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湯液本草》~ 卷之二 (4)
卷之二 (4)
1. 五傷
多食鹹,則脈凝泣而變色。
多食苦,則皮槁而毛拔。
多食辛,則筋急而爪枯。
多食酸,則肉胝䐢而唇揭。
多食甘,則骨痛而發落。
2. 五走
咸走血,血病毋多食鹹。
苦走骨,骨病毋多食苦。
辛走氣,氣病毋多食辛。
酸走筋,筋病毋多食酸。
甘走肉,肉病毋多食甘。
夫五味入胃,各歸所喜攻,酸先入肝,苦先入心,甘先入脾,辛先入肺,咸先入腎。久而增氣,物化之常也;氣增而久,夭之由也。
白話文:
五種味道進入胃中,各自分別歸於它們偏愛的攻擊目標:酸味先入肝臟,苦味先入心臟,甘味先入脾臟,辛味先入肺臟,鹹味先入腎臟。時間久了會增強這些臟腑的機能,這是事物變化的常理;如果氣持續增長,就會導致短命。
3. 服藥可慎
熱中、消中,不可服膏粱、芳草、石藥。夫芳草之氣美,石藥之氣悍,二者其氣急疾堅勁,故非緩心和人,不可以服此。夫熱氣剽悍,藥氣亦然,二氣相遇,恐內傷脾。脾者,土也,而惡木。服此藥者,至甲乙日更論。
白話文:
熱性體質和虛寒體質的人,不宜服用油膩的膏粱食品、芳香的藥草和礦石類藥物。因為芳香藥草的氣味濃烈,礦石類藥物的作用猛烈,這兩種物質的氣味都很急促、堅硬,所以不能用來調和體質、幫助人體緩和。熱性氣質急躁,藥物的氣味也急促,這兩種氣味相遇,恐怕會損傷脾胃。脾胃屬性為土,而土怕木。服用這些藥物的人,在甲乙日(指每月的第一、二日)最好不要服用。
4. 論藥所主
海藏云:湯液要藥,最為的當,其餘方論所著雜例,比之湯液稍異,何哉?蓋伊尹、仲景取其治之長也。其所長者,神農之所注也。何以知之?《本草》云:一物主十病,取其偏長為本。又當取潔古《珍珠囊》斷例為準則,其中,藥之所主,不必多言,只一兩句,多則不過三四句。非務簡也,亦取其所主之偏長,故不為多也。
白話文:
海藏說:湯藥中的藥物,是治療中最重要的。其他方書中記載的各種方法,與湯藥略有不同,這是為什麼呢?因為伊尹、仲景等人取用的是湯藥中的最長處。他們所取用的長處,就是神農氏所指出的。為什麼這樣說呢?《本草經》中說:一種藥物可以治療十種疾病,取用它偏長的一面作為治療的基礎。又應該以古籍《珍珠囊》中的斷例作為準則,其中藥物的功效不必多說,只用一兩句描述,最多也不超過三四句。這不是為了追求簡潔,也是取用藥物所主治的偏長,所以並不多。
5. 天地生物有厚薄堪用不堪用
故治病者,必明六化分治,五味五色所生,五臟所宜,乃可以言盈虛病生之緒也。謹候氣宜,無失病機。其主病何如,言採藥之歲也。司歲備物,則無遺主矣。先歲物何也,天地之專精也,專精之氣,藥物肥濃,又於使用,當其正氣味也。五運主歲,不足則物薄,有餘則物精,非專精則散氣,散氣則物不純。
是以質同而異等,形質雖同,力用則異也。氣味有厚薄,性用有躁靜,治化有多少,力化有淺深,此之謂也。
白話文:
因此,治療疾病的人必須清楚六化分治的原則,瞭解五味五色對不同臟腑的作用,才能判斷疾病的虛實成因。細心觀察季節氣候,不疏忽疾病的徵兆。什麼時候該採集藥材,就要仔細注意。季節備全藥材,就不會遺漏重要的藥物。是什麼讓藥物如此特別呢?因為它們是天地間精華凝聚而成。精華之氣讓藥物豐腴濃鬱,當使用它們時,藥材的氣味與正氣相合。五運主宰不同的年份,氣不足則藥材稀少,氣有餘則藥材精粹。如果不是天地間的精華,藥材便會氣息散亂,藥性也就不純粹。
6. 氣味生成流布
陽為氣,陰為味;味歸形,形歸氣;氣歸精,精歸化;精食氣,形食味;化生精,氣生形;味傷形,氣傷精;精化為氣,氣傷於味。
白話文:
陽氣主導功能,陰液主導物質;物質滋養形體,形體依賴功能;功能來源於精氣,精氣來源於轉化;精氣滋養物質,物質攝取味道;轉化生成精氣,功能生成物質;味道損傷物質,功能損傷精氣;精氣轉化為功能,功能因味道而受損。
陰味出下竅,陽氣出上竅。味厚者為陰,薄為陰中之陽,厚則泄,薄則通;氣厚者為陽,薄為陽中之陰,薄則發泄,厚則發熱。
白話文:
陰性物質排出在身體的下方,陽性物質排出在身體的上方。味道濃鬱的是陰性物質,味道淡的是陰性物質中帶有陽性物質,味道濃鬱則會腹瀉,味道淡則會通暢;氣味濃鬱的是陽性物質,氣味淡的是陽性物質中帶有陰性物質,氣味淡則會發汗,氣味濃鬱則會發熱。
壯火之氣衰,少火之氣壯;壯火食氣,氣食少火;壯火散氣,少火生氣。天食人以五氣,地食人以五味。五氣入鼻,藏於心肺,上使五色修明,音聲能彰;五味入口,藏於腸胃,味有所藏,以養五氣,神和而生,津液相成,神乃自生。
白話文:
當旺盛的陽氣衰弱時,微弱的陰氣就會旺盛起來。陽氣消耗陰氣,陰氣也會消耗陽氣。陽氣能散發陰氣,陰氣能生髮陽氣。
自然界的五種氣(風、熱、濕、燥、寒)能滋養人體,而大地上的五種味道(酸、甜、苦、辣、鹹)也能滋養人體。
五種氣通過鼻腔進入人體,儲藏在心肺之中,能使五種顏色鮮明,聲音洪亮。五種味道通過口腔進入人體,儲藏在腸胃之中,營養了五種氣,使精神和諧而得以產生,津液充足,精神自然充沛。
7. 七方
大:君一,臣三,佐九,制之大也。遠而奇偶,制大其服也。大則數少,少則二之。腎肝位遠,服湯散,不厭頓而多。
白話文:
君臣佐制,是以君藥一味,臣藥三味,佐藥九味。這是一個君臣佐製的通則。
又由於腎和肝的部位比較遠,所以服用的藥湯或藥散,可以大量和多次服用,不必拘泥於少量和分次服用。
小:君一,臣二,制之小也。近而奇偶,制小其服也。小則數多,多則九之。心肺位近,服湯散,不厭頻而少。
緩:補上治上制以緩,緩則氣味薄。治主以緩,緩則治其本。
急:補下治下制以急,急則氣味厚。治客以急,急則治其標。
奇:君一臣二,奇之制也;君二臣三,奇之制也。陽數奇。
偶:君二臣四,偶之制也;君二臣六,偶之制也。陰數偶。
復:奇之不去,則偶之。是為重方也。
白話文:
藥方劑量的大小,取決於君藥、臣藥的比例。君藥一味、臣藥兩味,這就是小劑量。藥材性狀接近,並且有奇數、偶數的搭配,也是小劑量的表現。劑量小,則藥材的數量就多,數量多則取九份的份量。心、肺位置靠近,服食湯劑、散劑,可以不忌諱頻頻服用,但每次劑量要少。
緩解的方法,是補益上焦、治療上焦,用緩和的藥性來調治。緩和的藥性,其氣味就淡薄。用緩和的方法來治療主要病症,就能治本。
急救的方法,是補益下焦、治療下焦,用急迫的藥性來調治。急迫的藥性,其氣味就濃重。用急迫的方法來治療外來的病邪,就能治標。
奇數的藥方,就是君藥一味、臣藥兩味,或者君藥兩味、臣藥三味。陽性之數為奇數。
偶數的藥方,就是君藥兩味、臣藥四味,或者君藥兩味、臣藥六味。陰性之數為偶數。
如果奇數的藥方無法奏效,就用偶數的藥方。這就是重複用藥,也稱之為重方。
8. 十劑
宣:可以去壅,薑、橘之屬是也。
通:可以去滯,木通、防己之屬是也。
補:可以去弱,人參、羊肉之屬是也。
瀉:可以去閉,葶藶、大黃之屬是也。
輕:可以去實,麻黃、葛根之屬是也。
重:可以去怯,磁石、鐵漿之屬是也。
滑:可以去著,冬葵子、榆白皮之屬是也。
澀:可以去脫,牡蠣、龍骨之屬是也。
燥:可以去濕,桑白皮、赤小豆之屬是也。
濕:可以去枯,白石英、紫石英之屬是也。
白話文:
宣能去除阻塞,像是薑、橘之類的藥物;通能去除停滯,像是木通、防己之類的藥物;補能去除虛弱,像是人參、羊肉之類的藥物;瀉能去除閉塞,像是葶藶、大黃之類的藥物;輕能去除實證,像是麻黃、葛根之類的藥物;重能去除怯弱,像是磁石、鐵漿之類的藥物;滑能去除黏著,像是冬葵子、榆白皮之類的藥物;澀能去除脫落,像是牡蠣、龍骨之類的藥物;燥能去除濕氣,像是桑白皮、赤小豆之類的藥物;濕能去除乾燥,像是白石英、紫石英之類的藥物。
只如此體,皆有所屬。凡用藥者,審而詳之,則靡所失矣。陶隱居云:藥有宣、通、補、瀉、輕、重、滑、澀、燥、濕。此十劑,今詳之,惟寒、熱二種,何獨見遺,今補二種,以盡厥旨。
白話文:
所有的人體都是有歸屬的。使用藥物的人,仔細審察就會發現沒有遺漏的部分了。陶隱居說:藥性有宣發、疏通、滋補、瀉下、輕浮、沉重、順滑、阻滯、乾燥、濕潤。這十種藥性,如今詳細說明,只見「寒」、「熱」兩種藥性,獨獨遺漏,現在補充兩種藥性,以窮盡它的要旨。
寒:可以去熱,大黃、朴硝之屬是也。
熱:可以去寒,附子、官桂之屬是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