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念祖

《女科要旨》~ 卷一 (7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一 (7)

1. 古今方十九首

上十二味,以水一斗,煮取三升,分溫三服。

亦主婦人少腹寒,久久不受胎,及過期不來。歌曰:口乾腹滿掌心燒,卅六疴該(謂十二瘕、九痛、七害、五傷、三痼,共三十六種,詳於《金匱淺注》中,不贅)帶下條,歸芍膠芎權各二,權(稱鍾也。稱其數各二兩)。桂參丹草數相侔,(八物同用二兩也。)整升重用(麥門)冬勝任,減半一升減其半,止用半升也。

相需(半)夏速求,更佐(吳茱)萸(生)姜各三兩,閉(至期不來。)崩(來而過多)不育(少腹寒,久不受胎者。)各探幽。

(次男元犀按):當歸、芎藭、芍藥、阿膠,肝藥也;丹皮、桂枝,即心藥也;吳茱萸,肝藥、亦胃藥也;半夏,胃藥亦沖藥也;麥門冬、甘草,即胃藥也;人參補五臟;生薑利諸氣也。病在經血,以血生於心藏於肝也;沖為血海也,胃屬陽明,厥陰衝脈麗之也。然細繹方意,以陽明為主,吳茱萸用至二兩,驅陽明中土之寒;即以麥門冬用至一升,滋陽明中土之燥;一寒一熱,不使偏隅,所以謂之溫也。半夏用至半升、生薑用至三兩者,以姜能去穢而胃氣安,夏能去逆而胃氣順也。

其餘皆相輔而成其溫之之用,絕無逐瘀之品,故過期不來者能通之,月來過多者能止之,少腹寒不受胎者並能治之,其神妙不可言矣!

六味丸,「壯水之主,以制陽光。」

桂附八味丸,「益火之源,以消陰翳。」二方治婦人經病。無子加香附(童便浸)、川貝母、當歸各三兩,艾葉(醋炒)二兩,多效。

當歸補血湯,治血虛發熱,症類白虎,但脈不洪長以別之。

黃耆(一兩),當歸(三錢)

上水煎服。尤在涇《金匱翼》有生地五錢,甘草二錢,余未知其所本。

麥門冬湯,治火逆上氣,咽喉不利,止逆下氣。

(長孫男心典稟)按:可借治婦人返經、上逆、吐衄等症。蓋以此方專入陽明。陽明之脈,以下行為順,上行為逆;衝任之脈,麗於陽明;三經主血,故以此方為正治之法。若去粳米,加蜂蜜八錢,取百花之菁華,以補既亡之胃陰,更為周到。然陽明因虛火而逆者固宜此湯,陽明因虛寒而逆者,舍吳茱萸之溫降,將何道以鎮納之乎?噫嘻!吐血、衄血之症,違眾說而專主此湯,恐漢、唐以下,至今日而始聞是語也。

麥門冬(四錢,不去心),煮半夏(二錢),大棗(二枚),炙甘草(一錢),粳米(三錢半),人參(一錢)

上諸味,清水煎服。

修園與諸生,講學於嵩山之井上草堂,座中有謂某醫,自誇為女科名手,執其常用之方來詢,余不覺大發一嘆,曰:女科本無純粹可觀之書,而世上醫輩更不必深求之也。然而相傳習用之藥,不自知其為害人之品者,則有四:一曰丹參。謂丹參不寒不燥,不補不攻,一味功兼四物,且能去瘀血生新血。

白話文:

將以上十二味藥材,加入一斗水煮到剩下三升,分成三次溫服。

這個方子也主要治療婦女小腹寒冷,長期不孕,以及月經延遲不來的問題。有一個歌訣說:「口乾腹脹,手心發熱,這是因為三十六種病症(包括十二瘕、九種疼痛、七種損害、五種內傷、三種頑固疾病,詳細內容在《金匱淺注》中有說明,這裡就不再贅述)導致的帶下病症。」方子裡包括當歸、芍藥、阿膠、川芎各二兩(此處的「權」是指稱重,每種藥材的量都是二兩),桂枝、人參、丹皮、甘草的量也相同(這八種藥材的用量都是二兩)。麥門冬的用量要加倍,用一升,然後再減半,用半升。

另外,需要加入半夏(半升),並且快速尋找吳茱萸和生薑,每種三兩。這個方子可以用於治療月經延遲不來、月經量過多以及因小腹寒冷導致的不孕等各種問題。

(次男元犀按語):當歸、川芎、芍藥、阿膠,這些是入肝經的藥;丹皮、桂枝是入心經的藥;吳茱萸,既是入肝經的藥,也是入胃經的藥;半夏,既是入胃經的藥,也能調理衝脈;麥門冬、甘草是入胃經的藥;人參補益五臟;生薑可以疏通氣機。月經方面的疾病,是因為血產生於心,藏於肝;衝脈是血海,而胃屬於陽明經,與厥陰衝脈相連。但是仔細分析這個方子的藥理,是以陽明經為主,吳茱萸用到二兩,是為了驅散陽明經中的寒邪;而麥門冬用到一升,是為了滋潤陽明經中的乾燥;一寒一熱,使藥性不偏頗,所以說這個方子是溫性的。半夏用到半升、生薑用到三兩,是因為生薑可以去除體內的污穢之氣,使胃氣安定,半夏可以降逆,使胃氣順暢。

其他的藥材都是起輔助作用,使得方子發揮溫補的功效,完全沒有使用活血化瘀的藥物,所以月經延遲不來的可以用它來疏通,月經量過多的可以用它來止血,小腹寒冷導致不孕的也能用它來治療,它的神奇功效無法用言語形容!

六味丸,它的作用是「滋養腎陰,以抑制陽亢」。

桂附八味丸,它的作用是「溫補腎陽,以消除陰寒」。這兩個方子都能治療婦女的月經病。如果遇到不孕症,可以加入香附(用童子尿浸泡)、川貝母、當歸各三兩,以及艾葉(用醋炒)二兩,效果會更好。

當歸補血湯,治療血虛發熱,症狀類似白虎湯證,但是脈象不會洪大有力,可以此區別。

黃耆(一兩),當歸(三錢)

用水煎服。尤在涇的《金匱翼》中提到有加入生地五錢,甘草二錢,但我不知道他的出處在哪裡。

麥門冬湯,治療火氣上逆,導致氣喘、咽喉不利,可以降逆氣。

(長孫男心典稟告)可以借用這個方子來治療婦女的返經、氣逆上衝、吐血、流鼻血等症狀。因為這個方子主要針對陽明經。陽明經的脈氣,向下運行是正常的,向上運行就是逆的;而衝脈與任脈又與陽明經相連;這三條經脈主管血,所以用這個方子是正確的治療方法。如果去掉粳米,加入蜂蜜八錢,蜂蜜可以採集百花的精華,來補益已經虧虛的胃陰,效果會更加全面。然而,陽明經因虛火導致逆氣,固然適合用這個湯來治療,如果陽明經因虛寒導致逆氣,捨棄吳茱萸這種溫性的藥物來降逆,又該如何治療呢?唉!對於吐血、流鼻血的症狀,不採用眾多醫家的說法而專用這個湯劑,恐怕從漢唐以來,直到今天才聽到這種說法啊。

麥門冬(四錢,不用去心),半夏(二錢,用薑汁煮過),大棗(二枚),炙甘草(一錢),粳米(三錢半),人參(一錢)

將以上藥材用水煎服。

修園和學生們在嵩山井上草堂講學時,有人說某位醫生,自誇是婦科名醫,拿著他常用的方子來詢問,我不禁長嘆一聲,說:「婦科本來就沒有什麼純粹可觀的醫書,世上的醫生更不必深入研究了。」然而,世上相傳習用的藥物,卻不自知它們是害人的,就有以下四種:第一種是丹參。他們說丹參不寒不燥,不補不瀉,一種藥材就兼具四物湯的功效,而且能夠去除瘀血,產生新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