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草從新》~ 卷五 草部 (4)
卷五 草部 (4)
1. 白蘞
瀉火散結。
苦能泄。辛能散。甘能緩中。寒能除熱。殺火毒。散結氣。生肌止痛。治癰疽瘡腫。面上疱瘡。金瘡撲損。(箭鏃不出者、同丹皮或半夏為末、酒服。)斂瘡方多用之。(故名、每與白芨相須。)搽凍耳。(同黃柏末、油調。)赤蘞功用皆同。(鄭奠一曰:能治溫瘧血痢、腸風痔漏、赤白帶下。
)蔓赤。枝有五葉。根如卵而長。三五枚同窠。皮烏肉白。反烏頭。(外臺方、湯火灼爛、白蘞末敷之。)
白話文:
瀉火散結。
白蘞味苦,能瀉火;味辛,能散結;味甘,能緩和;性寒,能去除熱邪。它可以殺滅火毒,消散結聚之氣,促進肌肉生長,止痛。可以治療癰疽、瘡腫、臉上的痘瘡,以及金屬外傷、跌打損傷。(如果箭頭等異物無法取出,可以將白蘞與牡丹皮或半夏磨成粉末,用酒送服。)許多收斂瘡口的藥方都會用到白蘞。(因此得名,常常與白芨搭配使用。)可以用來塗抹凍傷的耳朵(將白蘞與黃柏磨成粉末,用油調和)。赤蘞的功效與白蘞相同。(鄭奠一說:白蘞能治療溫瘧、血痢、腸風痔瘡、赤白帶下。)
蔓赤蘞的莖是紅色的,枝條上有五片葉子。根像雞蛋一樣呈長條狀,三到五個根長在同一個窩裡。外皮黑色,肉白色。它與烏頭相反。(《外臺秘要》記載,如果被湯火燙傷,可以將白蘞磨成粉末敷在傷口上。)
2. 山豆根
瀉熱解毒。
苦寒。瀉心火。以保肺金。去肺大腸之風熱。(心火降、則不灼肺而金清、肺與大腸相表裡、肺金清則大腸亦清。)消腫止痛。治喉癰喉風。齦腫齒痛。含之咽汁、喘滿熱咳。腹痛下痢。五痔諸瘡。解諸藥毒。敷禿瘡、蛇狗蜘蛛傷。療人馬急黃。(血熱極所致。)大苦大寒。脾胃所惡。食少而瀉者。切勿沾唇。苗蔓如豆。經冬不凋。
白話文:
山豆根,具有清瀉熱毒的功效。
它的藥性苦寒,能夠瀉除心火,藉此來保護肺的清肅之氣。可以去除肺和大腸的風熱。(心火降下,就不會灼傷肺,肺氣自然清淨;肺與大腸互為表裡,肺氣清淨,大腸也會跟著清淨。)山豆根還能消腫止痛,可以治療喉嚨腫痛,例如喉癰、喉風等疾病,以及牙齦腫痛、牙齒疼痛。含在口中慢慢吞咽汁液,可以緩解呼吸急促、胸悶、熱性咳嗽等症狀。對於腹痛、腹瀉、痔瘡、各種瘡瘍等症狀也有療效。此外,山豆根還可以解除各種藥物中毒,外敷可以治療禿瘡,以及蛇、狗、蜘蛛咬傷。也能治療人和馬的急性黃疸病。(這是因為血熱到了極點所引起的。)山豆根的藥性非常苦寒,是脾胃所不喜歡的。所以食量少而且容易腹瀉的人,絕對不能碰它。它的藤蔓像豆子的藤蔓,經過冬天也不會枯萎。
3. 金銀花
除熱解毒。
甘平。除熱解毒。補虛。(凡物甘者皆補。)療風養血止渴。(丹溪曰:癰疽愈後發渴、黃耆六一湯吞忍冬丸、切當、忍冬養血、黃耆補氣、渴何由作。)除痢寬膨。(士材曰:今人但入瘡科、忘其治痢與脹、何金銀花之蹇於遇乎。)治癰疽疥癬。楊梅惡瘡。腸澼血痢。五種屍疰。
稟春氣以生。性極中和。故無禁忌。其藤葉名忍冬。(經冬不凋。)乾者不及生者力速。釀酒代茶。熬膏並妙。(忍冬酒、治癰疽發背、一切惡毒、初起便服、奇效、忍冬五兩、甘草一兩、水二碗、再入酒一碗、略煎、分三服、一日一夜吃盡、重者日二劑、服至大小腸通利、則藥力到、忍冬丸、照前分兩、酒煮曬乾、同甘草為末、以所煮余酒、打糊為丸、藏器云:熱毒血痢、濃煎服之、為末、糖調常服、能稀痘。)須多用乃效。
(近今有以漆花偽銀花、為禍最烈、漆花短小梗多、色黑不香為異、亦易辨爾。)
白話文:
金銀花
性味甘平,能夠清除熱毒,還能補虛。(一般來說,味道甘甜的藥物都具有補益作用。)它還能治療因風邪引起的疾病,滋養血液,止渴。(朱丹溪說:癰疽痊癒後出現口渴,可以用黃耆六一湯搭配忍冬丸來治療,非常恰當。忍冬可以養血,黃耆可以補氣,這樣一來,口渴的狀況自然會解除。)金銀花也能治療痢疾,消除腹脹。(王士材說:現在的人只知道用金銀花治療瘡瘍,卻忽略了它治療痢疾和腹脹的功效,為何金銀花不能被好好利用呢?)金銀花還能治療癰疽、疥癬、楊梅瘡等惡性瘡瘍,以及腸道出血的痢疾,還能治療五種因傳染病引起的怪病。
金銀花稟承春天的氣息而生長,性質非常平和,所以沒有什麼禁忌。它的藤蔓和葉子又叫做忍冬(因為它冬天也不會凋零)。乾燥的金銀花藥效不如新鮮的迅速。用來釀酒、代替茶飲用,或者熬製成藥膏,效果都很好。(忍冬酒可以治療癰疽發背等一切惡毒的瘡瘍,在初期服用效果顯著。用忍冬五兩、甘草一兩,加水兩碗,再加酒一碗,略微煎煮,分三次服用,一天一夜服完,病情嚴重者一天可以服用兩劑。服用至大小便通暢,就表示藥效起作用了。忍冬丸也是按照相同的比例,用酒煮過曬乾,與甘草研磨成粉,再用煮藥剩下的酒做成丸子。陳藏器說:治療熱毒血痢,可以用濃煎的金銀花湯服用,或者將金銀花研磨成粉,加糖調服,可以幫助稀釋痘疹。)必須大量使用才能見效。
(最近有人用漆樹花冒充金銀花,危害非常大。漆樹花短小,花梗多,顏色發黑,沒有香味,很容易辨別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