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草從新》~ 卷一 草部 (18)
卷一 草部 (18)
1. 白頭翁
瀉熱涼血。
苦堅腎。寒涼血。入陽明血分。(胃、大腸。)治熱毒下痢。(仲景治熱痢、有白頭翁湯、合黃連黃柏秦皮、東垣曰:腎欲堅、急食苦以堅之、痢則下焦虛、故以純苦之劑堅之。)溫瘧寒熱。齒痛骨痛。(腎主齒骨、齦屬陽明。)鼻衄禿瘡。瘰癧疝瘕。血痔偏墜。(搗敷患處。
)明目消疣。血分無熱者忌。藥肆中多於統柴胡內揀出用之。然必頭上有白毛者方真。得酒良。
白話文:
白頭翁具有瀉熱、涼血的功效。
它味苦,能堅固腎臟。藥性寒涼,可以涼血,主要作用於陽明經的血分(也就是胃和大腸)。它可以用來治療熱毒引起的下痢(腹瀉)。(張仲景用白頭翁湯來治療熱痢,配伍黃連、黃柏、秦皮。李東垣說,腎臟需要堅固,就應該食用苦味的藥物來堅固它;痢疾是下焦虛弱的表現,所以用純苦味的藥物來堅固它。)白頭翁也能治療瘧疾引起的忽冷忽熱,以及牙齒痛和骨頭痛。(因為腎主宰牙齒和骨骼,牙齦屬於陽明經。)它還可以治療流鼻血、禿瘡、瘰癧、疝氣和腹中腫塊、血痔、以及陰囊偏墜。(可以搗碎敷在患處。)
白頭翁能明目、消除疣。但如果體內血分沒有熱的人不宜使用。藥材店裡,常常從統柴胡中挑選出白頭翁來使用。不過,必須是頭部有白色毛的才是真正的白頭翁。配合酒服用效果更佳。
2. 白前
瀉肺降氣、下痰。
辛甘微寒。長於降氣、下痰止嗽。治肺氣壅實。(喉中作水雞聲者、服之立愈。)胸膈逆滿。肺實者宜。否則忌也。似牛膝。粗長堅直。脆而易斷者。白前也。短小柔軟。能彎不斷者。白薇也。(近道多有、形色頗同、以此別之。)去頭須。甘草水浸一伏時。焙用。忌羊肉。
白話文:
白前,具有宣洩肺氣、使氣下行、化痰的功效。
味道辛辣甘甜,性微寒。它特別擅長使氣下行、化痰止咳。可以治療肺氣壅塞脹滿的病症。(如果喉嚨裡發出像水雞叫的聲音,服用後立即見效。)對於胸膈氣逆脹滿、肺氣實證的病症適合使用。如果不是這類病症就不宜使用。它的外形像牛膝,粗長堅硬挺直,質地脆容易折斷的是白前。短小柔軟,可以彎曲不斷的是白薇。(這兩種藥材在附近地區很常見,外形顏色也很相似,可以用這個方法來區分。)使用時要去除頭部鬚根,用甘草水浸泡一個時辰,然後烘乾使用。忌與羊肉同食。
3. 白薇
瀉血熱。
苦鹹而寒。陽明衝任之藥。利陰氣。下水氣。主中風身熱支滿。忽忽不知人。(陰虛火旺、則內熱生風、火氣焚灼、故身熱支滿、痰隨火湧、故不知人。)血厥。(汗出過多、血少陽氣獨上、氣塞不行而厥、婦人尤多、此證宜白薇湯、白薇當歸各一兩、參五錢、甘草錢半、每服五錢。)熱淋溫瘧。
寒熱痠痛。(寒熱作、則營氣不能內榮、故痠痛。)婦人傷中淋露。(血熱、孫真人千金方、白薇散、治胎前產後遺尿不知時、白薇白芍等分、酒調服、丹溪曰:此即劉河間原病式所謂、熱甚廷孔鬱結、神無所依、不能收禁之意也、廷孔、女人溺孔也。)產虛煩嘔。(經疏云:古方調經種子、往往用之、蓋不孕緣於血熱、而其源起於真陰不足、陽勝而內熱、故營血日枯也、益陰清熱、則血自生旺而有子矣、須佐以歸地芍藥杜仲蓯蓉等藥。)血熱相宜。
血虛則忌。似牛膝而短小柔軟。去須。酒洗。惡大黃、大戟、山茱、薑棗。(肺實鼻塞不通、同貝母款冬各一兩、百部二兩、米飲服末一錢。)
白話文:
白薇,主要作用是瀉除血分中的熱邪。
它的味道苦、鹹,性質寒涼,是作用於陽明經和衝任二脈的藥物。能幫助提升體內的陰氣,排除體內的水濕之氣。主要用來治療中風引起的身體發熱、肢體脹滿,以及神志不清、無法認人的情況。(這是因為陰虛火旺,導致體內產生熱邪生風,熱氣過於旺盛,所以身體發熱、脹滿,痰也隨著火氣上湧,因此會神志不清。)也用於治療血厥,也就是因大量出汗導致血虛,陽氣獨自上衝,氣機阻塞不暢而昏厥的情況,婦女尤其容易發生,這種情況適合用白薇湯來治療,藥方包含白薇、當歸各一兩,人參五錢,甘草一錢半,每次服用五錢。(此處應為錢的單位)還可以用來治療熱淋、瘧疾等熱性疾病。
對於因寒熱交替發作引起的痠痛也有效。(寒熱交替發作,會導致體內營氣無法正常運行,所以會感到痠痛。)也能治療婦女因體內損傷導致的淋漓不斷的出血。(這是由於血熱引起的。孫思邈的《千金方》中有一個白薇散,用來治療婦女在懷孕和生產後遺尿不止的情況,藥方包含白薇和白芍等分,用酒調服。朱丹溪認為,這與劉河間《原病式》中所說的,熱邪過盛導致排尿的孔道閉塞,神志無法依靠,導致無法控制排尿是一個意思。這個排尿的孔道,指的是女性的尿道。)還能治療產後虛弱引起的煩躁嘔吐。(《經疏》中說,古代的婦科方劑中,常常會使用白薇來調理月經、幫助受孕,原因是不孕往往是因為血熱,而血熱的根源在於體內真陰不足,導致陽氣過盛產生內熱,使血液日漸枯竭。所以要滋養陰液,清除內熱,血液自然就能恢復旺盛,從而容易懷孕,這時需要搭配當歸、熟地、白芍、杜仲、肉蓯蓉等藥物輔助使用。)白薇適合用於治療血熱的情況。
但是,血虛的人不宜使用。白薇的外形像牛膝,但比較短小、柔軟,使用時需要去除根鬚,用酒洗過。它不宜與大黃、大戟、山茱萸、生薑、大棗等藥物同時使用。(肺實導致鼻塞不通的情況,可以用白薇一兩,搭配貝母、款冬各一兩,百部二兩,磨成粉末,用米湯送服一錢。)
4. 白茅根
瀉火消瘀、涼血止噦。
甘寒。入手少陰心、足太陰陽明。(脾胃。)除伏熱。消瘀血。利小便。解酒毒。治吐衄諸血。(心肝火旺、逼血上行、則吐血、肺火盛則衄血、茅根、甘和血、寒涼血、引火下降、故治之、撲損瘀血、搗汁服、名茅花湯、亦治鼻衄產淋。)血閉寒熱。(血瘀則閉、閉則寒熱作矣。
)淋瀝崩中。(血熱則崩。)傷寒噦逆。(即呃逆、說文曰:噦、氣牾也。許慎說文解字、周弼說文字原。)肺熱喘急,內熱煩渴。黃疸水腫。(清火行水、時珍曰:良藥也、世人以微而忽之、惟事苦寒之藥、傷沖和之氣、烏足知此哉。)針能潰膿。(酒蒸服、一針潰一孔、二針潰二孔。
)花能止血。吐血因於虛寒者。非所宜也。
白話文:
白茅根,具有瀉火消瘀、涼血止嘔的作用。
味道甘甜、性寒。主要作用於手少陰心經、足太陰脾經和足陽明胃經。能夠清除體內潛藏的熱邪,消除體內的瘀血,促進小便排泄,解酒毒。可用於治療各種吐血、流鼻血等出血症狀。(心肝火旺、迫使血液往上走就會導致吐血,肺火旺盛則會導致流鼻血。白茅根性味甘甜,能夠調和血液,性寒能夠涼血,引導火氣向下,所以能夠治療這些病症。跌打損傷導致的瘀血,可以將白茅根搗爛取汁服用,稱為茅花湯,也可以治療流鼻血和產後尿淋漓等症狀。)能夠治療因血瘀導致的閉經和寒熱症狀。(血瘀就會導致閉經,閉經就會出現寒熱交替的症狀。)還能治療淋漓不盡、崩漏等病症。(血熱就會導致崩漏。)可以治療傷寒引起的呃逆。(呃逆,就是氣不順暢的意思。)也能夠治療肺熱引起的喘息急促,體內有熱引起的煩躁口渴。對於黃疸和水腫也有療效。(白茅根能夠清熱利水,李時珍說:這是很好的藥物,世人因為它常見而忽略了它,只使用那些苦寒的藥物,傷害了身體的平和之氣,怎麼知道白茅根這麼好呢?)白茅根針灸可以幫助膿腫潰破。(將白茅根用酒蒸過後使用,一根針灸可以使一個膿腫潰破,兩根針灸可以使兩個膿腫潰破。)白茅根的花可以止血。但如果是因為虛寒而引起的吐血,就不適合使用白茅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