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念祖

《女科要旨》~ 卷二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1)

1. 卷二

2. 胎前

門人問曰:《金匱》妊娠一門,夫子之注甚詳,恐難為淺學道也。此外,還有簡易之法,賢愚可共曉否?

曰:夫道一而已矣,淺者自見其淺,深者自見其深也。《金匱》本於《靈》、《素》,後之高明者,得《金匱》之一知半解,敷衍成篇。如今之舉業家,取五經四書題目,作臭腐時文,文無定體,惟不失立言之語氣,而合時文之法度,斯得矣!茲且從俗而言時法。王海藏云:胎前氣血和平,則百病不生。

若氣旺而熱,熱則耗氣血而胎不安,當清熱養血為主。若起居飲食調攝得宜,絕嗜欲,安養胎氣,雖感別症,總以安胎為主。又云:安胎之法有二:如母病以致動胎者,但療母則胎自安;或胎氣不固,或有觸動以致母病者,宜安胎則母自愈。汪石山云:凡胎前總以養血健脾、清熱疏氣為主,吾鄉稱為女科之最上者,父子相傳,不外此說。而更深一步者,趙養葵云:胎莖之繫於脾,猶鍾之繫於梁也。

若棟柱不固,棟梁亦撓;必使腎中和暖,然後胎有生氣,日長而無隕墜之虞;何必定以黃芩、白朮哉!乃此四節,平易近人,行道人不可不俯而相就,毋取驚俗為也。

門人問曰:夫子引王海藏云:熱則耗氣血而胎不安。而朱丹溪謂胎前當清熱養血為主,以白朮、黃芩為安胎之聖藥。立論相同,而《金匱》治妊娠,開章即以桂枝湯為首方,且有大熱之附子湯,溫補之膠艾湯,不啻南轅北轍之異!究竟從仲景乎?從海藏、丹溪乎?

曰:海藏、丹溪之論,原從《金匱》常服之當歸散得來。《金匱》之附子湯、膠艾湯,又與其本篇養胎之白朮散同義,須審婦人平日之體氣偏陰偏陽,豐厚羸瘦;致病之因寒因熱;病形之多寒多熱;病情之喜寒喜熱;又合之於脈而治之,不可執一也。

門人問曰:《金匱》論妊娠,開章以桂枝湯居其首,其原文云:「婦人得平脈,陰脈小弱,其人渴,不能食,無寒熱,名妊娠,桂枝湯主之」。「於法六十日當有此症,設有醫治逆者,卻一月加吐下者,則絕之」。各家所注,非失之淺則失之鑿,請一一明之,以為一隅之舉。

曰:《金匱》云「婦人得平脈」者,言經水不行,不可為無病之人,而平脈乃為無病之脈,診見此脈有喜出望外之意,故曰「得」也。其云「陰脈小弱」者,以陰脈屬下焦尺部,視上、中二部之脈,不過小弱;小弱則非等於澀,為血滯之病脈,此即《內經》所謂婦人有孕,身有病而無邪脈之旨也。

其云「渴,不能食」者,以婦人所食穀味,化為血氣,下為月水;今月水乍聚而欲成胎,則中焦之氣壅塞。中焦者胃也,胃病則懶於納穀,故不能食;胃病則燥氣偏勝,故口乾而渴也。其云「無寒熱」者,症自內起,不關外邪,安有惡寒發熱之象哉?!故以「渴,不能食,無寒熱」七字,為妊娠之確切真語也。且云「於法六十日當有此症」者,特為「陰脈小弱」一句,自明其師古而不泥古之意。

白話文:

學生問:「《金匱要略》中關於妊娠的章節,先生您的註解已經非常詳盡了,但恐怕對於學識淺薄的人來說難以理解。除此之外,還有沒有更簡單的方法,能讓聰明和愚笨的人都能明白的呢?」

先生說:「道理其實只有一個,學識淺薄的人自然會看到淺顯的部分,學識深厚的人自然會看到深奧的部分。《金匱要略》的理論根源於《靈樞》、《素問》,後世聰明的人,只是從《金匱要略》中理解了一些皮毛,就加以發揮,寫成文章。就像現在的應試舉人,拿著五經四書的題目,寫一些空洞無物的文章,文章沒有固定的格式,只要不偏離立論的基本語氣,符合時文的規範就可以了!現在我還是按照通俗的說法來講講。王海藏說:懷孕前如果氣血平和,就不會生各種疾病。

如果氣盛而有熱,熱就會消耗氣血,導致胎兒不安穩,應該以清熱養血為主。如果日常起居飲食都能適當調理,戒除嗜欲,好好安養胎氣,即使感覺到其他疾病,也應該以安胎為主。他又說:安胎的方法有兩種:如果因為母親生病導致胎兒不安穩,只要治療母親的病,胎兒自然就安穩;如果因為胎氣不穩,或者受到碰撞導致母親生病,應該安胎,母親的病自然就會痊癒。汪石山說:懷孕前總是以養血健脾、清熱疏氣為主,我們家鄉把這個方法看作是婦科的最高法則,父子相傳,都不會超出這個說法。而更深一層的道理,趙養葵說:胎兒的根蒂繫於脾,就像鐘繫於橫梁一樣。

如果房子的樑柱不穩固,橫梁也會彎曲;必須讓腎中的陽氣溫和,胎兒才會充滿生機,才能一天天成長,而不會有墜落的危險;何必一定要用黃芩、白朮呢!以上這四點,平易近人,從事醫道的人不可以不考慮到,不要為了追求驚世駭俗而違背這些原則。」

學生問:「先生您引用王海藏的話說:熱就會消耗氣血,導致胎兒不安穩。而朱丹溪認為懷孕前應該以清熱養血為主,並把白朮、黃芩看作是安胎的聖藥。他們的觀點相同,但是《金匱要略》治療妊娠,開篇就以桂枝湯作為首選方劑,而且還有大熱的附子湯,溫補的膠艾湯,這不是截然不同的嗎?究竟應該聽從張仲景的,還是聽從王海藏、朱丹溪的呢?」

先生說:「海藏、丹溪的理論,其實是從《金匱要略》中經常使用的當歸散得來的。《金匱要略》中的附子湯、膠艾湯,又與本篇中養胎的白朮散意思相同,必須仔細審查婦人平時的體質是偏陰還是偏陽,是肥胖還是瘦弱;導致疾病的原因是寒還是熱;病情的表現是多寒還是多熱;病情喜歡溫暖還是寒涼;再結合脈象來治療,不可以固執於一方。」

學生問:「《金匱要略》論述妊娠,開篇就以桂枝湯為首,原文說:『婦人脈象平和,陰脈稍微虛弱,這個人感覺口渴,吃不下飯,沒有寒熱的症狀,這是懷孕了,應該用桂枝湯治療。按照正常情況,六十天左右應該出現這種症狀,如果醫生錯誤治療,反而用催吐、瀉下的方法,就會導致胎兒流產。』各家的註解,不是太膚淺就是太牽強,請您一一解釋清楚,以便我們能舉一反三。」

先生說:「《金匱要略》說『婦人脈象平和』,意思是說經水停止了,但不能認為她沒有生病,而平和的脈象是沒有病時的脈象,診斷到這種脈象,就好像有意外之喜,所以說『得』。說『陰脈稍微虛弱』,是因為陰脈屬於下焦尺部,相較於上、中部脈象,只是稍微虛弱;稍微虛弱不等於脈象澀,脈象澀是氣血停滯的病脈,這就是《內經》所說的婦人懷孕,身體有病但脈象沒有表現出邪氣的意思。

說『口渴,吃不下飯』,是因為婦人所吃的食物,會化為氣血,下行為月經;現在月經突然凝聚而將要形成胎兒,所以中焦的氣機壅塞。中焦就是胃,胃不好就會懶於納食,所以吃不下飯;胃不好就會燥熱偏盛,所以口乾而渴。說『沒有寒熱』,是因為疾病從身體內部產生,與外來的邪氣沒有關係,怎麼會有怕冷發熱的現象呢?因此用『口渴,吃不下飯,沒有寒熱』這七個字,來作為確診懷孕的準確依據。而且說『按照正常情況,六十天左右應該出現這種症狀』,是特別為了『陰脈稍微虛弱』這一句,表明他師法古人,但又不拘泥於古人的意思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