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草從新》~ 卷十七 蟲魚鱗介部 (8)
卷十七 蟲魚鱗介部 (8)
1. 鱤魚
溫中止嘔。
甘平。食之已嘔。暖中益胃。一名鰥魚。(其性獨行、故曰鰥、詩云:其魚魴鰥是也。)一名䱤魚。(健而難取、吞啖同類、池中有此、不能畜魚、東山經云:姑兒之水多鱤魚、是也。)
白話文:
鱤魚,性味溫和,可以停止嘔吐。
味道甘甜平和。食用它可以止住嘔吐,溫暖脾胃,增強消化功能。它又被稱為「鰥魚」(因為它獨來獨往,所以稱為「鰥」,詩經也說:「那魚是魴魚和鰥魚。」)。也叫做「䱤魚」(它非常強壯難以捕獲,會吞食同類,池塘裡有這種魚,就無法養其他魚,山海經裡東山經說:「姑兒的水裡有很多鱤魚。」也是指這種魚。)
2. 嘉魚
補腎治勞。
甘溫。治腎虛消渴。勞瘦虛損。一名鮇魚。(音未)一名丙穴魚。(嘉魚乃乳穴中小魚、常食乳水、所以益人、任昉益州記云:嘉魚、二三月隨水出丙穴、八九月逆水入丙穴、范成大虞衡志云:嘉魚狀如鰣而多脂、味極美、杜甫詩云:魚知丙穴由來美、是也。)
白話文:
嘉魚具有補腎、治療勞損的功效。
味道甘甜溫和。可以用來治療腎虛引起的消渴症(糖尿病),以及因勞累過度導致的消瘦、虛弱等症狀。它又被稱為鮇魚(發音為「未」),也叫做丙穴魚。嘉魚是乳穴中生長的小魚,因為經常食用乳水,所以對人有益。任昉的《益州記》記載:「嘉魚在二三月時會隨著水流從丙穴出來,到了八九月又會逆流回到丙穴。」范成大的《虞衡志》則說:「嘉魚形狀像鰣魚,但油脂更多,味道非常鮮美。」杜甫的詩句「魚知丙穴由來美」,說的就是這種魚。
3. 鯔魚
開胃。
甘平。開胃、利五臟、肥健人。與百藥無忌。
白話文:
味道甘甜平和,能夠開胃,對五臟有益,可以使人身體肥壯健康。和各種藥物一起使用,沒有禁忌。
4. 石首魚
補、調胃。
甘平。開胃益氣。(合蓴菜作羹良。)白鯗、主中惡。消宿食。炙食。能消瓜成水。治暴下痢。及卒腹脹不消。(陸文量菽園雜記云:痢疾最忌油膩生冷、惟白鯗宜食、此說與本草主下痢相合、蓋鯗飲鹹水、而性不熱、且無脂不膩、故無熱中之患、而消食理腸胃也、時珍曰:鯗能養人、人恆想之、故字從養、羅願云:諸魚薧干皆為鯗、其美不及石首、故獨得專稱白鯗、若露風則變紅色、失味也。)魚鰾、暖精種子。
首中有石。故名。又名江魚、黃花魚。(甜瓜生者、用石首鯗骨插蒂上、一夜便熟、勒鯗骨亦然。)
白話文:
石首魚,具有補益和調理腸胃的功效。
味道甘甜平和,能夠開胃、增進氣力。(和蓴菜一起煮成羹湯效果很好。)曬乾的白鯗,可以治療突然發生的中風症狀、消除積滯的食物、烤過再吃,能幫助消化吃下過多的瓜果導致的水分積聚、治療突然發生的腹瀉以及肚子突然脹氣消化不良。(陸文量的《菽園雜記》中說:拉肚子最忌諱油膩和生冷的食物,只有白鯗適合食用,這種說法和本草綱目中說的治療腹瀉功效一致,大概是因為鯗魚用鹽水醃製,性質不熱,而且沒有油脂不油膩,所以沒有吃了容易上火的顧慮,還能幫助消化、調理腸胃。李時珍說:鯗魚能滋養人,人們常常想吃它,所以這個字的部首是「養」。羅願說:各種魚曬乾後都叫鯗,但沒有能比得上石首魚的美味,所以只有石首魚可以單獨被稱為白鯗。如果暴露在風中就會變成紅色,失去原有的味道。)魚鰾,可以溫暖精氣,幫助生育。
石首魚頭部有石頭狀的骨頭,所以因此得名。又叫做江魚、黃花魚。(生的甜瓜,用石首魚曬乾的骨頭插在瓜蒂上,一個晚上就會變熟,用魚骨來勒瓜也是一樣的效果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