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儀洛

《本草從新》~ 卷一 草部 (1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一 草部 (13)

1. 地榆

澀、止血。

苦酸微寒,性沉而澀。(收汗止血、皆酸斂之功。)入下焦。除血熱。治吐衄崩中。腸風(血鮮者為腸風、隨感而見也、血瘀者為臟毒、積久而發也、糞前為近血、出腸胃、糞後為遠血、出肺肝。)血痢。(蘇頌本草圖經曰:古方斷下、多用之。)氣血虛寒。及初起者。禁用。似柳根。外黑裡紅。取上截。炒黑用。梢反行血。得發良。惡麥冬。

白話文:

味道澀,能止血。

味苦、酸,帶點微寒的性質,藥性往下沉且收澀。(能收斂汗液、止血,都是因為它有酸味、能收斂的功效。)主要作用於下焦。可以清除血中的熱邪。能治療吐血、流鼻血、婦女崩漏等出血症狀。也能治療腸風下血(如果是鮮紅的血,屬於腸風,多因外感而出現;如果是瘀血,則屬於臟毒,是積累很久才發作的;大便前出血是近血,出自腸胃;大便後出血是遠血,出自肺肝。)還可以治療血痢。(蘇頌在《本草圖經》中說:古代的藥方中,很多用它來治療下血的症狀。)如果是氣血虛寒,或者剛開始發病的人,禁用此藥。它的外觀像柳樹根,外表是黑色的,裡面是紅色的。取上截部位使用,炒黑後使用。樹梢部位反而有活血的作用。配上頭髮一起用,效果更好。不宜與麥冬一起使用。

2. 丹參

補心、去瘀生新。

氣平而降。味苦色赤。入心與包絡。破宿血。生新血。(瘀去、然後生新。)安生胎。(養血。)墮死胎。(去瘀。)調經脈。(風寒濕熱、襲傷營血、則經水不調、先期屬熱、後期屬寒、又有血虛、血瘀、氣滯、痰阻之不同、大抵婦人之病、首重調經、經調則百病散。)除煩熱。

功兼四物。(一味丹參散、功同四物湯。)為女科要藥。治冷熱勞。骨節痛。風痹不隨。(手足緩散、不隨人用、經曰:足受血而能步、掌受血而能握。)癥瘕。(症者有塊可徵、瘕者假也、移動聚散無常、須分別治。)血虛血瘀之候。又治目赤疝痛。瘡疥腫毒。排膿生肌。

養神定志。通利血脈。雖能補血。長於行血。無瘀。斟酌用之。畏鹹水。忌醋。反藜蘆。

白話文:

丹參,能補養心臟、去除瘀血並促進新血生成。

藥性平和且有下降的趨勢。味道苦澀,顏色是紅色的。主要作用於心臟和心包絡。它能破除體內舊有的瘀血,促進新血的生成。(必須先去除瘀血,才能產生新的血液。)它能安穩懷孕的胎兒。(因為它能滋養血液。)也能使死胎順利排出。(因為它能去除瘀血。)還能調理女性的月經。(如果風寒濕熱侵襲傷害營血,就會導致月經不調,月經提早來通常是體內有熱,月經延後則通常是體內有寒。此外,還有血虛、血瘀、氣滯、痰阻等不同的情況。大致上來說,婦女的疾病,首要之務就是調理月經,月經調順了,許多疾病自然就會消散。)丹參也能夠消除煩躁和發熱的症狀。

它的功效可以媲美四物湯。(單獨使用丹參就可以達到和四物湯相同的效果。)是婦科常用的重要藥物。它能治療因寒熱或勞累引起的疾病。還能治療骨節疼痛、風濕痹痛導致的肢體活動不靈活。(手腳無力,不聽使喚,古書說:腳部接受血液才能行走,手掌接受血液才能握持。)它也能治療腫塊。(腫塊明顯可見稱為「癥」,不明顯、移動不定則稱為「瘕」,必須仔細分辨後對症下藥。)能治療血虛或血瘀等情況。此外,丹參還能治療眼睛紅腫、疝氣疼痛、瘡疥腫毒,它具有排膿和促進傷口肌肉生長的功效。

丹參具有安神定志、通暢血脈的作用。雖然它能補血,但更擅長於活血化瘀。如果沒有瘀血的症狀,應該謹慎使用。使用丹參時,要避免接觸鹹水,忌諱與醋一同服用,並且不能和藜蘆這種藥材一起使用。

3. 元參

瀉無根之火、補陰。

苦鹹微寒。入肺腎二經。(景岳云:本草言其入腎、而不知其尤入肺臟也、元素曰:元參乃樞機之劑、管領諸氣上下、清肅而不濁、風藥中多用之、活人書、治傷寒陽毒汗下後、毒不散、心下懊憹、煩不得眠、心神顛倒欲絕者、俱用元參、以此論之、治胸中氤氳之氣、瀉無根浮游之火、當以元參為聖劑也。)除煩止渴。

降火滋陰。明目(為末、米泔煮羊肝、日日蘸食之、亦治赤脈貫瞳神。)解毒。利咽喉。(通肺氣。)通二便。下水氣、治頭痛。(火熱生風。)鼻瘡。(肺熱也、末塗、或以水浸軟、塞之。)瘰癧鼠瘻。(俱生搗敷、日三易。)發斑咽痛。頸下結核。急喉痹風。(以上皆肅清肺氣之功。

)癰疽疝氣。溫瘧遊風。潮熱骨蒸。(肺金為腎水之上源、肺金清、則腎水自生、故又能理癆。)脾虛泄瀉者忌。取青白者。(元參色本青白、其黑色、乃後來濕蒸之壞色、若收採時即曬乾、並不黑也。)蒸過再焙。勿犯銅器。惡黃耆、萸肉、薑、棗。反藜蘆。

白話文:

元參

能瀉掉沒有根源的虛火,並能滋補陰液。

味道苦鹹,性微寒。歸肺經和腎經。(張景岳說:本草書上說它入腎經,卻不知道它更主要進入肺臟。李杲說:元參是調節氣機的重要藥物,能統領全身氣機的升降,清肅而不混濁,很多治療風病的藥方都會用到它。《活人書》記載,治療傷寒病後,出現陽毒未散,心中煩悶不安、無法入睡、心神恍惚,甚至瀕臨死亡的狀況,都會用到元參。由此看來,治療胸中鬱悶之氣、瀉掉沒有根源的浮游之火,元參可以說是最好的藥。)能解除煩躁,止渴。

能降火滋陰。可以明目(將元參研成粉末,用米泔水煮羊肝,每天蘸著吃,也可以治療紅絲爬滿黑眼球的病症)。能解毒。可以利咽喉。(能疏通肺氣。)能通利大小便。可以去除體內的水濕之氣,治療頭痛(因為火熱產生風邪)。能治療鼻瘡(是肺熱引起的,將元參研成粉末塗抹,或用水浸泡軟後塞入鼻孔)。能治療瘰癧和鼠瘻(將新鮮的元參搗爛外敷,每天更換三次)。可以治療出疹、咽喉疼痛、頸部淋巴結腫大、急性喉痹和風邪(以上這些都是元參清肅肺氣的功效)。

還能治療癰疽、疝氣、溫瘧、遊走性疼痛、潮熱和骨蒸(肺金是腎水的源頭,肺金清淨,腎水自然生成,所以也能調理虛勞)。脾虛泄瀉的人忌用。選用青白色的元參(元參本來是青白色的,黑色的元參是後來因為濕熱蒸過而變壞的顏色。如果採收時就曬乾,就不會變黑)。蒸過之後再烘乾。不要接觸到銅製器皿。忌與黃耆、山茱萸、生薑、大棗同用。反藜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