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草從新》~ 卷五 草部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五 草部 (2)

1. 天門冬

瀉肺火、補腎水、潤燥。

甘苦大寒,入手太陰氣分(肺):清金降火,益水之上源(肺為腎母),下通足少陰腎。(苦能堅腎、寒能去腎家濕熱,故亦治骨痿。)滋陰潤燥,殺蟲消痰。(蒙筌曰:腎主津液,燥則凝而為痰,得潤劑則痰化,所謂治痰之本也。)澤肌膚,利二便,治肺痿肺癰。

(肺痿者,感於風寒,咳嗽短氣,鼻塞,胸脹,久而成痿,有寒痿、熱痿二證;肺癰者,熱毒蘊結,咳吐膿血,胸中隱痛,痿重而癰稍輕,治痿宜養血補氣、保肺清火,治癰宜瀉熱豁痰、開提升散,癰為邪實,痿為正虛,不得混治。)吐膿吐血。(苦泄血滯,甘益元氣,寒止血妄行。)

痰嗽喘促,嗌乾消渴。(口燥多飲為消渴,由火盛津枯,宜潤燥滋陰。)足下熱痛,虛勞骨蒸,一切陰虛有火諸證。性寒而滑,脾胃虛而泄瀉惡食者,大非所宜。取肥大明亮者,去心皮,酒蒸,熬膏良。(滋陰助元,消腎痰。)地黃、貝母為使,惡鯉魚。(肺勞風熱,天門冬煮食,止渴去熱,或曝乾為末,蜜丸服尤佳,亦可洗面。)

白話文:

天門冬,能瀉除肺部的火氣,並補充腎臟的陰液,有滋潤乾燥的效果。

味道甘苦,藥性大寒。主要作用於手太陰肺經的氣分。能清降肺部的火氣,並增益腎臟的陰液來源(因為肺是腎之母)。向下可通達足少陰腎經(因為苦味能堅固腎臟,寒性可去除腎臟的濕熱,因此也能治療骨頭痿軟的疾病)。天門冬還能滋養陰液、潤澤乾燥,殺蟲、消除痰液。(蒙筌說:腎主管津液,如果乾燥就會凝結成痰,使用滋潤藥物就能化痰,這就是所謂的治痰之本。)能使皮膚潤澤,並有利大小便。可治療肺痿、肺癰。

(所謂肺痿,是因感受風寒,導致咳嗽、氣短、鼻塞、胸脹,久而久之成為痿證。肺痿有寒痿、熱痿兩種證型。肺癰則是熱毒蘊結在肺部,導致咳嗽吐膿血、胸口隱隱作痛。肺痿比肺癰嚴重些。治療肺痿應該養血補氣、保護肺部、清降火氣。治療肺癰則應瀉熱、化痰、開通肺氣、提升正氣、發散邪氣。肺癰為實邪,肺痿為正虛,不可混淆治療。)天門冬能治療吐膿吐血的症狀(苦味能泄除血瘀,甘味能補益元氣,寒性可止血妄行)。

天門冬也可用於治療因痰而咳嗽、氣喘急促、咽喉乾燥、消渴(口乾多飲稱為消渴,是因為火盛津液枯竭,適合用潤燥滋陰的藥物)。還能治療腳底發熱疼痛、虛勞骨蒸(身體虛弱發熱如蒸)。適用於一切陰虛有火的各種病症。但因為藥性寒涼而滑利,脾胃虛弱而腹瀉、食慾不佳的人,非常不適合使用。選用肥大明亮的為佳。去除心皮後,用酒蒸過,熬成膏藥效果更好(能滋養陰液,幫助元氣,消除腎臟的痰液)。天門冬常與地黃、貝母搭配使用,並忌食鯉魚。(肺勞風熱,可用天門冬煮食,能止渴退熱,或是曬乾磨成粉,用蜂蜜做成藥丸服用更好,也可以用來洗臉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