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儀洛

《本草從新》~ 卷八 木部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八 木部 (2)

1. 棕櫚

澀、止血。

苦能泄熱,澀可收脫,燒黑能止血。(紅見黑則止、同側柏、卷柏燒存性、飯丸、止遠年下血、亦可煎服。)治吐衄崩帶。腸風下痢。惟去血過多。滑而不止者宜之。若早服。恐停瘀為害。年久敗棕良。與發灰同用尤佳。燒黑。須存性。不可燒過。窨地上。出火毒。

白話文:

苦味瀉熱,澀味收斂。將中藥材燒成黑色可以止血。(針對出血呈現黑色、類似側柏或卷柏的藥材,燒製後保留藥性,做成藥丸,可止多年的血便,也可以煎服。)用於治療嘔吐、鼻出血、崩漏、帶下。腸道氣滯、腹瀉。但只適用於失血過多,光滑而止不住的情況。如果過早服用,可能會導致瘀血滯留,造成危害。陳年棕櫚葉燒製後的黑色物質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。與發灰一起使用效果更好。燒製成黑色後,一定要保留藥性,不能燒過頭。將燒製後的藥材埋在地下,去除火毒。

2. 沒石子

一名無食子。澀精、外用染須。

白話文:

有一種叫做無食子的藥材,可以收斂固精,外用可以染鬍鬚。

苦溫入腎。澀精固氣。強陰助陽。止遺淋。除泄痢。收陰汗。烏鬚髮。性偏止澀。不宜多用、獨用。出大食諸番。顆小紋細者佳。揀去蟲食成孔者。忌銅鐵器。用漿水於砂盆中研。焙乾。再研如烏犀色。(牙齒疼痛、綿裹沒石子末一錢咬之、涎出吐去、效。)

白話文:

沒石具有溫苦性質,歸入腎經,能收澀精液,固攝氣血,陰陽兼補,止遺精尿頻,治療腹瀉痢疾,收回陰虛盜汗,黑鬚髮。它的藥性偏於收澀,不宜過量使用或單獨使用。它產自大食等異域,顆粒小、紋路細的品質最好。挑選時應去除蟲蛀或破損的,忌用銅鐵器皿。研磨時,使用漿水在砂質容器中,研成粉狀,焙乾後再次研磨,達到烏犀色即可。(對於牙痛,用棉花包裹一錢研磨好的沒石子末咬住,產生唾液後吐掉,即可見效。)

3. 訶黎勒

一名訶子。澀腸斂肺、瀉氣。

白話文:

訶子這種藥材,有收斂腸胃、固澀肺氣、通便的功效。

苦溫以泄氣消痰。(海魚放涎凝滑、船不能行、投訶子湯、尋化為水、化痰可知。)酸澀以斂肺收脫。除脹滿。下食積。利咽喉。通津液。開音止渴。治冷氣腹脹。膈氣嘔逆。痰嗽喘急。瀉痢脫肛。腸風崩帶。

白話文:

  • 苦味和溫性藥物用於宣發氣滯、消散痰液。(例如,海魚有潤滑作用、船隻無法航行,服用訶子湯後,魚涎化為水,可見其化痰作用。)
  • 酸味和澀味藥物用於收斂肺氣、固攝虛脫。可以消除脹滿、下行積食、利咽喉、通暢津液、開音止渴。用於治療寒氣腹脹、膈氣反胃、痰咳氣喘、瀉痢脫肛、腸風崩漏。

(同烏梅、倍子則收斂、同陳皮、厚朴則下氣、得人參治肺虛寒嗽、得陳皮、砂仁治冷氣腹脹、佐白朮、蓮子治虛寒久瀉、佐樗皮治腸澼便血、同蛇床、五味、山茱、續斷、杜仲治虛寒帶下。)嗽痢初起者勿服。雖酸澀。卻又泄氣。氣虛者亦忌。性溫。若肺有實熱。瀉痢因濕熱。

白話文:

這味藥與烏梅、倍子搭配,具有收斂作用;與陳皮、厚朴搭配,則可以降氣。與人參同用,可以治療肺虛寒咳;與陳皮、砂仁同用,可以治療寒氣積於腹中導致的腹脹;佐以白朮、蓮子,可以治療虛寒久瀉;佐以樗皮,可以治療腸道濕熱導致的便血;與蛇牀、五味子、山茱萸、續斷、杜仲同用,可以治療虛寒帶下。

咳嗽痢疾發作初期不要服用此藥。儘管它味酸澀,但卻有泄氣的作用。氣虛者也要忌服。此藥性溫,若肺中有實熱,或瀉痢是因為濕熱所引起的,也不宜服用。

氣喘因火沖者。法咸禁之。(丹溪以為降火、殊為不然、東垣以為嗽藥中不可用、亦屬偏見。)從番舶來。嶺南亦有。六稜黑色、肉厚者良。酒蒸一伏時。去核焙。生用清金行氣。熟用溫胃固腸。核、止咳及痢。

白話文:

氣喘是由於火氣上沖引起的。要治療這種氣喘,可以使用法鹹來禁止(火氣)。(丹溪認為法鹹可以降火,這是錯誤的;而東垣認為咳嗽藥中不可以用法鹹,這也是一種偏見。)法鹹從海外引進,嶺南地區也有。六稜黑色、肉厚者為上。用酒蒸煮一晝夜,去核焙炒。生用可以清肺利氣。熟用可以溫暖胃腸,固澀止瀉。法鹹核可以止咳止瀉。

4. 厚朴

瀉、下氣散滿。

苦降能瀉實滿。辛溫能散濕滿。(脹滿證不同、消補貴得其宜、氣虛宜補氣、血虛宜補血、食積宜消導、痰滯宜行痰、挾熱宜清熱、濕盛宜利濕、寒鬱者散寒、怒郁者行氣、蓄血者消瘀、不宜專用行散藥。)入足太陰、陽明。(脾、胃。)平胃調中。(佐蒼朮為平胃散、平濕土之太過、以致於中和。

白話文:

苦寒的藥物能瀉去實熱。辛溫的藥物能散去濕熱。

(對於脹滿證,不同的原因需要對症下藥。氣虛的人要補氣,血虛的人要補血,食積的人要消導,痰滯的人要行痰,有熱的人要清熱,濕氣太重的人要利濕,寒氣鬱結的人要散寒,生氣鬱結的人要行氣,蓄血的人要消瘀,不能只用行散的藥物。)

這些藥物主要作用於足太陰脾經和足陽明胃經。

它們可以調理胃氣,調和脾胃。(用法:例如與蒼朮搭配使用,可以平胃健脾,消除濕土過剩,達到中和脾胃的效果。)

)消痰化食。行結水。破宿血。散風寒。殺臟蟲。治反胃嘔逆。喘咳瀉痢。冷痛霍亂。一切客寒犯胃。濕氣侵脾之證。但可施於元氣未虛。邪氣方盛。若脾胃虛者。切勿沾唇。雖一時未見其害。而清純沖和之氣。潛傷默耗矣。孕婦服之。大損胎元。榛樹皮也。肉厚紫潤、味辛者良。

白話文:

這味藥有消痰化食、排出結水、祛除宿血、驅散風寒、殺滅臟器中的寄生蟲的作用。還能治療反胃嘔吐、氣喘咳嗽、腹瀉痢疾、寒痛霍亂,以及一切因寒邪侵犯胃部、濕氣侵襲脾臟所引起的疾病。但只能在身體元氣未虛,邪氣正盛的情況下使用。如果脾胃虛弱的人服用,一定不要沾脣。雖然一時看不見危害,但它會暗中損傷清純沖和之氣。孕婦服用會嚴重損害胎兒。這種藥就是榛樹皮。皮肉厚實、紫紅潤澤、味道辛辣的榛樹皮是上等的。

刮去粗皮。切片。薑汁炒。乾薑為使。惡澤瀉、硝石。忌豆。(犯之動氣。)

白話文:

  • 去掉粗糙的表皮。
  • 切成薄片。
  • 用薑汁炒。
  • 乾薑作為藥引。
  • 忌澤瀉、硝石。
  • 忌食豆類。(吃了會發作氣血運行不暢的症狀。)

5. 皂莢

一名皂角。宣、通竅搜風。

白話文:

一種叫做皂角的藥材,具有宣散、通竅和袪風的功效。

辛鹹而溫。有小毒。入肺、大腸。兼入肝經。性極尖利。搜風泄熱。吹之導之。則通上下關竅。而湧吐痰涎。搐鼻立作噴嚏。治中風口噤。胸痹喉痹。(凡中風不醒人事、口噤不能進藥、急提頭髮、手掐人中、用皂莢末或半夏末、吹入鼻中、有嚏者生、無嚏者為肺氣已絕、死、或用稀涎散吐之、皂莢末一兩、白礬五錢、每用一錢、溫水調灌、或加藜蘆、麝少許、鵝翎探喉、令微吐稀涎、再用藥治、年老氣虛者忌用。)服之則除濕去垢。

白話文:

辛辣鹹味,性溫。有輕微毒性。入肺經、大腸經。兼入肝經。性味極為辛烈。能驅散風邪、宣洩熱氣。用它吹鼻或誘導噴嚏,可以通暢上下的關竅。同時,還能引發嘔吐痰液,誘發鼻涕,立即產生噴嚏。可用於治療中風引起的口不能言,胸部、喉嚨不通。

(如果中風後昏迷不醒,口合不能進藥,應緊急提其頭髮,掐其人中,用皁莢或半夏末吹入鼻中。若能打噴嚏,則有生機;若不能打噴嚏,則肺氣已絕,無法救活。或用稀涎散引發嘔吐,稀涎散配方:皁莢末一兩、白礬五錢。每次用一錢,用溫水調服。或加入藜蘆、麝香少許,用鵝毛探入喉嚨,使其微吐稀涎,再用其他藥物治療。老年人或氣虛者禁服。)

服用後能除濕去垢。

(最去油膩、刮人腸胃。)宣壅導滯。(取中段、湯泡服、治老人風秘。)消痰破堅。殺蟲下胎。治風濕風癩。痰喘腫滿。堅症囊結。(厥陰肝脈絡陰器、寒客肝經、則為囊結。)塗之則散腫消毒。煎膏貼一切痹痛。合蒼朮焚之。闢瘟疫濕氣。濟急頗有神效。稍涉虛者。切勿輕與。

白話文:

(最能去除油膩,刮拭腸胃。)疏通壅塞導滯。(取中段,用湯泡服,治療老年風祕。)化解痰液破除硬塊。殺蟲墮胎。治療風濕、頑固性皮膚病。痰喘、腫脹、腹滿。硬症、囊腫結塊。(厥陰肝經脈絡連接陰器,寒邪侵入肝經,就會形成囊腫。)外敷可消腫消毒。熬膏後貼敷各種痺痛。與蒼朮合用焚燒。驅避瘟疫濕氣。急救時效果顯著。如果身體虛弱者。切勿輕易服用。

孕婦忌之。一種小如豬牙。一種長而枯燥。一種肥厚多脂者良。去皮子弦。或蜜炙、酥炙。絞汁燒灰。柏實為使。惡麥冬。畏人參、苦參。(性能消鐵、不結莢者、鑿樹一孔、入鐵封之、則結莢矣、錘碾見之、久則成孔、故此木不能燒爨。)子、去皮水浸軟。煮糖漬食之。治大腸燥結。

白話文:

孕婦不宜食用柏子。柏子有以下三種類型:一種小如豬牙,一種細長而乾枯,一種肥厚多油,後者較佳。

食用方法:去除柏子殼,可用蜂蜜或酥油炒熟。也可將柏子榨汁,燒成灰燼,柏實作為引子。柏子忌諱麥冬,與人參、苦參相剋。(特點:柏子可以消解鐵器,如果它不結果實,可以在樹上挖一個洞,放入鐵塊並封住,它就會結實;如果用錘子或碾子碾碎柏子,久而久之也會形成洞,因此這種木材不能用來燃燒。)

柏子去除外殼後,用清水泡軟。煮沸糖水,將柏子浸泡後食用。可治療大腸乾燥便祕。

(汪機曰:其性得濕則滑、時珍曰:亦辛以潤之之義、非得濕則滑也。)瘰癧惡瘡。(卒病頭痛、皂莢末吹鼻取嚏、齆不通、皂莢末吹之。)

白話文:

(汪機說:皁莢的性質得到濕氣就會變得光滑,李時珍說:也是因為辛辣以滋潤它,而不是因為得到濕氣才變得光滑。)治療瘰癧惡瘡。(突然發病引起頭痛,用皁莢末吹鼻孔讓鼻子打噴嚏,鼻子不通,用皁莢末吹入。)

6. 皂莢刺

宣、通竅潰癰。

辛溫。搜風殺蟲。功同皂莢。其鋒銳直達病所。潰散癰疽。治腫毒妒乳。(乳癰、汁不出、內結成腫、名妒乳。)風癘。(癘風、乃營氣熱風寒客於脈而不去也、經曰:脈風成為癘、脈與營皆血也、蒸曬為末、大黃湯調下。)癬瘡。(米醋熬嫩刺塗之。)胎衣不下。為癰疽未潰之神藥。已潰勿服。孕婦亦忌。葉、洗風瘡。

肥皂(莢瀉熱毒。)

白話文:

辛溫藥性,散風、殺蟲。作用類似皁莢,其藥效直接到達患處。能潰散癰疽,治療腫脹毒瘡和妒乳(乳癰,乳汁不出,內部形成腫塊,稱妒乳)。

風癘(瘋風,即營氣熱風寒邪侵襲脈絡而不散,經中記載:脈風發作稱為癘,脈絡和營血同為血氣,將艾葉蒸曬成粉末,用大黃湯調服)。

癬瘡(用米醋煮嫩艾葉塗抹)。

胎衣不下(艾葉是治療未潰瘍癰疽的良藥,不可用於已潰瘍癰疽,孕婦也應忌服)。

艾葉葉子:洗滌風瘡。

辛溫微毒。除風濕,去垢膩。(澡身盥面多用之。)療無名腫毒。有奇功。(不拘奇瘍惡毒、用生肥皂去子弦及筋、搗爛、醋和敷、立愈、不愈再敷、奇驗、此方方書未載、若貧人僻地、倉卒無藥者、用之甚便。)

白話文:

辛溫,略有毒性。可以去除風濕,祛除污垢和油膩。(經常被用來洗澡洗臉。)治療不明原因的腫脹毒瘡。療效顯著。(不論是普通的還是惡性的腫瘍,都可以用未成熟的皁角去籽切成條狀或搗碎後,加入醋敷在患處,可以立竿見影。如果不見效可以再敷,奇效無比。這個方子沒有記載在方書中。如果窮人住在偏僻地區,突然間沒有藥可用,用它很方便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