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草從新》~ 卷七 木部 (3)
卷七 木部 (3)
1. 桂枝
輕,解肌,調營衛。
辛甘而溫,氣薄升浮,入太陰肺、太陽膀胱經,溫經通脈,發汗解肌。(能利肺氣,經曰:辛甘發散為陽。)治傷風頭痛。(無汗能發。)傷寒自汗。(有汗能止,桂枝為君,芍藥甘草為佐,加薑棗,名桂枝湯,能和營實表。)調和營衛,使邪從汗出,而汗自止。(王好古曰:或問桂枝止煩出汗。
仲景治傷寒發汗,數處皆用桂枝湯,又曰:無汗不得用桂枝,汗多者,桂枝甘草湯,此又能閉汗也,二義相通否乎?曰:仲景云:太陽病,發熱汗出者,此為營弱衛強,陰虛陽必湊之,故以桂枝發其汗,此乃調其營氣,則衛氣自和,風邪無所容,遂自汗而解,非若麻黃能開腠理,發出其汗也;汗多用桂枝者,以之調和營衛,則邪從汗解,而汗自止,非桂枝能閉汗孔也。
亦惟有汗者宜之,若傷寒無汗,則當以發汗為主,而不獨調其營衛矣,故曰:無汗不得服桂枝,有汗不得服麻黃,以桂枝湯中有芍藥故也。)亦治手足痛風脅風。(痛風有風痰、風濕、濕痰、瘀血、氣虛、血虛之異,桂枝用作引經,脅風屬肝,桂枝能平肝,東垣曰:桂枝橫行手臂,以其為枝也,又曰:氣薄則發泄,桂枝上行而解表,氣厚則發熱,肉桂下行而補腎,李士材曰:肉桂乃近根之最厚者,桂心即在中之次厚者,桂枝即頂上細枝,肉桂在下,主治下焦,桂心在中,主治中焦,桂枝在上,主治上焦,此本乎天者親上,本乎地者親下之道也。)桂性偏陽。
陰虛之人,一切血證(最能動血),不可誤投。木犀花辛溫,同百藥煎、孩兒茶,作膏餅噙,生津闢臭化痰,治風蟲牙痛;同麻油蒸熟,潤髮及作面脂。桂葉搗碎浸水,洗髮去垢,除風。
白話文:
桂枝
性質輕,能疏通肌肉,調和營衛之氣。
味道辛甘,性溫。氣味輕薄而向上發散。主要作用於肺經和膀胱經。可以溫通經脈,發汗以疏解肌肉表面的邪氣。(能促進肺氣運行,古籍說:辛甘之味可以發散而屬陽氣。)主要治療因風寒引起的頭痛。(沒有汗的情況,可以幫助發汗。)也治療因傷寒引起的自汗。(有汗的情況,可以幫助止汗。用桂枝為主藥,配芍藥、甘草為輔助藥,再加生薑、紅棗,就成為桂枝湯,能調和營氣,使身體表面趨於平和。)可以調和營衛之氣,使邪氣隨著汗液排出,汗自然停止。(王好古說:有人問,桂枝既然能止煩躁出汗,而仲景治療傷寒發汗時,很多情況下都使用桂枝湯,又說沒有汗不能用桂枝,汗多的人則使用桂枝甘草湯,這也能止汗,這兩種用法意思相同嗎?回答是:仲景說,太陽病,發熱出汗,這是因為營氣虛弱而衛氣強盛,陰氣不足,陽氣就會湊到體表,所以用桂枝發汗,這是為了調和營氣,營氣調和了,衛氣自然平和,風邪就無法侵入,於是汗自然停止,病也就好了。這和麻黃直接打開皮膚毛孔來發汗不同。汗多用桂枝,是因為用它來調和營衛,使邪氣隨著汗液排出,汗自然停止,而不是桂枝能直接關閉汗孔。
所以,只有出汗的人才適合使用桂枝。如果是傷寒沒有汗的情況,就應該以發汗為主,而不是單純調和營衛,所以說,沒有汗不能用桂枝,有汗不能用麻黃,因為桂枝湯中有芍藥。桂枝還可以治療手腳、胸脅的痛風。(痛風有風痰、風濕、濕痰、瘀血、氣虛、血虛等不同原因,桂枝可以用作引經藥。胸脅痛屬於肝病,桂枝能平肝。李東垣說:桂枝能橫行手臂,因為它本身就是樹枝。又說,氣味輕薄則能發散,所以桂枝向上走而解表;氣味厚重則能產生熱力,所以肉桂向下走而補腎。李士材說:肉桂是靠近樹根最厚的部分,桂心是中間比較厚的部分,桂枝則是頂端細枝。肉桂在下,主要治療下焦;桂心在中間,主要治療中焦;桂枝在上面,主要治療上焦。這是順應天道親近上方,地道親近下方的道理。)桂枝性質偏於陽。
陰虛的人,以及一切出血的症狀(最容易引起血行加速),不能隨意使用。木犀花味道辛溫,可以和百藥煎、孩兒茶一起做成膏餅含在嘴裡,能生津、消除口臭、化痰。還可以治療風蟲引起的牙痛。和麻油蒸熟可以潤澤頭髮,也可以做面脂。桂葉搗碎浸泡在水中,可以用來洗頭髮,去除污垢、去除風邪。
2. 辛夷
一名木筆花,一名迎春花,宣散上焦風熱。
辛溫輕浮,入肺胃氣分,能助胃中清陽上行,通於頭腦,溫中解肌,通九竅,利關節,主治鼻淵鼻塞。(肺主鼻、膽移熱於腦則鼻多濁涕而淵、風寒客於腦則鼻塞、經曰:腦滲為涕、王冰曰:膽液不澄、則為濁涕、如泉不已、故曰鼻淵。)及頭痛面䵟。(黑斑、可作面脂。)目眩齒痛,九竅風熱之病。
辛香走竄,虛人偶感風寒而鼻塞者禁之。頭痛屬血虛火熾者,服之轉甚。(李時珍曰:肺開竅於鼻、陽明胃脈、環鼻上行、腦為元神之府、鼻為命門之竅、人之中氣不足、清陽不升、則頭為之傾、九竅為之不利。人之記性、皆在腦中、小兒善忘者、腦未滿也、老人健忘者、腦漸空也、凡人外見一形、必有一形留於腦中、今人每記憶往事、必閉目上瞪而思索之、此即凝神於腦之意也。)
去外皮毛。(毛射肺、令人咳。)微焙。芎藭為使。惡石脂。畏菖蒲、石膏、蒲黃、黃連。(鼻淵、鼻⿰鼻丸、鼻窒、鼻瘡、及痘後鼻瘡、並用辛夷研末,入麝香少許,蔥白蘸入數次,甚良。)
白話文:
辛夷,又名木筆花,也叫迎春花。主要功效是宣散上焦的風熱。
它的藥性是辛溫且輕浮,主要作用於肺和胃的氣分,能夠幫助胃中的清陽之氣向上運行,通達到頭部。它還可以溫暖身體中部,解除肌肉表面的風邪,疏通全身的九竅,並有利於關節活動。主要用於治療鼻淵(鼻竇炎)和鼻塞。(中醫認為肺主導鼻子功能,膽經的熱邪傳到腦部會導致鼻涕渾濁且量多,形成鼻淵;風寒之邪侵入腦部則會導致鼻塞。《黃帝內經》說腦的精微物質外滲就形成鼻涕。王冰註解說:膽液不清澈,就會變成渾濁的鼻涕,像泉水一樣流個不停,所以稱為鼻淵。)辛夷也可用於治療頭痛、臉上的黑斑(可以做成護膚品)、頭暈、牙痛等症狀。
凡是九竅因風熱引起的病症,都可以用辛夷來治療,因為它氣味辛香,有走竄的特性。但對於體虛的人,偶爾因風寒引起的鼻塞,則不宜使用。而頭痛屬於血虛火旺的情況,服用辛夷反而會加重病情。(李時珍說:肺在鼻子上開竅,陽明胃經的脈絡環繞鼻子向上運行,腦是元神所居之處,鼻子是生命的門戶。人體中氣不足,清陽之氣不能上升,頭就會傾斜,九竅的功能就會受損。人的記憶力都儲存在腦中,小孩容易忘事,是因為腦還沒發育完全;老人健忘,是因為腦逐漸空虛。凡是人看到的外形,一定會在腦中留下影像,現在人回憶往事,都會閉上眼睛往上看,仔細思考,這就是凝神於腦的意思。)辛夷使用時,要去除外皮的絨毛。
(絨毛會刺激肺,導致咳嗽。)稍微烘焙一下再用。可以用芎藭做為輔助藥,忌與石脂同用。畏懼菖蒲、石膏、蒲黃、黃連。(對於鼻淵、鼻𪓗[上鼻下丸]、鼻窒、鼻瘡,以及痘疹後引起的鼻瘡,都可以用辛夷研磨成末,加入少許麝香,用蔥白蘸著塗入鼻孔,效果很好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