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草從新》~ 卷八 木部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八 木部 (3)

1. 棕櫚

澀、止血。

苦能泄熱,澀可收脫,燒黑能止血。(紅見黑則止、同側柏、卷柏燒存性、飯丸、止遠年下血、亦可煎服。)治吐衄崩帶。腸風下痢。惟去血過多。滑而不止者宜之。若早服。恐停瘀為害。年久敗棕良。與發灰同用尤佳。燒黑。須存性。不可燒過。窨地上。出火毒。

白話文:

棕櫚,味澀,具有止血的功效。

苦味可以洩除熱邪,澀味可以收斂脫失的現象,將棕櫚燒成炭可以止血。(紅色血遇到炭黑色就能止血,與側柏葉、卷柏燒成炭後一起使用,做成飯丸,可以治療長年下血不止,也可以煎煮服用。)可以治療吐血、流鼻血、崩漏、腸風下痢。只有在出血過多、滑脫不止的情況下才適合使用。如果過早服用,恐怕會造成瘀血滯留產生危害。存放多年的棕櫚效果較好,與頭髮灰一起使用效果更佳。燒成炭時,必須保留藥性,不可燒過頭。燒好的炭要放在地上,使其去除火毒。

2. 沒石子

一名無食子。澀精、外用染須。

苦溫入腎,澀精固氣,強陰助陽,止遺淋,除泄痢,收陰汗,烏鬚髮。性偏止澀,不宜多用、獨用。出大食諸番,顆小紋細者佳。揀去蟲食成孔者。忌銅鐵器。用漿水於砂盆中研,焙乾,再研如烏犀色。(牙齒疼痛,綿裹沒石子末一錢咬之,涎出吐去,效。)

白話文:

這種藥材叫沒石子,它的別名叫無食子。它有收斂精液、外用可以染鬍鬚的功效。

它的味道是苦的,性屬溫熱,歸腎經。能夠收斂精液、固澀元氣,增強陰氣、幫助陽氣,可以止住遺精、小便淋漓不盡,去除腹瀉痢疾,收斂陰部汗液,使鬚髮烏黑。藥性偏於止澀,不宜過量或單獨使用。這種藥材產自大食等外國地區,以顆粒小、紋路細密的為佳。要挑選去除被蟲蛀蝕成孔的。使用時忌用銅鐵器,要用米漿水在砂盆中研磨,再烘乾,研磨成烏犀色(黑亮色)。(牙齒疼痛時,可以用棉花包裹沒石子粉末一錢咬在患處,等口水出來後吐掉,很有效。)

3. 訶黎勒

一名訶子,澀腸斂肺、瀉氣。

苦溫以泄氣消痰。(海魚放涎凝滑、船不能行、投訶子湯、尋化為水,化痰可知。)酸澀以斂肺收脫,除脹滿,下食積,利咽喉,通津液,開音止渴,治冷氣腹脹,膈氣嘔逆,痰嗽喘急,瀉痢脫肛,腸風崩帶。

(同烏梅、倍子則收斂,同陳皮、厚朴則下氣,得人參治肺虛寒嗽,得陳皮、砂仁治冷氣腹脹,佐白朮、蓮子治虛寒久瀉,佐樗皮治腸澼便血,同蛇床、五味、山茱、續斷、杜仲治虛寒帶下。)

嗽痢初起者勿服。雖酸澀,卻又泄氣,氣虛者亦忌。性溫,若肺有實熱,瀉痢因濕熱,氣喘因火沖者,法咸禁之。(丹溪以為降火,殊為不然;東垣以為嗽藥中不可用,亦屬偏見。)

從番舶來,嶺南亦有。六稜黑色、肉厚者良。酒蒸一伏時,去核焙。生用清金行氣,熟用溫胃固腸。核,止咳及痢。

白話文:

訶黎勒,又名訶子。它有收澀腸道、收斂肺氣、瀉氣的作用。

味道苦溫,可以洩氣消痰。(有種海魚會吐出黏滑的涎液,船隻碰到就無法前進,如果將訶子湯倒入,涎液會很快化成水,由此可知它化痰的功效。)味道酸澀,可以收斂肺氣、止住脫泄,能消除腹脹、消化食物積滯,也能疏通咽喉、暢通津液,使聲音清晰、止渴。可以治療冷氣引起的腹脹、胸膈之氣上逆嘔吐、痰多咳嗽、喘息急促、瀉痢脫肛、腸風下血、婦女崩漏帶下等症狀。

(與烏梅、五倍子同用,則能加強收斂作用;與陳皮、厚朴同用,則能下氣;與人參同用,可以治療肺虛寒嗽;與陳皮、砂仁同用,可以治療冷氣腹脹;與白朮、蓮子同用,可以治療虛寒引起的久瀉;與樗皮同用,可以治療腸道積血的痢疾;與蛇床子、五味子、山茱萸、續斷、杜仲同用,可以治療虛寒引起的婦女帶下。)咳嗽、痢疾剛開始的時候不要服用。雖然味道酸澀,但又會洩氣,所以氣虛的人也要忌用。它的藥性溫熱,如果肺有實熱、瀉痢是因為濕熱、氣喘是因為火氣上衝的人,都要禁止使用。(朱丹溪認為訶子能降火,其實不然。李東垣認為咳嗽藥中不應該使用訶子,也屬於偏見。)訶子是從國外傳來的,嶺南也有產。果實有六個稜角,呈黑色,肉厚的品質較好。用酒蒸一個時辰後,去核烘乾。生用可以清金行氣,熟用可以溫胃固腸。訶子的核,可以止咳和止痢。

4. 厚朴

瀉、下氣散滿。

苦降能瀉實滿,辛溫能散濕滿。 (脹滿證不同,消補貴得其宜:氣虛宜補氣,血虛宜補血,食積宜消導,痰滯宜行痰,挾熱宜清熱,濕盛宜利濕,寒鬱者散寒,怒郁者行氣,蓄血者消瘀,不宜專用行散藥。)

入足太陰、陽明,(脾、胃。)平胃調中。(佐蒼朮為平胃散,平濕土之太過,以致於中和。)

消痰化食,行結水,破宿血,散風寒,殺臟蟲,治反胃嘔逆,喘咳瀉痢,冷痛霍亂,一切客寒犯胃、濕氣侵脾之證。

但可施於元氣未虛、邪氣方盛,若脾胃虛者,切勿沾唇;雖一時未見其害,而清純沖和之氣,潛傷默耗矣。孕婦服之,大損胎元。

榛樹皮也,肉厚紫潤、味辛者良。

刮去粗皮,切片,薑汁炒,乾薑為使。惡澤瀉、硝石,忌豆。(犯之動氣。)

白話文:

厚朴,具有瀉下的作用,能往下導氣,消除脹滿的感覺。

苦味能使氣下降,可以瀉除實證引起的脹滿。辛溫之性,能散開因濕氣引起的脹滿。(脹滿的病症有很多種,治療時的原則在於消與補要恰當得宜。氣虛的要補氣,血虛的要補血,因食物積滯引起的要消食導滯,因痰阻滯的要化痰,夾雜熱邪的要清熱,濕氣盛的要利濕,因寒邪鬱積的要散寒,因怒氣鬱積的要疏理氣機,因瘀血積聚的要消瘀。不應該只用單純的行氣散結藥。)它主要作用於足太陰脾經和足陽明胃經。(因此對脾胃都有影響。)能調和脾胃,使其中氣平和。(搭配蒼朮可以製成平胃散,用來調平濕氣過盛的狀況,使脾胃恢復中和。)

具有消痰、化食的作用,能疏通行體內的水液結聚,破除積存的瘀血,驅散風寒,殺滅腸胃寄生蟲。可以用來治療胃氣上逆引起的嘔吐、喘咳、腹瀉、痢疾、寒冷疼痛、霍亂等,以及一切因外來寒邪侵犯胃部,濕氣侵襲脾臟的病症。但只能用於體質尚未虛弱,邪氣正盛的情況。如果脾胃虛弱的人,千萬不要服用,即使一時看不出壞處,但它會暗中損耗身體清純平和的元氣。孕婦服用會嚴重損傷胎兒的元氣。厚朴其實是榛樹的樹皮,以肉質厚實、顏色紫潤、味道辛辣的為佳。

使用時,要刮去外層粗糙的樹皮,切成片狀,用薑汁拌炒過。可以用乾薑作為輔助藥。它與澤瀉、硝石相剋。忌與豆類同食(同食會引起氣機紊亂)。

5. 皂莢

一名皂角。宣、通竅搜風。

辛鹹而溫,有小毒。入肺、大腸,兼入肝經。性極尖利,搜風泄熱。吹之導之,則通上下關竅,而湧吐痰涎;搐鼻立作噴嚏,治中風口噤,胸痹喉痹。

(凡中風不醒人事、口噤不能進藥,急提頭髮、手掐人中,用皂莢末或半夏末,吹入鼻中,有嚏者生,無嚏者為肺氣已絕,死;或用稀涎散吐之,皂莢末一兩、白礬五錢,每用一錢,溫水調灌,或加藜蘆、麝少許,鵝翎探喉,令微吐稀涎,再用藥治,年老氣虛者忌用。)

服之則除濕去垢。(最去油膩、刮人腸胃。)宣壅導滯。(取中段、湯泡服、治老人風秘。)消痰破堅,殺蟲下胎,治風濕風癩,痰喘腫滿,堅症囊結。(厥陰肝脈絡陰器、寒客肝經,則為囊結。)塗之則散腫消毒,煎膏貼一切痹痛。合蒼朮焚之,闢瘟疫濕氣。濟急頗有神效。稍涉虛者,切勿輕與。

孕婦忌之。一種小如豬牙,一種長而枯燥,一種肥厚多脂者良。去皮子弦,或蜜炙、酥炙。絞汁燒灰,柏實為使。惡麥冬,畏人參、苦參。(性能消鐵、不結莢者,鑿樹一孔、入鐵封之,則結莢矣;錘碾見之,久則成孔,故此木不能燒爨。)子,去皮水浸軟,煮糖漬食之,治大腸燥結。

(汪機曰:其性得濕則滑;時珍曰:亦辛以潤之之義,非得濕則滑也。)瘰癧惡瘡。(卒病頭痛,皂莢末吹鼻取嚏;齆不通,皂莢末吹之。)

白話文:

皂莢

皂莢又名皂角。它具有宣散、疏通孔竅、驅散風邪的功效。

皂莢味道辛辣、帶有鹹味,性質溫熱,且帶有輕微毒性。主要歸入肺經、大腸經,同時也入肝經。藥性非常尖銳、猛烈,能夠驅散風邪、疏泄熱邪。用吹鼻的方式引導藥力,可以貫通上下的關竅,使痰液湧出。將皂莢末吸入鼻中,可以立即引起噴嚏。可以用來治療中風導致的口噤不開,以及胸痹、喉痹等病症。(凡是中風昏迷不醒、口噤無法進藥的情況,可以緊急拉起病人的頭髮,按壓人中穴,然後用皂莢末或半夏末吹入鼻中,如果打噴嚏表示病人還有救;如果沒有噴嚏,則表示肺氣已絕,病人會死亡。也可以用稀涎散來催吐,配方為皂莢末一兩、白礬五錢,每次取一錢用溫水調服,或加入藜蘆、少許麝香,用鵝毛探入喉嚨,讓病人稍微吐出稀痰,然後再用藥治療。年老體弱、氣虛的人要謹慎使用。)服用皂莢可以去除濕氣和污垢。(它最能去除油膩,刮除腸胃中的積垢。)可以疏通淤積、導滯。(取皂莢中間的段落,用開水泡後服用,可以治療老年人的風秘。)還可以消除痰液、破除堅硬的腫塊,殺滅寄生蟲、墮胎。可以用於治療風濕病、風癩病、痰喘、腫脹滿悶、堅硬的腫塊、以及陰囊結塊。(厥陰肝脈絡陰器,寒邪侵入肝經,會導致陰囊結塊。)外敷可以消腫解毒。煎熬成膏藥可以貼敷治療各種痹痛。將皂莢和蒼朮一起焚燒,可以驅除瘟疫和濕氣,在緊急情況下效果顯著。但身體稍微虛弱的人,切勿輕易使用。

孕婦禁用。皂莢有幾種,一種小如豬牙,一種長而乾枯,一種肥厚且油脂豐富,以肥厚多脂的為佳。使用時要去除外皮、種子和內部的筋絡,或者用蜜炙、酥炙的方法炮製。也可以將皂莢絞汁燒成灰。柏實是皂莢的使藥。皂莢忌與麥冬同用,且畏懼人參、苦參。(皂莢具有消解鐵器的能力,如果樹不結果實,可以在樹幹上鑿一個洞,放入鐵塊封住,樹就會結出果實。用錘子碾壓皂莢,時間久了會形成孔洞,因此這種樹不能用來燒火做飯。)皂莢的種子,去除外皮後用水浸泡軟化,煮熟後用糖醃漬食用,可以治療大腸燥結。

(汪機認為皂莢的藥性遇濕就滑利,李時珍認為皂莢具有辛潤的特性,不能單純認為是遇濕則滑。)可以治療瘰癧、惡瘡。(突然頭痛時,可以用皂莢末吹入鼻中取嚏,鼻塞不通時,也可以用皂莢末吹入鼻中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