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好古

《湯液本草》~ 卷之五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五 (1)

1.

桂心、肉桂桂枝

氣溫,味甘、辛。有小毒。

入手少陰經。桂枝,入足太陽經。

《本草》云:主溫中,利肝肺氣,心腹寒熱冷疾,霍亂轉筋,頭痛腰痛,出汗,止煩,止唾,咳嗽鼻齆;能墮胎,堅骨節、通血脈,理疏不足;宣導百藥,無所畏。久服,神仙不老。生桂陽,二月、八月、十月採皮,陰乾。有菌桂、牡桂、木桂、筒桂、肉桂、板桂、桂心、官桂之類。

白話文:

《本草》記載:桂皮具有溫中、疏肝理肺的作用,可用於治療心腹寒熱冷疾、霍亂轉筋、頭痛腰痛、出汗、止煩、止唾、咳嗽鼻齆等症狀。還能墮胎,強健骨節、通暢血脈,調理虛損。桂皮還能引導其他藥物發揮作用,不受任何限制。長期服用,可讓人長壽不老。桂皮產自桂陽,在二月、八月、十月採集樹皮,在陰涼處晾乾。桂皮種類繁多,包括菌桂、牡桂、木桂、筒桂、肉桂、板桂、桂心、官桂等。

用者罕有分別。《衍義》所言,不知何緣而得官之名。予考《本草》有出觀、賓、宜、韶、欽諸州者,佳。世人以筆畫多而懶書之,故只作官也。如寫黃檗作黃柏,薑作姜同意。菌桂生交趾山谷,牡桂生南海山谷,木桂生桂陽。從嶺至海盡有桂樹,惟柳州、象州最多。《本草》所說菌桂、牡桂、板桂,厚薄不同。

白話文:

使用這些桂皮的人很少區分它們的種類。《衍義》所說的內容,我不知道是根據什麼而得名的。我查閱《本草》,記載有出產於觀察、賓、宜、韶、欽等州的桂皮,這些都比較好。世人因為筆畫太多而懶得書寫,所以只簡寫為「官」字。就像書寫「黃檗」簡寫為「黃柏」、「薑」簡寫為「姜」一樣。菌桂生長於交趾的山谷中,牡桂生長於南海的山谷中,木桂生長於桂陽。從嶺南到東海,都有桂樹,其中柳州和象州的桂樹數量最多。《本草》中所說的菌桂、牡桂、版桂,它們的厚度不同。

大抵細薄者為枝、為嫩,厚脂者為肉、為老,處其身者為中也。不必黃色為桂心,但不用皮與里,止用其身中者為桂心。不經水而味薄者,亦名柳桂。易老用此,以治虛人,使不生熱也。《衍義》謂桂大熱。《素問》謂辛甘發散為陽,故張仲景桂枝治傷寒表虛,皆須此藥,是專用辛甘之意也。

白話文:

一般來說,樹木的枝葉較薄較細,代表幼嫩;樹幹較厚且有脂質,代表成熟;介於兩者之間的,就是樹木的主幹。

桂心不需要一定是黃色的,只要不去掉樹皮和內層,只使用主幹部分,就稱為桂心。

沒有經過水煮而口味較淡的桂心,也叫做柳桂。老年人體虛,可以使用柳桂治療,避免產生熱氣。

《衍義》記載桂心有大熱性。《素問》則說辛甘味具有發散陽氣的作用,所以張仲景在治療傷寒表虛的桂枝湯中使用了桂心,正是利用了它辛甘發散的特性。

又云:療寒以熱。故知三種之桂,不取菌桂、牡桂者,蓋此二種性止溫而已,不可以治風寒之病。獨有一字桂,《本經》謂甘辛大熱,正合《素問》辛甘發散為陽之說,尤知菌桂、牡桂不及也。然《本經》止言桂,而仲景又言桂枝者,蓋亦取其枝上皮也,其本身粗厚處亦不中用。

白話文:

原文還說:治療寒症用熱藥。所以知道三種桂樹(桂、菌桂、牡桂)中,不用菌桂和牡桂,因為這兩種性質只溫和,不能治療風寒疾病。只有肉桂,根據《本草經》記載,它的味道辛甘,性大熱,完全符合《素問》中「辛甘發散為陽」的說法,更加強力,比菌桂和牡桂都要好。不過,《本草經》只提到桂,而仲景在藥方中用桂枝,是因為取桂樹的樹枝皮,而桂樹本身的粗厚部分沒有用處。

諸家之說,但各執一己見,終無證據。今又謂之官桂,不知何緣而立名,慮後世以為別物,故於此書之。又有桂心,此則諸桂之心,不若一字桂也。別說交廣商人所販者,及醫家見用,惟陳藏器之說最是。然筒桂厚實,氣味厚重者,宜入治臟及下焦藥。輕薄者,宜入治眼目發散藥。

白話文:

各個醫家的說法,都堅持己見,始終沒有確實的證據。現在又稱為官桂,不知道為什麼而有這個名字,擔心後世把它當成另外一種東西,因此記載於此。還有桂心,指的是各種桂花的中心,不如桂這個字來得直接。另有說法是廣東、廣西商人販賣的,以及醫家所使用的,以陳藏器的說法最為正確。然而,桂枝厚實、氣味濃厚的,適合用於治療臟腑及下焦疾病的藥物中。輕薄的桂枝,適合用於治療眼目疾病或散氣的藥物中。

《本經》以菌桂養精神,以牡桂利關節。仲景傷寒發汗用桂枝。桂枝者,桂條也,非身干也,取其輕薄而能發散。一種柳桂,乃小嫩枝條也,尤宜入上焦藥。仲景湯液用桂枝發表,用肉桂補腎,本乎天者親上,本乎地者親下,理之自然,性分之所不可移也。一有差易,為效彌遠。

白話文:

《本經》說:菌桂可以養護精神,牡桂可以促進關節健康。仲景在治療傷寒發汗時會使用桂枝。桂枝指的是桂樹的枝條,不是樹幹。因為桂枝質輕可散發,所以被採用。還有一種叫柳桂的,是桂樹的嫩枝,更適合入上焦藥方。仲景的湯劑引用桂枝來發散,而用肉桂來補腎。這是因為天生的東西靠近上部,地生的東西靠近下部,這是自然的法則,是物性的不可改變的。一旦改變,效果就會大打折扣。

歲月既久,習以成弊,宜後世之不及古也。桂心通神,不可言之,至於諸桂數等,皆大小老壯之不同。觀,作官也。《本草》所言有小毒,或云久服神仙不老。雖云小毒,亦從類化。與黃芩黃連為使,小毒何施;與烏、附為使,止是全得熱性;若與有毒者同用,則小毒既去,大毒轉甚;與人參麥門冬甘草同用,能調中益氣,則可久服。可知此藥能護榮氣而實衛氣,則在足太陽經也。

白話文:

隨著漫長時間的推移,原本良好的習慣逐漸演變為弊端,導致後世之人無法達到古人的成就。桂心性味通神,無法用言語形容。至於各種桂類,它們的區別在於大小、老嫩。官,指的是主管官吏。《本草經》提到桂心有輕微毒性,但也有人說長期服用可以成仙長生不老。雖然說是輕微毒性,但也會隨著其他藥物發生變化。與黃芩、黃連一起使用,輕微毒性就消失了;與烏頭、附子一起使用,只是完全得到熱性;如果與有毒的藥物一起使用,那麼輕微毒性就會消失,而劇毒性反而會加重;與人參、麥門冬、甘草一起使用,則可以調和中氣,補益元氣,這樣就可以長期服用。可以知道,桂心這種藥物可以保護榮氣,充實衛氣,因此它歸屬於足太陽經。

桂心,入心,則在手少陰也。若指榮字立說,止是血藥,故經言通血脈也。若與巴豆硇砂乾漆穿山甲水蛭虻蟲如此有毒之類同用,則小毒化為大毒,其類化可知矣。湯液發汗用桂枝,補腎用肉桂,小柴胡只云加桂何也。《藥象》謂肉桂大辛,補下焦熱火不足,治沉寒痼冷,及治表虛自汗。

白話文:

肉桂入心經,屬於手少陰經。如果單獨從藥性的「榮」字來解釋,肉桂僅是一味治血的藥物,所以《本經》中說肉桂「通血脈」。如果與巴豆、硇砂、乾漆、穿山甲、水蛭、虻蟲等有毒藥物一起使用,那麼原先的微毒就會變成大毒,這種情況是顯而易見的。如果用湯液發汗,就使用桂枝;補腎則使用肉桂;而小柴胡湯中只說「加桂」,這是為什麼呢?《藥象》中說,肉桂辛味很濃,可以溫補下焦的陽氣不足,治療沉寒痼冷,以及表虛自汗。

春夏二時為禁藥。

《珍》云:秋冬治下部腹痛,非桂不能止也。

《心》云:桂枝氣味俱輕,故能上行,發散於表;內寒,則肉桂;補陽,則柳桂。桂,辛熱散經寒,引導陽氣。若正氣虛者,以辛潤之。散寒邪,治奔豚。

白話文:

《心》經上說:桂枝的氣味都很輕,所以能向上運行,散佈於體表;內寒時,可用肉桂;補陽時,可用柳桂。桂枝具有辛熱之性,能散佈於經脈中驅除寒氣,引導陽氣。如果正氣不足,可用辛潤之藥。用來驅散寒邪,治療奔豚。

2. 柏子仁

氣平,味甘、辛。無毒。

《本草》云:主安五臟,除風濕痹,益氣血。能長生,令人潤澤,美顏色,耳目聰明。用之則潤,腎之藥也。

《藥性論》云:柏子仁,君。惡菊花,畏羊蹄草。能治腰腎中冷,膀胱冷膿宿水;興陽道,益壽;去頭風,治百邪鬼魅,主小兒驚癇。柏子仁,古方十精丸用之。

白話文:

《藥性論》中記載,柏子仁具有君主藥的地位。它與菊花相剋,與羊蹄草相畏。柏子仁能治療腰腎寒涼、膀胱冷痛和尿道中蓄積的水液;振奮陽氣、延長壽命;去除頭風、治療各種妖物邪祟,還能治療小兒驚風和抽搐。古方「十精丸」中使用了柏子仁。

3. 側柏葉

氣微溫,味苦。無毒。

《本草》云:主吐血、衄血及痢血,崩中赤白,輕身益氣,令人耐寒暑。

《藥性論》云:側柏葉苦辛,性澀,治冷風歷節疼痛,止尿血,與酒相宜。

4. 柏皮

《本草》黑字,柏白皮主火灼爛瘡,長毛髮。

5. 槐實

味苦、酸、咸,寒。無毒。

《珍》云:與桃仁治證同。

《藥性論》云:臣。治大熱難產。皮煮汁,淋陰囊墜腫,氣瘤。又,槐白皮,治口齒風疳。《日華子》云:槐子,治丈夫、女人陰瘡濕癢;催生,吞七粒。皮,治中風皮膚不仁,喉痹;洗五痔,產門癢痛,及湯火瘡。煎膏,止痛,長肉,消癰腫。

白話文:

《藥性論》記載:槐花,可以治療難產發高燒。槐樹皮煮成汁,可以淋洗陰囊腫脹、氣瘤。另外,槐樹白色樹皮,可以治療口腔潰瘍和蛀牙。

《日華子》記載:槐子,可以治療男女陰部濕疹、瘙癢;催產,吞下 7 粒。槐樹皮,可以治療中風導致的皮膚麻木、喉嚨腫痛;清洗五痔、產門瘙癢疼痛,以及湯水燙傷。煎熬成膏狀,可以止痛、生肌、消腫。

《別錄》云:八月斷槐大枝使生嫩櫱,煮汁釀酒,療大風痿痹甚妙。槐耳,主五痔心痛,女人陰中瘡痛,景天為之使。槐花,味苦,無毒。治五痔心痛眼赤,殺腹臟蟲及熱。治皮膚風,腸風瀉血,赤白痢。槐膠,主一切風,化痰,治肝臟風,筋脈抽掣,急風口噤,四肢不收,頑痹或毒風,周身如蟲行,或破傷風口眼偏斜,腰膝強硬。槐葉,平,無毒,煎湯,洗小兒驚疳壯熱,疥癬疔瘡,皮莖同用良。

白話文:

《本草別錄》記載:在八月時折斷槐樹較粗的樹枝,會促使它長出細嫩的芽。將這些嫩芽煮成汁,再用來釀酒,對於治療嚴重的大風痺(筋骨疼痛麻木)有很好的效果。

槐樹耳,可以治療五痔(痔瘡、脫肛等出於肛門疾患)、心痛,以及女性產後陰部疼痛,搭配景天草效果更好。

槐花,味道苦,沒有毒性。可以治療五痔、心痛、眼紅,還能驅除腸道寄生蟲和熱症。也可以治療皮膚風疹、腸胃脹氣導致的腹瀉、赤痢和白痢。

槐樹膠,可以主治各種風症,化解痰液,治療肝臟風症、筋脈抽搐、急風口噤(口不能開)、四肢僵硬,以及頑固的痺症或毒風,症狀表現為全身像有蟲子爬行,或破傷風導致的口眼歪斜、腰膝僵硬。

槐樹葉,性平,無毒。煎煮後成湯汁,可以清洗小兒驚疳(小兒的皮膚病)、壯熱(發高燒)、疥癬、疔瘡等皮膚疾病,也可以連同樹皮一起使用效果更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