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儀洛

《本草從新》~ 卷二 草部 (6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草部 (6)

1. 白芷

宣、發表、祛風燥濕。

色白味辛。行手陽明庚金。(大腸。)性溫氣厚,行足陽明戊土。(胃。)芳香上達。入手太陰辛金。(肺。)故主治不離三經。通竅發汗。除濕散風。治頭目昏痛。(陽明之脈縈於面、故治頭面諸疾、楊吉老方、白芷湯泡四五遍、蜜丸彈子大、名都梁丸、每服一丸、荊芥點臘茶嚼下。)眉稜骨痛。

白話文:

白芷是一種白色的中藥,味道辛辣。歸屬於手陽明經,五行屬金。(大腸。)性質溫和,氣味濃烈,歸屬於足陽明經,五行屬土。(胃。)氣味芳香,能上達頭部。歸屬於手太陰經,五行屬金。(肺。)因此,白芷的主要功效離不開這三個經絡。

白芷具有疏通竅道、發汗、除濕、散風的作用。可以治療頭目昏痛。(陽明經脈環繞臉部,因此可以治療頭面部疾病。楊吉老方中,白芷湯浸泡四五次,製成蜜丸,如彈子大小,名為都梁丸,每次服用一丸,用荊芥點臘茶送服。)此外,白芷還能緩解眉稜骨疼痛。

(風熱與痰、同酒浸黃芩為末、茶下。)牙痛。(上齦屬足陽明、下齦屬手陽明、二經風熱。)鼻淵。(肺主鼻、風熱乘肺、上爍於腦、故鼻多濁涕而淵、經曰:腦滲為涕、宜同細辛辛夷治之。)目癢淚出面皯。(干去聲、面黑氣。)瘢疵。(可作面脂。)皮膚燥癢。三經風熱之病。

白話文:

**風熱和痰:**用黃岑泡在酒裡搗成粉末,加茶水送服。用於牙痛。(上顎牙齦屬於足陽明經,下顎牙齦屬於手陽明經,兩條經絡有風熱。)

鼻炎: 肺主管鼻子,風熱侵襲肺部,上攻腦部,因此鼻子會流出混濁的鼻涕而鼻塞不通。經書記載:「腦部液體滲漏會形成鼻涕。」應加入細辛和辛夷一起治療。

眼睛發癢流淚,面部發黑發暗: 風熱侵襲三條經絡所致。

疤痕: 可以做成面霜。

皮膚乾燥發癢: 風熱侵襲三條經絡所致。

及血崩血閉。腸風痔瘻。癰疽瘡瘍。三經濕熱之病。活血排膿。(腸有敗膿血、淋露腥穢、致臍腹冷痛、須以此排之。)生肌止痛。解砒毒、蛇傷。(先以繩扎傷處、酒調下白芷末五錢、種白芷、能闢蛇。)又治產後傷風。諸種頭痛。

白話文:

及血崩血閉。腸道脹氣、痔瘡、瘻管。癰疽、瘡瘍。三焦濕熱之病。活血排膿。(腸道有敗膿血、腥穢淋漓,致臍腹冷痛,須以此方排之。)生肌止痛。解砒毒、蛇傷。(先以繩子紮住傷口,用酒調和白芷末五錢服用,種白芷,能驅避蛇毒。)又治療產後傷風。各種頭痛。

(自魚尾上攻、血虛頭痛、多在日晚、宜四物加辛芷、氣虛頭痛、多在清晨、宜芎藁倍參耆、劉松石保壽堂經驗方、治偏正頭風、白芷川芎各三錢、搽牛腦上、加酒頓熟、熱食盡醉、其病如失。)燥能耗血。散能損氣。有虛火者勿用。癰疽已潰。宜漸減去。色白氣香者佳。(名官白芷、不香者名水白芷。

白話文:

從魚尾骨向上蔓延的頭痛,屬於血虛導致的頭痛,常發生在傍晚。

治療方法:適合使用四物湯加上辛芷。

氣虛導致的頭痛,常發生在清晨。

治療方法:適合使用芎藁倍參耆湯。

劉松石保壽堂的經驗方,治療偏正頭風。

用白芷、川芎各三錢,抹在牛腦上,加入酒後加熱至熟,趁熱全部吃完,大量飲酒後入睡,病情會像消失了一樣。

燥性藥物會消耗血液,散氣藥物會損傷氣血。如果有虛火,不要使用。

癰疽已經潰爛,應逐漸減少使用量。

氣味清香、顏色白的藥材品質好。

(註:「名官白芷」是不香的白芷,而「水白芷」則是香的白芷。)

)不堪用。微焙。當歸為使。惡旋覆花

2. 藁本

宣、去風寒濕。

辛溫雄壯。為太陽經風藥。(膀胱。)寒鬱本經。頭痛連腦者。必用之。(凡巔頂痛、宜藁本防風、酒炒升柴。)治督脈為病。脊強而厥。(督脈並太陽經、貫脊、又能下行去濕。治婦人疝瘕。陰寒腫痛。腹中急痛。(皆太陽經寒濕、胃風泄瀉。夏英公病泄、醫以虛治、不效、霍翁曰:此風客於胃也、飲以藁本湯而愈、蓋藁本能除風濕耳。)粉刺酒齄。

白話文:

藁本性味辛溫,藥性雄壯。主要用於治療太陽經絡因風邪引起的疾病。(膀胱經絡。)適合用於太陽經絡寒氣鬱結的頭痛連腦的症狀。(凡是頭頂疼痛,應當使用藁本、防風,用酒炒升麻。)治療督脈疾病。表現為脊椎強直而厥逆。(督脈與太陽經絡相並行,貫通脊椎,還能向下行使,去除濕氣。治療婦人疝氣、腫痛。腹部急痛。(以上症狀均為太陽經絡寒濕,胃部受風導致腹瀉。夏英公患有腹瀉,醫生用虛弱的藥物治療,無效,霍翁說:這是風邪侵襲胃部,用藁本湯治療後就痊癒了。這是因為藁本能去除風濕。)去粉刺、口氣難聞。

白芷、作面脂良。)按頭痛挾內熱及傷寒。發於春夏。陽證頭痛。不宜進也。根紫色。似芎藭而輕虛。氣香味麻。惡䕡茹。(小兒疥癬、藁本煎湯浴、並浣衣。)

白話文:

和白芷一起製成面霜效果很好。)說明是內熱伴隨頭痛或傷寒引起的頭痛。發病於春夏。陽證頭痛。不適合服用。根部呈紫色。形狀似當歸而質地較輕。氣味辛香,與茹草不相容。(小兒疥瘡,用藁本煎湯洗澡,並用來洗衣服。)

3. 香薷

宣通利濕、消暑退熱。

辛散皮膚之蒸熱。溫解心腹之凝結。屬金水而主肺。為清暑之主藥。肺氣清。則小便行而熱降。(暑必兼濕、治暑必兼利濕、若無濕、但為乾熱、非暑也。)治嘔逆水腫。(熬膏服、小便利則消。)腳氣口氣。(煎湯含漱。)單服治霍亂轉筋。香薷乃夏月解表之品。無表邪者戒之。

白話文:

香薷可以發散皮膚的熱氣,溫暖並化解心腹的積結。它屬於金水類,主治肺部疾病,是清熱解暑的主方藥。肺氣通暢,小便就能順利排出,熱氣就能退散。(暑氣必然伴隨著濕氣,治療暑氣必須同時利濕。如果沒有濕氣,只是乾熱,那就不算是暑氣。)治療嘔吐逆氣、水腫。(熬成膏狀服用,小便通暢就能消腫。)治療腳氣、口氣。(煎成湯液漱口。)單獨服用可以治療霍亂和抽筋。香薷是夏季祛除體表風邪的藥物,沒有體表邪氣的患者不要服用。

(其性溫熱、陰暑宜用以溫散、若陽暑、則宜清涼、誤服之、反成大害、時珍曰:有處高堂大廈、納涼太過、飲冷太多、陽氣為陰邪所遏、反中入內、遂病頭痛惡寒、煩躁口渴、吐瀉霍亂、宜用之以發越陽氣、散邪和脾則愈、若飲食不節、勞役作喪之人、傷暑、汗出如雨、煩躁喘促、或瀉或吐者、乃內傷之證、宜用清暑益氣湯人參白虎湯之類、以瀉火益元、若用香薷、是重虛其表、而益之熱矣。今人謂能解暑、概用代茶、是開門揖盜也。

白話文:

它的藥性溫熱,陰暑時可用來散寒,若陽暑,則宜清涼。誤服會導致嚴重後果。李時珍說:有一些人在高大建築中納涼過度,喝太多冷飲,陽氣被陰寒之邪抑制,反而侵入體內,導致頭痛惡寒、煩躁口渴、嘔吐腹瀉等。此時應使用它來發揮陽氣,散邪和脾,才能治癒。若因飲食不節制、勞累過度而傷暑,出汗如雨、煩躁氣促,或腹瀉或嘔吐,則屬於內傷,宜用清暑益氣湯、人參白虎湯等,以瀉火益氣。若使用香薷,會加重表虛,反而助熱。現代人認為它能解暑,很多人用它沖茶,但這無異於「引狼入室」。

)陳者良。宜冷服。(經所謂治溫以清涼而行之也、熱服作瀉。小兒發遲、陳者二兩、水一盞、煎汁三分、入豬脂半兩和塗、白禿慘痛、加胡粉和塗。)

白話文:

陳年的薑,效果更好。宜冷服。(醫書上說治療溫病應以清涼來施行,熱服就會瀉下。小兒頭髮長得遲,陳薑二兩,水一碗,煎成三分之一的藥液,加入豬脂半兩調勻塗抹,白禿發痛,再加粉末狀的蛤蠣殼調勻塗抹。)

4. 荊芥

一名假蘇。輕宣發表、祛風理血。

辛苦而溫。芳香而散。入肝經氣分。兼行血分。其性升浮。能發汗。散風濕。利咽喉。清頭目。治傷寒頭痛。中風口噤。身強項直。口面喎斜。目中黑花。其氣溫散。能助脾消食。(氣香入脾。)通利血脈。治吐衄腸風。崩中血痢。產風血暈。(產後去血過多、腹內空虛、則自生風、故常有崩暈之患、不待外風襲之也、荊芥最能散血中之風、華佗愈風散、荊芥三錢、微焙為末、豆淋酒調服、或童便服、諸家云甚效。)瘰癧瘡腫。

白話文:

荊芥性溫辛,芳香四散,歸入肝經氣分,兼行血分。其性質升浮,能發汗,散風濕,利咽喉,清頭目。用於治療傷寒頭痛,中風口噤,身強項直,口面喎斜,目中黑花。其氣溫散,能幫助脾胃消食(芳香入脾),通利血脈。用於治療吐血、鼻衄、腸風、崩中、血痢、產後風血暈(產後失血過多,腹內空虛,容易生風,常有崩暈之患,不一定要外風襲擊)。也可用於治療瘰癧、瘡腫。

清熱散瘀。破結解毒。(結散熱清、則血涼而毒解。)為風病血病。瘡家聖藥。(功本治風、又兼治血者、以其入風木之臟、即是藏血之地也。)今人但遇風證。概用荊防。此流氣散之相沿耳。不知唯風在皮裡膜外者宜之。若風入骨肉者。須防風。不得混用。連穗用。(穗在於巔、故善升發。

白話文:

清熱活血。化解淤結,解毒消散。(清熱化解淤結,血涼了毒就能消散。 )主要用於風病和血病。是治療瘡瘍的良藥。(其作用主要是治療風疾,兼治血病,因為其作用於藏風木的內臟,也就是藏血的地方。)現在的人一遇到風證,就用荊防。這是因為流傳下來的習慣罷了。其實只有風在皮肉表層的時候才適合用它。但如果風已經入骨入肉,就必須用防風。不能混用。只用穗子。(穗在植物的頂端,所以具有良好的升發作用。

)治血。炒黑用。(凡血藥、用山梔乾薑地榆棕櫚五靈脂等、皆應炒黑者、以黑勝紅也。)反魚、蟹、河豚、驢肉。

白話文:

用荷葉治療血癥,需要先炒黑後使用。(所有治療血癥的藥物,例如山梔、乾薑、地榆、棕櫚、五靈脂等,都應先炒黑使用,這是因為黑色勝過紅色。)與魚、蟹、河豚、驢肉相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