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湯液本草》~ 卷之三 (6)
卷之三 (6)
1. 鼠黏子
氣平,味辛,辛溫。
《象》云:主風毒腫,利咽膈。吞一枚,可出癰疽瘡頭。
《珍》云:潤肺散氣。
白話文:
性味平和,味道辛辣,性質偏溫。
《藥性論》說:主要治療風邪引起的毒瘡腫痛,能疏通咽喉和胸膈的氣機。吞服一顆,可以使癰疽瘡腫的膿頭排出。
《珍珠囊》說:能潤澤肺部,疏散氣滯。
2. 秦艽
氣微溫,味苦、辛,陰中微陽。
手陽明經藥。
《象》云:主寒熱邪氣,風濕痹,下水,利小便。治黃病骨蒸。治口禁及腸風瀉血。去蘆用。
《珍》云:去手陽明經下牙痛,口瘡毒,去本經風濕。
《本草》云:菖蒲為之使。
白話文:
氣味稍微溫和,味道苦澀、辛辣,屬於陰性中帶有微弱陽性的藥性。
是屬於手陽明經的藥物。
《藥性賦》說:主要治療寒熱引起的邪氣,風濕痹痛,可以使小便順暢,利尿。也治療黃疸病和骨蒸勞熱。還可以治療口噤(嘴巴緊閉)以及腸風下血(腸道出血)。使用時要去除蘆頭。
《珍珠囊》說:可以治療手陽明經所引起的下牙痛、口瘡腫毒,以及去除本經的風濕。
《本草綱目》說:以菖蒲作為輔助藥,可以加強藥效。
3. 天麻
氣平,味苦。無毒。
《象》云:治頭風。
《本草》云:主諸風濕痹,四肢拘攣,小兒風癇驚氣,利腰膝,強筋力。其苗名定風草。
白話文:
性味平和,味道苦。沒有毒性。
《藥性論》說:可以治療頭風(指頭痛、頭暈等)。
《本草綱目》說:主要治療各種風濕引起的痺痛、四肢屈伸不利、小兒風癇(抽搐)和驚嚇氣促,能使腰膝靈活,增強筋骨力量。它的莖苗叫做定風草。
4. 黑附子
氣熱,味大辛,純陽。辛、甘,溫,大熱。有大毒。通行諸經引用藥。
入手少陽經三焦、命門之劑。
《象》云:性走而不守。亦能除腎中寒甚,白朮為佐,名朮附湯,除寒濕之聖藥也,濕藥中少加之,通行諸經引用藥也。治經閉。慢火炮。
《珍》云:治脾濕腎寒。
《本草》云:主風寒咳逆邪氣,溫中,金瘡,破症堅積聚,血瘕,寒濕踒躄拘攣,膝痛腳疼,冷弱不能行步,腰脊風寒,心腹冷痛,霍亂轉筋,下利赤白,堅肌骨,強陰,墮胎,為百藥之長。
《液》云:入手少陽三焦、命門之劑,浮中沉無所不至。附子味辛大熱,為陽中之陽,故行而不止,非若乾薑止而不行也。非身表涼而四肢厥者,不可僭用。如用之者,以其治四逆也。
《本草》又云:地膽為之使,惡蜈蚣,畏防風、黑豆、甘草、黃耆、人參。冬月採為附子,春月採為烏頭。
白話文:
黑附子,性屬熱,味道非常辛辣,是純陽之物。味辛、甘,性溫,且非常燥熱,有劇毒。能引導藥效通行全身經絡。
主要作用於手少陽經的三焦和命門部位。
《藥象》說:其藥性走竄而不停滯。也能去除腎臟深層的寒邪,搭配白朮使用,稱為朮附湯,是去除寒濕的特效藥,在治療濕氣的藥方中稍微加入一些,也能引導藥效通行全身經絡。可以治療月經閉止。要用文火慢慢炮製。
《珍珠囊》說:能治療脾臟濕氣和腎臟虛寒。
《本草綱目》說:主要治療風寒引起的咳嗽、呼吸不暢等邪氣,能溫暖中焦,治療外傷,破除積聚的腫塊,治療婦女血積,以及寒濕引起的跌打損傷、筋脈攣縮、膝蓋疼痛、腳部疼痛、因寒冷虛弱而無法行走,腰部和脊椎的風寒,心腹部的冷痛,霍亂引起的轉筋,以及腹瀉不止,包括赤白痢疾。能使肌肉和骨骼強健,增強腎功能,墮胎,可謂是各種藥材中的佼佼者。
《藥液》說:主要作用於手少陽經的三焦和命門部位,無論是浮在表面的病邪,還是沉在內部的病邪,都能夠到達。附子味辛而性大熱,是陽氣中的陽氣,因此藥性走竄不停,不像乾薑那樣藥性停滯不行。如果不是身體表面寒冷而四肢冰涼的狀況,不可隨意使用。如果使用,應以其治療四肢冰冷的功效為目的。
《本草綱目》又說:地膽是附子的引藥,它會抑制蜈蚣的作用,並畏懼防風、黑豆、甘草、黃耆和人參。冬天採收的稱為附子,春天採收的稱為烏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