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女科要旨》~ 卷一 (4)
卷一 (4)
1. 調經
後服六君子湯加乾薑收功。可知鹿茸入衝任督三脈,大能補血,非無情之草木所可比也。又閱喻嘉言《寓意草》,載楊季登之女,經閉年餘,發熱食少,肌削多汗,而成勞怯。醫見多汗,誤謂虛也,投參朮,其血愈涸。余診時,見汗出如蒸籠氣水,謂曰:此症可療處,全在有汗。
蓋經血內閉止,有從皮毛間透出一路,以汗亦血也;設無汗而血不流,則皮毛乾槁而死矣。宜用極苦之藥以斂其血,入內而下通於衝脈,則熱退經行而血自止,非補藥所能效也。於是以龍薈丸日進三次。月餘,忽覺經血略至,汗熱稍輕。姑減前丸,隻日進一次。又一月,經血大至,淋漓五日,而諸病全瘳矣。
附此二案,為一虛一實之對,學者當一隅而三反之。
門人問曰:女科書一病一方,且一病而有數方,其方倍於男子。此書於調經一書,止取一十九方,毋乃太簡乎?
曰:《內經》只有十二方,《傷寒論》止有一百一十三方,《金匱》止有二百四十三方,可以謂之方;唐以後合法者甚少,其餘不過彙集藥品,不可以名方。而女科所傳之方,更為淺陋,大失《神農本經》之旨與伊聖制方之法。淺陋之方,姑任淺陋之醫輩用之,淺陋之病家服之,服之不愈,亦無怨言,或日久而病氣衰亦自愈,余姑置弗論也。今諸同學皆好學深思士也。
儒者以濟人為心,以我之獨知俯視一切,未免驚俗。恐濟人不廣,禮貴從俗,醫道何獨不然!今取習用之方而精選之,即如四物湯,本淺近而無深義也,余則加入香附、茯神各二錢為佐,是取鐵翁道人之交感丸,參贊其內(交感者,以氣之化於無形也);又加炙甘草四錢為君,是取仲景先生之復脈湯,主持其際(復脈者,以血之運而不息也);變淺近為神奇。惟熟讀《內經》、《本經》、仲景書者,方信余言之不謬。
又有加減套法:經血先期而至,加芩、連、知、柏;後期而至,加薑、桂、艾葉。實者加陳皮、枳實;虛者加人參、白朮;大實而閉者,加大黃、枳實、桃仁、牛膝,更佐以抵當湯、桃仁承氣湯;大虛而枯者,加參、朮、鹿茸、牛膝外,更加以人參養榮湯。經行而腹痛拒按者,加延胡索、木香;經已行而腹痛者,加人參、白朮、乾薑。
經水不通、逆行而為吐血、衄血者,加牛膝、澤蘭、韭汁、童便。若腹中素有痞,飲食滿悶者,除地黃加枳實、半夏。色紫者,風也,加荊、防、白芷;黑者,熱甚也,加芩、連、丹皮、地骨皮;淡白者,虛也,有挾痰停水以混之,加參、耆、陳、半;色如煙塵、水如屋漏水者,合二陳湯,再加防風、秦艽、蒼朮;如豆汁者,加芩、連;或帶黃渾濁者,濕痰也;或成塊作片,血不變者,氣滯也;加元胡、枳實、陳皮。色變紫黑者,屬熱者多,屬寒者亦有之,宜察脈審症。
白話文:
之後服用六君子湯加乾薑來鞏固療效。由此可知,鹿茸進入衝脈、任脈、督脈這三條經脈,能大力補血,不是一般無情的草木可以比擬的。我又讀了喻嘉言的《寓意草》,裡面記載楊季登的女兒,月經停閉一年多,發熱、食慾不振、肌肉消瘦、多汗,變成勞累虛弱的狀況。醫生看到她多汗,誤以為是虛症,給她服用人參、白朮等補藥,反而使她的血更加枯竭。我診治時,看到她汗如蒸籠般冒出,說:「這個病可以治好的關鍵,全在於有汗。」
因為經血閉塞在體內,可以從皮膚毛孔排出一條路,因為汗也是血的一種;如果沒有汗排出而血無法流動,那皮膚毛孔就會乾枯而死。應該用極苦的藥來收斂體內的血,讓血進入體內,向下流動到達衝脈,這樣熱就會退去,月經就會來,血自然會止住,這不是補藥可以達成的效果。因此,我讓她每天服用三次龍薈丸。一個多月後,她忽然覺得月經稍微來了,汗熱也稍微減輕。於是,我減少龍薈丸的劑量,改為一天服用一次。又過了一個月,月經大量來潮,持續五天,淋漓不止,所有的病都痊癒了。
我把這兩個案例附在這裡,一個是虛症,一個是實症,讓學習的人可以從一個例子推知其他情況。
學生問:「女科的書常說一個病用一個方,甚至一個病有許多方子,女科的方子比男科多很多。這本書談調經,只採用十九個方子,會不會太簡略了?」
我說:「《內經》只有十二個方子,《傷寒論》只有一百一十三個方子,《金匱》只有二百四十三個方子,這些可以稱為方子。唐朝以後,合乎法則的很少,其他的不過是把藥材湊在一起,不能稱為方子。而女科流傳的方子,更加淺薄粗陋,大大失去了《神農本草經》的宗旨和伊尹、張仲景的製方方法。淺薄粗陋的方子,就讓淺薄粗陋的醫生去用,讓淺薄粗陋的病人去吃,吃了沒效,他們也不會抱怨,或者時間久了,病氣衰退,自己也會好。我暫且不談這些。現在的同學們都是好學深思的人。」
讀書人以救助他人為心願,以自己的獨到見解俯視一切,難免會讓世俗驚訝。擔心救助的人不夠多,禮儀重視隨俗,醫道何嘗不是這樣!現在我選取大家常用的方子,加以精選。就拿四物湯來說,它原本很淺顯,沒有什麼深奧的含義,我則加入香附、茯神各二錢作為輔助,這是取用鐵翁道人的交感丸的精髓,來幫助它發揮作用(所謂交感,是指氣的無形變化);又加入炙甘草四錢作為主要藥,這是取用張仲景先生的復脈湯的精髓,來主導療效(所謂復脈,是指血的運行而不停止)。這樣就把淺顯的方子變成了神奇的方子。只有熟讀《內經》、《本草經》、張仲景著作的人,才會相信我所說的不假。
此外還有加減藥的方法:月經提前來,加入黃芩、黃連、知母、黃柏;月經延後才來,加入生薑、肉桂、艾葉。屬於實證的,加入陳皮、枳實;屬於虛證的,加入人參、白朮;實證嚴重、月經閉止的,加入大黃、枳實、桃仁、牛膝,再配合使用抵當湯、桃仁承氣湯;虛證嚴重、精血枯竭的,除了加入人參、白朮、鹿茸、牛膝外,還要再加入人參養榮湯。月經來潮時腹痛且拒絕按壓的,加入延胡索、木香;月經已經來潮但仍腹痛的,加入人參、白朮、乾薑。
月經不來、逆行而導致吐血、流鼻血的,加入牛膝、澤蘭、韭菜汁、童子尿。如果腹中原本就有痞塊,飲食後感到飽脹的,去除地黃,加入枳實、半夏。月經顏色呈現紫色的,是風邪導致的,加入荊芥、防風、白芷;月經顏色呈現黑色的,是熱邪過盛導致的,加入黃芩、黃連、牡丹皮、地骨皮;月經顏色呈現淡白色的,是虛證導致的,可能夾雜痰濕停留在體內,加入人參、黃耆、陳皮、半夏;月經顏色像煙塵、水像屋簷滴下來的水一樣的,用二陳湯,再加入防風、秦艽、蒼朮;月經顏色像豆汁一樣的,加入黃芩、黃連;或者月經帶有黃色、渾濁的,是濕痰導致的;或者月經形成塊狀、片狀,血液沒有變化,是氣滯導致的,加入元胡、枳實、陳皮。月經顏色變成紫黑色的,多數屬於熱證,也可能屬於寒證,應該詳細觀察脈象和症狀來判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