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好古

《湯液本草》~ 卷之五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五 (2)

1. 槐花

苦薄,陰也。《珍》云:涼大腸熱。

白話文:

槐花,味道苦澀且性微寒,屬於陰性的藥材。《珍珠囊》這本書說,槐花可以清涼大腸的熱氣。

2. 蔓荊子

氣清,味辛溫苦、甘,陽中之陰。太陽經藥。

《象》云:治太陽經頭痛,頭昏悶,除目暗,散風邪藥,胃虛人勿服,恐生痰疾。揀淨,杵碎用。

《珍》云:涼諸經血,止頭痛,主目睛內痛。

《本草》云:惡烏頭、石膏。

白話文:

蔓荊子,藥性清涼,味道辛辣、溫和帶苦、略甘,屬於陽中帶陰的藥材。是太陽經的常用藥。

《藥性象解》說:能治療太陽經引起的頭痛、頭腦昏沈、眼睛昏暗,有驅散風邪的作用。胃腸虛弱的人不適合服用,恐怕會產生痰多的疾病。使用時要挑選乾淨的,搗碎後使用。

《藥性本草》說:能清涼各經脈的血,止頭痛,主要治療眼球內部的疼痛。

《本草綱目》提到:它與烏頭、石膏相剋。

3. 大腹子

氣微溫,味辛。無毒。

《本草》云:主冷熱氣攻心腹,大腸壅毒,痰膈醋心,並以薑、鹽同煎。《時習》謂是氣藥也。

孫真人云:先酒洗,後大豆汁洗。仲景用。

《日華子》云:下一切氣,止霍亂,通大小腸,健脾、開胃、調中。

白話文:

性味:藥性稍微溫和,味道辛辣。沒有毒性。

《本草》記載:主要治療冷熱之氣侵襲心腹所引起的病痛,大腸阻塞導致的毒素積聚,痰液阻隔胸膈造成的嘔吐酸水,這些情況都可用大腹子與生薑、鹽一同煎煮服用。《時習》認為大腹子是理氣藥。

孫思邈說:使用前先用酒洗,再用黑豆汁洗。張仲景也曾使用此藥。

《日華子》記載:能降一切氣,止吐瀉,疏通大小腸,健脾、開胃、調和腸胃功能。

4. 酸棗

氣平,味酸。無毒。

《本草》云:主心腹寒熱,邪結氣聚,四肢痠疼濕痹,煩心不得眠,臍上下痛,血轉久泄,虛汗煩渴;補中、益肝氣,堅筋骨,助陰氣,令人肥健。久服,安五臟、輕身、延年。胡洽治振悸不得眠,人參、白朮、白茯苓、甘草、生薑、酸棗仁六物煮服。

《聖惠方》:膽虛不眠,寒也。酸棗仁炒香,竹葉湯調服。

《濟眾方》:膽實多睡,熱也。酸棗仁生用,末,茶、薑汁調服。

白話文:

酸棗,性平和,味道酸,沒有毒性。

《本草》書中記載:主要治療胸腹寒熱交替、邪氣鬱結、氣滯不通、四肢痠痛濕痹、心中煩躁難以入眠、肚臍上下疼痛、血痢久瀉不止、虛汗不止、煩渴等症狀;還能補養中氣、補益肝氣、強健筋骨、幫助滋養陰氣,使人身體肥壯健康。長期服用,可以安定五臟、使身體輕盈、延年益壽。胡洽用人參、白朮、白茯苓、甘草、生薑、酸棗仁這六味藥材煮湯服用,來治療心悸而無法入睡的症狀。

《聖惠方》記載:膽虛導致失眠,屬於寒證。將酸棗仁炒香,用竹葉湯調和服用。

《濟眾方》記載:膽實導致嗜睡,屬於熱證。將酸棗仁直接研磨成粉末,用茶水或薑汁調和服用。

5. 胡椒

氣溫,味辛。無毒。

《本草》云:主下氣、溫中、去痰,除臟腑中風冷。向陽者為胡椒,向陰者為蓽澄茄。胡椒多服損肺。味辛辣,力大於漢椒。

《衍義》云:去胃中寒痰,吐水,食已即吐,甚驗。過劑則走氣。大腸寒滑亦用,須各以他藥佐之。

白話文:

胡椒,性溫,味道辛辣,沒有毒性。

《本草》說:胡椒主要能使氣向下走、溫暖脾胃、去除痰液,並能消除臟腑中的風寒。朝向陽光生長的叫做胡椒,朝向陰暗生長的叫做蓽澄茄。胡椒如果吃太多會損傷肺部。味道辛辣,藥力比花椒更強。

《衍義》說:胡椒能去除胃中的寒痰,對於吐出清水、吃完東西就吐的情況,效果非常好。但如果服用過量則會耗散氣。對於大腸虛寒滑瀉的情況也可以使用,但必須搭配其他藥物輔助。

6. 川椒

氣熱溫,味大辛。辛溫,大熱。有毒。

《象》云:主邪氣,溫中,除寒痹;堅齒髮,明目,利五臟。須炒去汗。

《心》云:去汗,辛熱,以潤心寒。

《本草》云:主邪氣咳逆,溫中;逐骨節皮膚死肌,寒濕痹痛;下氣,除六腑寒冷,傷寒溫瘧,大風汗不出,心腹留飲,宿食,腸澼下痢,泄精,女子字乳余疾;散風邪瘕結水腫,黃疸,鬼疰蠱毒,耐寒暑,開腠理。閉口者,殺人。惡栝蔞、防、葵。畏雌黃。

白話文:

性味屬於熱性溫和,味道非常辛辣。辛辣溫熱,屬於大熱的藥材,有毒性。

《藥性》說:主要能驅除邪氣,溫暖中焦,去除寒濕引起的肢體麻木疼痛;能使牙齒堅固、頭髮烏黑,使眼睛明亮,並能疏通五臟。使用前必須炒過去除藥材本身的濕氣。

《藥性》又說:去除藥材濕氣後,它辛辣溫熱的特性,可以用來潤澤因寒冷導致的心臟不適。

《本草》記載:主要能治療邪氣引起的咳嗽、氣逆,溫暖中焦;能驅逐附著在骨節皮膚的壞死肌肉,以及因寒濕引起的肢體麻木疼痛;能使氣下行,去除六腑的寒冷,治療傷寒、瘧疾等溫熱病,以及風寒導致的身體不出汗、心腹部有水液停滯、消化不良、腸道疾病引起的痢疾、遺精,婦女產後遺留的疾病;能散發風邪引起的腫塊、水腫、黃疸,以及鬼神作祟、蠱毒等疾病,能夠耐受寒冷和暑熱,可以疏通皮膚毛孔。如果閉口服用,則會導致死亡。它與栝蔞、防風、葵菜相剋,害怕雌黃。

7. 吳茱萸

氣熱,味辛、苦,氣味俱厚,陽中陰也。辛溫大熱。有小毒。

入足太陰經、少陰經、厥陰經。

《象》云:食則令人口開目瞪,寒邪所隔,氣不得上下。此病不已,令人寒中,腹滿膨脹,下利寒氣,諸藥不可代也。洗去苦味,日乾,杵碎用。

《心》云:去胸中逆氣。不宜多用,辛熱恐損元氣。

《珍》云:溫中下氣,溫胃。

《本草》云:主溫中下氣,止痛,咳逆寒熱,除濕、血痹;逐風邪,開腠理,去痰冷,腹內絞痛,諸冷實不消,中惡,心腹痛,逆氣;利五臟。入足太陰、少陰、厥陰,震坤合見,其色綠。

仲景云:吳茱萸湯,當歸四逆湯,大溫脾湯,及脾胃藥,皆用此也。

《衍義》云:此物下氣最速,腸虛人服之愈甚。蓼實為之使。惡丹參、硝石、白堊。畏紫石英。

白話文:

吳茱萸,藥性屬熱,味道辛辣、苦澀,氣味濃厚,是陽性中帶陰性的藥材。藥性辛溫,而且溫熱程度很高,帶有輕微毒性。

主要歸屬於足太陰脾經、足少陰腎經、足厥陰肝經。

《藥類法象》說:吃了吳茱萸會使人嘴巴張開、眼睛瞪大,是因為寒邪阻隔,導致氣機無法上下運行。如果這種情況持續下去,會使人體內寒氣加重,引起腹部脹滿膨脹、下痢、寒氣等症狀,這種情況非吳茱萸不可。使用時要先洗去苦味,曬乾後搗碎使用。

《藥性賦》說:吳茱萸能去除胸中向上逆行的氣。但不宜多用,因為藥性辛辣溫熱,可能會損傷元氣。

《珍珠囊》說:吳茱萸有溫中、向下疏導氣機,以及溫暖腸胃的功效。

《本草綱目》說:吳茱萸主要功效是溫暖中焦、向下疏導氣機,止痛,治療咳嗽、氣逆、發冷發熱的症狀,去除體內濕氣、血瘀;還能驅散風邪,打開皮膚毛孔,去除痰飲、寒氣,治療腹內絞痛,各種因寒氣凝結引起的實證、消化不良、中邪、心腹疼痛、氣逆等症狀;並且能疏通五臟氣機。歸屬於足太陰脾經、足少陰腎經、足厥陰肝經。藥性震、坤相合,顏色呈現綠色。

仲景說:吳茱萸湯、當歸四逆湯、大溫脾湯以及其他治療脾胃的藥方,都會用到吳茱萸。

《藥證衍義》說:吳茱萸向下疏導氣機的速度非常快,腸胃虛弱的人服用後病情會加重。蓼實可以作為吳茱萸的輔助藥物。吳茱萸與丹參、硝石、白堊藥性相剋,並且畏懼紫石英。

8. 山茱萸

氣平微溫,味酸。無毒。

入足厥陰經、少陰經。

《本草》云:主溫中,逐寒濕痹,強陰益精,通九竅,止小便。入足少陰、厥陰。

《聖濟經》云:滑則氣脫,澀劑所以收之,山茱萸之澀以收其滑。仲景八味丸用為君主,如何澀劑以通九竅。

《雷公》云:用之去核,一斤取肉四兩,緩火熬用,能壯元氣,秘精。核,能滑精,故去之。

《珍》云:溫肝。

《本經》云:止小便利,以其味酸也。觀八味丸用為君主,其性味可知矣。

《藥性論》亦云:補腎添精。

《日華子》亦云:暖腰膝,助水臟也。

白話文:

山茱萸性平,稍微溫和,味道酸。沒有毒性。

主要歸屬於足厥陰肝經、足少陰腎經。

《本草》記載:主要作用是溫養中焦,驅除寒濕引起的麻木疼痛,強壯陰氣、補益精血,疏通九竅,止住小便過多。歸屬於足少陰腎經、足厥陰肝經。

《聖濟經》記載:滑脫是因為氣虛不能固攝,使用澀性藥物就是為了收斂。山茱萸的澀味可以收斂氣的滑脫。張仲景的八味丸用山茱萸作為主要藥物,如何澀性藥物反而可以疏通九竅呢?(意指澀性並非阻滯,而是收斂後才能更好地疏通)

《雷公炮炙論》記載:使用山茱萸要去掉果核,一斤果肉取四兩,用小火慢慢熬製使用,可以強壯元氣,秘藏精氣。果核,有滑利精液的作用,所以要去除。

《珍珠囊》記載:可以溫養肝臟。

《本經》記載:可以止住小便過多,因為它的味道是酸的。從八味丸將山茱萸作為主要藥物來看,它的藥性與味道就可想而知了。

《藥性論》也記載:可以補益腎臟、增加精血。

《日華子本草》也記載:可以溫暖腰部和膝蓋,輔助腎臟的功能。

9. 益智

氣熱,味大辛。辛溫。無毒。主君相二火。

手足太陰經,足少陰經,本是脾經藥。

《象》云:治脾胃中受寒邪,和中益氣,治多唾,當於補中藥內兼用之,勿多服。去皮用。

《本草》云:主遺精虛漏,小便遺瀝,益氣安神。補不足,安三焦,調諸氣。夜多小便者,取二十四枚,碎之,入鹽同煎服,有神效。

《液》云:主君相二火,手、足太陰,足少陰,本是脾藥。在集香丸,則入肺;在四君子湯,則入脾;在大鳳髓丹,則入腎。脾、肺、腎,互有子母相關。

白話文:

益智

性味:藥性偏熱,味道非常辛辣。味道辛辣且藥性溫和,沒有毒性。 主要作用在於輔助君火和相火這兩種火氣。

它主要作用於手太陰肺經、足太陰脾經和足少陰腎經,但本質上是屬於脾經的藥物。

《醫方考》說:可以用來治療脾胃因為寒邪入侵所引起的病症,能夠調和脾胃、增強脾氣,治療經常吐口水的情況。使用時應該與補中益氣的藥物一起搭配使用,但不要服用過量。使用時要去皮。

《本草綱目》說:主要治療遺精、虛漏(女性漏下)、小便失禁等症狀,可以補益精氣、安定心神。能夠補益不足,安定三焦,調理身體的各種氣機。對於夜間頻繁小便的人,可以取二十四枚,搗碎後加入鹽一起煎煮服用,會有神奇的效果。

《藥性解》說:主要作用於君火和相火兩種火氣,作用於手太陰肺經、足太陰脾經和足少陰腎經,本質上是屬於脾經藥物。 在集香丸中,它會作用於肺;在四君子湯中,它會作用於脾;在大鳳髓丹中,它會作用於腎。脾、肺、腎三者之間,存在著母子相連的密切關係。

10. 厚朴

氣溫,味辛,陽中之陰。苦而辛,無毒。

《象》云:能治腹脹,若虛弱,雖腹脹宜斟酌用之。寒脹,是大熱藥中兼用。結者散之,神藥。誤用脫人元氣,切禁之。紫色者佳。去皮,薑汁製,微炒。

《珍》云:去腹脹,厚腸胃。

《心》云:味厚,陰也。專去腹脹滿,去邪氣。

《本草》云:主中風,傷寒頭痛寒熱,驚悸,氣血痹,死肌。去三蟲,溫中益氣,消痰下氣,療霍亂及腹痛脹滿,胃中冷逆,胸中嘔不止,泄痢,淋露;除驚,去留熱,心煩滿,厚腸胃。

《本經》云:治中風傷寒頭痛,溫中益氣,消痰下氣,厚腸胃,去腹脹滿。果泄氣乎?果益氣乎?若與枳實、大黃同用則能泄實滿,《本經》謂消痰下氣者是也;若與橘皮、蒼朮同用,則能除濕滿,《本經》謂溫中益氣者是也;與解利藥同用,則治傷寒頭痛;與痢藥同用,則厚腸胃。大抵苦溫,用苦則泄,用溫則補。

《衍義》云:平胃散中用之,最調中,至今盛行。既能溫脾胃,又能走冷氣。

海藏云:加減隨證,如五積散治療同。

《本草》又云:乾薑為使。惡澤瀉、寒水石、硝石。

白話文:

厚朴,性溫,味道辛辣,屬於陽性中的陰性藥材。味道苦又辛辣,沒有毒性。

《藥象》說:能夠治療腹脹,如果是身體虛弱的人,即使有腹脹也應該謹慎使用。如果是寒性引起的腹脹,則可以在大熱藥中同時使用。對於阻塞不通的狀況,能夠疏散開來,是很好的藥材。但是如果誤用,會耗損人的元氣,絕對要禁止濫用。紫色的厚朴品質較好。使用時要去皮,用薑汁炮製,稍微炒過。

《珍珠囊》說:可以去除腹脹,使腸胃功能強健。

《藥性心賦》說:味道厚重,屬於陰性。專門去除腹脹滿悶,驅除邪氣。

《本草綱目》說:主要治療中風、傷寒引起的頭痛發熱、驚悸、氣血不暢、肌肉壞死等症狀。能夠去除體內寄生蟲,溫暖中焦、增補氣力,消除痰液、使氣向下走,治療霍亂及腹痛脹滿、胃部寒冷反逆、胸悶嘔吐不止、泄瀉、淋漓不盡等問題;還能解除驚恐,去除殘留的熱邪、心煩滿悶,強健腸胃。

《神農本草經》說:治療中風傷寒頭痛,溫暖中焦、增補氣力,消除痰液、使氣向下走,強健腸胃,去除腹脹滿悶。那麼,厚朴到底是泄氣的藥還是補氣的藥呢?如果和枳實、大黃一起使用,就能夠疏泄實證引起的腹脹滿悶,《神農本草經》所說的消痰下氣就是這個意思;如果和橘皮、蒼朮一起使用,就能夠去除濕邪引起的腹脹滿悶,《神農本草經》所說的溫中益氣就是這個意思;和解表藥一起使用,就能夠治療傷寒頭痛;和治療痢疾的藥一起使用,就能夠強健腸胃。總的來說,厚朴藥性苦溫,使用苦味就能夠疏泄,使用溫性就能夠補益。

《醫學啟源》說:在平胃散中使用厚朴,最能調和中焦,到現在仍然廣泛使用。它既能溫暖脾胃,又能驅散寒氣。

張海藏說:可以根據具體症狀加減藥材,如同五積散的治療方法。

《本草綱目》又說:乾薑可以作為厚朴的輔助藥。厚朴不宜與澤瀉、寒水石、硝石一起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