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儀洛

《本草從新》~ 卷六,草部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六,草部 (1)

1. 卷六,草部

水草類石草類苔類

2. 澤瀉

通、利水、瀉膀胱火、去濕熱。

甘鹹微寒。入膀胱。利小便。(熱在氣分而口渴者。)瀉腎經之火邪。功顓利濕行水。治消渴痰飲。嘔吐瀉痢。腫脹水痞。腳氣疝痛。淋瀝陰汗。(陰間有汗。)尿血泄精。(既利水而又止泄精、何也、此乃濕熱為病、不為虛滑者言也、虛滑則當用補澀矣。)一切濕熱之病。

白話文:

藥性: 甘鹹微寒,歸入膀胱經。

功能: 利尿,(適合熱在氣分導致口渴的人)。瀉腎經的火邪。專門利濕行水。治療消渴病、痰飲、嘔吐、腹瀉、腫脹、水腫、腳氣、疝氣、淋瀝陰汗(會陰部位出汗)、尿血、漏精。(既利水又止漏精,這是因為治療的是濕熱證,而不是虛滑證。虛滑證需要用補澀藥。)所有濕熱導致的疾病。

濕熱既除。則清氣上行。又能止頭旋。有聰耳明目之功。(脾胃有濕熱、則頭重耳鳴目昏、滲去其濕熱、則清氣上行、頭目諸證自除、仲景八味丸澤瀉、宗奭謂其接引桂附入腎經、時珍曰:非接引也、乃取其瀉膀胱之邪氣也、古人用補、有宜瀉邪、邪去則補藥得力、一闔一闢、此乃玄妙、後人不知此理、專一於補、必致偏勝之患矣、王履溯洄集曰:地黃山萸茯苓丹皮、皆腎經藥、桂附右腎命門藥、何待接引乎、錢仲陽謂腎為真水、有補無瀉、或云脾虛腎旺、故瀉腎扶脾、不知腎之真水不可瀉、瀉其伏留之邪耳、易老云:去脬中留垢、以其微咸、能瀉伏水故也。)澤瀉善瀉。

白話文:

當濕熱去除後,清氣就會上升。這也能止暈眩,具有聰耳明目的功效。(脾胃有濕熱,就會頭重、耳鳴、目昏,去除濕熱後,清氣就會上升,頭目等症狀就會自然消除。仲景的八味丸使用澤瀉,宗奭認為它能引導桂枝、附子進入腎經。時珍說:並不是引導,而是用它來排除膀胱的邪氣。古人使用滋補藥時,有時候需要先排除邪氣,邪氣去除後,滋補藥才能發揮作用。一收一放之間,體現出玄妙的道理。後人不理解這個道理,只專注於滋補,必定會導致偏勝之患。王履在《溯洄集》中說:地黃、山萸肉、茯苓、丹皮都是腎經藥。桂枝、附子都是右腎命門藥,何必需要引導呢?錢仲陽認為腎是真水,只能滋補不能瀉。有人說脾虛腎旺,所以瀉腎扶脾,其實腎的真水不能瀉,只能瀉掉裡面滯留的邪氣。易老說:去除膀胱中的垢,因其微鹹,能瀉掉潛伏的水邪。)澤瀉擅長排除水邪。

古稱補虛者誤矣。扁鵲謂其害眼者確也。病人無濕。腎虛精滑。目虛不明。切勿輕與。新鮮不蠹。色白者佳。去皮。鹽水拌。或酒浸。畏文蛤。忌鐵。

白話文:

以前說用補藥來治療虛症是錯誤的。扁鵲認為會損害眼睛,這是正確的。病人沒有濕氣,腎虛導致精氣滑利,眼睛虛弱而看不清。切勿隨便給予。新鮮、沒有蛀洞、顏色白的比較好。將馬鈴薯去皮,用鹽水拌勻或泡在酒裡。忌諱和文蛤一起吃,忌諱接觸鐵器。

3. 石菖蒲

宣、通竅。

辛苦而溫。芳香而散。開心孔。利九竅。明耳目。發聲音。去濕除風。逐痰消積。開胃寬中。療噤口毒痢。(楊士瀛曰:噤口雖屬脾虛、亦熱閉胸膈所致、用木香失之溫、山藥失之閉、唯參苓白朮散加菖蒲、米飲下、胸次一開、自然思食。)風痹。(同黍米釀酒、治諸風。)驚癇。

白話文:

具有溫暖和芳香的性質。可以疏通毛孔,暢通九竅。使耳聰目明,聲音響亮。祛除濕氣和風寒,化痰消食。開胃健脾,治療噤口痢疾。(楊士瀛說:噤口症雖然屬於脾虛,但也與熱閉胸膈有關,使用木香會過於溫燥,山藥會過於收斂,只有參苓白朮散加上菖蒲,用米湯送服,胸中一通暢,自然就會想進食。)治療風痹症。(將它與黍米一起釀酒,可以治療各種風病。)驚癇。

崩帶胎漏。消腫止痛。解毒殺蟲。(士材曰:仙經稱為水草之精英、神仙之靈藥、用泔浸、飯上蒸之、借穀氣而臻於中和、真有殊常之效、又曰:芳香利竅、心脾良藥、能佐地黃天冬之屬、資其宣導、若多用獨用、亦耗氣血而為殃。)香燥而散。陰血不足者禁之。精滑汗多者尤忌。

白話文:

崩漏帶下,消腫止痛,解毒殺蟲。(註:古代醫家認為,五加皮是水草中的精華,神仙的靈藥。用泔水浸泡,在米飯上蒸煮,藉助穀物的氣息使其達到中和,確實具有非凡的功效。又說,五加皮芳香利竅,是心脾的良藥,能輔助地黃、天冬等藥材,使其宣導作用得到加強。但如果大量單獨使用,也會耗損氣血,帶來危害。)性質溫燥,發散。陰血不足的人禁止使用。精滑多汗的人更應忌諱。

生水石間。不沾土。根瘦節密。一寸九節者良。去毛。微炒。秦艽為使。惡麻黃。忌飴糖羊肉、鐵器。(犯鐵器、令人吐逆。)

白話文:

生長在石頭縫隙中,不會沾染泥土。根莖細長,節間密集。一寸長有九個節的品質較好。去除根鬚上的茸毛,稍微炒一下。用秦艽作為引子(藥引)。與麻黃相剋。忌諱沾染飴糖、羊肉、鐵器。(接觸到鐵器,會導致噁心嘔吐。)

4. 蒲黃

生、滑行血、炒、澀止血。

甘平。厥陰血分藥。(心包、肝。)生用性滑。行血消瘀。通經脈。利小便。祛心腹膀胱之熱。(同五靈脂、名失笑散、治心腹血氣痛。)療撲打損傷。瘡癤諸腫。(一婦舌脹滿口、以蒲黃頻摻、比曉乃愈、宋度宗舌脹滿口、御醫用蒲黃、乾薑末等分搽之、愈、時珍曰:觀此、則蒲黃之涼血活血可知矣、蓋舌為心苗、心包相火、乃其臣使、得乾薑、是陰陽相濟也。)炒黑性澀。

白話文:

蒲黃味甘性平,歸屬厥陰血分(心包經和肝經)。生用時性質滑潤,具有活血化瘀、通經活絡、利尿的作用,能清心腹膀胱的熱(常與五靈脂同用,製成「失笑散」,治療心腹血氣痛)。還能治療跌打損傷和瘡癤腫塊等(一位婦女因舌頭腫脹滿口,用蒲黃反覆擦拭,到天亮時就痊癒了;宋度宗舌頭腫脹滿口時,御醫用等量的蒲黃和乾薑末擦拭,也治好了。李時珍說:從這些例子可以看出蒲黃清涼活血的功效。舌頭是心的「苗」,而心包相火是它的屬官,添加了乾薑,就達到了陰陽平衡)。炒黑後性質收澀。

止一切血。崩帶泄精。無瘀者勿服。香蒲花中蕊屑。湯成入藥。(舌重生瘡、蒲黃末敷舌上、瘥、耳中出血、蒲黃炒黑、研末摻入、效。)

白話文:

止住各種出血,包括崩漏(月經過多)、帶下(白帶過多)、遺精。沒有瘀血的人不要服用。香蒲花的雄蕊,將其搗成粉末,加入湯劑中服用。(舌頭生瘡,可以用蒲黃粉末敷在舌頭上,可以治癒;耳朵出血,可以用蒲黃炒黑,研成粉末,塞入耳中,有效。)

5. 水萍

宣、發汗祛風、通、行水。

辛寒。輕浮入肺經。發汗祛風。(歌云:天生靈草無根干、不在山間不在岸、始因飛絮逐東風、泛梗青青飄水面、神仙一味去沉疴、採時須在七月半、選甚癱風與大風、些小微風都不算、豆淋酒化服三丸、鐵釙頭上也出汗。)利水消腫。非大實大熱。不可輕試。(丹溪曰:浮萍發汗、勝於麻黃

白話文:

浮萍性寒涼輕浮,能入肺經,具有發汗祛風的功效。(歌謠中有云:天生靈草沒有根莖,不在山間也不在岸上,最初因為飛絮隨東風飄散,淡青色的莖葉飄浮在水面上,神仙用它作為治病的良藥,採摘時機在七月半,能治療半身不遂和嚴重風濕,輕微的風濕都算不上,將它用豆汁和酒煎服,服三丸,即使在鐵鍋上也能發汗。)浮萍還能利水消腫。如果不是氣血很盛、熱性很重,不可輕易嘗試。(名醫張錫純曾說:浮萍發汗的功效,勝過麻黃。)

)七月採紫背浮萍。揀淨。以竹篩攤曬。下置水一盆映之。則易干。(鼻衄不止、浮萍末吹之、大腸脫肛、用紫背浮萍為末、干貼之。)

白話文:

在七月採收紫背浮萍。挑選乾淨後,以竹篩晾曬。在下方放置一盆水映照,這樣更容易晾乾。(治療鼻血不止:將浮萍末吹入鼻中;治療大腸脫肛:使用紫背浮萍搗碎成末,乾燥後貼敷患處。)

6. 海藻

瀉熱、軟堅痰、消癭瘤。

苦能泄結,咸能軟堅,寒能滌熱。消瘰癧結核。癥瘕陰㿉之堅聚。及痰飲腳氣水腫癰腫之濕熱。去宿食。消五膈。脾寒有濕者勿服。產膠州。有大葉、馬尾二種。亦作海菜食。洗去鹹水。(其用在咸、不宜過洗。)反甘草。(東垣治瘰癧馬刀海藻、甘草並用、蓋激之以潰堅也。)

白話文:

苦味能化解結聚,鹹味能軟化堅硬,寒性能清熱。能消散淋巴結核、腫塊。治療因陰寒或濕阻導致的結聚脹塊,以及痰飲、水腫、癰腫等濕熱證。能清除宿食,消除胸腹脹滿。脾胃虛寒有濕氣的人不宜服用。產於膠州。有大葉海藻和馬尾海藻兩種。也可做成海菜食用。食用時需洗去鹹味。(海藻的藥用功能在於它的鹹味,不宜過度洗滌。)與甘草相剋。(東垣治療淋巴結核時,同時使用馬刀、海藻和甘草,目的是刺激海藻化解堅塊。)

7. 海帶

下水消癭。功同海藻。似海藻而粗。柔韌而長。

8. 昆布

功同海藻而少滑。性雄。治癭瘤水腫。陰㿉隔噎。(含之咽汁、取其祛老痰也。)頑痰積聚。性更雄於海藻。多服令人瘦削。出登萊者。搓如繩索。出閩越者。大葉如菜。略洗去鹹味。以上水草類。

白話文:

功效與海藻相同,但較不滑溜。性質偏熱。治療癭瘤和水腫。胸膈氣滯、食物噎住(含住它的汁液吞下去,可以消除老痰)。頑固痰液積聚。性質比海藻更熱。使用過多會導致消瘦。產自登州和萊州的種類,搓起來像繩索一樣。產自閩越一帶的種類,葉子很大像蔬菜。簡單清洗後去除鹹味。這些都是水生草本植物的種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