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草從新》~ 卷一 草部 (12)
卷一 草部 (12)
1. 淫羊藿
補腎命門。
辛香甘溫。入肝腎。補命門。益精氣。堅筋骨。利小便。治絕陽不興。絕陰不產。冷風勞氣。四肢不仁。(手足麻木。)相火易動。遠之。一名仙靈脾。北部淫羊。一日百合。食此藿所致。故名。去枝。羊脂拌炒。山藥為使。得酒良。(牙齒虛痛、仙靈脾為粗末、煎湯頻漱、大效。)
白話文:
淫羊藿,可以補腎,特別是命門的火氣。
味道辛辣、氣味芳香,性味甘溫,歸肝經和腎經。它能補命門的火氣,增益精氣,強健筋骨,並有利尿的作用。可以治療男性陽痿不舉,以及女性不孕不育,也能改善因寒邪引起的氣虛乏力,以及手腳麻木的症狀。但因為它容易使相火妄動,所以要小心使用。
它又叫做仙靈脾,傳說北方的羊吃了這種草,一天能交配一百次,因此得名。使用時要去除枝梗,用羊脂拌炒過。可以搭配山藥一起使用,效果更好。如果配酒服用,效果更佳。 (對於牙齒虛痛,可以用仙靈脾磨成粗末,煎湯頻繁漱口,效果很好。)
2. 巴戟天
補腎祛風。
甘辛微溫。入腎經血分。強陰益精。治五勞七傷。散風濕。治風氣腳氣水腫。陰虛而相火熾者。忌服。根如連珠。擊破、中紫而鮮潔者。偽也。中雖紫。微有白糝粉色而理小暗者。
真也。蜀產佳。(山葎根似巴戟、但色白、人或醋煮以亂之。)去心。酒浸焙用。覆盆子為使。惡丹參。
白話文:
巴戟天
能夠補益腎臟、驅除風邪。
味道甘甜辛辣,藥性稍微溫和。歸屬於腎經和血分。可以強壯陰氣、增益精液。用來治療五勞七傷等虛損性疾病。還能疏散風濕、治療風氣、腳氣和水腫。若是陰虛火旺的人,則不宜服用。
巴戟天的根部形狀像一串串的珠子。如果敲破後,中間呈現紫色且顏色鮮豔潔淨,那就是偽造的。如果中間雖然是紫色的,但是帶有少許白色粉末狀的斑點,而且紋理稍微暗淡的,才是真的。其中以四川產的品質最佳。(山葎的根部外形與巴戟天相似,但顏色是白色的,有人會用醋煮過後混淆使用。)
使用時要去除中間的硬心,用酒浸泡後烘乾。可以搭配覆盆子一起使用,具有輔助加強藥效的作用。忌諱與丹參同時使用。
3. 瑣陽
補陽滑腸。
甘溫補陰。益精興陽。潤燥養筋。(強筋、故能興陽。)治痿弱。滑大腸。(便燥者啖之、可代蓯蓉、煮粥彌佳。)泄瀉及陽易舉而精不固者。忌之。鱗甲櫛比。狀類男陽。酥炙。
白話文:
瑣陽,它具有補陽氣和使腸道滑潤的作用。
性質甘甜溫和,能夠滋養陰液,增益精氣、振奮陽氣。同時,它也能夠潤澤乾燥、滋養筋骨(因為能強壯筋骨,所以能夠振奮陽氣)。可以用來治療痿軟無力的病症,也能使大腸滑利(對於大便乾燥的人,食用瑣陽可以代替肉蓯蓉,煮粥食用效果更好)。但對於容易腹瀉以及陽氣容易勃起卻精關不固的人,則不宜服用。瑣陽外形鱗片交錯排列,形狀類似男性的陽具。通常會以酥油炙烤後使用。
4. 肉蓯蓉
補腎命門、滑腸。
甘酸鹹溫。入腎經血分。補命門相火。滋潤五臟。益髓強筋。治五勞七傷。絕陽不興。絕陰不產。腰膝冷痛。峻補精血。(時珍曰:補而不峻、故有蓯蓉之號。)驟用恐妨心。滑大便。功用與瑣陽相仿。禁忌亦同。長大如臂。重至斤許。有松子鱗甲者良。酒浸一宿。刷去浮甲。
劈破。除內筋膜。酒蒸半日。又酥炙用。忌鐵。(蘇恭注唐本草曰:今人所用、多草蓯蓉、功力稍劣。)
白話文:
肉蓯蓉,主要功效是補腎中命門的火氣,同時能潤滑腸道。
它的味道是甘甜、酸澀、鹹,性溫和。主要作用於腎經的血分,能補益命門的相火,滋潤五臟,增益骨髓,強健筋骨。可以用來治療身體因過勞或情志損傷所導致的五勞七傷,以及男性陽痿不舉、女性不孕等問題,也能緩解腰膝冷痛。它能大力補益精血。(李時珍說:它補益卻不猛烈,所以有「蓯蓉」這個名稱。)但如果突然大量服用,可能會造成心悸,並使大便滑利。它的功效與鎖陽相似,禁忌也相同。好的肉蓯蓉長得像手臂一樣大,重量可達一斤左右,表面有像松子鱗片般的紋路。使用時,要先用酒浸泡一夜,然後刷去表面的鱗甲。
將其剖開,去除內部的筋膜,用酒蒸半天,再用酥油炙烤後使用。忌用鐵器處理。(蘇恭註解唐本草時說:現在人們使用的,大多是草蓯蓉,功效稍遜。)
5. 白芨
澀、補肺、化瘀生新。
苦辛而平。性澀而收。得秋金之令。入肺止吐血。(摘元去、試血法、吐水內浮者肺血也、沉者肝血也、半浮沉者心血也、各隨所見、以羊肺肝心、蘸白芨末、日日服之、佳。)肺損者。能復生之。(以有形生有形也、人之五臟、惟肺葉損壞者、可以復生。)治跌打折骨。(酒服二錢。
)湯火灼傷。(油調末敷。)惡瘡癰腫。敗疽死肌。去腐。逐瘀。生新。除面上皯皰。(皯音干、去聲、面黑氣、疱音炮、面瘡也。)塗手足皸裂。令人肌滑。紫石英為使。畏杏仁。反烏頭。(重舌、鵝口、為末、乳汁調、塗足心。)
白話文:
白芨,味道苦澀且帶點辛味,藥性平和。它的性質是收斂固澀的,因為在秋天金氣旺盛時採收,所以能入肺經,可以用來止咳、止吐血。(去掉白芨的根莖頭部,可以用試血的方法,吐出的血如果浮在水面上,是肺部的血;沉在水底,是肝部的血;一半浮一半沉,是心部的血。可以根據血的樣子,用羊肺、羊肝、羊心,沾上白芨粉末,每天服用,效果很好。)肺部損傷的人,能夠幫助肺部組織再生。(因為白芨是有形的藥材,所以能夠幫助有形的器官再生。人的五臟之中,只有肺部的葉片損傷後,可以透過藥物再生。)能治療跌打損傷和骨折。(用酒沖服二錢白芨粉末。)對於燙傷、火傷,可以用油調和白芨粉末外敷。對於惡性瘡瘍、癰腫、壞死的肌肉,可以去除腐肉,消除瘀血,促進新肉生長。可以去除臉上的黑斑和痘痘。(黑斑指的是臉上黑色的氣,痘痘指的是臉上的瘡。)可以用來塗抹手腳的皸裂,可以使皮膚變得光滑。紫石英可以輔助白芨的藥效。要避免與杏仁同時使用,而且會與烏頭的藥性相剋。(對於重舌、鵝口瘡等病症,將白芨磨成粉末,用乳汁調和後塗在腳底。)
6. 三七
一名山漆瀉、散瘀定痛。
甘苦微溫。散血定痛。治吐血衄血。血痢血崩。目赤癰腫。(醋磨塗、即散、已破者、為末摻之。)為金瘡杖瘡要藥。(杖時先服一二錢、則血不衝心、杖後敷之、去瘀消腫、易愈、大抵陽明厥陰血分之藥、故治血病。)能損新血。無瘀者勿用。從廣西山洞來者。略似白芨。
長者如老幹地黃。有節。味微甘。頗似人參。以末摻豬血中。血化為水者真。(又有一種、葉似菊艾而勁厚、有歧尖、莖有赤稜、夏秋開黃花、蕊如金絲、盤紐可愛、而氣不香、根大如牛蒡、味甘、極易繁衍、云是三七、治金瘡折傷血病、甚效、與南中來者不同。)
白話文:
三七,又名山漆瀉,具有散瘀血、止痛的功效。
味道甘苦,性微溫。能散瘀血、止痛,治療吐血、流鼻血、血痢、血崩,以及眼睛紅腫、癰瘡腫痛。(用醋磨成汁塗抹,就能消散腫痛;如果瘡瘍已破,則將三七磨成粉末撒在上面。)是治療外傷和杖傷的重要藥物。(在受杖打前先服用一到二錢的三七,可以避免血氣上衝心臟;受杖打後再敷上三七,能去除瘀血、消腫,容易痊癒。大體來說,三七是作用於陽明經和厥陰經血分的藥物,所以能治療各種血病。)它會損傷新生的血液,沒有瘀血的人不要使用。從廣西山洞來的三七,外形略像白芨。
長得像老幹地黃,有節,味道微甜,頗像人參。把三七粉末摻到豬血中,如果豬血化成水,就是真品。(另外還有一種三七,葉子像菊花或艾草,但較為粗硬,葉尖有分叉,莖有紅色的稜角,夏秋時開黃色花朵,花蕊像金絲一樣盤繞,很可愛,但沒有香味。根部像牛蒡一樣大,味道甘甜,極易繁殖,據說也是三七,治療外傷骨折和血病非常有效,和從南方來的三七不同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