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湯液本草》~ 卷之三 (7)
卷之三 (7)
1. 烏頭
氣熱,味大辛,辛、甘,大熱。有大毒。行諸經。
《象》云:治風痹血痹,半身不遂,行經藥也。慢火炮拆,去皮用。
《本草》云:主中風惡風,洗洗出汗,除寒濕痹,咳逆上氣,破積聚寒熱,消胸上痰冷,食不下,心腹冷疾,臍間痛,肩胛痛,不可俯仰,目中痛,不可久視,墮胎。其汁煎之,名射罔,殺禽獸。
《液》云:烏、附、天雄、側子之屬,皆水浸炮裂,去皮臍用之。多有外黃里白。劣性尚在,莫若乘熱切作片子,再炒,令表裡皆黃,內外一色,劣性皆去,卻為良也。世人罕如此制之。
白話文:
烏頭的性質是熱性的,味道非常辛辣,味道是辛、甘,藥性是大熱。它有很強的毒性。可以走遍全身的經絡。
《藥性歌括四百味》說:可以治療風濕痹痛、血脈不通,半身不遂,是引導藥力行走經絡的藥物。要用慢火炮製使其裂開,去除外皮後使用。
《本草綱目》說:主要治療中風、惡風,洗後能幫助發汗,可以去除寒濕引起的痹痛、咳嗽氣喘、積聚的寒熱,消除胸部痰冷,治療吃不下東西,心腹冷痛,肚臍周圍疼痛、肩胛疼痛,不能彎腰仰頭,眼睛疼痛,不能長時間看東西,可以墮胎。把烏頭的汁液煎煮,叫做射罔,可以殺死禽獸。
《湯液本草》說:烏頭、附子、天雄、側子這些藥物,都要用水浸泡後炮製使其裂開,去除外皮和臍部後使用。它們大多是外表黃色,裡面白色。如果藥性不好還殘留,不如趁熱切成薄片,再次炒過,讓內外都變成黃色,內外顏色一致,藥性不好的地方就都去除了,這樣就變成好藥了。現在的人很少這樣炮製的。
2. 縮砂
氣溫,味辛。無毒。
入手足太陰經、陽明經、太陽經、足少陰經。
《象》云:治脾胃氣結滯不散,主勞虛冷瀉,心腹痛,下氣,消食。
《本草》云:治虛勞冷瀉,宿食不消,赤白泄利,腹中虛痛,下氣。
《液》云:與白檀、豆蔻為使,則入肺;與人參、益智為使,則入脾;與黃柏、茯苓為使,則入腎;與赤、白石脂為使,則入大小腸。
白話文:
縮砂,性味辛溫,沒有毒性。
它歸屬於手足太陰脾經、陽明胃經、太陽膀胱經、足少陰腎經。
《藥象》說:能治療脾胃之氣鬱結不散的狀況,主要用於治療因勞累過度而導致的虛弱、寒性腹瀉,以及心腹疼痛,具有降氣、幫助消化的功效。
《本草綱目》說:能治療因虛勞引起的寒性腹瀉、宿食不消化、赤白痢疾、腹中虛痛,具有降氣的作用。
《藥性賦》說:與白檀、豆蔻一起使用,可以作用於肺;與人參、益智一起使用,可以作用於脾;與黃柏、茯苓一起使用,可以作用於腎;與赤石脂、白石脂一起使用,可以作用於大腸和小腸。
3. 蓽澄茄
氣溫,味辛。無毒。
《本草》云:主下氣消食,皮膚風,心腹間氣脹,令人能食。
白話文:
性味溫熱,味道辛辣。沒有毒性。
《本草》記載:主要功能是使氣下行、幫助消化食物,可以治療皮膚風病,以及心腹之間的氣脹,能使人增加食慾。
4. 蓽撥
氣溫,味辛。無毒。
《本草》云:主溫中下氣,補腰腳,殺腥氣,消食,除胃冷、陰疝、痃癖。
《衍義》云:走腸胃中冷氣,嘔吐,心腹滿痛,多服走泄真氣,令人腸虛下重。
白話文:
性味是溫熱,味道辛辣。沒有毒性。
《本草》記載:主要功能是溫暖中焦、使氣向下走,能夠補益腰腿,去除腥味,幫助消化,消除胃寒、陰囊疝氣、腹部腫塊等症狀。
《衍義》記載:能疏散腸胃中的寒氣,對於嘔吐、心腹脹滿疼痛有作用,但如果過量服用會耗損真氣,使腸道虛弱,產生腹部下墜的感覺。
5. 香附子
氣微寒,味甘,陽中之陰。無毒。
《本草》云:除胸中熱,充皮毛,久服令人益氣、長鬚眉。後世人用治崩漏,本草不言治崩漏。
《圖經》云:膀胱、兩脅氣妨,常日憂愁不樂,飲食不多,皮膚瘙癢癮疹,日漸瘦損,心忪少氣。以是知益氣,血中之氣藥也。方中用治崩漏,是益氣而止血也。又能逐去凝血,是推陳也。與巴豆同治泄瀉不止,又能治大便不通,同意。
《珍》云:快氣。
白話文:
氣味稍微寒涼,味道甘甜,屬於陽性中的陰性藥材,沒有毒性。
古籍《本草》記載:能去除胸中的熱氣,使皮膚毛髮充盈,長期服用可以增強體力,使鬍鬚眉毛生長茂盛。後代醫家使用它來治療婦女崩漏,但《本草》中並沒有提到可以治療崩漏。
《圖經》記載:對於膀胱、兩脅部位氣機阻滯,經常憂愁不快樂,食慾不佳,皮膚搔癢起疹,日漸消瘦,心悸氣短等症狀,香附子有療效。由此可知,它是能補氣,且作用於血分中的氣藥。醫方中使用它治療崩漏,是利用其補氣的作用來達到止血的目的。它也能夠去除體內瘀滯的血塊,具有推陳出新的作用。與巴豆一同使用能治療腹瀉不止,也能治療大便不通,作用機理相同。
《珍珠囊》記載:香附子能使氣機運行順暢。
6. 草豆蔻
氣熱,味大辛,陽也。辛溫。無毒。
入足太陰經、陽明經。
《象》云:治風寒客邪在胃口之上,善去脾胃客寒,心與胃痛。麵包煨熟,去面用。
《珍》云:益脾胃,去寒。
《本草》云:主溫中,心腹痛,嘔吐,去口臭氣,下氣,脹滿短氣,消酒進食,止霍亂,治一切冷氣,調中補胃健脾,亦能消食。
《衍義》云:性溫,而調散冷氣力甚速。虛弱不能飲食,宜此與木瓜、烏梅、縮砂、益智、曲、糵、鹽、炒姜也。
白話文:
性味是熱的,味道非常辛辣,屬於陽性。性質是辛辣溫熱,沒有毒性。
歸入足太陰脾經和陽明胃經。
《藥象》說:能治療風寒邪氣停留在胃口上方的情況,很擅長去除脾胃中的寒氣,也能治療心和胃的疼痛。可以用麵包包裹起來煨熟,去除麵包後使用。
《珍珠囊》說:能增強脾胃功能,去除寒氣。
《本草綱目》說:主要功效是溫暖中焦,治療心腹疼痛、嘔吐,去除口臭,使氣下行,消除腹脹氣短,能解酒促進食慾,止霍亂,治療各種寒氣引起的病症,調理中焦,補養脾胃,健脾,也能幫助消化。
《衍義補遺》說:性質溫熱,能快速地調和散去寒氣。身體虛弱、無法進食的人,適合搭配木瓜、烏梅、縮砂、益智仁、神曲、麥芽、鹽、炒薑一起使用。
7. 白豆蔻
氣熱,味大辛,味薄氣厚,陽也。辛,大溫。無毒。
入手太陰經。
《珍》云:主積冷氣,散肺中滯氣,寬膈,止吐逆,治反胃,消穀下氣進食,去皮用。
《心》云:專入肺經,去白睛翳膜。紅者,不宜多用。
《本草》云:主積聚冷氣,止吐逆反胃,消穀下氣。
《液》云:入手太陰,別有清高之氣,上焦元氣不足,以此補之。
白話文:
白豆蔻,性屬熱,味道非常辛辣,味道淡薄而氣味濃郁,屬於陽性藥物。辛味,藥性大溫。沒有毒性。
主要作用於手太陰肺經。
《珍珠囊》說:主要治療體內積聚的寒冷之氣,能疏散肺中的停滯之氣,使胸膈寬暢,止住嘔吐,治療反胃,幫助消化,使氣往下走,增進食慾,使用時要去皮。
《湯液本草》說:專門作用於肺經,能去除眼睛白睛上的翳膜。如果是紅色的白豆蔻,不宜多用。
《本草綱目》說:主要治療積聚的寒冷之氣,止住嘔吐和反胃,幫助消化,使氣往下走。
《藥性賦》說:作用於手太陰肺經,具有一種清香高揚的氣味,如果上焦元氣不足,可以用它來補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