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念祖

《女科要旨》~ 卷二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2)

1. 金匱方八首,時方九首

桂枝(《金匱》),妊娠胎前第一方。尤在涇云:「脈無故而身有病,而又無寒熱邪氣,則無可施治,惟有桂枝湯調和陰陽而已矣。」徐忠可云:桂枝湯,外症得之為解肌和榮,內症得之為化氣調陰陽也。今妊娠初得,上下本無病,因子宮有凝氣溢上下故,但以芍藥一味,固其陰氣,使不得上溢;以桂甘薑棗,扶上焦之陽,而和其胃氣;但令上焦之陽氣充,能御相侵之陰氣,足矣!未嘗治病,正所以治病也。否則,以渴為邪熱以解之,以不能食為脾不健而燥之,豈不謬哉!

桂枝茯苓丸,治婦人宿有症病,成胎後三月而得漏下,又三月應期而下,而無前後參差,且動在臍上,不在臍下,可以定其為胎。有胎而仍漏下者,以舊血未去,則新血不能入胞養胎,而下走不止。此方先下其症,即是安胎法。

桂枝,茯苓,丹皮,桃仁(去皮尖),芍藥(各等分)

上五味研末,煉蜜糊丸,如兔屎大,每日食前服一丸,不瘥,加至三丸。

歌曰:症痼未除恐害胎,(胎動手臍下,為欲落;動於臍上,是每月湊集之血;症痼之氣妨害之,而下漏也。)胎安症去悟新栽,桂苓丹芍桃同等,氣血陰陽本末該。

(次孫心蘭稟)按:桂枝、芍藥,一陽一陰;茯苓、丹皮,一氣一血;合之桃仁,逐舊而不傷新;為丸緩服,所以為佳。

附子湯(方見《傷寒論》。)

膠艾湯,《金匱》云:婦人有漏下者,有半產後因續下血不絕者,有妊娠下血者,假令妊娠腹中痛,為胞阻,膠艾湯主之。

乾地黃(六兩),川芎阿膠甘草(各二兩),艾葉當歸(各三兩),芍藥(四兩)

上七味,以水五升、清酒三升合煮;取三升,去滓,內膠令消盡,溫服一升,日三服,不瘥更作。

歌曰:妊娠腹痛阻胎胞,(名曰胞阻,以胞中之氣血虛寒,而阻其化育也。)二兩芎藭草與膠,歸艾各三芍四兩,地黃六兩去枝梢。

(次男元犀)按:芎、歸、芍、地,補血之藥也。然血不自生,生於陽明之水穀,故以甘草補之;阿膠滋血海,為胎產百病之要藥;艾葉暖子宮,為調經安胎之專品;合之為厥陰、少陰、陽明及沖、任兼治之神劑也。後人去甘草、阿膠、艾葉,名為四物湯,則板實而不靈矣。

此解與本論中所解互異,學者當與所以異處而悟其所以同,則知聖方如神龍變化,不可方物也。

當歸芍藥散

當歸,川芍(各三兩),芍藥(一斤),茯苓,白朮(各四兩),澤瀉(半斤)

上六味,杵為散,取方寸匕,酒和,日三服。

歌曰:妊娠㽲痛勢綿綿,(不若寒熱之絞痛,血氣之刺痛之。)三兩芎歸潤且宣,芍藥一斤澤減半,術苓四兩妙盤旋。

(次男元犀)按:懷妊腹痛,多屬血虛,而血生於中氣,中者,土也,土燥不生物,故以歸、芎、芍滋之;土濕亦不生物,故以苓、朮、澤瀉滲之;燥濕得宜,則中氣治而血自生,其痛自止。

當歸貝母苦參丸

當歸,貝母,苦參(各四兩)

上三味,末之,煉蜜為丸,如小豆大,飲服三丸,加至十丸。

歌曰:飲食如常小水難,妊娠鬱熱液因干,苦參四兩同歸貝,飲服三丸至十丸。(男子加滑石五錢。)

(次男元犀)按:苦參、當歸,補心血而清心火;貝母開肺鬱而瀉肺火。然心火不降,則小便短澀;肺氣不行於膀胱,則水道不通;此方為下病上取之法也。況貝母主淋漓邪氣,《神農本草》有明文哉!

當歸散

當歸,黃芩,芍藥,川芎(各一斤),白朮(半斤)

上五味,杵為散,酒服方寸匕,日再服。妊娠常服即易產,胎無疾苦,產後百病悉主之。

歌曰:萬物原來自土生,(妊娠常服之劑,當以補脾陰為主。)土中涵濕遂生生,不窮。一斤芎芍歸滋血,(血為濕化,胎尤賴之。)八兩術一斤芩(術本脾藥,今作血藥而入脾土,則土得濕氣而生物,又有黃芩之苦寒,清脾以主之,肺氣利則血不滯,所以生物不息。)大化成。

白朮散

白朮,川芎,蜀椒(三分,去汗),牡蠣

上四味,杵為散,酒服三錢匕,日三服,夜一服。

但苦痛,加芍藥。心下毒痛,倍加芎藭。心煩、吐、痛、不能飲食,加細辛一兩,半夏大者二十枚,服之後,更以醋漿水服之;若嘔,以醋漿水服之;復不解者,小麥汁服之已;後渴者,大麥粥服之;病雖愈,服之勿置。

歌曰:胎由土載木之功,血養相資妙有窮,(土以載之,血以養之。)陰氣上凌椒攝下,(胎忌陰氣上逆,蜀椒具純陽之性,陽以陰為家,故能使上焦之熱而下降。)蠣潛龍性得真銓。(牡蠣水氣所結,味鹹性寒,寒以制熱燎原,咸以導龍入海。)此方舊本三物各三分,牡蠣闕之。徐靈胎云:「原本無分兩。」

加減歌曰:苦痛芍藥加最美;心下毒痛倚芎是;吐痛不食心又煩,加夏廿枚一細使,醋漿水須服後吞,若還不嘔藥可止;不解(者以)小麥煮汁嘗,以後渴者大麥(粥)喜;既愈常服勿輕拋,壺中陰陽大爕理。

程云來云:以大麥粥能調中補脾,故服之勿置,非指上藥可常服也。此解亦超。方義已詳歌中,不再釋。

新定所以載丸,治胎氣不安不長,婦人半產,或三月或五月按期不移者,必終身不能大產,惟此丸可以治之。

白朮(一斤,去皮,放糯米上蒸半炷香久,勿泄氣,曬乾研為末),人參(八兩,焙為末),桑寄生(六兩,以自收者為真,不見銅鐵,為末),雲茯苓(六兩,生研為末),川杜仲(八兩,炒去絲,為末)

大棗一斤擘開,以長流水熬汁迭丸,如梧桐子大,曬乾退火氣,密貯勿令泄氣。每早晚各三錢,以米湯送下。

按:白朮為補土之正藥,土為萬物之母而載萬物,故本方取之為君。茯苓感蒼松之氣而生,苗不出土,獨得土氣之全而暗長;桑寄生感桑精之氣而生,根不入土,自具土性之足而敷榮。一者伏於土中,儼若子居母腹;一者寄於枝上,居然胎系母胞;二物奪天地造化之神功,故能資養氣血於無形之處,而取效倍於他藥也。杜仲補先天之水火,而其多絲尤能系維而不墜。

人參具(三才)之位育,而其多液尤能涵養以成功。今年甲子,四百一十四甲子矣。此方從讀書頗多、臨症頗熟悟出。蓋自唐宋以後,著女科書之前輩,不下數百人,未聞有一人道及於此,今特為補論,大為快事。

神驗保生無憂散,婦人臨產先服一、二劑,自然易生。或遇橫生倒產,甚至連日不生,速服一、二劑,應手取效,可救孕婦產難之災,常保母子安全之吉。

當歸(酒洗,一錢五分),川貝母(一錢),黃耆荊芥穗(各八分),厚朴(薑汁炒),艾葉(各七分),菟絲子(一錢四分),川芎(一錢三分),羌活(五分),枳殼(麩炒,六分),甘草(六分),白芍(酒洗,炒,一錢二分,冬月用一錢。)

水二鍾,姜三片,煎至八分,空腹溫服。

普明子曰:此方流傳海內,用者無不響應,而制方之妙,人皆不得其解,是故疑信相半。余因解之,新孕婦人,胎氣完固,腹皮緊窄,氣血裹其胞胎,最難轉動。此方用撐法焉。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養血活血也;厚朴,去瘀血者也,用之撐開血脈,俾惡露不致填塞;羌活、荊芥,疏通太陽,將背後一撐,太陽經脈最長,太陽治而諸經皆治;枳殼疏里結氣,將面前一撐,俾胎氣血抑而無阻滯之虞;艾穗撐動子宮,則胞胎靈動;川貝、菟絲,最能運胎順產,將胎氣全體一撐,大具天然活潑之趣矣!加黃耆者,所以撐扶元氣,元氣旺則轉動有力也;生薑通神明去穢惡,散寒止嘔,所以撐扶正氣而安胃氣;甘草協和諸藥,俾其左宜右有,而全其撐法之神者也。

此真無上良方,而今人不知所用,即用之而不知制方之妙,則亦惘惘然矣!余故備言之以醒學者。

華佗顧生丹

硃砂(五錢,研細,水飛),明乳香(一兩,箬上炙乾。)

上為末,端午日,豬心血為丸,如芡實大,每服一丸。用當歸三錢、川芎二錢,煎湯送下(不經女人手)。

催生如神丹,治逆產橫生,其功甚大。

百草霜白芷(不見火,為末,各等分。)

上每服三錢,以童便、米醋和如膏,加沸湯調之;或用酒煎,加入童便少許,熱服。書云:「血見黑則止」。此藥不但順生,大能固血,又免血枯之妙。

當歸(五錢),自敗龜板(童便炙酥),川芎(各三錢),婦人頭髮(一握,燒灰存性)

水煎服。約人行五里許即生,設是死胎亦下。灼過龜板亦可用。

(次男元犀)按:陰虛而交骨不開用此;陽虛而交骨不閉,用當歸補血湯加桂、附,又以熱童便一半調之;此一陰一陽之對子也。何張石頑過詆之?

當歸補血湯

當歸(二錢),黃耆(一兩)

(長孫心典稟)按:胎猶舟也,血猶水也;水漲則舟浮,血乾則胎滯,其彰明較著也。若漿水既行,行之過多而不產,恐十全、八珍之功緩而不及,惟此湯黃耆五倍於當歸,借氣藥以生其血,氣行迅速而血即相隨,而胎遂得血而順下矣。然猶恐素體虛弱,必加附子之走而不守,以助藥力,勿疑附子之過於辛熱而少用也。

高鼓峰謂:「一切難產症,於補血大劑之中,再加肉桂二、三錢,堪云神驗。」

失笑散,治瘀血脹胞,並治兒枕痛,神效。

蒲黃(炒),五靈脂(去土,炒,各等分)

共為末,醋糊丸,如桐子大,每服二、三錢,淡醋水下。

花蕊石散,治產後敗血不盡,血迷血暈,胎衣不下,脹急不省人事,但心頭溫者。急用一服灌下,瘀血化水而出,其人即蘇,效驗如神,醫家不可缺此。

花蕊石(一斤),土色硫黃(四兩)

上為末,和勻,先用紙泥封固瓦罐一個,入二藥;仍用紙泥封口,曬乾,用炭煅二炷香;次日取出研細,每服一錢,童便和熱酒調下,甚者用二、三錢。

牛膝散,治胎衣不下,腹中脹急,以此藥腐化而下,緩則不救。

牛膝,川芎,蒲黃(炒),丹皮(各二兩),桂心(四錢),當歸(一兩五錢)

共為末,每服五錢,水煎服。

又婦人服藥,勿犯三大忌:一曰麥櫱,一曰牛膝,一曰木耳,又頭蠶子亦然。余於胎前諄諄囑其勿犯,業醫者當知所戒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