「蓽澄茄」。過量食用胡椒會損傷肺部。胡椒味道辛辣,藥力比漢椒強大。

《衍義》云:去胃中寒痰,吐水,食已即吐,甚驗。過劑則走氣。大腸寒滑亦用,須各以他藥佐之。

6. 川椒

氣熱溫,味大辛。辛溫,大熱。有毒。

《象》云:主邪氣,溫中,除寒痹;堅齒髮,明目,利五臟。須炒去汗。

《心》云:去汗,辛熱,以潤心寒。

《本草》云:主邪氣咳逆,溫中;逐骨節皮膚死肌,寒濕痹痛;下氣,除六腑寒冷,傷寒溫瘧,大風汗不出,心腹留飲,宿食,腸澼下痢,泄精,女子字乳余疾;散風邪瘕結水腫,黃疸,鬼疰蠱毒,耐寒暑,開腠理。閉口者,殺人。惡栝蔞、防、葵。畏雌黃。

白話文:

《本草》中記載:

  • 治療邪氣引起的咳嗽、嘔吐,溫暖中焦;
  • 消除骨骼關節、皮膚和肌肉的麻痹,寒濕引起的關節疼痛;
  • 排出體內氣體,祛除六腑寒氣,治療傷寒、溫熱瘧疾,大風汗不出,心腹積水,宿食,腸胃下痢,遺精,婦女的經絡不通暢等疾病;
  • 消散風邪、氣結、水腫,治療黃疸、鬼氣蠱毒,耐受寒熱,疏通腠理。
  • 含口閉口者,會致命。
  • 與栝蔞、防己、葵菜相剋。
  • 忌服雌黃。

7. 吳茱萸

氣熱,味辛、苦,氣味俱厚,陽中陰也。辛溫大熱。有小毒。

入足太陰經、少陰經、厥陰經。

《象》云:食則令人口開目瞪,寒邪所隔,氣不得上下。此病不已,令人寒中,腹滿膨脹,下利寒氣,諸藥不可代也。洗去苦味,日乾,杵碎用。

白話文:

《本草經》上說:食用石膽後,會讓人嘴巴張大、眼睛睜得很大,這是因為體內寒氣阻隔,導致真氣無法運行通暢。這種病症持續下去,會讓人感到寒氣逼人,腹部脹滿,腹瀉出寒氣,其他藥物無法代替石膽的治療效果。將石膽洗去苦味,曬乾後搗碎使用。

《心》云:去胸中逆氣。不宜多用,辛熱恐損元氣。

《珍》云:溫中下氣,溫胃。

《本草》云:主溫中下氣,止痛,咳逆寒熱,除濕、血痹;逐風邪,開腠理,去痰冷,腹內絞痛,諸冷實不消,中惡,心腹痛,逆氣;利五臟。入足太陰、少陰、厥陰,震坤合見,其色綠。

白話文:

中醫古籍《本草》中記載,本藥的主治功效為:

  • 溫煦中部,幫助氣往下行
  • 止痛,緩解咳嗽逆寒熱的症狀
  • 消除濕氣、血瘀
  • 祛除風邪,疏通肌膚腠理
  • 化解痰液和寒邪
  • 治療腹內絞痛,各種受寒、實熱導致的癥狀不消
  • 化解中惡,緩解心腹劇痛和逆氣
  • 調節五臟功能

本藥歸屬於足太陰、少陰、厥陰經脈,在震卦和坤卦中同時出現,顏色屬於綠色。

仲景云:吳茱萸湯當歸四逆湯大溫脾湯,及脾胃藥,皆用此也。

白話文:

仲景說:吳茱萸湯、當歸四逆湯、大溫脾湯,以及各種治療脾胃的藥,「吳茱萸」一物都是其組成的一部分。

《衍義》云:此物下氣最速,腸虛人服之愈甚。蓼實為之使。惡丹參、硝石、白堊。畏紫石英

白話文:

《衍義》說:此藥材快速通下氣,腸胃虛弱的人服用後會更嚴重。蓼實作為它的使藥。它忌諱與丹參、硝石、白堊同用。它害怕紫石英。

8. 山茱萸

氣平微溫,味酸。無毒。

入足厥陰經、少陰經。

《本草》云:主溫中,逐寒濕痹,強陰益精,通九竅,止小便。入足少陰、厥陰。

《聖濟經》云:滑則氣脫,澀劑所以收之,山茱萸之澀以收其滑。仲景八味丸用為君主,如何澀劑以通九竅。

白話文:

《聖濟經》上說:滑則氣脫,需要用澀藥來收斂。山茱萸的澀味可以收斂其滑性。仲景的八味丸將山茱萸作為君藥,可以怎樣用澀藥來通暢九竅呢?

《雷公》云:用之去核,一斤取肉四兩,緩火熬用,能壯元氣,秘精。核,能滑精,故去之。

《珍》云:溫肝。

《本經》云:止小便利,以其味酸也。觀八味丸用為君主,其性味可知矣。

《藥性論》亦云:補腎添精。

《日華子》亦云:暖腰膝,助水臟也。

9. 益智

氣熱,味大辛。辛溫。無毒。主君相二火。

手足太陰經,足少陰經,本是脾經藥。

《象》云:治脾胃中受寒邪,和中益氣,治多唾,當於補中藥內兼用之,勿多服。去皮用。

《本草》云:主遺精虛漏,小便遺瀝,益氣安神。補不足,安三焦,調諸氣。夜多小便者,取二十四枚,碎之,入鹽同煎服,有神效。

白話文:

根據《本草綱目》記載,它可以治療遺精遺尿,小便頻數,還能增強體力、安神。對於體虛的人有補益作用,能調和三焦(人體上中下三部分),疏通全身氣血。對於夜尿頻多的人,取 24 顆,搗碎後加入鹽一起煎服,效果很好。

《液》云:主君相二火,手、足太陰,足少陰,本是脾藥。在集香丸,則入肺;在四君子湯,則入脾;在大鳳髓丹,則入腎。脾、肺、腎,互有子母相關。

白話文:

《液體學》中說:君主相應著上焦心火和下焦腎火,手太陰肺經、足太陰脾經、足少陰腎經原本是脾的藥方。在「集香丸」中,它會進入肺經;在「四君子湯」中,它會進入脾經;在「大鳳髓丹」中,它會進入腎經。脾、肺、腎三經互相依存,就像母子一樣。

10. 厚朴

氣溫,味辛,陽中之陰。苦而辛,無毒。

《象》云:能治腹脹,若虛弱,雖腹脹宜斟酌用之。寒脹,是大熱藥中兼用。結者散之,神藥。誤用脫人元氣,切禁之。紫色者佳。去皮,薑汁製,微炒。

白話文:

《神農本草經》記載:生薑可以治療腹脹。但是,如果身體虛弱,即使有腹脹的症狀,也應該謹慎使用生薑。

在治療寒性腹脹時,生薑可以作為大熱性藥物中的輔助藥物。它能散結,是效果很好的藥物。但是,誤用生薑會損害人體元氣,因此必須注意避免誤用。

質量好的生薑呈紫色。使用時,應先去皮,然後用薑汁炮製,最後稍稍炒一下即可。

《珍》云:去腹脹,厚腸胃。

《心》云:味厚,陰也。專去腹脹滿,去邪氣。

《本草》云:主中風,傷寒頭痛寒熱,驚悸,氣血痹,死肌。去三蟲,溫中益氣,消痰下氣,療霍亂及腹痛脹滿,胃中冷逆,胸中嘔不止,泄痢,淋露;除驚,去留熱,心煩滿,厚腸胃。

白話文:

《本草》記載:

主治中風、傷寒引起的頭痛發熱、驚悸、氣血不通、肌肉萎縮。驅除寄生蟲,溫補脾胃,化痰順氣,治療霍亂及腹痛腹脹、胃中寒氣上逆、胸中嘔吐不止、腹瀉、淋病;去驚悸,消除內熱、煩悶,健脾胃。

《本經》云:治中風傷寒頭痛,溫中益氣,消痰下氣,厚腸胃,去腹脹滿。果泄氣乎?果益氣乎?若與枳實大黃同用則能泄實滿,《本經》謂消痰下氣者是也;若與橘皮蒼朮同用,則能除濕滿,《本經》謂溫中益氣者是也;與解利藥同用,則治傷寒頭痛;與痢藥同用,則厚腸胃。大抵苦溫,用苦則泄,用溫則補。

白話文:

《本經》記載:治療中風傷寒引起頭痛,溫暖中焦,增強氣血,化解痰濁,降逆止嘔,健脾胃,消除腹脹腹滿。

它果真能通利氣滯嗎?果真能益氣嗎?

如果它與枳實、大黃一起使用,就能通利實熱導致的腹脹腹滿,《本經》所說的化解痰濁,降逆止嘔指的是這個。

如果它與橘皮、蒼朮一起使用,就能去除濕氣引起的腹脹腹滿,《本經》所說的溫暖中焦,增強氣血指的是這個。

如果它與通利藥一起使用,就能治療傷寒頭痛;如果它與止痢藥一起使用,就能健脾胃。

總的來說,它性味苦溫,使用苦味的部分就能通利,使用溫熱的部分就能補益。

《衍義》云:平胃散中用之,最調中,至今盛行。既能溫脾胃,又能走冷氣。

海藏云:加減隨證,如五積散治療同。

《本草》又云:乾薑為使。惡澤瀉寒水石、硝石。

白話文:

《本草綱目》中也記載:乾薑可作為引經藥。它與澤瀉、寒水石、硝石相互抵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