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念祖

《女科要旨》~ 卷四 (9)

回本書目錄

卷四 (9)

1. 金匱方一十九首

陳良甫曰:婦人衝任二脈,為經脈之海,外循經絡,內榮臟腑。若陰陽和平,則經下依時;如勞傷不能約制,忽然暴下,甚則昏悶。若寸脈微遲,為寒在上焦,則吐血、衄血;尺脈微遲,為寒在下焦,則崩血、便血;法當調補脾胃為主。修園按:理中湯為要藥。李東垣曰:聖人治病,必本四時升降浮沉之理。

經漏不止,是前陰之氣血已下脫;水瀉不止,是後陰之氣血又下陷。後陰者,主有形之物;前陰者,精氣之門戶;前後二陰俱下,是病人周身之氣常行。秋冬之令,主肅殺收藏,人身中陽氣上浮,殺氣上行,則陽生陰長,春夏是也。既病則周身氣血皆不生長,殺氣不升,前雖屬熱,下焦久脫,已化為寒,久沉久降,寒濕大勝,當急救之。瀉寒以熱,除濕以燥,大升大舉,以助生長,補養氣血,不致偏枯。

聖人立治法云:濕氣大勝,以所勝平之,當調和胃氣而滋元氣;如不止,用風藥以勝濕,此是謂也。陳良甫曰:婦人血崩心痛,名曰殺血心痛,由心脾血虛也。若小產去血過多而心痛者,亦虛也。用烏鰂魚骨炒為末,醋湯調下失笑散亦效。武叔卿曰:鹿茸丸治經血過多,其色瘀黑,甚者崩下,呼吸少氣,臍腹冷極,則汗如雨,兩尺脈微細,由衝任虛衰,為風冷客胞中,氣不能固,可灸關元百壯。夫丹溪以紫黑色為熱,此言瘀黑者,乃下焦氣寒,血凝而黑,各有治法。

然女子氣海在上,血海在下,故下焦溫而後氣升血行。如鹿茸以血成形,由氣而長,血隨氣上而成角,故入血分以生升。又以附子、艾葉佐而溫之,以赤石脂、禹餘糧鎮而固之,柏葉清之,歸、地、續斷補之,誠下元虛寒之全方也。不加人參豈無意焉?而灸關元之意可想矣。

武叔卿曰:血虛須兼補氣,譬之血猶水也,氣猶堤也;堤堅則水不橫決,氣固則血不妄行,自然之理也。武叔卿曰。五靈脂散,治血崩不止,不拘多少,炒令煙盡,研末,以當歸酒或童便調下三錢。一名抽刀散,治產後惡血,心腹痛不可忍,其效如神,真急救之良方也。人家不可不備。

並治蛇、蠍、蜈蚣咬,塗傷處立愈。張子和曰:婦人帶下,《聖惠方》與巢氏二家之說皆非也。夫治病當先識經絡,人身大經有十二,奇經有八脈,十二經與八脈,通身往來。經絡共二十道,上下流走環周,晝夜不息。然此十二經,上下周流者,止十九道耳。惟帶脈起少腹季脅之端,乃章門穴也,環周一身,絡腰而過,如束帶之於身。

《難經》云:「帶之為病,溶溶如坐井中」。衝任者,是經脈之海也,循腹脅,夾腦旁,傳流於氣衝,屬於帶脈,絡於督脈。督脈者,起於關元穴。任脈者,女子養胎孕之所。督乃是督領婦人經脈之海也。沖、任、督三脈,同起而異行,一源而三岐,皆絡於帶脈。沖、任、督三脈,皆統於篡戶,循陰器,行庭孔、溺孔上端。

白話文:

陳良甫說:婦女的衝脈和任脈,是經脈的海洋,在外循著經絡運行,在內滋養臟腑。如果陰陽平和,月經就會按時來潮;如果因為過度勞累而無法約束,就會突然大量出血,嚴重時會昏迷。如果寸脈微弱遲緩,表示寒氣在上焦,會導致吐血或流鼻血;如果尺脈微弱遲緩,表示寒氣在下焦,會導致崩漏或便血;治療方法應以調理脾胃為主。修園認為:理中湯是重要的藥方。李東垣說:聖人治療疾病,一定會依循四時升降浮沉的道理。

經血不止,表示前陰的氣血已經下脫;水瀉不止,表示後陰的氣血又下陷。後陰,主要是有形的物質;前陰,是精氣的門戶;前後二陰都下陷,表示病人的全身氣機失常。秋冬季節,主肅殺收藏,人體內的陽氣上浮,殺氣上行,則陽氣生長,陰氣滋長,春夏就是這樣。一旦生病,全身的氣血就不會生長,殺氣也不上升,雖然之前屬於熱證,但下焦長期脫陷,已經轉化為寒證,時間久了就會向下沉降,寒濕大盛,應該趕快治療。用熱藥來驅散寒氣,用燥藥來消除濕氣,大舉升發,以幫助生長,補養氣血,以免偏枯。

聖人設立治療方法說:濕氣太盛,就用能剋制濕氣的藥物來平定它,應當調和胃氣並滋養元氣;如果還不止,就用祛風的藥物來剋制濕氣,這就是所謂的「以所勝平之」。陳良甫說:婦女血崩導致心痛,稱為「殺血心痛」,是由於心脾血虛引起的。如果小產後出血過多而心痛,也是虛證。可以用炒過的烏賊骨研成末,用醋湯調和,搭配失笑散服用也有效。武叔卿說:鹿茸丸治療月經量過多,經血顏色瘀黑,嚴重時會崩漏下血,呼吸短促,肚臍腹部極度寒冷,出汗像下雨一樣,兩尺脈微弱細小,是由於衝任虛衰,風冷侵入子宮,導致氣無法固攝,可以灸關元穴一百壯。丹溪認為紫黑色是熱證,但這裡說的瘀黑,是因為下焦氣寒,血液凝結而黑,各有不同的治療方法。

女子氣海在上方,血海在下方,所以下焦溫暖後,氣才能上升,血才能運行。就像鹿茸,是由血液化生,由氣而長,血液跟隨著氣向上而長成角,所以能夠進入血分,產生升舉的作用。再用附子、艾葉來輔助溫熱,用赤石脂、禹餘糧來鎮定固攝,用柏葉來清熱,用當歸、地黃、續斷來補養,這才是治療下元虛寒的完整方劑。不加人參難道沒有用意嗎?而灸關元穴的用意也可以想見了。

武叔卿說:血虛必須同時補氣,就像血是水,氣是堤壩;堤壩堅固,水就不會橫流,氣固,血就不會妄行,這是自然的道理。武叔卿又說:五靈脂散,治療血崩不止,不論出血多少,將五靈脂炒至冒煙,研成末,用當歸酒或童子小便調服三錢。又名抽刀散,治療產後惡露不盡,心腹劇痛難忍,效果非常神奇,真是急救的良方,家裡不可不備。

這個藥方還能治療蛇、蠍、蜈蚣咬傷,塗在傷處就能立刻見效。張子和說:婦女的白帶,《聖惠方》和巢元方兩家的說法都不對。治療疾病應該先了解經絡,人身有十二條大經脈,奇經有八條脈絡,十二經脈和八條奇經,在全身往來運行。經絡總共有二十條,上下流走循環,晝夜不停。但這十二條經脈,上下循環的,只有十九條。只有帶脈從少腹季脅末端開始,也就是章門穴,環繞全身,繞過腰部,就像束在身上的腰帶一樣。

《難經》說:「帶脈生病,感覺暈眩,像坐在井底一樣」。衝脈和任脈,是經脈的海洋,循著腹部和脅部,夾著腦旁,傳導到氣衝,歸屬於帶脈,聯絡到督脈。督脈,起於關元穴。任脈,是女子養育胎兒的地方。督脈是統領婦女經脈的海洋。衝脈、任脈、督脈,一同發源,但走向不同,同一個源頭,分出三條支流,都聯絡到帶脈。衝、任、督三脈,都統屬於篡戶,循著陰器,行經庭孔、尿孔上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