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草從新》~ 卷九,木部 (3)
卷九,木部 (3)
1. 梔子
瀉心肺三焦之火。
苦寒。輕飄象肺。色赤入心。瀉心肺之邪熱。使之屈曲下行。由小便出。(海藏曰:或用為利小便藥、非利小便、乃肺清則化行、而膀胱津液之腑、得此氣化而出也。)而三焦之鬱火以解熱厥。(厥有寒熱二證。)心痛以平。
(丹溪曰:治心痛當分新久、若初起因寒因食、宜溫散、久則鬱而成熱、若用溫劑、不助痛添病乎、古方多用梔子為君、熱藥為之嚮導、則邪易失、此病雖日久不食、不死、若痛止恣食、病必再作也。)吐衄崩淋。血痢之病以息。(最清胃脘之血、炒黑末服、吹鼻治衄。)治心煩懊憹不眠。
(仲景用梔子豉湯、好古曰:煩者氣也、躁者血也、故梔子治肺煩、香豉治腎躁、亦用作吐藥、以邪在上焦、吐之則邪散、經所謂、其高者因而越之也、按梔豉湯、吐虛煩客熱、瓜蒂散、吐痰熱客寒。)五黃。(古方多用梔子茵陳。)五淋。目赤。紫癜白癘。疱皶瘡瘍。(皮腠肺所主故也。
)損胃伐氣。虛者忌之。心腹痛不因火者。尤為大戒。世人每用治血。不知血寒則凝。反為敗證。(本草匯曰:治實火之血、順氣為先、氣行則血自歸經、治虛火之血、養正為先、氣壯則自能攝血、丹溪曰:治血不可單行單止、亦不可純用寒涼。氣有餘而逆為火、順氣即是降火。
)內熱用仁。表熱用皮。生用瀉火。炒黑止血。薑汁炒止煩嘔。(燒灰吹鼻、止衄。)
白話文:
梔子,可以清瀉心、肺和三焦的火氣。
它的性質是苦寒的。輕飄的特性像肺,顏色赤紅能入心。它可以清瀉心肺的邪熱,使火氣向下屈曲運行,從小便排出。(李杲說:有人把它當作利尿藥使用,但它並非直接利尿,而是因為清肺後能使氣化運行,膀胱作為津液的器官,因此能因氣化而將尿液排出。)它也能夠解除三焦的鬱熱,緩解熱厥。(厥有寒熱兩種證型。)可以平息心痛。
(朱丹溪說:治療心痛應區分新病和舊病,如果是剛開始的,因寒或飲食引起的,應該用溫散的方法治療;如果是久病鬱積成熱的,如果用溫熱的藥物,豈不是會助長疼痛、加重病情?古方多用梔子為主藥,用熱藥來引導,這樣邪氣容易消退。這個病即使時間久了不吃東西,也不會死,但如果痛止就放縱飲食,病一定會再次發作。)它能止吐血、流鼻血、崩漏、血痢等出血性疾病。(最能清除胃脘的瘀血,將梔子炒黑磨成粉末服用,吹入鼻中可以治療流鼻血。)可以治療心煩、焦躁不安、失眠。
(張仲景用梔子豉湯來治療,戴思恭說:煩是氣病,躁是血病,所以梔子治療肺煩,香豉治療腎躁。它也可以用作催吐藥,因為邪氣在上焦,吐出來就能使邪氣消散,這就是《黃帝內經》說的“高者越之”的意思。根據梔子豉湯,可以推知,它能治療虛煩的客熱,而瓜蒂散則能治療痰熱客寒。)它能治療黃疸、五淋、眼睛紅腫、紫癜、白癘、瘡瘍等皮膚疾病。(皮膚的腠理是由肺所主管的。)
它會損傷脾胃,耗損氣,體虛的人要忌用。心腹痛不是因為火熱引起的,尤其要嚴禁使用。世人常用它來治療出血,卻不知道血遇寒則凝,反而會導致病情惡化。(《本草匯》說:治療實火引起的出血,應先順氣,氣順了,血自然能歸經;治療虛火引起的出血,應先補養正氣,正氣強了,自然能統攝血液。朱丹溪說:治療出血不可單獨使用止血藥,也不可單純使用寒涼藥物。氣有餘而逆行化為火的,順氣就能降火。)
內熱用梔子仁,表熱用梔子皮。生用可以瀉火,炒黑可以止血。用薑汁炒可以止煩躁和嘔吐。(燒成灰吹入鼻中,可以止流鼻血。)
2. 酸棗仁
補肝膽、斂汗、寧心醒脾。
甘酸而潤。生用酸平。專補肝膽。(今人專以為心家藥、殊未明耳。)炒熟酸溫而香。亦能醒脾。助陰氣。堅筋骨。除煩止渴。(斂陰生津。)斂汗。(經疏曰:凡服固表藥而汗不止者、用棗仁炒研、同生地、白芍、北五味、麥冬、龍眼肉、竹葉煎服多效、以汗為心液也。)寧心。
(心君易動、皆由膽怯所致、經曰:凡十一官、皆取決於膽也。)療膽虛不眠。(溫膽湯中、或加用之、肝虛則膽亦虛、肝不藏魂、故不寐、血不歸脾、臥亦不安、金匱治虛勞虛煩不眠、用酸棗仁湯、棗仁二升、甘草炙、知母、茯苓、芎藭各二兩、深師加生薑二兩、此補肝之劑、經曰:臥則血歸於肝、蘇頌曰:一方加桂一兩、二方棗仁皆生用、治不得眠、則生用療膽熱好眠之說、未可信也、蓋膽熱必有心煩口苦之證、何以反能好眠乎、若肝火鬱於胃中、以致倦怠嗜臥、則當用辛涼透發肝火、如柴薄之屬、非棗仁所得司也。)酸痹久瀉。
(酸收澀、香舒脾。)肝膽二經有實邪。熱者勿用。炒香研。惡防己。
白話文:
酸棗仁,可以補養肝膽、收斂汗液、安定心神、使脾胃清醒。
它的味道甘甜帶酸而且滋潤。生用時,藥性是酸而平和,專門補養肝膽。(現在的人都認為它是治療心臟的藥,實在是沒有搞清楚它的真正作用。)炒熟後,味道會變得酸溫而且芳香,也能使脾胃清醒,幫助滋養陰氣、強壯筋骨,消除煩躁、止渴(能收斂陰液、產生津液)。還可以收斂汗液。(《本草經疏》說:凡是服用固表藥卻還止不住汗的人,可以用炒過的酸棗仁研成粉末,與生地、白芍、北五味子、麥冬、龍眼肉、竹葉一起煎服,效果很好,因為汗是心的液體。)它能安定心神。
(心君容易受到驚動,都是因為膽氣不足所導致的,《黃帝內經》說:所有器官的功能都取決於膽。)可以治療因為膽虛而失眠。(溫膽湯中可以加用酸棗仁。肝虛則膽也虛,肝無法藏住魂魄,所以會失眠。血不歸於脾,睡臥也會不安。《金匱要略》治療虛勞虛煩而失眠,使用酸棗仁湯,裡面有酸棗仁二升、炙甘草、知母、茯苓、芎藭各二兩,深師又加入了生薑二兩,這是補肝的藥方。《黃帝內經》說:睡臥時血會歸於肝臟。蘇頌說:有一個方子加了肉桂一兩,這兩個方子的酸棗仁都是生用,用來治療失眠,那麼生用酸棗仁可以治療膽熱讓人好睡的說法就不可信了。膽熱必定會有心煩口苦的症狀,怎麼反而能讓人好睡呢?如果肝火鬱積在胃中,導致疲倦嗜睡,就應該用辛涼的藥物來疏散肝火,例如柴胡、薄荷之類的藥,不是酸棗仁可以治療的。)可以治療因為酸性的體質引起的痺痛、以及久瀉。
(酸味有收斂的作用,香味可以舒緩脾胃。)如果肝膽二經有實熱邪氣,就不要使用酸棗仁。炒香後研成粉末使用。它忌諱與防己一起使用。
3. 蕤仁
一名白桵。消風清熱、治目。
甘微寒。消風清熱。和肝明目。退翳膜赤筋。理眥傷淚出。(凡目疾在表、當疏風清熱、在裡屬腎虛血少、神勞、宜補腎養血安神。)破心下結痰。除腹中痞氣。(皆熱邪為祟。)目病不緣風熱。而因於虛者。勿用。叢生有刺。實如五味。圓扁有紋。紫赤可食。湯浸取仁。去皮尖。
水煮過。研膏。(蕤仁一兩、細辛半兩、苦竹葉二把、水二升、煎一升、濾汁、頻浥洗、治飛血眼。)
白話文:
蕤仁,又名白桵。可以消除風邪、清解熱氣,並治療眼睛方面的疾病。
味道甘甜,性微寒。能消除風邪,清解熱氣,調和肝臟功能,使眼睛明亮,退散眼翳、消除眼部紅筋。也可以治療眼瞼受傷或眼睛經常流淚的狀況。(一般來說,眼睛疾病如果在表面,應疏散風邪、清除熱氣;如果在內部,屬於腎虛、血少、精神勞累,應補腎、養血、安定心神。)還可以破除胸口下方的痰結,消除腹中的痞塊脹氣。(這些都是因為熱邪作祟所致。)如果眼睛疾病不是因為風熱引起,而是因為虛弱造成的,就不要使用。蕤仁叢生且帶有刺,果實像五味子一樣,呈現圓扁形狀帶有紋路,顏色紫紅,可以食用。將果實浸泡於熱水中,取出裡面的仁,去掉皮和尖端。
用水煮過後,將其磨成膏狀。(用蕤仁一兩、細辛半兩、苦竹葉兩把,加入兩升水煎煮成一升,濾去渣滓,頻繁用藥汁濕敷清洗,可以治療飛血眼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