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儀洛

《本草從新》~ 卷二 草部 (7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草部 (7)

1. 草豆蔻

閩產名草蔻。燥濕祛寒。

辛溫香散。暖胃健脾。燥濕祛寒。治寒客胃痛,霍亂瀉痢,噎膈反胃。痞滿吐酸。解口臭、酒毒、魚肉毒。(故食料用之。)辛燥犯血忌。陰不足者遠之。形如龍眼而微長。皮黃白、薄而稜峭。仁如砂仁。辛香氣和。去膜微炒。香口去臭。同細辛末含之。

白話文:

草豆蔻,主要產自福建,又名草蔻。它性味辛溫,具有芳香散發的特性,能夠乾燥濕氣、驅除寒冷。

草豆蔻能溫暖腸胃、健壯脾臟,乾燥濕氣、驅散寒氣。主要用於治療因寒氣侵襲而引起的胃痛、霍亂腹瀉、嘔吐反胃、胸腹脹滿、吐酸水等症狀。此外,它還能消除口臭,解酒毒以及魚肉中毒。(因此,它也常被用於烹調。)

因為草豆蔻性味辛辣乾燥,容易傷血,所以陰虛體質的人應該避免使用。它的外形像龍眼,但稍微細長,外皮呈黃白色,薄而有稜角,內部的果仁像砂仁。氣味辛香溫和。使用時需要去除外膜,稍微炒過,可以使口氣清新並去除異味。如果將草豆蔻和細辛磨成粉末含在口中,也能有效去除口臭。

2. 草果

滇廣所產、名草果。除痰截瘧。

辛熱破氣。除痰。消食化積。(瘧積。)治瘴癘寒瘧。(佐常山、能截瘧、或與知母同用、取其一陰一陽、治寒熱瘴瘧、蓋草果治太陰獨勝之寒、知母治陽明獨勝之火。)若瘧不由於嵐瘴。氣不實。邪不盛者。並忌。形如訶子。皮黑厚而稜密。子粗而辛臭。麵裹煨熟。取仁用。忌鐵。(腹痛脹、酒煎二個服之。)

白話文:

草果主要產於雲南和廣東一帶,它的別名也叫草果。具有化痰和截斷瘧疾的功效。

草果味辛性熱,能破散氣滯,可以消除痰液、幫助消化、消除積食。(對於瘧疾引起的積滯也有作用。)可以治療瘴氣、寒性瘧疾。(搭配常山一起使用,可以截斷瘧疾發作,或者和知母一起使用,利用一陰一陽的特性,治療寒熱交替的瘴瘧,因為草果主要是治療太陰經寒邪過盛的情況,而知母則是用於治療陽明經火熱過盛的情況。)但如果瘧疾不是因為山嵐瘴氣引起,或是體質虛弱、邪氣不盛的人,則不宜使用草果。草果外形像訶子,外皮黑而厚,有密集的稜角,果實粗糙且味道辛辣帶臭味。使用時要用麵包裹後煨熟,取出果仁使用。忌用鐵器接觸。(腹痛脹氣時,可以用酒煎煮兩個草果服用。)

3. 肉豆蔻

一名肉果。溫中澀腸。

辛溫氣香。理脾暖胃。下氣調中。(日華稱其下氣、以脾得補而善運、氣自下也、非若陳皮香附之泄耳。)逐冷除痰。消食解酒。闢鬼殺蟲。治積冷。心腹脹痛。中惡吐沫。小兒吐逆。乳食不下。又能澀大腸。止虛瀉冷痢。病人有火。瀉痢初起。皆不宜服。出嶺南。似草蔻。

外有縐紋。內有斑紋。糯米粉裹。或麵裹。煨熟。須去油淨。忌鐵。(陰寒滑痢、腹痛不能食、肉果醋和麵裹、煨為末、粥飲調服一錢。)

白話文:

肉豆蔻,又名肉果。性味辛溫,氣味芳香,能溫暖脾胃,收澀腸道。

它可以調理脾胃,溫暖腸胃,使氣下行,調理中焦(脾胃)。(日華子說它能使氣下行,是因為脾胃得到補益,運化功能良好,氣自然下行,並非像陳皮、香附那樣是發散的。)還能驅散寒冷,消除痰液,幫助消化,解酒,辟除邪氣,殺滅寄生蟲。可用於治療積寒、心腹脹痛、中邪嘔吐、小兒吐奶或消化不良、乳食難下等症狀。

此外,它也能收澀大腸,止住虛寒性的腹瀉和冷痢。但病人若有火氣,或腹瀉剛開始時,都不宜服用。肉豆蔻產於嶺南,外形像草豆蔻,表面有皺紋,內部有斑紋。

使用時,可用糯米粉或麵粉包裹後,煨熟,並去除油脂雜質。忌用鐵器處理。(若陰寒滑瀉、腹痛不能進食,可以用肉豆蔻醋和麵粉包裹,煨熟後磨成粉末,用粥湯調服一錢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