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儀洛

《本草從新》~ 卷二 草部 (7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草部 (7)

1. 紫蘇

宣、發表散寒。

味辛。入氣分。利肺下氣。定喘安胎,(治子氣。)色紫。兼入血分。和血止痛。性溫發汗。解肌。祛風散寒。氣香開胃。益脾寬中。利大小腸。又解魚蟹毒。(時珍曰:同陳皮砂仁、行氣安胎、同藿香烏藥、溫中止痛、同香附麻黃、發汗解肌、同芎藭當歸、和血散血、同桔梗枳殼、利膈寬腸、同卜子杏仁、消痰定喘、同木瓜厚朴、散濕解暑、治霍亂腳氣。)氣虛表虛者禁之。

白話文:

性味辛。歸屬氣分。利於肺部,疏通氣道。安胎定喘,(治療胎動不安。)顏色紫色。兼歸血分。和血止痛。性溫,發汗。解表。祛風散寒。香氣開胃。益脾胃。通利大小腸。還能解魚蟹毒。(李時珍說:與陳皮砂仁同用,安胎行氣;與藿香烏藥同用,溫中止痛;與香附麻黃同用,發汗解肌;與芎藭當歸同用,和血散血;與桔梗枳殼同用,利膈寬腸;與卜子杏仁同用,消痰定喘;與木瓜厚朴同用,散濕解暑,治療霍亂腳氣。)氣虛表虛者忌用。

(俗喜其芳香、旦暮恣食、不知泄真元之氣、古稱芳草致豪貴之疾、此類是也。)氣香者良。宜橘皮。忌鯉魚

白話文:

(一般人喜歡它的芳香,從早到晚放縱地吃,不知道會洩掉真氣,因此古時候稱芳草會導致達官貴族的疾病,這種情況就是這樣。)氣味芳香的草藥是很好的。應該搭配橘皮。忌用鯉魚。

蘇子(瀉、降氣消痰。)開鬱降氣。(力倍蘇葉。)消痰利膈。溫中寬腸。潤心肺。止喘咳。腸滑氣虛者禁之。炒研。

白話文:

蘇子

  • 可瀉下、降氣和消痰。
  • 能夠化解鬱結、降氣。(比蘇葉的作用更強。)
  • 可消痰、利膈(橫隔膜)。
  • 能溫暖中焦(脾胃)、寬通腸道。
  • 可滋潤心肺。
  • 能止喘咳。
  • 對於腸滑氣虛的人來說,不宜服用。
  • 用法:炒熟研磨成粉。

蘇梗(宣、順氣。)順氣安胎。功力稍緩、挾虛者宜之。

2. 雞蘇

一名水蘇、一名龍腦薄荷。輕、散熱理血。

辛而微溫。清肺下氣。理血辟惡。消穀。治頭風目眩。肺痿血痢。吐衄崩淋。喉腥口臭。邪熱諸病。辛烈之物。走散真氣。虛者宜慎。方莖中虛。似蘇葉而微長。密齒面皺。

白話文:

氣味辛辣,稍帶溫熱性質。有清肺降氣、理血驅邪、消食的作用。用於治療頭痛、眩暈、肺結核、血痢、吐血、崩漏、淋病、喉嚨發腥、口臭,以及邪熱引起的各種疾病。辛辣刺激性的藥物會耗散正氣,體虛者應慎用。方莖中空,形狀類似蘇葉但稍長。葉緣呈鋸齒狀,表面皺縮。

3. 薄荷

輕、宣散風熱。

辛能散。涼能清。(本經溫、蓋體溫而用涼也。)升浮能發汗。搜肝氣而抑肺盛。疏逆和中。宣滯解鬱。消散風熱。清利頭目。治頭痛頭風。中風失音。痰嗽口氣。語澀舌胎。(含漱、或和蜜擦之。)眼耳咽喉口齒諸病。(辛香通竅、而散風熱。)皮膚癮疹瘡疥。驚熱(小兒治驚藥、有用薄荷湯調。

白話文:

辛味能散,涼味能清。(本經認為它性溫,但可以溫熱身體而用於清涼。)

升浮能發汗。 蒐集肝氣而抑制肺氣過盛。

疏通逆氣,調和中焦。 化解停滯,緩解憂鬱。

消散風熱,清利頭目。 治療頭痛、頭風,中風失語。

消除痰嗽口氣,言語不清、舌苔異常。 (含漱,或用蜂蜜塗抹。)

治療眼、耳、咽喉、口齒諸病。 (辛香氣味能通竅,並散發風熱。)

治療皮膚瘙癢、疹子、疥瘡。

治療驚熱。 (小兒治驚藥常使用薄荷湯調配。)

)骨蒸。消宿食。止血痢。(血痢病在凝滯、辛能散、涼能清。)通關節。定霍亂。貓咬蛇傷。(薄荷、貓之酒也、犬、虎之酒也、蜈蚣、雞之酒也、桑葚、鳩之酒也、莽草、魚之酒也、食之皆醉、被貓傷者、薄荷汁塗之。)辛香伐氣。多服損肺、傷心。虛者遠之。(每見小兒多食薄荷糕者、汗多體弱。

白話文:

薄荷具有消散骨熱、消除積食、止血痢(血痢通常由凝滯引起,辛能散滯,涼能清熱。)的功效。它也能通關節、止霍亂。此外,它還能治療貓咬傷和蛇傷。(薄荷是貓的藥酒,犬、虎的藥酒是蜈蚣,雞的藥酒是桑葚,魚的藥酒是莽草,這些東西吃多了都會讓人醉。被貓咬傷的,可以用薄荷汁塗抹。)薄荷辛香能驅除邪氣。但是,過量服用會損傷肺和心臟。身體虛弱的人應遠離薄荷。(經常看到一些孩子吃很多薄荷糖,結果大汗淋漓,身體虛弱。)

)蘇州所蒔者。莖小而氣芳。最佳。江西者稍粗。次之。四川者更粗。又次之。野生者。莖葉氣味都相似。入藥以蘇產者為勝。(張杲醫說方、灸火毒氣入內、兩股生瘡、汁水淋漓者、用薄荷煎汁、頻塗立愈。)

白話文:

蘇州種植的薄荷,莖細而香氣濃鬱,品質最佳。江西種植的薄荷稍粗,次之。四川種植的薄荷更粗,再次之。野生薄荷的莖葉氣味與人工種植的相似。入藥以蘇州產的薄荷為上品。(張杲在《醫說方》中記載,灸火毒氣進入體內,雙腿長瘡潰爛,汁水淋漓,可以用薄荷煎汁,頻繁塗抹即可痊癒。)

4. 甘松香

宣、理氣醒脾。

辛甘溫。芳香理諸氣。開脾郁。(時珍曰:少加入脾胃藥中、甚醒脾氣。)治風疳齒䘌。腳氣膝浮。(煎湯淋洗。)卒然心腹痛滿。(下惡氣。)味雖帶甘。畢竟辛香伐氣。挾虛者忌之。出松州、涼州、遼州等處。葉細如茅草。用根。(根極繁密、八月採之、作湯浴、令人身香。)

白話文:

性質辛辣甘甜,溫和。具有芳香氣味,能理順各種氣機。可以疏通脾胃鬱滯。(李時珍說:少許加入脾胃藥中,能很好地振奮脾氣。)治療因風寒引起的疳病、牙齦腫痛。腳氣、膝部浮腫。(煎湯淋洗。)突然發生的心腹疼痛和脹滿。(驅除下焦邪氣。)雖然味道帶有甘味,但畢竟是辛辣芳香,具有驅散氣滯的作用。體質虛弱的人不宜食用。產於松州、涼州、遼州等地。葉子細小如茅草。使用根部。(根部極其繁密,於八月採收,製成湯藥沐浴,能令人身體香潔。)

5. 山柰

俗作三柰。宣、溫中辟惡。

辛溫。暖中。闢瘴癘惡氣。治心腹冷痛。寒濕霍亂。風蟲牙疼。辛香伐氣。甚於甘松香。不宜輕服。產拂林國。今廣中亦栽之。根葉皆如生薑。與甘松良薑。俱入合諸香用。

白話文:

辛辣溫熱。溫暖腸胃。消除瘴氣和邪氣。治療心腹疼痛,寒濕引起的霍亂,風蟲牙痛。辛辣香氣可以去除氣味,比甘松香更有效。不宜輕易服用。原產於拂林國,現在廣州地區也有種植。根和葉子都像生薑。與甘松和良薑一起,作為香料使用。

6. 奶酣草

宣、溫中辟惡。

辛溫。芳香暖中。辟惡。去臭氣。止霍亂吐瀉。忌同上。尖葉大如指甲。有枝梗。夏月開細紫花成簇。結子亦細。今人俱盆內種之。婦女摘其頭以插發。

白話文:

辛辣溫和。芳香溫暖腹中。驅除邪氣。去除臭味。止霍亂嘔吐腹瀉。忌諱與上述陰冷之物同用。葉子尖銳,大如指甲。有莖葉。夏季開朵細小的紫色花,成簇開放。果實也很小。如今人們都盆栽種植它。婦女摘下它的花頭插在髮髻上。

7. 茉莉花

辛熱。主治、蒸油取液。作面脂。頭澤長髮。潤燥香肌。亦入茗湯。以其無毒也。

白話文:

辛溫。主要用途:用蒸油的方法提取液體。製成面膜。讓頭髮烏黑亮麗,滋潤肌膚。也可以加入茶湯中飲用。因為它無毒。

根、辛熱有毒。主治、以酒磨一寸。服則昏迷。一日乃醒。二寸二日。三寸三日。凡跌損。骨節脫臼。接骨者用此。則不知痛也。茉莉原出波斯。移植南海。今中華俱栽蒔之。臺灣所栽者最佳。福州者次之。贛州者又次之。

白話文:

茉莉花的根部性熱,帶有毒性。用於治病時,用酒研磨一寸長。食用後會令人昏迷,一天後甦醒。研磨兩寸長則昏迷兩天,三寸長則昏迷三天。凡是跌傷、骨節脫臼的人,接骨師使用此藥,則不會感到疼痛。

茉莉花原產於波斯,後來移植到南海。如今在中國廣泛種植。其中以臺灣所種植的品質最佳,其次是福州種植的,再次是贛州種植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