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湯液本草》~
1. 卷之五
2. 木部
3. 桂
桂心、肉桂、桂枝附
氣溫,味甘、辛。有小毒。
入手少陰經。桂枝,入足太陽經。
《本草》云:主溫中,利肝肺氣,心腹寒熱冷疾,霍亂轉筋,頭痛腰痛,出汗,止煩,止唾,咳嗽鼻齆;能墮胎,堅骨節、通血脈,理疏不足;宣導百藥,無所畏。久服,神仙不老。生桂陽,二月、八月、十月採皮,陰乾。有菌桂、牡桂、木桂、筒桂、肉桂、板桂、桂心、官桂之類。
用者罕有分別。《衍義》所言,不知何緣而得官之名。予考《本草》有出觀、賓、宜、韶、欽諸州者,佳。世人以筆畫多而懶書之,故只作官也。如寫黃檗作黃柏,薑作姜同意。菌桂生交趾山谷,牡桂生南海山谷,木桂生桂陽。從嶺至海盡有桂樹,惟柳州、象州最多。《本草》所說菌桂、牡桂、板桂,厚薄不同。
大抵細薄者為枝、為嫩,厚脂者為肉、為老,處其身者為中也。不必黃色為桂心,但不用皮與里,止用其身中者為桂心。不經水而味薄者,亦名柳桂。易老用此,以治虛人,使不生熱也。《衍義》謂桂大熱。《素問》謂辛甘發散為陽,故張仲景桂枝湯治傷寒表虛,皆須此藥,是專用辛甘之意也。
又云:療寒以熱。故知三種之桂,不取菌桂、牡桂者,蓋此二種性止溫而已,不可以治風寒之病。獨有一字桂,《本經》謂甘辛大熱,正合《素問》辛甘發散為陽之說,尤知菌桂、牡桂不及也。然《本經》止言桂,而仲景又言桂枝者,蓋亦取其枝上皮也,其本身粗厚處亦不中用。
諸家之說,但各執一己見,終無證據。今又謂之官桂,不知何緣而立名,慮後世以為別物,故於此書之。又有桂心,此則諸桂之心,不若一字桂也。別說交廣商人所販者,及醫家見用,惟陳藏器之說最是。然筒桂厚實,氣味厚重者,宜入治臟及下焦藥。輕薄者,宜入治眼目發散藥。
《本經》以菌桂養精神,以牡桂利關節。仲景傷寒發汗用桂枝。桂枝者,桂條也,非身干也,取其輕薄而能發散。一種柳桂,乃小嫩枝條也,尤宜入上焦藥。仲景湯液用桂枝發表,用肉桂補腎,本乎天者親上,本乎地者親下,理之自然,性分之所不可移也。一有差易,為效彌遠。
歲月既久,習以成弊,宜後世之不及古也。桂心通神,不可言之,至於諸桂數等,皆大小老壯之不同。觀,作官也。《本草》所言有小毒,或云久服神仙不老。雖云小毒,亦從類化。與黃芩、黃連為使,小毒何施;與烏、附為使,止是全得熱性;若與有毒者同用,則小毒既去,大毒轉甚;與人參、麥門冬、甘草同用,能調中益氣,則可久服。可知此藥能護榮氣而實衛氣,則在足太陽經也。
桂心,入心,則在手少陰也。若指榮字立說,止是血藥,故經言通血脈也。若與巴豆、硇砂、乾漆、穿山甲、水蛭、虻蟲如此有毒之類同用,則小毒化為大毒,其類化可知矣。湯液發汗用桂枝,補腎用肉桂,小柴胡只云加桂何也。《藥象》謂肉桂大辛,補下焦熱火不足,治沉寒痼冷,及治表虛自汗。
春夏二時為禁藥。
《珍》云:秋冬治下部腹痛,非桂不能止也。
《心》云:桂枝氣味俱輕,故能上行,發散於表;內寒,則肉桂;補陽,則柳桂。桂,辛熱散經寒,引導陽氣。若正氣虛者,以辛潤之。散寒邪,治奔豚。
白話文:
桂
桂心、肉桂、桂枝,它們都帶有溫熱的性質,味道甘甜且辛辣,稍微帶有毒性。
桂心主要歸屬於手少陰心經,而桂枝則主要歸屬於足太陽膀胱經。
《本草綱目》記載,桂的主要功效是溫暖脾胃,疏通肝肺之氣,能治療心腹冷痛、寒熱病症、霍亂引起的抽筋、頭痛、腰痛、出汗過多、煩躁不安、口水過多、咳嗽、鼻塞等症狀;還能墮胎,強健筋骨,疏通血脈,調理氣血不足,能引導其他藥物的藥性,不受其他藥性的影響。長期服用,甚至可以使人長生不老。桂主要產於桂陽,在二月、八月、十月採集樹皮,然後陰乾。桂的種類繁多,包括菌桂、牡桂、木桂、筒桂、肉桂、板桂、桂心、官桂等等。
但實際上,人們很少區分它們的差異。《衍義》中提到,不知道為什麼桂會被稱為“官”,我查閱《本草綱目》發現,桂的產地有觀州、賓州、宜州、韶州、欽州等地,其中以這些地方產的品質最佳。但是,因為“觀”這個字筆畫多,人們懶得寫,所以就都用“官”字來代替,就像把“黃檗”寫成“黃柏”,把“薑”寫成“姜”一樣。菌桂產於交趾的山谷,牡桂產於南海的山谷,木桂則產於桂陽。從嶺南到海邊都有桂樹生長,其中以柳州、象州最多。《本草綱目》中提到的菌桂、牡桂、板桂,只是厚度不同而已。
總的來說,細薄的桂皮是枝條上的嫩皮,而厚且油脂多的則是樹身老皮,處於樹身中間的部位就稱為桂心。桂心並不一定必須是黃色的,只要不使用外皮和裡層,只用中間的部位即可。有些桂心沒有經過水泡製,味道較淡,也被稱為柳桂,適合體虛的人使用,不會產生燥熱。 《衍義》中認為桂性大熱,《素問》則說辛甘發散為陽,所以張仲景用桂枝湯來治療傷寒表虛證,這都是利用了桂枝辛甘的特性。
《素問》還說,治療寒證要用熱藥。由此可知,在桂的這幾種類型中,不用菌桂和牡桂的原因,是因為這兩種的藥性只是溫和而已,並不能治療風寒疾病。只有一種被稱為“一字桂”的,其性味是甘辛大熱,與《素問》所說的“辛甘發散為陽”的理論相符,所以遠勝於菌桂、牡桂。然而,《本經》中只提到桂,而張仲景卻又使用桂枝,這應該是取其枝上的皮,樹幹粗厚的部分則不適用。
各家的說法都各執己見,沒有確切的證據。現在又稱之為“官桂”,也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命名,我擔心後人會誤以為是另一種藥材,所以特別在此書中說明。另外,還有一種桂心,是各類桂樹的心,但是不如一字桂好。另外聽說交廣地區的商人販售的桂以及醫生使用的桂,以陳藏器的說法最為可信。筒桂質地厚實,氣味濃郁,適合用於治療臟腑疾病和下焦的藥方。而輕薄的則適合用於治療眼疾和發散的藥方。
《本經》記載菌桂能養精神,牡桂能通利關節。張仲景在治療傷寒發汗時會使用桂枝。桂枝是指桂樹的枝條,而不是樹幹,取其輕薄能發散的作用。還有一種柳桂,是指比較細嫩的枝條,更適合用於治療上焦的疾病。張仲景在湯液中,用桂枝發表,用肉桂補腎,這也是順應了“本乎天者親上,本乎地者親下”的自然規律,這是藥性的自然屬性,不能隨意改變,如果弄錯了,效果就會大打折扣。
時間久了,人們習慣錯誤的用法,造成了弊病,所以後人不如古人。桂心能夠通神,難以用言語形容,至於各種桂的等級,都是根據大小、老嫩的不同來區分的。觀,就是官的意思。《本草綱目》中說桂有小毒,又說長期服用可以長生不老。雖然說有小毒,但也取決於藥物的配伍。與黃芩、黃連一起使用,就不用擔心它的毒性;與烏頭、附子一起使用,就會完全得到溫熱的藥性;如果與其他有毒的藥物一起使用,那麼小毒就會變成大毒。如果與人參、麥門冬、甘草一起使用,可以調和脾胃、補益氣血,就可以長期服用。由此可見,桂可以保護榮氣,充實衛氣,所以歸屬於足太陽膀胱經。
桂心主要入心,所以歸屬於手少陰心經。如果單從榮字來說,它只是一種血藥,所以經書說它能疏通血脈。如果與巴豆、硇砂、乾漆、穿山甲、水蛭、虻蟲等有毒的藥物一同使用,那麼小毒就會轉化為大毒,可見藥性的變化是如此之大。湯液發汗時使用桂枝,補腎時使用肉桂,而小柴胡湯中只說加桂,是什麼原因呢?《藥象》認為肉桂性大辛,可以補下焦的熱能不足,治療久病寒冷和表虛自汗。
春夏二季不宜使用桂。
《珍珠囊》中記載,秋冬季治療下腹部疼痛,非桂不能止痛。
《心法》中說,桂枝氣味都比較輕清,所以能向上走,發散於體表;對於體內寒冷,則使用肉桂;補陽氣則使用柳桂。桂,辛熱,能散經絡的寒邪,引導陽氣。如果正氣虛弱,可以用辛味滋潤它。它能散寒邪,治療奔豚(腹部氣體上衝的疾病)。
4. 柏子仁
氣平,味甘、辛。無毒。
《本草》云:主安五臟,除風濕痹,益氣血。能長生,令人潤澤,美顏色,耳目聰明。用之則潤,腎之藥也。
《藥性論》云:柏子仁,君。惡菊花,畏羊蹄草。能治腰腎中冷,膀胱冷膿宿水;興陽道,益壽;去頭風,治百邪鬼魅,主小兒驚癇。柏子仁,古方十精丸用之。
白話文:
柏子仁的藥性平和,味道甘甜帶辛辣,沒有毒性。
《本草》這本書說:柏子仁主要能安和五臟,祛除風濕引起的痺痛,補益氣血。如果長期服用可以長壽,使皮膚潤澤、容顏美麗,並讓聽覺和視覺都更加敏銳。使用它會有滋潤的效果,是補腎的藥物。
《藥性論》這本書說:柏子仁,藥性屬君藥(主要藥物)。它與菊花相剋,畏懼羊蹄草。能治療腰腎虛寒,膀胱寒冷導致的膿液和積水;可以增強性功能,延年益壽;能去除頭風,治療各種邪氣鬼魅引起的疾病,主要治療小兒驚風抽搐。柏子仁是古代方劑十精丸所使用的藥材。
5. 側柏葉
氣微溫,味苦。無毒。
《本草》云:主吐血、衄血及痢血,崩中赤白,輕身益氣,令人耐寒暑。
《藥性論》云:側柏葉苦辛,性澀,治冷風歷節疼痛,止尿血,與酒相宜。
白話文:
味道略帶溫性,嚐起來是苦的,沒有毒性。
《本草》這本書說:側柏葉主要能治療吐血、流鼻血以及血痢,還有婦女的崩漏(子宮不正常出血),能使身體輕盈,增強體力,讓人能適應寒冷和炎熱的氣候。
《藥性論》這本書說:側柏葉味道苦中帶辛,性質澀,能治療因受寒風侵襲導致的關節疼痛,能止住尿血,和酒一起服用效果更好。
6. 柏皮
《本草》黑字,柏白皮主火灼爛瘡,長毛髮。
白話文:
柏樹的白色樹皮,主要可以用於治療被火燒傷或燙傷造成的潰爛瘡口,並且能幫助頭髮生長。
7. 槐實
味苦、酸、咸,寒。無毒。
《珍》云:與桃仁治證同。
《藥性論》云:臣。治大熱難產。皮煮汁,淋陰囊墜腫,氣瘤。又,槐白皮,治口齒風疳。《日華子》云:槐子,治丈夫、女人陰瘡濕癢;催生,吞七粒。皮,治中風皮膚不仁,喉痹;洗五痔,產門癢痛,及湯火瘡。煎膏,止痛,長肉,消癰腫。
《別錄》云:八月斷槐大枝使生嫩櫱,煮汁釀酒,療大風痿痹甚妙。槐耳,主五痔心痛,女人陰中瘡痛,景天為之使。槐花,味苦,無毒。治五痔心痛眼赤,殺腹臟蟲及熱。治皮膚風,腸風瀉血,赤白痢。槐膠,主一切風,化痰,治肝臟風,筋脈抽掣,急風口噤,四肢不收,頑痹或毒風,周身如蟲行,或破傷風口眼偏斜,腰膝強硬。槐葉,平,無毒,煎湯,洗小兒驚疳壯熱,疥癬疔瘡,皮莖同用良。
白話文:
槐實,味道苦、酸、鹹,性質寒涼,沒有毒。
《珍珠囊》說:它和桃仁的功效類似,可以治療相同的病症。
《藥性論》說:槐實的藥性為臣(輔助藥)。它可以治療高熱引起的難產。用槐實皮煮汁,可以洗滌陰囊下墜腫脹、氣瘤。另外,槐白皮可以治療口瘡和牙齦疾病。《日華子本草》說:槐子,可以治療男子、女子的陰部瘡瘍濕癢;催生時,吞服七粒。槐實皮,可以治療中風導致的皮膚麻木不仁、咽喉腫痛;洗滌可以治療痔瘡、產門癢痛,以及燙傷、火傷。煎煮成膏狀,可以止痛、促進肌肉生長、消除癰腫。
《名醫別錄》說:在八月砍斷槐樹的大枝,使其長出嫩芽,煮汁用來釀酒,對於治療大風導致的痿痹症狀非常有效。槐耳,主要治療痔瘡引起的心痛,以及女性陰道內的瘡痛,景天可以增強其療效。槐花,味道苦,沒有毒。可以治療痔瘡引起的心痛、眼睛發紅,殺死腹內的寄生蟲和熱邪。也可以治療皮膚風疹、腸風下血、痢疾。槐膠,主要治療一切風邪,化解痰液,治療肝臟風邪引起的筋脈抽搐、急風抽搐、口噤、四肢無力、麻木不仁,或毒風導致全身像有蟲子爬行,或破傷風引起的口眼歪斜、腰膝僵硬。槐葉,性質平和,沒有毒,煎湯洗滌,可以治療小兒驚風、疳積發熱、疥瘡、疔瘡,槐皮、槐莖都有相同療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