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儀洛

《本草從新》~ 卷九,木部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九,木部 (1)

1. 卷九,木部

灌木類苞木類寓木類

2. 桑根白皮

瀉肺行水。

甘辛而寒。瀉肺火。(錢乙瀉白散、桑皮地骨各一兩、甘草五錢、每服二錢、粳米百粒煎、時珍曰:桑皮地骨、皆能瀉火從小便出、甘草瀉火緩中、粳米清肺養血、乃瀉肺諸方之準繩也。)利二便。散瘀血。下氣行水。止嗽清痰。(肺中有水、則生痰而作嗽、十劑曰:燥可去濕、桑白皮赤小豆之類是也。

白話文:

藥物味道甘辛而性寒。用於治療肺火(例如錢乙的瀉白散,由桑皮地骨各 1 兩,甘草 5 錢組成,每次服用 2 錢,與 100 粒粳米一起煎煮服用。李時珍說:桑皮地骨都能瀉火,通過小便排出體外,甘草瀉火緩中,粳米清肺養血,是治療肺火各種證型的準繩)。可以利尿通便、散瘀血、行氣利水、止咳清痰。(肺中有水,就會生痰和咳嗽,連續服用十劑燥性藥物可以祛濕,例如桑白皮和赤小豆等)。

)治肺熱喘滿。唾血熱渴。水腫臚脹。肺虛無火。及因風寒而嗽者。勿服。刮去薄皮。取白。或生用。或蜜炙。(制其涼瀉之性。)為線可縫金瘡。續斷、桂心為使。忌鐵。(小兒流涎、脾熱也、胸膈有痰、新桑根白皮、搗自然汁塗之、甚效、或乾者、煎水亦可。)

白話文:

(白桑根)用於治療肺熱、氣喘、胸悶。吐血、口渴。水腫、腹脹。肺虛無火以及因風寒引起的咳嗽。但虛寒咳嗽者勿服。

使用時颳去薄皮,取白色部分。生用或用蜜炙。(蜜炙可減輕其寒涼瀉下的性質。)

可以絞成線縫合金瘡。用續斷、桂心作為佐使。忌諱與鐵同時服用。(小兒流涎、脾胃有熱、胸膈有痰,用新鮮桑根白皮搗爛成汁塗抹,效果顯著。或用乾桑根煎水服用也可。)

3. 干桑枝

宣祛風。

苦平。通關節,行津液,祛風利水,治風寒濕痹諸痛。(在手足者尤效、以其入四肢也。)水氣腳氣。(桑枝一升、細銼炒香、水三升、熬至二升、一日服盡、名桑枝煎、治風氣腳氣。)

白話文:

桑枝性味苦、平。具有疏通關節、促進體液循環、祛風利水的作用,可以治療風寒濕痹等引起的疼痛。(用於手腳部位尤為有效,因為它能滲透到四肢。)水氣浮腫、腳氣。(取桑枝一升,切碎炒香,加水三升,煎至二升,一天服完,名為桑枝煎,可用於治療風氣腳氣。)

4. 干桑葉

涼血祛風。

苦甘而涼。(得金氣而柔潤不凋、故喻嘉言清燥救肺湯、以之為君。)滋燥。涼血。止血。(刀斧傷者為末、乾摻妙。)去風。長髮。明目。(採經霜者煎湯、洗眼去風淚。洗手足去風痹、桑葉黑芝麻等分、蜜丸、名扶桑丸、除濕祛風、烏須明目。)代茶止消渴。末服止盜汗。

白話文:

苦甘而涼。(吸取金氣而柔潤不乾枯,因此比喻《嘉言清燥救肺湯》中的苦甘寒涼之藥,將其作為君藥。) 滋潤乾燥。涼血。止血。(刀傷斧傷時研磨成粉,乾摻止血效果極佳。)祛風。生長頭髮。明目。(採摘經受霜凍的桑葉煎湯,洗眼可去風淚。洗淨雙手雙腳可祛風痹,桑葉、黑芝麻等量製成蜜丸,名為「扶桑丸」,除濕祛風,烏髭明目。)代茶飲可止消渴。研磨成粉服用可止盜汗。

(嚴州有僧、每就枕、汗出遍身、比旦、衣被皆透、二十年不能療、監寺教採帶露桑葉、焙乾為末、空心米飲下二錢、數日逐愈。)用經霜者。

白話文:

嚴州有一個僧人,每當他躺下睡覺時,就會全身出汗,到了早上,他的衣被都濕透了,這樣持續了二十年也沒有治好。寺廟的監寺教他採摘帶露水的桑葉,烘乾後研磨成粉,空腹用米湯送服二錢,過幾天後,他的病就痊癒了。使用經過霜凍後的桑葉效果更好。

5. 干桑葚

一名文武實。補肝腎。

甘酸而溫。色黑入腎而補水。(桑乃箕星之精、其精英盡在於葚。)利五臟關節。安魂鎮神。聰耳明目。生津止渴。(煉膏、又能治服金石藥熱渴。)利水消腫。解酒烏須。不可多食。多食致衄。日乾為末。蜜丸良。新鮮桑葚濾汁熬膏。入蜜煉稠。點湯、和酒並妙。入燒酒。經年愈佳。(每日湯點服、亦治瘰癧、名文武膏。)取極熟者。

白話文:

桑葚味甘酸、性溫。黑色入腎,能補腎水。(桑葚是箕宿星之精,其精華全在果實中。)對五臟六腑和關節有益。安魂鎮神。聰耳明目。生津止渴。(煉製成的桑葚膏,還能治療因服用金石類藥物引起的口乾舌燥。)利水消腫。解酒烏須。不可多吃。多食會導致鼻出血。把曬乾的桑葚磨成粉末。用蜂蜜製成丸劑效果很好。新鮮的桑葚榨汁熬成膏。加入蜂蜜熬製濃稠。滴入湯中,或與酒一起服用都很好。加入白酒中。存放時間越久,功效越好。(每天用湯或茶點服下,也能治療瘰癧,叫做文武膏。)選擇最成熟的桑葚。

6. 楮實

一名谷實。瀉軟堅。

甘寒而利,消水腫,療骨哽,明目軟堅。(時珍曰:別錄大明、皆云大補益、而修真秘書又云:久服令人骨痿、濟生秘覽、治骨哽用楮實煎湯、豈非軟骨之證乎。南唐書云:烈祖食飴、喉中噎、國醫莫能愈、吳廷紹獨請進楮實湯、一服疾失去、群醫他日取用、皆不驗、叩廷紹、答云:噎因甘起、故以此治之、此即治骨鯁軟堅之義爾、群醫用治他噎、故不驗也、洛按、陶隱居蘇頌抱朴子、皆甚言其功、而方書用之為補者、除楊氏還少丹而外、不多見、其他如外臺秘要用以敷治身面石疽、機要用以治水氣蠱脹、集簡用以治喉風喉痹、直指用以治肝熱生翳、無非涼瀉軟堅之義、則古本諸說、未可信也。)水浸取沉者。

白話文:

楮實性味甘寒,有清熱利水、消腫解毒、清肝明目、軟堅散結的作用。(李時珍說:根據《別錄》和《大明》的記載,楮實大補元氣;《修真祕書》則認為,長期服用楮實會導致骨骼痿弱;《濟生祕覽》中用楮實煎湯治療骨哽,這不正說明楮實有軟骨散結的作用嗎?《南唐書》記載:烈祖吃蜜餞後,喉嚨堵塞,當時的御醫都無法治癒,只有吳廷紹獨自請求進獻楮實湯,烈祖服用一次後,疾病就消失了;後來其他御醫取用楮實湯治療,卻都沒有效果,他們請教吳廷紹,吳廷紹回答說:噎症是因甘味引起,所以用楮實來治療;這就說明楮實有軟堅散結治療骨哽的作用,那些御醫用楮實治療其他噎症,所以才會沒有效果。陶隱居、蘇頌、《抱朴子》等古籍中都高度評價楮實的功效,但在方劑中將楮實用於補益的卻很少見,除了楊氏的還少丹以外,很少見。其他如《外臺祕要》用楮實敷治身面石疽,《機要》用楮實治療水氣蠱脹,《集簡》用楮實治療喉風喉痹,《直指》用楮實治療肝熱生翳,無一不是取其清熱利水、軟堅散結的作用,這說明古籍中的諸多說法都是不可輕信的。)將楮實浸泡在水中,取沉澱部分。

酒蒸。皮甘平。善行水。治水腫氣滿。(皮可為紙、楮汁和白芨、飛面調和、接紙永不解脫。)葉甘涼。祛濕熱。治老少下痢瘴痢。(為末、白痢薑湯下、赤痢沙糖湯下、赤白痢薑糖湯下。)

白話文:

原文:

酒蒸。皮甘平。善行水。治水腫氣滿。(皮可為紙、楮汁和白芨、飛面調和、接紙永不解脫。)葉甘涼。祛濕熱。治老少下痢瘴痢。(為末、白痢薑湯下、赤痢沙糖湯下、赤白痢薑糖湯下。)

皮:

  • 味甘,性平。
  • 利水消腫。
  • 用於治療水腫和腹脹。
  • (皮可以製成紙,用楮汁、白芨和麵粉混合製成,接合處堅固不易脫落。)

葉:

  • 味甘,性涼。
  • 清熱利濕。
  • 用於治療老人和兒童的腹瀉和痢疾。
  • (研磨成粉末,白痢用薑湯送服,赤痢用沙糖湯送服,赤白痢用薑糖湯送服。)

7. 枳實 枳殼

瀉、破氣行痰。

苦酸微寒。皆能破氣。氣順則痰行喘止。痞脹消。(脾無積血、心下不痞、濁氣在上、則生䐜脹、東垣曰:枳實治下而主血、枳殼治上而主氣。)刺痛息。後重除。治胸痹結胸。食積五膈。痰癖癥結。嘔逆咳嗽。水腫脅脹。瀉痢淋閉。痔腫腸風。所主略同。但枳實利胸膈。枳殼寬腸胃。

白話文:

這兩種藥物都有苦、酸的味道,微寒。都能化解體內的氣。氣順暢了,痰就會化解,喘氣就會停止。痞脹也能消散。(如果脾胃沒有積血、心下不痞塞、濁氣停留在上面,就會產生痞脹。東垣(宋代著名醫家)說:枳實治療下焦,主要清血;枳殼治療上焦,主要化氣。)刺痛可以停止,後重(大便不通暢)也可以消除。可以用來治療胸中氣血瘀滯,結成胸痹,以及飲食積滯在胃中形成的五膈、痰癖癥結、嘔吐、咳嗽、水腫、脅脹、瀉痢、淋閉、痔腫、腸風等疾病。這兩種藥物的治療作用大致相同。但是,枳實主要疏通胸膈,枳殼主要寬解腸胃。

枳實力猛。(丹溪曰:枳實瀉痰、能沖牆倒壁。)枳殼力緩為少異。(時珍曰:殼實、上世未分、魏晉始分用、潔古東垣始分殼治上、實治下、海藏始分殼主氣、實主血、然仲景治上焦胸痹痞滿、用枳實、古方治下血痢痔、腸秘後重、用枳殼、則實不獨治下、而殼不獨治上也、蓋自飛門至魄門、皆肺主之、三焦相通、一氣而已。)大損真元。

白話文:

枳實的藥性很猛烈。(丹溪說:枳實能瀉除痰濁,力道強勁,彷彿能衝破牆壁一樣。)枳殼的藥性緩和,與枳實稍有不同。(李時珍說:在古代,枳殼和枳實並沒有區分開來,直到魏晉時期才開始分別使用。潔古的東垣先生最先提出,枳殼用於治療上焦(胸腔以上),而枳實用於治療下焦(腹腔以下)。海藏又提出,枳殼主治氣滯,而枳實主治血瘀。然而,仲景在治療上焦的胸痹痞滿時使用枳實,而古方在治療下焦的便血、痢疾、痔瘡、腸道不通、便後仍覺有東西殘留在肛門時使用枳殼。因此,枳實不僅能治療下焦,而枳殼也不僅能治療上焦。因為從肺門到魄戶(指胸中膈膜),都由肺氣所主宰,三焦是相通的,本屬一氣。)枳實大量使用會損傷身體元氣。

脹滿因於邪實者可用。若因土虛不能制水。肺虛不能行氣。而誤用之。則禍不旋踵。氣弱脾虛。以致停食痞滿。法當補中益氣。則食自化痞自消。若再用此破氣。是抱薪救火矣。孕婦虛者尤忌。(元素曰:枳殼泄氣、走大腸、損胸中至高之氣。

白話文:

枳殼這種藥物適合用於因邪氣充斥而導致的脹滿。但是如果使用於脾胃虛弱、肺氣虛弱、不能正常運作的情況下,那麼就會造成嚴重的後果。如果氣虛脾弱導致食物積滯、脹滿,正確的做法應該是補中益氣,這樣食物才能自然消化,脹滿也會隨之消退。如果再用枳殼這種瀉氣的藥物,無異於火上澆油。尤其孕婦虛弱時更應忌用。(《元素論》中記載:枳殼瀉氣、疏通大腸,會損傷胸中的元氣。)

昔湖陽公主難產、方士進瘦胎飲、用枳殼四兩、甘草二兩、五月後日服一錢、潔古改以枳朮、名束胎丸、寇宗奭明其不然、蓋孕婦全賴血氣以養胎、血氣充實、胎乃易生、彼公主奉養太過、氣實有餘、故可服之、若概施則誤矣。呂用晦曰:瘦胎束胎名目、亦啟粗工攻伐之門。

白話文:

過去,湖陽公主難產時,方士給她喝了瘦胎飲,裡面用了枳殼四兩、甘草二兩。後來,五月後每天服一錢。古人改用枳朮製作,稱為束胎丸。寇宗奭指出這種做法不對,因為懷孕的婦女完全依靠氣血來滋養胎兒,氣血充盈,胎兒才能順利出生。湖陽公主因為保養過度,氣實有餘,所以可以服用此藥。但如果廣泛使用,就會造成錯誤。呂用晦說:「瘦胎、束胎等名稱,也為庸醫濫用攻伐之劑打開了門路。」

時珍曰:八九月胎氣盛、壅滯用枳殼蘇梗以順氣、胎前無滯、則產後無虛也、氣弱者、大非所宜矣。)皮厚而小為枳實。殼薄虛大為枳殼。陳者良。麩炒用。(今人於六七月採小香欒、偽為枳實枳殼、又有采枸橘偽為者。)

白話文:

李時珍說:八、九月的時候是胎氣強盛、容易鬱結的時期,可以使用枳殼和蘇梗來幫助順氣,讓胎前氣血不鬱結,這樣產後就不會氣血虛弱。氣虛的人,不適合使用枳殼。果皮厚而小的叫做枳實,果皮薄而大的叫做枳殼,陳年的枳殼品質較好,可用麩皮炒過後使用。(現在有些人會在六、七月採摘小香欒,冒充枳實和枳殼,還有人用枸橘偽造枳殼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