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草從新》~ 卷十二,谷部 (1)
卷十二,谷部 (1)
1. 卷十二,谷部
麻麥稻類,稷粟類,菽豆類,造釀類
白話文:
麻麥稻類,是指各種糧食作物,包括大麻、小麥和稻米等。稷粟類,是指小米和其他相似的小粒穀物。菽豆類,是指各類豆子,如大豆、綠豆等。造釀類,是指用來釀酒或製造醬油、醋等的原料。
2. 胡麻
一名脂麻、一名巨勝子。補肝腎、潤五臟、滑腸。
白話文:
這味藥有兩個名字,一個叫脂麻,另一個叫巨勝子。它能夠補充肝腎的功能,滋潤五臟,並且有潤滑腸道的作用。
甘平。益肝腎。潤五臟。填精髓。堅筋骨。明耳目。耐飢渴。(可以辟穀。)烏鬚髮。利大小腸。療風淫癱瘓。(河間曰:麻木谷而治風、又云:治風先治血、血活則風散、胡麻入肝益血、故風藥中不可缺也、李廷飛三元延壽書云:風病人久服、步履端正、語言不謇、神農收為上品、仙經載其功能、洵奇物也。)涼血解毒。
白話文:
這味藥性味甘平,能滋補肝腎,潤澤五臟,填精補髓,強健筋骨,明目清耳,耐受飢餓乾渴。(還能節食養生。)烏黑鬚髮,利通大腸和小腸。治療風濕性癱瘓。(河間說:麻木谷可以治療風病,又說:治療風病先要治療血。血活了,風就會散。胡麻入肝能補血,因此在風藥中不可缺少。李廷飛在《三元延壽書》中說:風病患者長期服用,能使步履端正,語言清晰,神農把它列為上品。仙經記載了它的神奇功效。)涼血解毒。
(生嚼、敷小兒頭瘡。)服之令人腸滑。(得白朮並行為勝。)精氣不固者。亦勿宜食。皮肉俱黑者良。九蒸九曬。可以服食。(陶隱居云、八谷之中、唯此為良。)麻油、療瘡滑胎。熬膏多用之。(涼血止痛、生肌解毒。)壁蝨胡麻。(一名亞麻。)甘微溫。治大風瘡癬。
白話文:
**生嚼、敷小兒頭瘡。**服食能使人腸胃通順。(與白朮共用效果更好。)精氣不穩定的人。也不宜食用。皮肉都發黑的為良品。九次蒸煮,九次日曬。可以服食。(陶隱居說,八種穀物中,只有這種是良品。)麻油,治療潰瘍、滑胎。熬煮膏狀時常用到。(涼血止痛,生肌解毒。)壁蝨胡麻(又稱亞麻)。味甘微溫。治療大風瘡癬。
(鄭奠一常用壁蝨胡麻、佐苦參、蒺藜、治大瘋疥癩、屢有愈者。)其色似慄。(氣惡不堪食、止可入藥。)
白話文:
(鄭奠一經常使用壁蝨和胡麻,加上苦參、蒺藜,治療嚴重皮膚潰瘍,多次治癒。)其顏色像栗子。(聞起來難聞不能吃,只能用於藥物。)
3. 大麻仁
一名火麻。潤燥滑腸。
白話文:
有一種叫做火麻的植物,可以潤燥滑腸。
甘平滑利。緩脾潤燥。治陽明病胃熱。汗多而便難。(汗出愈多、則精枯而大便愈燥、仲景治脾病、有麻仁丸、成無己曰:脾欲緩、急食甘以緩之、麻仁之甘以緩脾、潤燥、子和曰:諸燥皆三陽病。)宣風利關節。催生而通乳。陳士良食性本草云。多食損血脈。滑精氣。痿陽事。
白話文:
具有甘、平、滑、潤的性質。緩解脾胃虛弱、滋潤乾燥。治療陽明胃熱病症。出汗過多,但大便困難。(出汗越多,精氣就越枯竭,大便就會越乾燥。仲景治療脾病,有麻仁丸。成無己說:脾胃喜歡緩和,急著進食甘味的東西來緩解脾胃。麻仁的甘味可以緩解脾胃,潤燥。和濟說:所有乾燥症狀都是三陽病。)疏散風氣,利於關節。催生和通乳。陳士良在《食性本草》中提到,過量食用會損傷血脈,滑泄精氣,導致陽痿。
婦人多食。即髮帶疾。以其滑利下行。走而不守也。腸滑者尤忌。極難去殼。帛裹置沸湯中。待冷。懸井中一夜。曬乾。就新瓦上挼去殼。搗用。畏牡蠣、白薇、茯苓。(卒被毒箭、煮汁飲、赤遊丹毒、搗末、水和敷。)
白話文:
女性過度進食荷葉。容易引起脫髮病症。因為荷葉性滑利,容易下行。且走而不停留,腸胃虛滑的人尤其忌食。荷葉極難去除外殼。可以將荷葉用布包裹後放入沸水中。待冷卻後,懸吊在井中一夜。曬乾後,在新瓦片上搓去外殼。搗碎後使用。荷葉忌諱與牡蠣、白薇、茯苓同用。(如果不幸被毒箭射中,可以煮汁飲用。對於發紅遊走的丹毒,可以搗碎後與水調和敷用。)
4. 小麥
補心。
味甘微寒。養心除煩。利溲止血。(時珍曰:按素問云:麥屬火、心之谷也、鄭玄禮記註疏云:麥有莩、甲屬木、許慎云:麥屬金、金旺而生、火旺而死、別錄云:養肝、與鄭說合、孫思邈云:養心、與素問合、夷考其功、除煩止渴、收汗利溲、止血、皆心之病也、當以素問為準、仲景治婦人臟躁證、悲傷欲絕、狀若神靈、用甘麥湯、大棗十枚、小麥一升、甘草一兩、亦補脾氣、聖惠方、小麥飯、治煩熱少睡多渴。)面、甘溫。
白話文:
小麥:
味道甘甜,性微寒。有滋養心臟、消除煩躁、促進排尿和止血的功效。(李時珍說:根據《素問》,小麥屬火,是心臟的穀物。《鄭玄禮記註疏》中說:小麥有麥芒,芒屬木。許慎說:小麥屬金,金盛則生長,火盛則枯萎。《別錄》說:小麥有滋養肝臟的功能,這與鄭玄的說法一致。孫思邈說:小麥能滋養心臟,這與《素問》的說法一致。根據我的考證,小麥的功效包括消除煩躁、止渴、發汗、促進排尿和止血,這些都是心臟疾病的症狀,因此應該以《素問》的說法為準。仲景用甘麥湯治療婦女臟躁、悲傷欲絕、狀若神靈的證狀,方中含有大棗十枚、小麥一升、甘草一兩,也有補益脾氣的作用。在《聖惠方》中,小麥飯可以治療煩熱、少睡和多渴。)
小麥面:
味道甘甜溫和。
(時珍曰:新麥性熱、陳麥平和。)補虛養氣。助五臟。厚腸胃。北方者良。(南方地暖下濕、便能壅氣作渴、助濕發熱。市中所賣水面、俱和鹼水拌切、不宜食。)稈(燒灰入藥、去虎痣、蝕惡肉。)
白話文:
李時珍說:新麥性熱,陳麥性平。
用途:
- 補充虛弱和養氣。
- 幫助五臟運作。
- 增厚腸胃機能。
- 北方的麥子品質較好。
注意事項:
- 南方濕熱,吃新麥會引起氣滯口渴、加重濕熱。
- 市面上賣的水麵都加入鹼水拌切,不宜食用。
- 麥稈燒成的灰可以用於藥物中,去除虎斑痣,腐蝕壞死的肉。
5. 浮小麥
澀、斂汗。
咸涼。止虛汗盜汗。(汗為心液、麥為心谷、浮者無肉、故能涼心。)勞熱骨蒸。即水淘浮起者。焙用。麥麩、甘寒。(麥之涼全在皮、故面去皮即熱。)與浮麥同性。(止汗之功次之。)醋拌蒸。熨腰腳折傷。風濕痹痛。(能散血止痛。)寒濕腳氣。胃腹滯氣。互易至汗出。
白話文:
浮麥
性味鹹涼。止虛汗、盜汗。(汗液是心臟的液體,麥子是心臟的穀物,浮麥沒有肉,所以能清涼心臟。)勞熱骨蒸。就是用浮麥在水中淘洗,浮起來的部分。焙乾使用。
麥麩
性味甘寒。(麥子的涼性都在皮上,所以去皮後的麵粉就熱了。)與浮麥性質相似。(止汗效果次於浮麥。)用醋拌蒸。熨燙腰腳骨折、風濕痹痛。(能散血止痛。)寒濕腳氣。胃腹滯氣。互相煎煮至出汗為止。
並良。(凡瘡瘍痘瘡潰爛、不能著席者、用麥麩裝褥臥、性涼而軟、誠妙法也。)麥奴。(麥穗將熟、上有黑黴。治陽毒溫毒、熱極發狂、大渴及溫瘧。)
白話文:
好法(麥麩褥墊):
凡是瘡瘍、痘瘡潰爛、不能穿著衣服的,可用麥麩裝在褥子裡臥躺,性質涼爽柔軟,真是妙法。
麥奴:
麥穗將要成熟時,上面長有黑色黴菌。可治療陽毒溫毒、熱到發狂、大口渴以及溫瘧。
6. 大麥
補虛除熱。
甘鹹微寒。補虛劣。壯血脈。益顏色。實五臟。益氣調中。除熱止泄。療消渴。化穀食。石蜜為使。面、平胃寬胸。下氣消積。療脹進食。涼血止渴。(宗奭曰:大麥性涼滑膩、有人患纏喉風、食不能下、用此面作稀糊令咽、以助胃氣而平。)
白話文:
大麥甘鹹微寒。可以補益身體虛弱,增強氣血,改善面色,充實五臟。它還可以益氣調中,清熱止瀉,治療消渴症。大麥有助於消化,蜂蜜甘溫,有輔佐大麥益氣養胃的作用。大麥粉可以用來做成稀糊,可以緩解胃氣上逆,消化不良等症狀。它還可以清涼止渴。(宗奭說:大麥性味甘涼,滋潤。有人患有喉嚨痛,食物吞嚥困難,用大麥粉做成稀糊讓他喝下去,可以幫助胃氣化解,平緩喉嚨不適。)
7. 穬麥
補中除熱。
甘微寒。補中除熱。久服令人多力健行。
白話文:
補充中氣,去除熱症。味道甘甜,性微寒。長期服用可以使人增加力量,行走更加輕鬆。
8. 蕎麥
瀉、利腸下氣。
甘寒。降氣寬腸。治腸胃沉積。(孟詵食療本草云:能煉五臟垢穢、訒庵曰:亦解酒積。)泄痢帶濁。敷痘瘡潰爛。湯火灼傷。虛寒者勿食。(頭風風眼、蕎麥粉作一錢大餅、貼眼四角、以米大艾炷灸之、神效。)
白話文:
蕎麥具有甘涼的性質,可以消氣潤腸,治療腸胃積滯。(孟詵在《食療本草》中說:蕎麥能清除五臟的污垢,訒庵說:蕎麥也能解除酒積。)治療腹瀉、痢疾、帶下夾濁。外敷於痘瘡潰爛處,還可以治療湯火灼傷。體質虛寒的人不宜食用。(治療頭風眼疾:用蕎麥粉做成一錢重的餅,貼在眼睛的四角,用米粒大小的艾條灸之,效果顯著。)
9. 野麥
古名雀麥。救荒。
甘平。充飢滑腸。舂去皮。作面蒸食。及作餅食。皆可救荒。苗、下死胎。(水煮溫服、胞衣不下同。)
白話文:
古代稱為雀麥,可用於救饑荒。
味道甘甜,性質平和。可以充飢,使腸道潤滑。去皮後,可以磨成麵粉蒸著吃,也可以做成餅食用,都適合用來應對饑荒。其莖葉能促使難產時的死胎排出(用水煮熱後服用,對於胎盤滯留的情況也同樣適用)。
10. 糯米
古名稻。補溫脾肺。
白話文:
古代稱為稻。可以補充溫暖脾肺。
甘溫。補脾肺虛寒。堅大便。縮小便。收自汗。(同龍骨牡蠣為粉、能撲汗。)發痘瘡。(解毒化膿。)性黏滯難化。病人及小兒。最宜忌之。凡素有痰熱風病。及脾病不能轉輸。食之最能發病成積。(稻花陰乾為末、揩牙固齒。)
白話文:
甘溫。補充脾肺虛寒。固結大便。減少小便。收斂自汗。(和龍骨牡蠣磨成粉,可以止汗。)發痘瘡。(解毒化膿。)性質黏膩難以消化。病人和小兒最應該忌諱。凡是本來就有痰熱風病,或脾病導致運化失常者,食用後最容易發病或形成積滯。(稻花曬乾後研磨成粉,可以塗抹牙齒來固齒。)
11. 粳米
和胃補中、清肺。
甘平。(北粳涼、南粳溫、赤粳熱、白粳涼、新粳熱、陳粳涼。)得天地中和之氣。平和五臟。補益氣血。色白入肺。除煩清熱。利便止渴。有早中晚三收。晚者得金氣多。性涼。尤能清熱。新米乍食動氣。(凡人嗜生米、久成米瘕、治以雞屎白。)泔、(古名米瀋、第二次者、清而可用。)清熱止煩渴。利小便涼血。
白話文:
甘溫,有益氣血補脾胃的作用。(北方的粳米涼,南方的粳米溫,紅粳米熱,白粳米涼,新粳米熱,陳粳米涼。)
得天地中和之氣,能平和五臟六腑。補益氣血。
白粳米色白入肺,有清熱解煩,利便止渴的作用。
粳米分早、中、晚三季收穫。晚收的粳米得到金氣較多,性涼,清熱作用更強。
新米剛食用時容易動氣。(如果有人嗜食生米,會造成米食積滯,可用雞屎白治療。)
泔水(古稱米瀋,二次煮熟的米湯)能清熱止煩渴,利小便涼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