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草從新》~ 卷十七 蟲魚鱗介部 (9)
卷十七 蟲魚鱗介部 (9)
1. 鰣魚
補虛勞。
甘平。補虛勞。(寧源食鑑本草云:蒸下油,以瓶埋地中,取塗湯火傷,甚效;初夏時有,余月則無,故名。袁達禽蟲述云:鰣魚罥綱而不動,護其鱗也;不宜烹煮,唯以筍、莧、芹、荻之屬,連鱗蒸食乃佳。其鱗與他魚不同,石灰水浸過,曬乾,層層起之,以作女人花鈿,甚良。)
白話文:
鰣魚,性味甘甜平和,可以補虛勞。
(《寧源食鑑本草》說:將鰣魚蒸出的魚油,用瓶子埋在地下,取出塗抹在燙傷或火傷的部位,效果很好。鰣魚在初夏時才有,其他月份就沒有了,因此得名。袁達的《禽蟲述》提到:鰣魚被漁網纏住也不會掙扎,是因為要保護自己的魚鱗。鰣魚不適合用烹煮的方式料理,最好是用竹筍、莧菜、芹菜、蘆荻等食材,連著魚鱗一起蒸來吃才美味。它的魚鱗和其他魚不同,用石灰水浸泡過後曬乾,會一層層剝落,可以拿來做女人的花鈿,非常適合。)
2. 鯧魚
補益氣方。
甘平。益氣力。令人肥健。(子有毒、食之令人利下。)
白話文:
鯧魚,性味甘甜平和。可以補養氣力,使人身體變得肥壯健康。(魚卵有毒,食用會導致腹瀉。)
3. 鯽魚
補土和胃。
甘溫。諸魚屬火。獨鯽屬土。土能制水。故有和胃、實腸、行水之功。(作鱠食、治腳氣及上氣。)忌麥冬、芥菜、沙糖、豬肝。子、調中。益肝氣。(凡青魚鯽魚子、皆去目中障翳。)
白話文:
鯽魚,能補養脾胃,調和腸胃功能。
味道甘甜溫和。一般的魚類都屬性為火,只有鯽魚屬性為土。土能剋制水,因此鯽魚有調和脾胃、增強腸胃功能、幫助身體排水的功效。(可以用來做魚膾食用,可以治療腳氣和呼吸不順等症狀。)食用鯽魚時,應該避免同時食用麥冬、芥菜、砂糖和豬肝。鯽魚的魚卵,可以調養身體,增強肝臟機能。(凡是青魚和鯽魚的魚卵,都能夠去除眼睛的障礙。)
4. 魴魚
一名鯿魚。調胃利腸。
甘溫。調胃氣。利五臟。和芥食之。能助肺氣。去胃風消穀。作鱠食之。助脾氣。令人能食。作羹臛食。宜人。疳痢人勿食。
白話文:
魴魚,也叫做鯿魚。它能調理腸胃,使腸道通暢。
味道甘甜性溫和,可以調理胃氣,使五臟機能順暢。和芥末一起吃,能幫助肺部機能,去除胃部的風邪,幫助消化。將魚肉切成生魚片食用,能幫助脾臟的機能,讓人增加食慾。將魚煮成羹湯食用,對身體很好。但是,患有疳積或痢疾的人不宜食用。
5. 鱠殘魚
一名銀魚。
甘平。作羹食。寬中健胃。
白話文:
這種魚又叫銀魚。
味道甘甜平和。可以用來煮湯食用。有寬暢胸腹、健壯脾胃的功效。
6. 金魚
甘鹹平。治久痢及噤口痢。以上有鱗類。
白話文:
味甘、味鹹,性平。可以治療長期的痢疾以及無法進食的痢疾。以上所說的是指有鱗片的魚類。
7. 鱧魚
通、利水、祛風。
甘寒,祛風下水。療五痔,治濕痹,利大小腸。治妊娠有水氣。
膽:凡膽皆苦,獨鱧魚帶甘。喉痹將死者,點入即瘥。病深者,水調灌之。
俗名烏魚,即七星魚。(首有七星、夜朝北斗,道家謂之水厭,雁為天厭,犬為地厭。真西山衛生歌云:「雁行有序犬有義,黑魚拱北知臣禮,人無禮義反食之,天地鬼神皆不喜。」心鏡云:「鱧魚一斤以上,和冬瓜蔥白作羹,治十種水氣。」)
白話文:
鱧魚,性味甘甜且寒涼,具有疏通、利尿、祛風的功效。
它能祛除風邪、排除體內多餘水分,可用於治療痔瘡,以及因濕氣引起的關節疼痛。同時,它也能促進大小腸的蠕動,幫助排便。對於懷孕期間出現水腫的婦女也有療效。
鱧魚的膽雖然和其他魚膽一樣都是苦的,但唯獨鱧魚的膽帶有甘味。如果喉嚨腫痛到快要窒息的人,將鱧魚膽汁滴入喉嚨即可痊癒;若病情較深,則可將膽汁用水調開後灌入。
俗稱烏魚,又名七星魚(頭部有七個星點,夜晚會朝向北斗星,道家稱之為水厭;雁為天厭,犬為地厭。真西山衛生歌說:雁飛行有秩序,犬有忠義,而黑魚(指鱧魚)朝向北方,知道為臣的禮節。如果人沒有禮義反而吃牠,天地鬼神都會不喜歡。心鏡中說:一斤以上的鱧魚,搭配冬瓜和蔥白煮湯,可以治療各種水腫。)
8. 鰻鱺
補虛殺蟲。
甘平。去風殺蟲。(蟲由風生、故風字從蟲。)治骨蒸勞瘵。濕痹風瘙。陰戶蝕癢。補虛損。其骨燒煙。蚊化為水。熏竹木。闢蛀蟲。置衣箱。闢諸蠹。海鰻鱺、功用相同。血、瘡疹入眼。以少許點之。
白話文:
鰻鱺,具有補養虛弱和殺滅寄生蟲的功效。
味道甘甜平和。能夠祛除風邪、殺滅寄生蟲。(寄生蟲的產生與風邪有關,所以「風」字有「蟲」字旁。)可以治療骨蒸勞熱病,濕痺引起的風癢,以及女性陰部潰爛搔癢。能夠補養身體的虧損虛弱。將其骨頭燒成煙,可以讓蚊子化成水。用煙熏竹木器具,可以驅除蛀蟲。將其放入衣箱中,可以防止各種蠹蟲。海鰻鱺的功效與之相同。鰻鱺的血,如果眼睛長了瘡疹,可以用少量點在眼睛上。
9. 鱔魚
宣,去風。
甘,大溫。補五臟,除風濕。尾血,療口眼喎斜。(少和麝,左喎塗右,右喎塗左,正即洗去。)滴耳治耳痛,滴鼻治鼻衄,點目治痘後生翳。(時珍曰:鱔善穿穴,與蛇同性,故能走經絡,療風邪及諸竅之病。風中血脈,用血主之,從其類也。)頭,治百蟲入耳。(燒研,綿裹塞之。)
白話文:
鱔魚,味道甘甜且性溫,能補益五臟,去除風濕。鱔魚尾部的血,可以治療口眼歪斜。(使用時,可以少量與麝香混合,左邊歪斜就塗在右邊,右邊歪斜就塗在左邊,等到恢復正常就洗去。)鱔魚血滴入耳朵可以治療耳痛,滴入鼻子可以治療流鼻血,點入眼睛可以治療痘瘡後產生的眼翳。(李時珍說:鱔魚善於鑽洞,跟蛇的性質相同,所以能夠運行於經絡,治療風邪以及各個孔竅的疾病。風邪侵入血脈,就用它的血來治療,這是依照同類相應的原理。)鱔魚頭,可以治療各種蟲子進入耳朵。(將鱔魚頭燒過磨成粉末,用棉花包著塞入耳朵。)
10. 鰍魚
俗名泥鰍。調中益氣。
甘平。暖中益氣。醒酒。解消渴。同米粉煮羹食。調中收痔。煮食。療陽事不起。
白話文:
俗名叫做泥鰍。可以調理脾胃,補益氣力。
味甘性平。能溫暖脾胃,補益氣力。還能解酒、消除口渴。跟米粉一起煮成羹食用,可以調理脾胃,收斂痔瘡。煮來吃,可以治療男性性功能障礙。
11. 海螵蛸
一名烏賊骨,宣、通血脈、祛寒濕。
咸走血,溫和血,入肝腎血分。通血脈,祛寒濕,治血枯。(內經:血枯治之以烏鰂骨。)止吐衄,腸風崩漏,澀久虛瀉痢,腹痛環臍,陰蝕腫痛。(燒末酒服。)瘧證疳蟲,目翳淚出,聤耳出膿。(性能燥膿收水,為末,加麝少許,摻入。)厥陰、少陰(肝、腎)經病。
肉,酸平,益氣,強志益人,通月經。出東海,亦名墨魚。(腹中有墨,書字逾年乃滅,常吐黑水,自罩其身,捕者即於水黑處取之。)取骨,魚滷浸,炙黃。惡附子、白芨、白蘞。能淡鹽。(舌腫出血如泉,蒲黃等分,為細末,塗之;跌破出血,烏賊骨末敷。)
白話文:
海螵蛸,又名烏賊骨。它能疏通血脈,驅除體內寒濕。
味道鹹,能作用於血液。性溫和,也能調和血液。主要進入肝、腎的血分,可以疏通血脈,祛除寒濕,治療血虛枯竭。(《內經》說,血枯可以用烏賊骨來治療。)還可以止吐血、流鼻血,治療腸風、崩漏,收斂久虛的腹瀉痢疾,治療腹部繞著肚臍的疼痛,以及陰部潰爛腫痛。(將烏賊骨燒成末,用酒送服。)還可以治療瘧疾、疳積引起的蟲症、眼生翳障、多淚,以及耳道流膿。(因為它能乾燥膿液、收斂水分,將它磨成粉末,加入少許麝香,撒入患處即可。)適用於厥陰、少陰(即肝、腎)經脈的疾病。
烏賊肉,味酸性平,能補益氣血,使人意志堅強,增進體力,並能疏通月經。產於東海,又名墨魚。(腹內有墨汁,寫字過一年才會消失。常會吐出黑色液體,自己遮蔽身體。捕撈的人,就在水黑的地方捕撈。)取其骨入藥,用魚滷浸泡後,再烤黃。忌與附子、白芨、白蘞同用。能減輕鹽味。(舌頭腫脹出血如泉湧,可用蒲黃和烏賊骨等份磨成細末塗抹;跌打損傷出血,可用烏賊骨末敷上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