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儀洛

《本草從新》~ 卷十七 蟲魚鱗介部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七 蟲魚鱗介部 (4)

1. 蜈蚣

宣、去風。

辛溫有毒。入厥陰肝經。善走能散。治臍風撮口。(炙末、豬乳調服。)驚癇瘰癧,蛇症(能制蛇。)瘡甲。(趾甲內惡肉突出、俗名雞眼睛、蜈蚣焙研敷、以南星末、醋調敷四圍。)殺蟲墮胎。取赤足黑頭者。火炙。去頭足尾甲。將薄荷葉火煨用。畏蜘蛛。(被咬者、捕蜘蛛置咬處、自吸其毒、蜘蛛死、放水中、吐而活之。

白話文:

辛辣,溫熱,有毒。歸屬足厥陰肝經。善於走竄和疏散。

用途:

  • 治療臍風(新生兒破傷風)和口撮(驚風後口脣緊閉)。(將其炙成末,用豬乳調服。)
  • 驚癇、瘰癧(淋巴結結核)、蛇咬傷(能中和蛇毒)。
  • 瘡甲(趾甲內長出的贅肉,俗稱雞眼、蜈蚣)。(將蜈蚣焙研成末,用南星末和醋調敷在周圍。)
  • 殺蟲、墮胎。

注意事項:

使用時應選擇赤足黑頭的蜈蚣。

火炙後,去除頭、足和尾部的甲殼。

使用時將薄荷葉火煨。

蜈蚣畏懼蜘蛛。(被蜈蚣咬傷後,可捕捉蜘蛛放在傷口處,蜘蛛會自行吸出毒液。然後將蜘蛛放入水中,讓其吐出毒液後,再將蜘蛛放走。)

)蜒蚰、(不敢過所行之路、觸著即死。)雞屎、桑皮、鹽。(中其毒者、以桑汁鹽蒜塗之。)

2. 白頸蚯蚓

瀉熱、行水。

蚓、土德而星應軫水。味鹹寒。故能清熱。性下行。故能利水。治溫病大熱狂言,大腹黃疸,腎風腳氣。(蘇頌曰:腳氣必須用之為使。)治大熱。井水調下入藥。或曬乾為末。或鹽化為水。或微炙。或燒灰。(中其毒者、鹽水解之。)蚯蚓泥、(即蚯蚓屎。)甘寒。瀉熱解毒。治赤白久痢。敷小兒陰囊熱腫。腫腮。丹毒。以上濕生類。

白話文:

蚯蚓,五行屬土,對應星宿軫水。味道鹹寒,所以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。性味往下行,因此利水祛濕。

用於治療溫熱病、高熱神志不清、大腹黃疸、腎風腳氣。(蘇頌說:腳氣必須使用蚯蚓入藥。)

治療高熱,將蚯蚓用井水調和服用。也可以曬乾研成粉末,或用鹽化為水,或稍加炙烤,或燒成灰。(中毒者,用鹽水解毒。)

蚯蚓糞,味道甘寒,具有瀉熱解毒的功效。用於治療赤白痢疾,敷用於治療小兒陰囊熱腫、腮腫、丹毒。以上藥物均來源於濕生動物。

3. 鯉魚

通、行水。

甘平。下水氣。利小便。治咳逆上氣。腳氣黃疸。妊娠水腫。(古方有鯉魚湯鯉魚粥、河間曰:鯉之治水、鴨之利水、所謂因其氣相感也。)骨燒灰。療魚骨哽。膽、苦寒。益志明目。(點服俱佳。)作羹。治崩漏痔瘻。(取其行滯血也。)

白話文:

鯉魚

味道甘平。能利小便,治療咳嗽逆氣、腳氣、黃疸及懷孕期間的水腫。(古方中記載了鯉魚湯和鯉魚粥,河間說:「鯉魚治療水腫,鴨子利水,都是因為它們的氣息互相相感。」)將鯉魚的骨頭燒成灰,可以治療魚骨哽喉。

鯉魚膽

味道苦寒。能增強意志,使眼睛明亮。(內服或外點皆可。做成湯羹,可以治療崩漏、痔瘡和瘻管(因為鯉魚膽能行滯血)。

4. 鱮魚

一名鰱魚。溫中。

甘溫。溫中益氣。多食令人熱中發渴。又發瘡疥。(凡下毒魚藥捕來者、食之皆損人、又旱乾水少、所捕旱魚、有熱毒、最損人。)

白話文:

甘溫性。溫暖中焦,益氣。過量食用會導致身體發熱、口渴。還會誘發皮疹和疥瘡。(凡是用有毒魚藥捕撈的魚,食用後都會對人體有害。在乾旱少水的季節,捕撈的魚有熱毒,對人體危害最大。)

5. 鯇魚

俗名草魚。暖胃。

甘溫。暖胃和中。(李廷飛雲:能發諸瘡。)

6. 青魚膽

瀉熱、治目疾。

苦寒瀉熱。治目疾。點眼。消赤腫障翳。含咽。吐喉痹痰涎。塗火熱瘡。療魚骨哽。臘月收。陰乾。肉、甘平。益氣力。治腳氣。腳弱煩悶。(同韭白煮。)

白話文:

苦寒之性,能瀉熱解毒。

用途:

  • 治療眼疾,點眼可消退紅腫障翳。
  • 含服可治療咽喉腫痛和痰涎。
  • 外塗可治火熱瘡癤。
  • 治療魚骨哽噎。

採收:

於臘月採收。

加工:

陰乾保存。

肉的性質:

甘平,能益氣力。

用途:

  • 治療腳氣,腳部虛弱無力,煩躁悶熱。(與韭菜白一起煮食)

7. 勒魚

開胃暖中。

甘平。開胃暖中。作鯗尤良。魚腹有硬刺勒人。故名。

8. 鱸魚

補、利水。

甘平。有小毒。(孟詵食療本草曰:中其毒者、蘆根汁解之、掌禹錫嘉祐補註本草曰:多食發痃癖瘡腫、不可同乳酪食、李廷飛雲:肝不可食、剝人面皮。)補五臟。益筋骨。和腸胃。治水氣。作鮓尤良。曝乾。甚香美。(南郡記云:吳人獻松江鱸鱠於隋煬帝、帝曰:金齏玉鱠、東南佳味也。)出吳中。一名四鰓魚。

白話文:

性質平和,帶有微毒。(孟詵《食療本草》記載:中了松魚毒的,可用蘆根汁解毒。掌禹錫嘉祐《補註本草》記載:多吃會引起痃癖瘡腫,不可與乳酪一起食用。李廷飛雲說:肝不能吃,會剝落人的面部皮膚。)滋補五臟。強健筋骨。調理腸胃。治療水氣。製作醃漬食品效果極佳。曬乾後。非常香美。(《南郡記》記載:吳人向隋煬帝進獻松江鱸魚醃漬品,隋煬帝說:金齏玉鱠,是東南方的美味。)產於吳地。又名四鰓魚。

9. 白魚

補、利水。

甘平。開胃下氣。去水氣。(金匱有滑石白魚散。)令人肥健。或醃或糟藏。皆可食。(孟詵曰:炙食少動氣、鮮者多食亦泥人、經宿者勿食、令人腹冷、吳瑞日用本草曰:多食生痰、與棗同食、患腰痛。)一名鱎魚。

白話文:

溫和,不冷不熱。開胃消氣。去除水氣。(《金匱要略》中記載有滑石白魚散。)使人肥胖健康。可以醃製或用酒糟保存。都可以食用。(孟詵說:烤熟後吃會減少動氣,新鮮的可以多吃,但不要吃隔夜的,會讓人腹部發冷。吳瑞的《日用本草》中說:吃多了會生痰,和棗子一起吃會引起腰痛。)另一個名稱是鱎魚。

10. 鱖魚

補勞殺蟲。

甘平。補虛勞。益脾胃。去瘀殺蟲。(時珍曰:接醫說云:越州邵氏女、年十八、病勞瘵累年、偶食鱖魚羹、遂愈、觀此、正與補勞益胃殺蟲之說相符、則仙人劉憑隱士張志和之嗜此魚、非無謂也。)

白話文:

甘味、平性。補益虛弱衰勞。有益脾胃。祛除瘀血,殺滅寄生蟲。(李時珍說:根據《接醫說》記載,越州姓邵的女子,十八歲時患有癆病多年,偶然吃了鱖魚羹後便痊癒了。從這個例子來看,鱖魚確實符合補勞益胃、殺蟲的說法。所以,仙人劉憑隱士張志和愛好這種魚,並不是沒有道理的。)

11. 鱤魚

溫中止嘔。

甘平。食之已嘔。暖中益胃。一名鰥魚。(其性獨行、故曰鰥、詩云:其魚魴鰥是也。)一名䱤魚。(健而難取、吞啖同類、池中有此、不能畜魚、東山經云:姑兒之水多鱤魚、是也。)

白話文:

味道甘平,吃了有催吐作用,能溫暖腸胃、滋養脾胃。別名鰥魚(習性獨來獨往,因此得名鰥,詩經有云:「其魚鯈鰥」)。另名䱤魚(健壯有力難以捕捉,且會吞食同類,池塘中有此魚,無法飼養其他魚類。東山經記載:「姑兒之水多䱤魚」,即指此魚)。

12. 嘉魚

補腎治勞。

甘溫。治腎虛消渴。勞瘦虛損。一名鮇魚。(音未)一名丙穴魚。(嘉魚乃乳穴中小魚、常食乳水、所以益人、任昉益州記云:嘉魚、二三月隨水出丙穴、八九月逆水入丙穴、范成大虞衡志云:嘉魚狀如鰣而多脂、味極美、杜甫詩云:魚知丙穴由來美、是也。)

白話文:

味道甘溫。用於治療腎虛導致的口渴、身體虛弱以及氣血不足。又名「鱘魚」,也叫「丙穴魚」(嘉魚是一種生活在湖中洞穴中的小魚,常以乳汁為食,因此對人體有益。任昉在《益州記》中說:嘉魚每年二、三月隨水從丙穴中游出,八、九月時逆水遊入丙穴。范成大在《虞衡志》中說:嘉魚的形狀像鰣魚,但脂肪較多,味道極佳。杜甫在詩中寫道:魚兒都知道丙穴的魚美味可口,指的就是這種魚。)

13. 鯔魚

開胃。

甘平。開胃、利五臟、肥健人。與百藥無忌。

14. 石首魚

補、調胃。

甘平。開胃益氣。(合蓴菜作羹良。)白鯗、主中惡。消宿食。炙食。能消瓜成水。治暴下痢。及卒腹脹不消。(陸文量菽園雜記云:痢疾最忌油膩生冷、惟白鯗宜食、此說與本草主下痢相合、蓋鯗飲鹹水、而性不熱、且無脂不膩、故無熱中之患、而消食理腸胃也、時珍曰:鯗能養人、人恆想之、故字從養、羅願云:諸魚薧干皆為鯗、其美不及石首、故獨得專稱白鯗、若露風則變紅色、失味也。)魚鰾、暖精種子。

白話文:

白鯗

性質:溫和,不寒不熱。 功效:開胃益氣。(與蓴菜一起煮湯很適合。) 主治:中惡,消化不良的食物。 使用方法:烤食。可以消化西瓜,使其變成水。治療急性腹瀉和暴發性腹脹。 (陸文量《菽園雜記》中記載:痢疾最忌諱食用油膩、生冷的食物,只有白鯗適合食用。這與本草中記載白鯗主治腹瀉相符。這是因為白鯗在鹹水中生活,但性質不熱,而且沒有脂肪,不油膩,所以不會引起熱氣過盛,同時又能幫助消化,理順腸胃。時珍說:白鯗能養人,人們時常思念它,所以字中帶有「養」字。羅願說:各種用鹽醃製的魚都可以稱為「鯗」,但其味道比不上石首魚,所以只有石首魚才能單獨稱為「白鯗」。如果白鯗暴露在空氣中,就會變成紅色,味道也會變差。)

魚鰾

功效:溫暖精液,滋養生殖能力。

首中有石。故名。又名江魚、黃花魚。(甜瓜生者、用石首鯗骨插蒂上、一夜便熟、勒鯗骨亦然。)

白話文:

魚頭中有小石頭,所以叫做「石首魚」。又叫做「江魚」、「黃花魚」。(新鮮甜瓜如果用石首魚的魚骨插在瓜蒂上,一個晚上就會熟透,拔掉魚骨後也是一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