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女科要旨》~ 卷三 (9)
卷三 (9)
1. 金匱方論一十一首
王叔和曰:產後脈,寸口洪疾不調者死,沉微附骨不絕者生。又曰:沉小滑者生,實大堅弦急者死。朱丹溪曰:胎前脈當洪數,既產而脈仍洪數者死。又曰:胎前脈細小,產後脈洪大者多死。《濟生產經》曰:胎前之病,其脈貴實;產後之病,其脈貴虛;胎前則順氣安胎,產後則扶虛消瘀,此其要也。《脈要》曰:欲產之脈,必見離經,或沉細而滑,夜半覺痛,來朝日中必娩。
新產之脈,緩滑為吉;若實大、弦急,近乎無胃凶危之候;或寸口澀疾不調,惡症立見;惟宜沉細附骨不絕,雖劇無恙。《大全》曰:產後飲熱童便一盞,不得便臥,宜閉目而坐須臾,上床宜仰臥,不宜側坐,宜豎膝,不宜伸足,高倚床頭,厚鋪被褥,遮圍四壁,使無孔隙,免致賊風;以醋熏鼻,或用醋炭,更燒漆器,頻以手從心擀至臍下以防血暈、血逆。如此三日,不問腹痛不痛,以童便和酒服五七次。
酒雖行血,亦不可多,恐引血入四肢,能令血暈。宜頻食白粥,漸食羊肉、豬蹄少許,仍慎言語、七情、寒暑、梳頭、洗足,以百日為度。若氣血素弱者,不計月日,否則患手、足、腰、腿痠痛等症,名曰褥勞,最難治療。初產時,不可問是男是女,恐因言語而泄氣,或以愛憎而動氣,皆能致病。
不可獨宿,恐致虛驚;不可刮舌,恐傷心氣;不可刷齒,恐致血逆;須氣血平復,方可治事。犯時微若秋毫,成病重如山嶽,可不戒哉?!《產寶新書》曰:產後血氣暴虛,理當大補,但惡露未盡,用補恐致滯血,惟生化湯行中有補,能生又能化,其方因藥性功用而立名也。產後血塊當消,而又必隨生其新血,若專用消,則新血受削;專用生,則舊血反留。
考諸藥性,芎、歸、桃仁三味,善攻舊血,驟生新血;佐以黑薑、炙草,引三味入於肺肝,生血利氣;五味共方,行中有補,實產後聖藥也。
(長孫男心典稟)按:產婦胞衣一破,速煎一貼,候兒頭下地即服,不拘半產、正產,雖平安少壯婦無恙者,俱服一二劑,以消血塊而生新血,自無血暈之患。若胎前素弱,至產後見危症,不厭頻服,病退即止;若照常日服一劑,可扶將絕之氣血也。如血塊痛,加肉桂三分,紅花三分,益母草五錢。
如產後勞甚血崩,形色虛脫,加人參三、四錢。如汗出氣促,人參倍加。
《大全》曰:產後血暈者,由敗血流入肝經,眼生黑花,頭目旋暈,不能起坐,昏悶不省人事,謂之血暈。此血熱乘虛,逆上凌心,故昏迷不省,氣閉欲絕也,服童便最好。陳良甫曰:產後瘀血崩心,因分娩後不食童便,以致虛火炎上也。用鹿角燒灰,童便調下即醒,此物行血極效。
又用五靈脂半生、半熟,名獨行散;又用返魂丹,即益母丸也。崔氏曰:產婦分娩訖,將秤錘或黃石子入炭中,燒令通赤,置器中,於床前以醋沃之,可除血暈,時作為佳。或先取釀醋以塗口鼻,仍置醋於旁,淬火炭使聞其氣。又一法,燒乾漆,令煙燻產母之面,即醒;如無干漆,舊漆器燒煙亦炒。
白話文:
金匱方論一十一首
王叔和說:產後脈象,如果寸口脈浮大而快,節律不整,就是將死的徵兆;如果脈象沉微弱貼近骨頭,但連綿不斷,就是活的徵兆。他又說:脈象沉小而滑是活的徵兆,如果脈象實大、堅硬、弦急,就是將死的徵兆。朱丹溪說:懷孕前的脈象應當洪大而快,如果生產後脈象仍然洪大而快,就是將死的徵兆。他又說:懷孕前脈象細小,生產後脈象反而洪大,多半也是將死的徵兆。《濟生產經》說:懷孕前的病,脈象貴在充實;產後的病,脈象貴在虛弱;懷孕前要順氣安胎,產後要扶助虛弱、消除瘀血,這是最重要的原則。《脈要》說:將要生產的脈象,一定會出現不同於平常的脈象,可能是沉細而滑,半夜感到疼痛,到第二天中午一定會生產。
新產婦的脈象,緩慢而滑潤是吉祥的徵兆;如果脈象實大、弦急,就接近沒有胃氣的危險狀況;或者寸口脈澀滯、快速、不協調,凶險的病症就會立刻出現;只有脈象沉細貼近骨頭,但連綿不斷,即使病情嚴重也沒什麼大礙。《大全》說:產後要喝一杯熱的童子尿,不要立刻躺下,要閉上眼睛坐一會,上床要仰臥,不要側坐,要豎起膝蓋,不要伸直腿,靠在高高的床頭,鋪厚厚的被褥,把四周用東西圍起來,不要有縫隙,以免受賊風侵襲;用醋來熏鼻子,或者用醋澆炭,再燒漆器,要頻繁地用手從心口往下推到肚臍,來預防產後血暈、血逆。這樣持續三天,不管肚子痛不痛,都要用童子尿和酒服用五到七次。
酒雖然可以活血,但也不可過多,以免引血進入四肢,導致血暈。應該頻繁地吃白粥,慢慢地吃一些羊肉、豬蹄,仍然要謹慎言語、七情、寒暑、梳頭、洗腳,以一百天為期限。如果本身氣血就虛弱的,就不必計算時間,否則會患上手、足、腰、腿痠痛等症狀,稱為「褥勞」,最難治療。剛生產時,不可以問是男孩還是女孩,以免因為說話而洩氣,或者因為喜愛或憎恨而動氣,都可能導致疾病。
不可以獨自睡覺,以免導致虛驚;不可以刮舌頭,以免損傷心氣;不可以刷牙,以免導致血逆;必須等到氣血平復,才能處理事情。如果犯了這些禁忌,開始時可能像秋毫一樣微小,但之後病情會變得像山一樣嚴重,怎能不戒備呢?!《產寶新書》說:產後血氣突然虛弱,理應大補,但因為惡露還沒排乾淨,用補藥恐怕會導致瘀血滯留,只有生化湯既能行血又能補虛,能產生新的血液也能化解舊的瘀血,它的方劑名稱是根據藥的藥性和功效而定的。產後血塊應該消除,但又必須同時產生新的血液,如果只用消除瘀血的藥,那麼新生的血液就會受到削弱;如果只用產生新血的藥,那麼舊的瘀血反而會留下來。
根據藥性來看,川芎、當歸、桃仁這三味藥,善於攻散舊的瘀血,迅速產生新的血液;再佐以炮薑、甘草,引導三味藥進入肺肝,促進血液生成、調理氣機;五味藥共同組成方劑,既能行血又能補虛,實在是產後的聖藥。
(長孫男心典稟)認為:產婦胞衣一破,要趕快煎一帖藥,等胎兒頭部出來就立刻服用,不論是流產還是正常生產,即使是平安少壯沒有病痛的婦女,也要服用一到二劑,來消除瘀血、產生新的血液,自然不會有血暈的憂患。如果懷孕前就體質虛弱,到生產後出現危險症狀,可以不厭其煩地頻繁服用,等到病情減退就停止;如果照常每天服用一劑,可以扶助將要衰竭的氣血。如果血塊導致疼痛,可以加入肉桂三分、紅花三分、益母草五錢。
如果產後勞累過度導致血崩,形體消瘦、面色蒼白,加上人參三、四錢。如果汗出氣促,人參加倍使用。
《大全》說:產後血暈,是由於敗血流入肝經,眼睛出現黑花,頭暈目眩,不能起身坐立,昏迷不醒人事,稱為血暈。這是因為血熱而趁虛上逆,侵犯心臟,所以導致昏迷不醒,氣閉將絕,服用童子尿是最好的方法。陳良甫說:產後瘀血導致血崩,是因生產後沒有服用童子尿,以致虛火上炎所致。用鹿角燒成灰,用童子尿調服就可清醒,這種藥物活血的功效極佳。
又用五靈脂一半生用、一半炒熟,稱為獨行散;又用返魂丹,也就是益母丸。崔氏說:產婦生產完畢,將秤錘或黃色的石子放入炭中,燒到通紅,放到器皿中,在床前用醋澆上去,可以消除血暈,時常這樣做是最好的。或者先取釀造的醋來塗抹口鼻,仍然將醋放在旁邊,用醋澆火炭使產婦聞到氣味。還有一個方法,燒乾漆,用煙燻產婦的面部,就能清醒;如果沒有乾漆,燒舊的漆器產生的煙也可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