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女科要旨》~ 卷一 (6)
卷一 (6)
1. 古今方十九首
平胃散,治土氣太過,經血不調。《達生篇》:加芒硝能下死胎。
六君子湯,方中參、朮、苓、草,脾藥也;陳皮、半夏,胃藥也;經血生於脾胃,故加歸、芍之類,便是調經之的方。
四物湯,婦科總方,時人習用之,方中妙在川芎一味。
新定加味四物湯(方論見上。)
十全大補湯,八珍湯,二方氣血雙補,其用藥品雖雲板實,卻亦平穩可從。
人參養榮湯,五臟兼補,視八珍、十全等高一格,以藥品之輕重得法也。
生白芍(一錢五分),人參,當歸,陳皮,桂心(徐靈胎《蘭臺軌範》云:是小桂枝去皮,非肉桂心。),黃耆,茯苓,白朮,炙草(各一錢),遠志(去骨,五分),五味(十四粒),熟地(七錢半)
加生薑三片,紅棗二枚,水煎溫服。
四烏鰂魚骨一蘆茹丸(《內經》),調經種子,亦治男子陽痿。
烏鰂魚骨(四兩,去甲),蘆茹(一兩)
(長男蔚)按:以雀卵丸,如小豆大,食前以鮑魚汁送下五丸,今酌增為二錢。後人用白毛黑骨雄雞一隻,去毛腸,不見水擦乾,用當歸二兩,川芎一兩,入前藥於雞腹內,加酒二碗,童便一碗,蒸到汁干,將雞取淨肉,和藥曬為末;或加香附四兩,炒茯神、人參各一兩,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,酒送下,或米湯送下。
抵當湯,通瘀猛劑。(見《傷寒論》)。
桃仁承氣湯,通瘀緩劑。(見《傷寒論》)。
蠶砂酒,治月經久閉。按:此方較上二方更為平穩。
蠶砂(四兩,炒半黃色),無灰酒(一壺)。
上重湯煮熟,去砂,溫飲一盞即通。
歸脾湯(《內經》),二陽之病發心脾一節,此方頗合《經》旨。
當歸,茯神,人參,炙耆,白朮,棗仁,龍眼肉(各二錢),木香,炙草(各一錢)水煎服。
高鼓峰云:男婦怯弱,不論何症,止以此方去木香,加芍藥、麥冬、五味子,服至月餘必愈。雖有他方,吾不知也。按方中全賴木香一味,若去之何以成歸脾湯乎?若有寒熱往來,可加柴胡、芍藥;若潮熱骨蒸,加丹皮、地骨皮、梔子;若起於怫鬱,加貝母、黃連;若腹痛經閉,加桃仁、紅花、元胡索之類。
逍遙散,女子善懷,每多憂鬱,此方解肝鬱也,而諸郁無不兼治。趙養葵謂:五郁皆屬於肝也。方從小柴胡湯套出。
越鞠丸(《丹溪》)解鬱總方。《易思蘭醫案》治寒熱虛實一切雜病,皆從此方變化,屢用屢驗。
香附(童便制),山梔,撫芎,蒼朮,六神麯
以蒸餅為丸,每服三錢,陳米湯送下。
溫經湯,治經閉或經行過多,或崩漏不止,或久不受胎,統名帶下。
吳萸(三兩),當歸,川芎,芍藥,人參,桂枝,阿膠,丹皮,甘草(各二兩),生薑(三兩,一本二兩),半夏(半升,一本一升),麥冬(一升)
白話文:
平胃散: 主要治療脾胃的濕氣太重,導致經血不調的狀況。《達生篇》這本書中提到,如果在平胃散中加入芒硝,可以幫助排出死胎。
六君子湯: 這個方子裡的黨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,都是用來調理脾臟的藥材;而陳皮、半夏則是調理胃的藥材。經血的產生和脾胃的功能息息相關,因此在這個基礎上,再加入當歸、芍藥等藥材,就可以成為調理月經的有效方劑。
四物湯: 這是婦科常用的基本方劑,現在很多人都習慣使用它。這個方子的精妙之處在於川芎這一味藥。
新定加味四物湯: (藥理和作用機制與四物湯相似,可參考上述解釋。)
十全大補湯: 又名八珍湯,這兩個方子都是氣血雙補的藥方。雖然使用的藥材看起來很多,但藥性平和,可以放心使用。
人參養榮湯: 這個方子能夠同時補益五臟,比八珍湯和十全大補湯更高一籌,原因在於它的藥材搭配和用量更加精巧得當。
- 配方:白芍(5.6克)、人參、當歸、陳皮、桂心(徐靈胎《蘭臺軌範》說這是小桂枝去皮,不是肉桂心)、黃耆、茯苓、白朮、炙甘草(各3.7克)、遠志(去骨,1.9克)、五味子(14粒)、熟地(28克)。
- 用法:加入三片生薑和兩枚紅棗,用水煎煮後溫服。
四烏鰂魚骨一蘆茹丸: (出自《內經》)這個方子可以調理月經、幫助懷孕,同時也能治療男性陽痿。
- 配方:烏賊骨(150克,去除外殼)、蘆茹(38克)。
- (長男蔚)補充:原本是用麻雀蛋做成小豆大小的藥丸,飯前用鮑魚汁送服五丸。現在可以將劑量調整為7.5克。後人也有用白毛黑骨公雞一隻,去除內臟和毛,不沾水擦乾,將當歸75克和川芎37.5克放入雞腹中,加入兩碗酒和一碗童子尿蒸煮至湯汁收乾,取出雞肉,和藥材一起曬乾磨成粉。也可以加入炒過的香附150克,茯神和人參各37.5克,一起磨成粉,再用蜂蜜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,用酒或米湯送服。
抵當湯: 是一種藥力強勁的活血化瘀藥方。(見《傷寒論》)
桃仁承氣湯: 也是活血化瘀的藥方,但藥力較為緩和。(見《傷寒論》)
蠶砂酒: 用於治療月經長期閉止。這個方子比抵當湯和桃仁承氣湯更加平和。
- 配方:炒至半黃色的蠶砂(150克)、無灰酒(一壺)。
- 用法:將蠶砂放入酒中煮熟,去除蠶砂後溫熱飲用一杯即可通經。
歸脾湯: (出自《內經》)適用於治療因心脾兩虛導致的疾病,這個方子很符合《內經》的理論。
-
配方:當歸、茯神、人參、炙黃耆、白朮、酸棗仁、龍眼肉(各7.5克)、木香、炙甘草(各3.7克)。
-
用法:用水煎服。
-
高鼓峰認為,不論男女,只要體質虛弱,都可以用這個方子,去除木香,加入芍藥、麥冬、五味子,服用一個月左右必定有效。他還說自己不了解其他方子。然而,這個方子的關鍵就在於木香,如果去除了木香,就不能稱作歸脾湯了。如果出現寒熱往來,可以加入柴胡、芍藥;如果出現潮熱骨蒸,可以加入丹皮、地骨皮、梔子;如果是因為情緒鬱悶導致,可以加入貝母、黃連;如果是因為腹痛經閉,可以加入桃仁、紅花、元胡索等藥材。
逍遙散: 女子容易憂思多慮,這個方子主要用於疏解肝氣鬱結,也適用於治療其他各種鬱症。趙養葵認為,五種鬱症都與肝有關。這個方子的基礎是從小柴胡湯變化而來。
越鞠丸: (出自《丹溪》)這個方子是治療各種鬱症的通用方劑。《易思蘭醫案》中記載,用這個方子變化加減來治療各種虛實寒熱的雜病,屢試不爽。
- 配方:香附(用童子尿炮製)、山梔子、川芎、蒼朮、六神曲。
- 用法:將藥材磨成粉,用蒸熟的麵餅做成藥丸,每次服用9克,用米湯送服。
溫經湯: 主要治療月經閉止或月經過多,或者崩漏不止,或者長期不孕,這些都可以統稱為帶下病。
- 配方:吳茱萸(112.5克)、當歸、川芎、芍藥、人參、桂枝、阿膠、丹皮、甘草(各75克)、生薑(112.5克,另一版本為75克)、半夏(半升,另一版本為一升)、麥冬(一升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