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湯液本草》~ 卷之三 (10)
卷之三 (10)
1. 當歸
氣溫,味辛甘而大溫,氣味俱輕,陽也。甘辛,陽中微陰。無毒。
入手少陰經,足太陰經、厥陰經。
《象》云:和血補血,尾破血,身和血。先水洗去土,酒製過,或火干、日乾入藥,血病須用。去蘆用。
《心》云:治血通用。能除血刺痛,以甘故能和血,辛溫以潤內寒,當歸之苦以助心散寒。《珍》云:頭,止血;身,和血;梢,破血。治上,酒浸;治外,酒洗。糖色,嚼之大辛,可能潰堅。與菖蒲、海藻相反。《本草》云:主咳逆上氣,溫瘧,寒熱洗洗在皮膚中,婦人漏下絕子,諸惡瘡瘍金瘡,煮汁飲之。溫中止痛及腰痛,除客血內塞,中風痓,汗不出。
濕痹中惡,客氣虛冷。補五臟,生肌肉。氣血昏亂,服之即定。有各歸氣血之功,故名當歸。
雷公云:得酒浸過,良。若要破血,即使頭節硬實處;若要止痛止血,即用尾。若一時用,不如不使。
易老云:用頭,則破血;用尾,則止血;若全用,則一破一止,則和血也。入手少陰,以其心主血也;入足太陰,以其脾裹血也;入足厥陰,以其肝藏血也。頭能破血,身能養血,尾能行血。用者不分,不如不使。若全用,在參、耆皆能補血;在牽牛、大黃皆能破血,佐使定分,用者當知。
從桂、附、茱萸則熱;從大黃、芒硝則寒。諸經頭痛,俱在細辛條下。惟酒蒸當歸,又治頭痛,以其諸頭痛皆屬木,故以血藥主之。
《藥性論》云:臣。畏生薑,惡濕面。
《經》云:當歸主咳逆上氣。當歸血藥,如何治胸中氣。
《藥性論》云:補女子諸不足。此說盡當歸之用矣。
白話文:
當歸,它的氣味是辛辣甘甜,性質溫熱,氣味都偏輕,屬於陽性。甘味辛味,是陽性中帶有少許陰性。沒有毒性。
它主要作用於手少陰心經,足太陰脾經,以及足厥陰肝經。
《藥象》說:當歸能調和並補充血液,根部能破血,身體部分能調和血液。使用前要先用水洗淨泥土,用酒浸泡過,或者用火烘乾、日曬乾後入藥,凡是血病都必須用它。使用時要去除蘆頭。
《藥性心法》說:當歸是治療各種血症的通用藥。能消除血瘀引起的刺痛,因為它味甘能調和血液,辛溫可以溫潤體內的寒氣,當歸的苦味可以幫助心臟驅散寒邪。《珍珠囊》說:當歸頭能止血;當歸身能調和血液;當歸尾能破血。治療上半身的病,用酒浸泡過的當歸;治療體表的病,用酒洗過的當歸。糖色當歸,咀嚼起來味道非常辛辣,可能可以軟化堅硬的腫塊。它的藥性與菖蒲、海藻相反。《本草經》說:當歸能治療咳嗽氣喘,溫瘧,寒熱交替在皮膚裡游走,婦女漏下不止導致不孕,各種惡瘡、外傷金瘡,煎煮汁液飲用。能溫暖中焦止痛,以及腰痛,消除體內瘀血阻塞,中風、痙攣,不出汗等症狀。
也能治療風濕痹痛,邪氣侵入體內導致的虛寒症狀。能補益五臟,生長肌肉。氣血錯亂時,服用當歸就能使其安定下來。它有使各處氣血歸於正常的功能,所以被稱為當歸。
雷公說:用酒浸泡過的當歸效果更好。如果要破血,就用當歸頭堅硬的部分;如果要止痛止血,就用當歸尾。如果只是臨時用一下,不如不用。
易老說:用當歸頭,能破血;用當歸尾,能止血;如果整個都用,則會一邊破血一邊止血,這樣就能調和血液了。它能入心經,是因為心主管血液;入脾經,是因為脾能裹住血液;入肝經,是因為肝能儲藏血液。當歸頭能破血,當歸身能養血,當歸尾能行血。如果用的人不清楚這些區別,不如不用。如果整個當歸都用,在人參、黃耆等補血藥中,它能輔助補血;在牽牛子、大黃等破血藥中,它能輔助破血。佐藥使藥需要明確區分,用藥的人應該知道這些道理。
和桂枝、附子、吳茱萸一起用,藥性偏熱;和大黃、芒硝一起用,藥性偏寒。各種經絡引起的頭痛,都在細辛的條目下說明了。只有用酒蒸過的當歸,才能治療頭痛,因為各種頭痛都屬於肝木的問題,所以用血藥來治療。
《藥性論》說:當歸屬於臣藥。它害怕生薑,厭惡濕麵。
《醫經》說:當歸主要治療咳嗽氣喘。當歸是血藥,怎麼能治療胸中的氣病呢?
《藥性論》說:當歸能補充婦女的各種不足。這句話就說盡了當歸的功用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