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儀洛

《本草從新》~ 卷七 木部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七 木部 (2)

1. 桂枝

輕、解肌、調營衛。

辛甘而溫。氣薄升浮。入太陰肺、太陽膀胱經。溫經通脈。發汗解肌。(能利肺氣、經曰:辛甘發散為陽。)治傷風頭痛。(無汗能發。)傷寒自汗。(有汗能止、桂枝為君、芍藥甘草為佐、加薑棗、名桂枝、能和營實表。)調和營衛。使邪從汗出。而汗自止。(王好古曰:或問桂枝止煩出汗。

白話文:

本藥性味辛甘溫和。氣味輕薄,能向上升浮。歸入太陰肺經和太陽膀胱經。具有溫暖經絡,疏通脈絡的作用。可以發汗解表。

(中醫理論認為,辛甘之藥有發散氣血、溫通陽氣的作用。)因此,本藥可以治療風寒頭痛(沒有出汗,可以發汗)。

對於傷寒自汗(已經出汗),本藥可以止汗。(桂枝是君藥,芍藥、甘草是佐藥,再加生薑、紅棗,組成「桂枝湯」,可以調和營衛,使邪氣從汗液排出,達到止汗的目的。)

(王好古說:有人問桂枝湯既能止煩,又能出汗,這是什麼道理呢?

仲景治傷寒發汗、數處皆用桂枝湯、又曰:無汗不得用桂枝、汗多者、桂枝甘草湯、此又能閉汗也、二義相通否乎、曰:仲景云:太陽病、發熱汗出者、此為營弱衛強、陰虛陽必湊之、故以桂枝發其汗、此乃調其營氣、則衛氣自和、風邪無所容、遂自汗而解、非若麻黃能開腠理、發出其汗也、汗多用桂枝者、以之調和營衛、則邪從汗解、而汗自止、非桂枝能閉汗孔也。

白話文:

仲景治療傷寒時使用發汗法,很多地方都用了桂枝湯。他也說過:不出汗就不能用桂枝。出汗多的,就用桂枝甘草湯。桂枝甘草湯還能收斂汗液。這兩種方法是否相通呢?

仲景說:太陽病,發熱出汗的,這是因為營氣虛弱,衛氣強盛,陰虛陽盛聚集在一起造成的。所以用桂枝湯發汗,這是調節營氣,這樣衛氣就會調和,風邪也就無處容身,自然出汗痊癒。這不像是麻黃能疏通腠理,發出汗液。出汗多的用桂枝湯,是因為它能調和營衛,邪氣從汗液中排出,出汗自然就停止了。並不是桂枝能收斂汗孔的緣故。

亦惟有汗者宜之、若傷寒無汗、則當以發汗為主、而不獨調其營衛矣、故曰:無汗不得服桂枝、有汗不得服麻黃、以桂枝湯中有芍藥故也。)亦治手足痛風脅風。(痛風有風痰、風濕、濕痰、瘀血、氣虛、血虛之異、桂枝用作引經、脅風屬肝、桂枝能平肝、東垣曰:桂枝橫行手臂、以其為枝也、又曰:氣薄則發泄、桂枝上行而解表、氣厚則發熱、肉桂下行而補腎、李士材曰:肉桂乃近根之最厚者、桂心即在中之次厚者、桂枝即頂上細枝、肉桂在下、主治下焦、桂心在中、主治中焦、桂枝在上、主治上焦、此本乎天者親上、本乎地者親下之道也。)桂性偏陽。

白話文:

桂枝湯適用於有汗的人。如果患有傷寒而沒有出汗,則應當以發汗為主的治療方法,而不僅僅是調整營衛之氣。所以說,沒有出汗的人不能服用桂枝,有出汗的人不能服用麻黃,因為桂枝湯中含有芍藥。桂枝湯還可以用於治療手足痛風和脅風。

(痛風有風痰、風濕、濕痰、瘀血、氣虛、血虛的區別。桂枝用作引經藥,脅風屬於肝臟疾病,桂枝能夠平肝。東垣說:桂枝能橫行於手臂,因為它是一種樹枝。他又說:氣虛(氣血不足)則會泄瀉,桂枝上行而解表,氣厚(氣血充足)則會發熱,肉桂下行而補腎。李士材說:肉桂是靠近根部最厚的部分,桂心是在中間次厚的部分,桂枝是頂端細小的枝條。肉桂在下面,主治下焦,桂心在中間,主治中焦,桂枝在上面,主治上焦。這是因為本乎天的東西親近上面,本乎地的東西親近下面的道理。)桂枝的性質偏陽。

陰虛之人。一切血證。(最能動血。)不可誤投。木犀花辛溫。同百藥煎孩兒茶。作膏餅噙。生津闢臭化痰。治風蟲牙痛。同麻油蒸熟。潤髮及作面脂。桂葉搗碎浸水。洗髮去垢。除風。

白話文:

體質陰虛的人:

  • 有各種關於血液的疾病(最容易影響血液)。
  • 切勿誤用。

木犀花:

  • 性質辛溫。
  • 與其他藥材一起煎煮,或與孩兒茶一起製成膏餅含服。
  • 可生津、消除口臭、化痰。
  • 治療風蟲引起的牙痛。
  • 與麻油一起蒸煮後,可滋潤頭髮和製成面脂。

桂葉:

  • 搗碎浸泡在水中。
  • 洗頭髮可去除污垢,消除風邪。

2. 辛夷

一名木筆花、一名迎春花。宣散上焦風熱。

辛溫輕浮。入肺胃氣分。能助胃中清陽上行。通於頭腦。溫中解肌。通九竅。利關節。主治鼻淵鼻塞。(肺主鼻、膽移熱於腦則鼻多濁涕而淵、風寒客於腦則鼻塞、經曰:腦滲為涕、王冰曰:膽液不澄、則為濁涕、如泉不已、故曰鼻淵。)及頭痛面䵟。(黑斑、可作面脂。)目眩齒痛。

白話文:

藥性:辛溫,性輕飄浮動。

歸經:肺經、胃經氣分。

功效:

  • 協助胃中的陽氣上行,暢通至頭部。
  • 溫暖中焦,舒緩肌肉。
  • 暢通九竅。
  • 改善關節疼痛。

主治:

  • 鼻炎、鼻塞。(中醫認為肺主鼻,膽熱上擾腦部會導致鼻涕濁稠,風寒侵襲腦部會導致鼻塞。古籍《內經》記載:「腦滲出液體為鼻涕」,晉朝王冰註解:「膽汁渾濁不清就會形成鼻涕,就像泉水不斷湧出一樣,因此稱為鼻炎。」)
  • 頭痛、面部黑斑。(黑斑可用作面霜。)
  • 頭暈、牙痛。

九竅風熱之病。辛香走竄。虛人偶感風寒而鼻塞者禁之。頭痛屬血虛火熾者。服之轉甚。(李時珍曰:肺開竅於鼻、陽明胃脈、環鼻上行、腦為元神之府、鼻為命門之竅、人之中氣不足、清陽不升、則頭為之傾、九竅為之不利。人之記性、皆在腦中、小兒善忘者、腦未滿也、老人健忘者、腦漸空也、凡人外見一形、必有一形留於腦中、今人每記憶往事、必閉目上瞪而思索之、此即凝神於腦之意也。)去外皮毛。

白話文:

這是治療九竅因風熱引起的疾病。服用辛香發散的藥物可使病邪流竄擴散。虛弱的人偶爾受風寒導致鼻塞,禁止服用此類藥物。頭痛是因為血虛火旺造成的,服用此類藥物會加重病情。

(李時珍說:肺通過鼻子與外界相通,陽明胃脈環繞鼻子上行,大腦是精神的住所,鼻子是生命之關鍵。如果人的中氣不足,清陽不能上升,就會導致頭暈,九竅不通。人的記憶力都儲存在大腦中,兒童健忘是因為大腦還沒有發育完全,老年人健忘是因為大腦逐漸萎縮。人只要看到一種事物,大腦中就會留下一種印象。現在的人在回憶往事時,通常會閉上眼睛向上瞪視並沉思,這就是專注精神在大腦上,以便回憶起事物來。)

去掉藥材的外皮和毛。

(毛射肺、令人咳。)微焙。芎藭為使。惡石脂。畏菖蒲、石膏蒲黃黃連。(鼻淵、鼻⿰鼻丸、鼻窒、鼻瘡、及痘後鼻瘡、並用辛夷研末、入麝香少許、蔥白蘸入數次、甚良。)

白話文:

中醫古文:

毛射肺,令人咳。微焙。芎藭為使。惡石脂。畏菖蒲、石膏、蒲黃、黃連。

(鼻淵、鼻⿰鼻丸、鼻窒、鼻瘡,及痘後鼻瘡,並用辛夷研末,入麝香少許,蔥白蘸入數次,甚良。)

毛射草進入肺經,會引起咳嗽。稍微烘烤一下。白芷可以作為輔佐藥物。忌用石脂。不宜與菖蒲、石膏、蒲黃、黃連同用。

(鼻炎、鼻竇炎、鼻塞、鼻瘡,以及痘痘後產生的鼻瘡,都可用辛夷研磨成粉末,加入少許麝香,用蔥白蘸取幾次,效果很好。)

3. 沉香

宣、調氣、重暖腎。

辛苦性溫。諸木皆浮,而沉香獨沉,故能下氣而墜痰涎。(怒則氣上、能平肝下氣。)能降亦能升。故能理諸氣而調中。(東垣曰:上至天、下至泉、用與使、最相宜。)其色黑體陽。故入右腎命門。暖精助陽。行氣溫中。治心腹疼痛。噤口毒痢。症癖邪惡。冷風麻痹。氣痢氣淋。

白話文:

沉香性溫。眾多木頭都會浮在水上,而只有沉香會沉下去,因此它能降氣、化痰涎。(發怒時氣會往上衝,沉香能平抑肝火、降氣。)沉香既能降氣,也能昇陽。因此它能調理各種氣病,調和中氣。(東垣先生說:上通九天,下達九泉,最能適當地應用和派用場。)沉香呈黑色,性質陽剛,因此能進入右腎命門。它能溫暖腎精,助陽氣,行氣溫中,治療心腹疼痛、噤口痢疾、症癖邪惡、冷風麻痹、氣痢氣淋。

肌膚水腫。大腸虛閉。氣虛下陷。陰虧火旺者。切勿沾唇。色黑沉水。油熟者良。香甜者性平。辛辣者性熱。(鷓鴣斑者、名黃沉、如牛角黑者、名角沉、咀之軟削之卷者、名黃蠟沉、甚難得、半沉者、為煎香棧香、勿用、雞骨香、雖沉而心空、並不堪用、不沉者、為黃熟香。)入湯劑。

白話文:

皮膚水腫。大便不通。氣虛下陷。陰液虧損、虛火旺盛的人。不適合接觸沉香。

沉香的品質:

  • 顏色漆黑,沉入水中。油性十足的較好。
  • 香氣甘甜的性質平和。
  • 辛辣氣味的性質偏熱。(注意:鷓鴣斑點的稱作黃沉,像牛角一樣黑的稱作角沉,嚼起來軟、削成片會捲起來的稱作黃蠟沉,非常稀少。半沉水的只適合做薰香,不可入藥。雞骨香雖然沉水但中間是空的,也不適合用。不沉水的稱作黃熟香。)

使用方法:

放入湯劑中服用。

磨汁沖服。入丸散。紙裹置懷中。待燥碾之。忌火。(吳球活人心統、治胃冷久呃、沉香紫蘇白豆蔻仁各一錢、為末、每用柿蒂湯服五七分、效。)

白話文:

將中藥磨成汁,用湯沖服。加入丸散劑中。用紙包裹後放在懷中。等藥材乾燥後,再研磨成粉末。忌用火。

出處:

吳球《活人心統》,治療胃寒導致的打嗝。

用藥:

  • 沉香:1錢
  • 紫蘇:1錢
  • 白豆蔻仁:1錢

製備:

將藥材研磨成細末。

服用方法:

每次服用5-7分藥末,用柿蒂湯沖服。

4. 丁香

燥、暖胃溫腎。

辛溫純陽。泄肺溫胃。大能療腎。壯陽事。暖陰戶。治胃冷壅脹。嘔噦呃逆。(呃逆、有痰阻氣滯、食塞不得升降者、有火鬱下焦者、有傷寒汗吐下後、中氣大虛者、有陽明內熱失下者、有痢疾大下、胃虛而陰火上衝者、丹溪曰:人之陰氣、依胃為養、土傷則木挾相火、直衝清道而上、古人以為胃寒、用丁香柿蒂、不能清痰利氣、唯助火而已、時珍曰:當視虛實陰陽、或泄熱、或降氣、或溫或補、或吐或下可也、古方單用柿蒂、取其苦溫降氣、濟生加丁香生薑、以取其開鬱散痰、亦嘗收效、朱氏但執以寒治熱、矯枉之過矣。)痃癖奔豚。

白話文:

辛溫屬純陽,能散發肺氣、溫暖胃部。還能治療腎虛,壯陽,溫暖下陰。可用於治療胃寒、脹滿、嘔吐、呃逆等症狀。(有痰阻氣滯、飲食不暢通者、下焦火鬱者、傷寒發汗後中氣虛弱者、陽明內熱導致腹瀉者、痢疾腹瀉嚴重者、胃虛陰火上衝者,丹溪指出:人體的陰氣依賴胃部滋養,如果胃部受損,就會導致肝火上衝,直衝上焦,古人認為是胃寒,使用丁香和柿蒂,但這無法化痰理氣,反而會助火;時珍說:應根據虛實陰陽具體情況,採取清熱、降氣、溫補、嘔吐或瀉下的治療方法。古代方劑中單獨使用柿蒂,因為柿蒂味苦溫,可降氣;濟生方中加入丁香和生薑,可疏散鬱結、化痰,也有一定效果;朱氏醫生只用寒藥來治療熱症,矯枉過正。)痃癖奔豚等疾病。

腹痛口臭。(丹溪曰:脾有鬱火、溢入肺中、濁氣上行、發為口氣、治以丁香、是揚湯止沸耳、唯香薷最捷。)腦疳齒䘌。痘瘡灰白不發。辛熱而燥。非屬虛寒。概勿施用。雄者顆小。為公丁香。雌者顆大。為母丁香。即雞舌香。畏鬱金。忌火。(證治要訣、治食蟹致傷、丁香末、薑湯服五分。

白話文:

  • **腹痛口臭:**朱丹溪說:脾臟中有鬱火,溢出到肺中,濁氣上升,導致口臭。治療上可以使用丁香,但這種方法只是治標不治本,就像用沸水澆開水一樣。香薷纔是最有效的治療方。
  • **腦疳齒䘌:**痘瘡灰白,不發出膿液。症狀為辛熱乾燥。不屬於虛寒證。所以不能使用這些藥物治療。雄丁香的顆粒較小。雌丁香的顆粒較大,又稱為雞舌香。丁香忌諱與鬱金一起服用。同時忌諱火。
  • **證治要訣:**治療食用螃蟹引起的腹痛,可以使用丁香末,與薑湯一起服用,每次五分(約1克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