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儀洛

《本草從新》~ 卷一 草部 (19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一 草部 (19)

1. 白鮮皮

通、祛風濕。

氣寒善行。味苦性燥。入脾胃。除濕熱。兼入膀胱小腸。行水道。通關節。利九竅。為諸黃風痹之要藥。(一味白鮮皮湯、治產後風、時珍曰:世醫止施之瘡科、淺矣。)兼治風瘡疥癬。女子陰中腫痛。(濕熱乘虛、客腎與膀胱所致。)下部虛寒。雖有濕證。勿可餌也。近道處處有之。

以四川所產為良。江寧府、滁州、潤州所產。俱次之。根黃白而心實。取皮用。(山人採嫩苗、為菜茹。)惡桑螵蛸、桔梗、茯苓、萆薢。(鼠瘻已破、出膿血、白鮮煮汁服、效。)

白話文:

白鮮皮,能疏通經絡,去除風濕。

藥性偏寒涼且運行流暢。味道苦澀,藥性乾燥。主要作用於脾胃,能去除濕熱。同時也能進入膀胱和小腸,促進水分代謝,疏通關節,使身體各處孔竅通暢。是治療各種黃疸病和風痹的重要藥物。(單味白鮮皮湯可以治療產後風,李時珍說:現在的醫生只用它來治療瘡瘍,實在是太淺薄了。)

同時也能治療風瘡、疥癬,以及女性陰部腫痛(這是由於濕熱趁虛侵入腎與膀胱所導致)。如果下半身虛寒,即使有濕證,也不適合服用白鮮皮。

這種藥物在各地都有,其中以四川產的品質最好。江寧府、滁州、潤州等地所產的,品質次之。根部呈現黃白色且內部飽滿的為佳,取其外皮入藥。(山裡人採摘嫩苗當作蔬菜食用。)

它不宜與桑螵蛸、桔梗、茯苓、萆薢等藥物一起使用。(如果鼠瘻已經破裂,流出膿血,用白鮮皮煮汁服用,效果很好。)

2. 延胡索

宣、活血利氣。

辛苦而溫。入手足太陰(肺、脾。)厥陰。(心包、肝。)能行血中氣滯。氣中血滯。通小便。除風痹。治上下內外諸痛。(通則不痛。)症癖崩淋。月候不調。(氣血不和、因而凝滯、不以時至。)產後血暈。暴血上衝。折傷積血。為活血利氣之藥。然辛溫走而不守。(獨用力迅、宜兼補氣血藥用。

)通經墮胎。瘀滯有餘者宜之。生用破血。炒用調血。(酒炒行血、醋炒止血。)經事先期。虛而崩漏。產後虛暈。均忌之。(根如半夏、黃色而堅。)

白話文:

延胡索,具有疏通、活血、順氣的功效。

味道辛苦,藥性溫熱。主要作用於手太陰肺經、足太陰脾經、手厥陰心包經、足厥陰肝經。能夠疏通血液中的氣滯,以及氣中的血滯,還能通利小便、去除風痹,治療身體上下內外各種疼痛(疏通了就不會疼痛),也能治療癥瘕積聚、崩漏淋漓、月經不調(因為氣血不和導致凝滯,以至於經期不準時),還能治療產後血暈、突然性的血氣上衝、跌打損傷造成的瘀血。是一種活血順氣的藥物,但因為性味辛溫,藥性走散而不守於一處(藥力快速,所以應該與補氣血的藥物一起使用)。

能夠通經墮胎,適合用於瘀滯有餘的狀況。生用能破血,炒過能調血(用酒炒能活血,用醋炒能止血)。若是月經提前、體虛導致的崩漏、產後體虛造成的頭暈,都要禁用此藥。(它的根像半夏,呈現黃色且質地堅硬。)

3. 落得打

宣、行血止血。

甘平。治跌打損傷。及金瘡出血。並用根煎。能行血。(酒炒。)又能止血。(醋炒、或搗敷之、不作膿。)苗高人許。葉如薄荷。根如玉竹而無節。搗爛則黏。

白話文:

落得打

味甘性平,主要功效是活血化瘀、止血。

適用於治療跌打損傷,以及刀傷出血。可以煎煮根部來使用,能夠活血化瘀。(用酒炒過效果更好。)也可以止血。(用醋炒過,或者搗爛敷在傷口上,不會化膿。)這種植物的苗可以長到一人高,葉子像薄荷,根像玉竹但沒有竹節。將根搗爛會產生黏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