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湯液本草》~ 卷之四 (6)
卷之四 (6)
1. 蘆根
氣寒,味甘。
《本草》云:主消渴客熱,止小便。《金匱玉函》治五噎膈氣煩悶,吐逆不下食,蘆根五兩,銼,水三盞,煮一盞,去渣,服無時。
白話文:
《本草》中說:蘆根主治消渴、客熱,能止小便。《金匱要略》治療五噎、膈氣煩悶、吐逆不下食:蘆根五兩,銼碎,加水三碗,煮成一碗,去渣,隨時服。
2. 射干
又名烏扇
氣平,味苦,微溫,有毒。
《本草》云:主咳逆上氣,喉閉咽痛,不得消息,散結氣,腹中邪逆,食飲大熱。療老血在心脾間,咳唾,言語氣臭,散胸中熱氣。
白話文:
《本草綱目》記載:主要用於治療咳嗽、氣逆上衝,喉嚨阻塞、咽喉疼痛,聲音不能傳遞,消散結氣,腹中邪氣作祟,飲食過熱。治療陳年淤血滯留於心脾之間,咳嗽咳痰,說話帶有口臭,消散胸中的熱氣。
《衍義》云:治肺氣喉痹為佳。
仲景治咽中動氣或閉塞,烏扇湯中用。
《時習》云:仲景射干湯用之。
《心》云:去胃癰。
3. 敗醬
氣微寒平,味苦、咸。無毒。
入足少陰經,手厥陰經。
《本草》云:主暴熱火瘡,赤氣,疥瘙疽痔,馬鞍熱氣。除癰腫,浮腫,結熱,風痹不足,產後疾痛。
仲景治腸癰有膿者,薏苡仁附子敗醬湯。薏苡仁二十分,附子二分,敗醬五分。三物為末。取方寸匕,以水二升,煎取一升,頓服之,小便當下,愈。
白話文:
張仲景治療有膿的腸癰,使用薏苡仁附子敗醬湯。
薏苡仁20克,附子2克,敗醬5克。三味藥研成細末。
取出一方寸匕末藥,加水二升煎煮取一升藥液,一次服下。很快就會小便通利,即可痊癒。
4. 敗蒲
氣平。
《本草》云:主筋溢惡瘡。
《藥性論》云:亦可單用,主破血。取蒲黃、赤芍藥、當歸、大黃、朴硝同服,治跌撲瘀血。陳藏器云:《聖惠方》治霍亂。
白話文:
《藥性論》中記載:蒲黃(棉花中黃色的花粉)也可以單獨使用,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。
取蒲黃、赤芍藥、當歸、大黃、朴硝一起服用,可以治療跌打損傷引起的淤血。
陳藏器在《聖惠方》中記載:蒲黃可以治療霍亂。
5. 葦葉
《液》云:同蘆,差大耳。
6. 防己
氣寒,味大苦、辛。苦,陰也,平。無毒。
通行十二經。
《象》云:治腰以下至足濕熱腫盛腳氣,補膀胱,去留熱,通行十二經。去皮用。
《本草》云:主風寒,溫瘧,熱氣諸癇。除邪,利大小便,療水腫、風腫;去膀胱熱,傷寒寒熱邪氣,中風,手腳攣急,止泄;散癰腫惡結,諸蝸疥癬蟲瘡;通腠理,利九竅。
白話文:
《本草》記載:治療風寒、溫熱瘧疾、熱症引起的抽搐。驅邪、利尿通便、治療水腫、風腫;消除膀胱熱、傷寒導致的寒熱邪氣、中風、手腳抽筋、腹瀉;消散癰腫惡性結塊、各種毒瘡疥癬蟲瘡;疏通皮膚腠理,利於九竅暢通。
《藥性論》云:漢防己,君。又云:木防己,使。畏女菀、滷咸。去血中濕熱。
白話文:
《藥性論》中提到:
- 漢防己:為君藥(主藥)。
- 木防己:為臣藥(輔助藥)。
兩者均不適合與女菀、滷鹹一起使用。
它們能去除血液中的濕熱。
7. 牽牛
氣寒,味苦。有小毒。黑白二種。
《本草》云:主下氣,療腳滿水腫,除風毒,利小便。
海藏云:以氣藥引之則入氣;以大黃引之則入血。
張文懿云:不可耽嗜,脫人元氣。余初亦疑此藥不可耽嗜,後見人有酒食、病痞,多服食藥,以導其氣,及服藏用神芎丸,及犯牽牛等丸。如初服,即快;藥過,再食,其病痞依然。依前又服,其痞隨藥而效,藥過後病復至。以至久服,則脫人元氣而猶不知悔,戒之!惟當益脾健胃,使元氣生,而自能消腐水穀,其法無以加矣。
白話文:
張文懿說:不可貪戀中藥,會損耗人的元氣。我起初也懷疑這個說法,後來看到有些人有飲食不節、消化不良的情況,就會多服中藥來疏通氣血,甚至服食藏用神芎丸和犯牽牛等丸藥。服用後,病情會立即好轉;但藥效過了,如果再進食,消化不良的情況還是存在。如果繼續服用,病情就會隨著藥效而反覆,藥效消失後病情又會復發。長期服用下去,就會損耗人的元氣,還不自知悔改,要小心注意!最好的方法是健脾胃,讓元氣得以生長,自然就能消化食物了,沒有比這個方法更好的了。
《心》云:瀉元氣,去氣中濕熱。凡飲食勞倦,皆血受病。若以此藥瀉之,是血病瀉氣,使氣血俱虛損。所傷雖去,瀉元氣、損人,不知也。經所謂:毋盛盛,毋虛虛,毋絕人長命。此之謂也。用者戒之。白者亦同。
白話文:
《心論》中說:瀉下元氣,清除氣中的濕熱。所有飲食過度和勞累,都是血受到了疾病的侵害。如果用這味藥進行瀉下,就是將血病瀉給了氣,導致氣血都虛損。雖然所受的損傷已經消除,但瀉去元氣,損害了人的身體,卻不知道。經書中所說的:「不要過度充盛,也不要過度虛弱,不要斷絕人的長壽。」指的就是這個道理。用藥的人要以此為戒。白首翁這味藥也是一樣的。
羅謙甫云:牽牛,乃瀉氣之藥,試取嘗之,便得辛辣之味;久而嚼之,猛烈雄壯,漸漸不絕,非辛而何!續注:味苦寒,果安在哉。又曰:牽牛感南方熱火之化所生者也,血熱瀉氣,差誤已甚。若病濕盛,濕氣不得施化,致大小便不通,則宜用之耳。濕去,其氣周流,所謂五臟有邪,更相平也。
白話文:
羅謙甫說:牽牛,是一種瀉氣的藥物。嚐一嚐,就能感覺到辛辣的滋味;嚼久了,感覺越來越辣,直到麻嘴。這不是辛味是什麼!
後人補充:牽牛味苦寒,哪來的辛味呢?
羅謙甫又說:牽牛是由南方熱火的轉化而產生的,而血熱的人瀉氣,簡直大錯特錯。如果病人濕氣過重,濕氣不能轉化,導致大小便不通,才適宜使用牽牛。
濕氣去除後,氣血就能運行自如。所謂「五臟有邪,更相平」,就是說各個臟腑之間的邪氣,會互相消解。
經所謂一臟未平,以所勝平之。火能平金,而瀉肺氣者即此也。然仲景治七種濕證,小便不利,無一藥犯牽牛者,仲景豈不知牽牛能瀉濕利小便?為濕病之根在下焦,是血分中氣病,不可用辛辣氣藥,瀉上焦太陰之氣故也。仲景尚不輕用如此,世醫一概而用之可乎?又曰:牽牛辛烈,瀉人元氣,比諸辛藥尤甚,以辛之雄烈故也。
白話文:
傳統醫學認為,如果一個臟腑失衡,就用它的剋星來平息。火可以壓制金屬,所以瀉肺氣的藥物就是這個道理。
然而,張仲景治療七種濕證、小便不利時,沒有任何一種藥物使用牽牛。張仲景難道不知道牽牛可以瀉濕、利小便嗎?那是因為濕病的根源在下焦,屬於血中的氣病,不能用辛辣溫熱的藥物,因為這樣會瀉掉上焦肺脾之氣。
張仲景都不輕易使用牽牛,後世的醫者能隨意使用嗎?而且,牽牛辛烈,瀉人元氣,比一般的辛藥更厲害,這是由於它的辛熱之性所致。
8. 三稜
氣平,味苦,陰中之陽。無毒。
《象》云:治老癖癥瘕結塊,婦人血脈不調,心腹刺痛。須炮用。
《珍》云:破積氣,損真氣,虛者勿用。
《液》云:又治氣脹,血脈不調,補五勞,通月經,消瘀血。色白,破血中之氣。
白話文:
川楝子性平,味苦,屬陰中之陽,無毒。可治療老年人脾胃虛弱、腹部積塊、婦女月經不調、心腹刺痛等症狀,需炮製後使用。川楝子能破除積聚之氣,但會損耗人體精氣,虛弱者慎用。此外,它還可治氣脹、血脈不調,補益五勞,通經活絡,消散瘀血。其顏色呈白色,具有破除血中之氣的功效。
9. 蓬莪朮
氣溫,味苦、辛。無毒。
《象》云:治心膈痛,飲食不消,破痃癖氣最良。炮用。
《本草》云:治婦人血氣,丈夫賁豚;治心腹痛,中惡,疰杵,鬼氣,霍亂冷氣,吐酸水;解毒,飲食不消。酒研服。
白話文:
《本草》一書記載黃連可以:
- 調理婦女血氣,治療男性性亢奮。
- 緩解心腹疼痛、邪氣入侵、重物壓傷、鬼邪作祟、霍亂腹瀉、嘔吐酸水等不適。
- 解毒,幫助消化不良。 用法:磨成粉末後用水或酒送服。
《液》云:色黑,破氣中之血,入氣藥發諸香。雖為泄劑,亦能益氣,故孫用和治氣短不能接續,所以大小七香丸、集香丸散及湯內,多用此也。
白話文:
中醫著作《液》上說:顏色黑色的草藥,能破除人體中的血氣淤滯,加入補氣的藥物中能發揮各種香氣。雖然它是一種瀉藥,但也能補益氣血,所以孫思邈曾用它來治療氣短不能連續,因此大小七香丸、集香丸散和湯劑內,大多會添加這種草藥。
10. 草龍膽
氣寒,味大苦,氣味俱厚,陰也。無毒。
《珍》云:純陰,酒浸上行。
《心》云:除下焦之濕,及翳膜之濕。
《象》云:治兩目赤腫,睛脹,瘀肉高起,疼痛不可忍。以柴胡為主,治眼中疾必用之藥也。去蘆。
白話文:
《象》上記述:用來治療雙眼發紅腫脹,眼球脹痛,瘀血高高隆起,疼痛難忍的病症。以柴胡為主藥,它也是治療眼科疾病不可缺少的藥物。需要去掉柴胡的蘆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