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草從新》~ 卷四 草部 (2)
卷四 草部 (2)
1. 草烏頭
大燥、開頑痰。
辛苦大熱。搜風勝濕。開頑痰。治頑瘡。以毒攻毒。頗勝川烏。然至毒無所釀製。不可輕投。野生。狀類川烏。故亦名烏喙。薑汁炒,或豆腐煮。(十便良方、治腰腳冷痛、草烏頭三個、去皮臍為末、醋調貼、須臾痛止。)
白話文:
草烏頭的藥性非常燥熱,能夠化開頑固的痰液。
味道辛苦,藥性大熱。具有驅散風邪、勝過濕邪的功效,能開解頑固的痰液。可以治療頑固的瘡瘍,以毒攻毒,效果比川烏好。但是,它毒性極強,沒有經過炮製就不能使用,不可以隨便服用。草烏頭為野生植物,外形像川烏,所以又被稱為烏喙。通常會用薑汁炒過,或是用豆腐煮過來降低毒性。
(《十便良方》中記載,可以治療腰腿寒冷疼痛的病症,使用草烏頭三個,去皮臍研磨成粉末,用醋調成糊狀貼在患處,很快就能止痛。)
2. 白附子
燥、祛風濕、治面疾。
辛甘。大熱純陽。陽明經藥。能引藥勢上行。治面上百病。(陽明之脈縈於面、白附能去頭面遊風、可作面脂、消瘢疵。)祛風痰。治心痛血痹。諸風冷氣。中風失音。陰下濕癢。燥毒之品。似中風證。雖有痰。亦禁用。小兒慢驚勿服。根如草烏之小者。皺紋有節。炮用。(陶隱居曰:此藥久絕、無復真者、今唯涼州生。)
白話文:
白附子,味辛甘,性大熱,屬於純陽藥性。是歸屬於陽明經的藥物,能引導藥力向上走,可以治療臉上各種疾病。(因為陽明經的脈絡環繞在臉部,白附子能去除頭面部的遊走性風邪,可以製作成面脂,消除疤痕。)它能祛除風痰,治療心痛、血痹、各種風寒引起的疾病、中風失音、以及陰部潮濕搔癢。白附子藥性乾燥且有毒性,如果症狀類似中風,即使有痰也不能使用。小孩患有慢驚風也不可服用。白附子的根部像小個的草烏,表面有皺紋和節。通常是炮製後使用。(陶弘景說:這種藥很久以前就稀少了,現在已經沒有真正的白附子了,只有涼州才有生產。)
3. 天南星
燥濕、宣、祛風痰。
味辛而苦,能治風散血。(南星防風等分為末、名玉真散、治破傷風、刀傷撲傷如神、破傷風者、藥敷瘡口、溫酒調下二錢、打傷至死、童便調灌二錢、連進三服、必活。)氣溫而燥。能勝濕除痰。性緊而毒。能攻積拔腫。為肝脾肺三經之藥。治驚癇風眩。(丹溪曰:無痰不作眩。
)身強口噤。喉痹舌瘡。結核疝瘕。癰毒疥癬。蛇蟲咬毒。(調末箍之。)破結下氣。利水墮胎。性更烈於半夏。(與半夏皆燥而毒、故皆墮胎、南星辛而不守、半夏辛而能守、所以古安胎方中、亦有用半夏者。)按南星治風痰。半夏治濕痰。功用雖類而實殊也。非西北人真中風者。
勿服。陰虛燥痰大忌。根似半夏而大。看如虎掌。故一名虎掌。以礬湯或皂角汁。浸三晝夜。曝用。或酒浸一宿。蒸熟。竹刀切開。以不麻為度。或姜渣黃泥和包。煨熟用。造麴法。以薑汁礬湯。和南星末作餅。楮葉包。待生黃衣。日乾。造膽星法。臘月取黃牛膽汁。和南星末。
納入膽中。風乾。年久者彌佳。(得牛膽則燥性減、且膽有益肝膽之功。)畏附子、乾薑、防風。(得防風則不麻、火炮則毒性緩、所謂火能革物之性。自附子至南星、皆大毒之品。)
白話文:
天南星
能使乾燥、去除濕氣、疏通、驅散風痰。
味道辛辣且苦澀,能治療風邪、散瘀血。(將天南星與防風等比例磨成粉末,稱為玉真散,能治療破傷風、刀傷或跌打損傷,效果非常好。對於破傷風,將藥粉敷在傷口,用溫酒調服二錢;對於打傷致死的狀況,用童便調和灌服二錢,連續服用三次,必可救活。)藥性溫熱且乾燥,能去除濕氣和痰液。藥性強烈且有毒性,能攻破積聚、拔除腫脹。是作用於肝、脾、肺三經的藥物,能治療驚風、癲癇、眩暈(丹溪說:沒有痰液不會產生眩暈),身體僵硬、口噤、咽喉腫痛、舌頭生瘡、結核、疝氣、瘕聚、癰腫、毒瘡、疥癬、蛇蟲咬傷(將藥末調成糊狀敷在患處)。能破除積聚、使氣下行、利尿、墮胎。藥性比半夏更為強烈。(天南星和半夏都屬於乾燥且有毒性的藥物,因此都有墮胎的效果。天南星性辛散而不守,半夏性辛而能守,所以古代安胎藥方中,也有使用半夏的。)按照中醫的觀點,天南星主要治療風痰,半夏主要治療濕痰,雖然作用相似,但實際功效不同。如果不是西北地區的人,且真的患有中風,請不要服用天南星。陰虛體質、燥熱痰多的人尤其忌用。天南星的根部外觀像半夏,但較大,看起來像老虎的腳掌,所以又名虎掌。通常會用明礬水或皂角汁浸泡三天三夜後曝曬乾燥使用,或用酒浸泡一夜後蒸熟,再用竹刀切開,以不麻舌為標準。或者用薑渣和黃泥包裹後煨熟使用。製作藥麴的方法,是用薑汁和明礬水與天南星粉末混合製作成餅狀,用楮葉包裹,待長出黃色黴菌後曬乾。製作膽星的方法,是在臘月取黃牛的膽汁,與天南星粉末混合,放入膽囊中風乾,年份越久效果越好。(加入牛膽汁可以減輕天南星的燥性,而且膽汁有益於肝膽。)天南星忌與附子、乾薑、防風同用。(與防風同用可以減輕麻舌的副作用,用火炮製則可減緩毒性,所謂火能改變藥物的性質。從附子到天南星,都屬於毒性較強的藥物。)
4. 半夏
燥濕痰、宣通陰陽。
辛溫。體滑性燥。能走能散。和胃健脾。除濕化痰。發表開鬱。下逆氣。止煩嘔。發聲音。救暴卒。(凡遇五絕之病、用半夏末吹入鼻中、即活、蓋取其能作嚏也、五絕、謂縊死、溺死、壓死、魘死、產死也。)又能行水氣。以潤腎燥。利二便。止咽痛。
(辛通、使氣能化液、故潤燥、丹溪謂二陳湯、能使大便潤而小便長、成無己傷寒明理論曰:半夏辛散、行水氣而潤腎燥、又惠民和劑局方、半硫丸、治老人虛秘、皆取其潤滑也、俗以半夏南星為燥、誤矣、濕去則土燥、痰涎不生、非二物性燥也、古方治咽痛喉痹、吐血下血、非禁劑也、二物亦能散血、故破傷撲打皆主之、唯陰虛勞損、則非濕熱之邪、而用利竅行濕之藥、是重竭其津液、醫之罪也、豈藥之咎哉、皇甫謐甲乙經、用治不眠、是果性燥者乎、半硫丸與硫黃等分、生薑糊丸。)治咳逆頭眩。
(火炎痰升則眩。)痰厥頭痛。眉稜骨痛。(風熱與痰。)脅痛胸脹。傷寒寒熱。痰瘧不眠。(素問曰:胃不和則臥不安、半夏能和胃氣、而通陰陽、靈樞曰:陽氣滿、不得入於陰、陰氣虛、故目不得瞑、飲以半夏湯、陰陽既通、其臥立至、又有喘嗽不得眠者、左不得眠屬肝脹、宜清肝、右不得眠屬肺脹、宣清肺、服藥無效者、不治。)反胃吐食。
(痰膈。)散痞除癭。(癭多屬痰。)消腫止汗。(勝濕。)為治濕痰之主藥。(汪機曰:脾胃濕滯、涎化為痰、此非半夏、曷可治乎、若以貝母代之、翹首待斃、好古曰:腎主五液、化為五濕、本經為唾、入肝為淚、入心為汗、入肺為涕、入脾為痰、痰者、因咳而動、脾之濕也、半夏泄痰之標、不能治痰之本、治本者、治腎也、咳無形、痰有形、無形則潤、有形則燥、所以為流脾濕而潤腎燥之劑也、俗以半夏為肺藥、非也、止嘔為足陽明、除痰為足太陰、小柴胡湯用之、雖云止嘔、亦助柴芩、主寒熱往來、是又為足少陽也、時珍曰:脾無濕不生痰、故脾為生痰之源、肺為貯痰之器、按有聲無痰曰咳、蓋傷於肺氣、有痰無聲曰嗽、蓋動於脾濕也、有聲有痰曰咳嗽、或因火、因風、因寒、因濕、因虛勞、因食積、宜分證論治、大法治嗽當以治痰為先、而治痰又以順氣為主、氣順則火降而痰消、宜以半夏南星燥其痰、枳殼橘紅利其氣、肺虛加溫斂之味、肺實加涼瀉之劑。)主治最多。
莫非脾濕之證。(俗以半夏專為除痰、而半夏之功用、不復見知於世矣、小柴胡湯、半夏瀉心湯、皆用半夏、豈為除痰乎。)苟無濕者。均在禁例。古人半夏有三禁。謂血家、渴家、汗家也。若非脾濕。且有肺燥。誤服半夏。悔不可追。(趙繼宗曰:二陳治痰、世醫執之、內有半夏、其性燥烈、若風寒濕食諸痰則相宜、至於勞痰、失血諸痰、反能燥血液而加病。)孕婦服之。
能損胎。(若與參朮並行、但有開胃之功、亦不損胎。)圓白而大。陳久者良。(合陳皮茯苓甘草、名二陳湯、為治痰之總劑、寒痰佐以乾薑芥子、熱痰佐以黃芩栝蔞、濕痰佐以蒼朮茯苓、風痰佐以南星前胡、痞痰佐以枳實白朮、更看痰之所在、加引導藥。)韓飛霞造麴十法。
一薑汁浸造。名生薑曲。治淺近諸痰。一礬水煮透。兼姜和造。名礬曲。礬最能卻水。治清水痰。一煮皂角汁煉膏。和半夏末為曲。或加南星。或稍加麝香。名皂角曲。治風痰。開經絡。一用白芥子等分。或三分之一竹瀝和成。略加曲和。名竹瀝曲。治皮裡膜外。結核隱顯之痰。
一麻油浸半夏三五日。炒乾為末。曲糊造成。油以潤燥。名麻油曲。治虛熱勞咳之痰。一用臘月黃牛膽汁。略加熟蜜和造。名牛膽曲。治癲癇風痰。一用香附蒼朮撫芎等分。熬膏。和半夏末作曲。名開鬱曲。治郁痰。一用芒硝居半夏十分之三。煮透為末。煎大黃膏和成。名硝黃曲。
治中風卒厥。傷寒宜下。由於痰者。一用海粉雄黃居半夏之半。為末。煉蜜和造。名海粉曲。治積痰沉痼。一用黃牛肉煎汁煉膏。即霞天膏。和半夏末為曲。名霞天曲。治沉疴痼痰。以上並照造麴法。草罨七日。待生黃衣。懸掛風處。愈久愈佳。浸七日。逐日換水。瀝去涎。
切片。薑汁拌炒。(性畏生薑、用之以制其毒、而功益彰。)柴胡、射干為使。畏生薑、秦皮、龜甲、雄黃。忌羊血、海藻、飴糖。惡皂角。反烏頭。(盤腸生產、產時子腸先出、產後不收者、以半夏末、頻㗜鼻中、則上也。)
白話文:
半夏,能燥濕化痰,並疏通陰陽。
性味辛溫,質地滑潤而性燥。具有向上走散的特性,能調和脾胃,去除濕氣,化解痰液,疏散鬱結之氣,使氣往下行,止息煩躁嘔吐,恢復聲音,並能急救昏厥的病人。(如果遇到像上吊、溺水、被壓、做惡夢和難產等五種昏厥的情況,將半夏末吹入鼻孔,就能救活,因為它可以讓人打噴嚏。這五種昏厥指的是上吊死、溺死、壓死、夢魘死和難產死。)它還能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,滋潤乾燥的腎臟,促進大小便順暢,緩解咽喉疼痛。
(辛味能疏通,使氣能夠化為津液,所以能潤燥。朱丹溪說二陳湯能使大便潤滑而小便通暢,成無己在《傷寒明理論》中說半夏辛散,能運行水氣而滋潤乾燥的腎臟,還有惠民和劑局方中的半硫丸治療老年人虛弱便秘,都是利用它潤滑的特性。世俗認為半夏和南星是燥熱的藥物,這是誤解。當濕氣被去除後,土壤就變得乾燥,痰液就不會產生,並非這兩種藥物本身燥熱。古方中治療咽喉腫痛、吐血、便血等症狀時,並非禁用藥物。這兩種藥物也能夠散瘀血,所以跌打損傷也常用。只有陰虛勞損的情況,並非濕熱引起的,使用利水濕的藥物反而會耗竭津液,這是醫生的過失,而非藥物的問題。皇甫謐的《甲乙經》用它來治療失眠,難道是藥性燥熱嗎?半硫丸與硫磺等份,用生薑糊製成藥丸。)能治療咳嗽、頭暈、痰厥引起的頭痛、眉棱骨痛(風熱和痰),以及脅肋疼痛、胸部脹滿、傷寒發熱、瘧疾、失眠。(《素問》說:胃不和則臥不安,半夏能調和胃氣,疏通陰陽。《靈樞》說:陽氣充滿,不能進入陰分,陰氣虛弱,所以眼睛無法閉合,服用半夏湯,陰陽疏通後就能入睡。還有因為喘咳而不能入睡的,左側不能入睡屬於肝臟脹滿,應該清肝;右側不能入睡屬於肺脹,應該宣肺,如果服藥無效,就無法治療。)還能治療反胃、嘔吐。(痰液阻礙)能散結消腫。(癭瘤多半是痰液所致)能消腫止汗。(去除濕氣)是治療濕痰的主要藥物。(汪機說:脾胃濕氣停滯,津液化為痰,如果沒有半夏,怎麼能治療呢?如果用貝母代替,就像等待死亡一樣。李杲說:腎臟主導五種液體,化為五種濕氣。在《本經》中,唾液入肝為淚,入心為汗,入肺為涕,入脾為痰。痰是由咳嗽引起的,是脾的濕氣。半夏能疏泄痰液的標,但不能治療痰的根本,治療根本要治療腎。咳嗽是無形的,痰是有形的,無形的需要滋潤,有形的需要乾燥,所以半夏是疏散脾濕而滋潤腎燥的藥物。世俗認為半夏是治療肺的藥物,這是錯誤的。止嘔屬於足陽明經,祛痰屬於足太陰經。小柴胡湯用半夏,雖然說是止嘔,也是幫助柴胡和黃芩治療寒熱往來,因此也屬於足少陽經。李時珍說:脾臟沒有濕氣就不會產生痰,所以脾臟是產生痰的源頭,肺臟是儲藏痰的器官。按理說,有聲無痰的是咳嗽,是因為肺氣受損;有痰無聲的是嗽,是因為脾濕動盪;有聲有痰的是咳嗽,可能是因為火、風、寒、濕、虛勞或食物積滯,應當分清證型來治療。治療咳嗽的原則是先治療痰,而治療痰又要以順氣為主,氣順則火降而痰消。應當用半夏、南星來乾燥痰液,枳殼、橘紅來疏利氣機。肺虛要加溫補收斂的藥物,肺實要加清瀉的藥物。)半夏的用途非常廣泛。
幾乎所有都是治療脾濕的病症。(世俗認為半夏專門用來祛痰,而半夏的功效已經不為世人所知。小柴胡湯、半夏瀉心湯都用半夏,難道僅僅是為了祛痰嗎?)如果沒有濕邪的,都屬於禁用範圍。古人說半夏有三種禁忌,指的是血虛者、口渴者和多汗者。如果不是脾濕,反而有肺燥,誤服半夏,後悔莫及。(趙繼宗說:二陳湯治療痰液,世醫都遵循它,其中有半夏,藥性燥烈,如果屬於風寒濕食引起的痰液就適合,如果屬於勞損、失血引起的痰液,反而會乾燥血液而加重病情。)孕婦服用半夏,
可能會損害胎兒。(如果與人參、白朮一起使用,只具有開胃的功效,並不會損害胎兒。)選擇圓潤、白色、個頭大,且陳久的半夏品質較好。(與陳皮、茯苓、甘草合用,就是二陳湯,是治療痰液的總方。寒痰要佐以乾薑、芥子;熱痰要佐以黃芩、栝蔞;濕痰要佐以蒼朮、茯苓;風痰要佐以南星、前胡;痞痰要佐以枳實、白朮。還要看痰液在何處,加入引導藥。)韓飛霞製作藥曲有十種方法。
第一種是用薑汁浸泡後製作,稱為生薑曲,治療淺表性的痰液。第二種是用礬水煮透,再加入生薑一起製作,稱為礬曲,礬能去除水分,治療清稀的痰液。第三種是用煮過的皂角汁煉成膏,與半夏末混合製成藥曲,也可以加入南星,或少加麝香,稱為皂角曲,治療風痰,疏通經絡。第四種是用白芥子等份,或三分之一用竹瀝混合製成,再加入少許藥曲,稱為竹瀝曲,治療皮膚深層的痰結。
第五種是用麻油浸泡半夏三五天,炒乾磨成粉,用藥曲糊製成,麻油能潤燥,稱為麻油曲,治療虛熱勞咳的痰液。第六種是用臘月的黃牛膽汁,略加蜂蜜混合製成,稱為牛膽曲,治療癲癇風痰。第七種是用香附、蒼朮、川芎等份熬成膏,與半夏末混合製成藥曲,稱為開鬱曲,治療鬱結的痰液。第八種是用芒硝佔半夏的十分之三,煮透磨成粉,用大黃膏混合製成,稱為硝黃曲,治療中風昏厥,傷寒需要瀉下的痰液。第九種是用海粉、雄黃佔半夏的一半,磨成粉,用煉製的蜂蜜混合製成,稱為海粉曲,治療積聚的頑固痰液。第十種是用黃牛肉煎汁煉成膏,就是霞天膏,與半夏末混合製成藥曲,稱為霞天曲,治療久病難癒的痰液。以上都按照製曲的方法,用草覆蓋七天,等表面生出黃色衣膜,懸掛在通風處,越久越好。浸泡七天,每天換水,瀝乾涎液。
切片後,用薑汁拌炒。(半夏畏生薑,用生薑可以制約其毒性,反而能增強功效。)柴胡、射干可以作為藥引。半夏畏生薑、秦皮、龜甲、雄黃。忌羊血、海藻、飴糖。討厭皂角。與烏頭相反。(生產時腸子先脫出,生產後不能回縮的,將半夏末多次吹入鼻中,就能使其上縮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