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草從新》~ 卷十七 蟲魚鱗介部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七 蟲魚鱗介部 (3)

1. 蟲白蠟

生肌長肉。

甘溫。生肌止血,定痛補虛,續筋接骨。(丹溪曰:白蠟屬金、受收斂堅強之氣、為外科要藥、與合歡皮同入長肌肉膏中用之、神效。)蟲食冬青樹汁。久而化為白脂。黏敷樹枝。至秋刮取。以水煮溶。濾置冷水中。則凝聚成塊。(人以和油澆燭、大勝蜜蠟。唐宋以前、澆燭入藥所用白蠟、皆蜜白蠟也、此蟲白蠟、則自元以來人知之、今則為日用物矣。頭上禿瘡、白蠟頻塗、勿令日曬、久則自然生髮。

白話文:

能夠促進肌肉生長。

味甘性溫。可以促進肌肉生長、止血、止痛、補虛、接續筋骨。(朱丹溪說:白蠟屬金,具有收斂堅固的特性,是外科常用的重要藥材,和合歡皮一起加入長肌肉的藥膏中使用,效果極佳。)是蟲吃了冬青樹的汁液,時間久了就變成白色的油脂,黏附在樹枝上。到秋天刮取下來,用水煮融化,過濾後放入冷水中,就會凝結成塊。(人們用它和油混合製作蠟燭,比蜜蠟好很多。唐宋以前,製作蠟燭和入藥使用的白蠟,都是蜜白蠟,這種蟲白蠟,是從元朝開始才被人們認識,現在已經是日常用品了。頭上長禿瘡,頻繁塗抹白蠟,不要讓太陽曬到,時間久了自然就會長出頭髮。)

2. 五倍子

一名文蛤。澀,斂肺。

酸澀能斂肺,鹹寒能降火。生津化痰,止嗽止血,斂汗。(鄭贊寰曰:焙研極細,以自己漱口水,調敷臍上,治盜汗如神。)解酒,療消渴泄痢,瘡癬五痔,下血脫肛,膿水濕爛,子腸墜下,散熱毒,消目腫。(煎水洗之。)斂瘡口。(熱散瘡口自斂。)其色黑,能染須。

(丹溪曰:倍子屬金與水,噙之,善收頑痰,解熱毒,黃昏咳嗽,乃火浮入肺,不宜用涼藥,宜五味五倍,斂而降之。婁全善《醫學綱目》云:王元珪虛而滑精,屢與加味四物湯,吞河間秘真丸,及真珠粉丸,不止,後用五倍子一兩,茯苓二兩,丸服,遂愈,此則倍子斂澀之功,敏於龍骨蛤粉也。訒庵曰:凡用秘澀藥,能通而後能秘,此方用茯苓,倍於五倍,一瀉一收,是以能盡其妙也。)嗽由外感。

瀉非虛脫者,禁用。生鹽膚木上,乃小蟲食汗,遺種結球於葉間。(故主治之證,與鹽膚子葉同功。)殼輕脆而中虛,可以染皂,或生或炒,搗末用。(糞後下血,五倍子末,艾湯調服一錢;婦人陰血,因交接傷動者,以末摻之。)百藥煎,功與五倍子不異,但經造釀,其體輕虛,其性浮收,且味帶余甘,治上焦心肺,咳嗽痰飲熱渴諸病,含噙尤為相宜。用五倍子為粗末,每一斤以真茶一兩,煎濃汁,入酵糟四兩,擂爛拌和,器盛置糠缸中罨之,待發起如發麵狀,即成矣,捏作餅丸,曬乾。(風熱牙痛,百煎泡湯,噙漱。)

白話文:

五倍子,又名文蛤。味道澀,有收斂肺氣的作用。

酸澀的性質可以收斂肺氣,鹹寒的性質可以降火。它可以生津液、化痰,止咳、止血,並能收斂汗液。(鄭贊寰說:將五倍子焙乾磨成極細粉末,用自己的漱口水調和後敷在肚臍上,治療盜汗非常有效。)它還可以解酒,治療消渴症(糖尿病)和泄瀉痢疾,以及瘡、癬、痔瘡、下血、脫肛、膿水濕爛、子宮下垂等症狀。五倍子可以散熱毒、消除眼睛腫脹。(煎水洗眼睛。)它能收斂瘡口。(熱毒散去,瘡口自然收斂。)它的顏色是黑色的,可以染鬚髮。

(朱丹溪說:五倍子屬性為金和水,含在口中可以很好地收斂頑痰、解熱毒。黃昏咳嗽,是因為火氣上浮到肺部,不適合用寒涼的藥物,應該用五味子和五倍子,來收斂並使火氣下降。婁全善的《醫學綱目》中記載:王元珪虛弱且滑精,多次服用加味四物湯、河間秘真丸和珍珠粉丸都沒效果,後來用五倍子一兩、茯苓二兩製成藥丸服用,就痊癒了。這說明五倍子的收斂澀精作用,比龍骨和蛤粉還有效。訒庵說:凡是使用收澀藥物,必須先使其疏通才能發揮收斂作用,這個方子用茯苓,用量是五倍子的兩倍,一瀉一收,才能達到最佳效果。)咳嗽是由外感引起的。

瀉泄不是虛脫引起的,禁止使用五倍子。五倍子生長在鹽膚木上,是小蟲子吃了樹汁後,在葉子間遺留種子結成的球狀物。(所以它的主要治療功效,與鹽膚木葉子相同。)它的殼輕而脆,內部是空的,可以用來染皂。可以用生的,也可以炒過後使用,搗成粉末使用。(大便後下血,用五倍子粉末,用艾草湯調和服用一錢;婦女陰部出血,是因為性交損傷導致的,可以用五倍子粉末塗抹。)百藥煎的功效與五倍子沒有什麼不同,只是經過釀造,質地較為輕虛。

它的藥性是浮升收斂的,味道略帶甘甜,可以治療上焦心肺的咳嗽、痰飲、熱渴等疾病,含在口中尤其適合。用五倍子磨成粗末,每一斤加入真茶一兩,煎成濃汁,加入酵糟四兩,搗爛拌和,用容器裝好後放在米糠缸中捂住,等發酵像發麵一樣,就做成了。可以捏成餅或丸,曬乾。(風熱牙痛,用百煎泡水含漱。)

3. 桑螵蛸

補腎。

甘鹹平。入肝、腎、命門。益精氣而固腎,治虛損陰痿,夢遺白濁,血崩腰痛,傷中疝瘕(肝腎不足)。通五淋,縮小便。(能通故能縮、腎與膀胱相表裡、腎得所養、氣化則能出、腎氣既固、則水道安常、故又能縮也。寇宗奭治便數,有桑螵蛸散:桑螵蛸、茯神、遠志、菖蒲、人參、當歸、龍骨、鱉甲等分為末,臥時,人參湯下二錢,能補心安神,亦治健忘。)炙飼小兒。

止夜尿。螳螂卵也,須用桑樹上者。(一生九十九子、用一枚、即傷百命、仁人君子聞之、且當慘然、況忍食乎!房長寸許,有子如蛆,芒種後齊出,故月令:仲夏螳螂生也。如用他樹者,以桑皮佐之,桑皮善行水,能引達腎經。)炙黃,或醋煮,湯泡煨用,或蒸透再焙。畏旋覆花。

螳螂能出箭簇。(螳螂一個、巴豆半個、研敷傷處、微癢且忍、極癢乃撼拔之、以黃連貫眾湯洗、石灰敷之。楊氏方用螳螂出簇後,敷生肌散。)又治驚風。(古方治風、多用螵蛸、螳螂治風、同一理也。)

白話文:

桑螵蛸,具有補腎的功效。

味道甘甜帶鹹,性平,歸肝經、腎經和命門。它能補充精氣,鞏固腎臟,可以用來治療因虛損引起的陽痿,以及夢遺、白濁、血崩、腰痛、腹部腫塊等症狀(這些症狀多因肝腎不足引起)。它能疏通小便不暢,減少小便次數。(因為能疏通,所以也能縮減小便,腎臟和膀胱互為表裡,腎臟得到滋養,氣化功能正常就能排尿,腎氣穩固,水液代謝就能正常,所以小便也能縮減。寇宗奭治療小便頻數的病症,就使用了桑螵蛸散,其中包含桑螵蛸、茯神、遠志、菖蒲、人參、當歸、龍骨、鱉甲等藥材,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,在睡前用人參湯送服二錢,能補心安神,也可以治療健忘。)用桑螵蛸炙烤後餵食小孩,可以治療夜尿。

桑螵蛸是螳螂的卵,必須使用桑樹上的卵。(一隻螳螂能產九十九個卵,使用一個卵就等於傷害了許多生命,有仁德的君子聽到這些,應該會感到慘然,更何況要忍心吃它。卵鞘長約一寸,裡面有像蛆一樣的幼蟲,在芒種後會一起孵化,所以《月令》說仲夏螳螂出生。如果使用其他樹上的卵,要搭配桑樹皮使用,因為桑樹皮善於行水,能將藥效引導到腎經。)桑螵蛸可以炙烤至黃色,或用醋煮,也可以用湯泡或煨煮,或蒸透後再烘烤。它不宜與旋覆花一起使用。

螳螂可以取出箭鏃。(方法是將一隻螳螂和半個巴豆研磨成粉,敷在傷口處,感覺輕微發癢時忍住,等到極癢時再將箭鏃拔出,然後用黃連貫眾湯清洗傷口,再敷上石灰。楊氏的方子是將箭簇取出後,敷上生肌散。)桑螵蛸也可以治療驚風。(古方治療風病,大多使用螵蛸,螳螂治療風病,也是相同的道理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