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草從新》~ 卷二 草部 (9)
卷二 草部 (9)
1. 良薑
宣、燥、暖胃散寒。
辛熱。暖胃散寒。消食醒酒。治胃脘冷痛。(凡心口一點痛、俗言心痛、非也、乃胃脘有滯、或有蟲、及因怒因寒而起、以良薑酒洗七次、香附醋洗七次、焙研、因寒者、姜二錢、附一錢、因怒者、附二錢、姜一錢、寒怒兼者、每一錢五分、米飲加薑汁一匙、鹽少許服。古方治心脾疼、多用良薑、寒者用之至二錢、熱者亦用四五分、於清火劑中、取其辛溫下氣、止痛有神耳。)嵐瘴瘧疾。
霍亂瀉痢。吐惡。噎膈冷癖。虛人須與參朮同行。若單用多用。恐犯沖和之氣。出嶺南高州。東壁土拌炒用。
紅豆蔻(即良薑子、宣、燥、溫肺醒脾。)溫肺散寒。醒脾燥濕。消食。解酒。禁忌制用。同上。
白話文:
良薑:
可以宣散、乾燥、溫暖脾胃,驅散寒氣。
性味辛辣溫熱。能溫暖脾胃、驅散寒氣。可以幫助消化、醒酒。可以用來治療胃部寒冷引起的疼痛。(一般人說的心口一點痛,俗稱心痛,其實不是真的心臟痛,而是胃部有積滯,或者有寄生蟲,以及因為生氣或受寒而引起的。可以用良薑泡酒洗七次,用香附泡醋洗七次,然後烘乾磨成粉。如果是因為寒冷引起的,用良薑二錢、附子一錢;如果是因為生氣引起的,用附子二錢、良薑一錢;如果寒冷和生氣都有,就每種各用一錢五分。用米湯加入一匙薑汁和少許鹽服用。古時候的藥方治療心脾疼痛,大多使用良薑,寒冷引起的,可以用到二錢,熱引起的,也可用四五分,在清火的藥劑中,取其辛溫下氣、止痛的功效。對於瘴氣引起的瘧疾也有效果。
可以治療霍亂引起的腹瀉、嘔吐、噎膈、寒冷引起的積塊。體虛的人需要和人參、白朮一起使用。如果單獨使用過多,恐怕會損害身體的平和之氣。主要產於嶺南高州,需要用東邊牆上的土拌炒後使用。
紅豆蔻(也就是良薑的種子):
可以宣散、乾燥、溫暖肺部,振奮脾胃。能溫暖肺部、驅散寒氣。可以振奮脾胃、乾燥濕氣。可以幫助消化、解酒。但使用時需要注意禁忌。用法和良薑相同。
2. 藿香
宣、去惡氣。
辛甘微溫。入手足太陰。(肺、脾。)快氣和中。開胃止嘔。去惡氣。進飲食。治霍亂吐瀉。心腹絞痛。上中二焦邪滯。(稟清和芳烈之氣、為脾肺達氣要藥、局方有藿香正氣散、正氣通暢、則邪逆自除。)陰虛火旺。及胃熱胃虛作嘔者。戒用。出交廣。方莖有節。葉微似茄葉。
古唯用葉。今枝梗亦用。因葉多偽也。(冷露瘡爛、藿香葉、細茶等分、燒灰、油調塗之、良。)
白話文:
藿香
能宣散、去除不好的氣味。
味道辛辣甘甜,性質稍微溫和。歸入手太陰肺經和足太陰脾經。能夠使氣機運行順暢,調和脾胃。能開胃、止吐、去除穢濁之氣,增進食慾。可以治療霍亂引起的嘔吐腹瀉,以及心腹絞痛,也能處理上焦和中焦的邪氣停滯。(藿香稟受清和芳烈的氣,是脾肺疏通氣機的重要藥物。醫方中的「藿香正氣散」就是利用此理,當體內正氣通暢了,邪氣自然就會消散。)
陰虛火旺體質的人,以及胃熱或胃虛引起的嘔吐,應當忌用。
藿香產於交州、廣州一帶。莖呈方形,有節,葉子有點像茄子葉。
古代只用藿香的葉子,現在連枝梗也一起使用,因為葉子容易被偽造。(冷露瘡爛,可用藿香葉與細茶等分,燒成灰,用油調勻塗抹,效果很好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