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草從新》~ 卷十六,禽獸部 (9)
卷十六,禽獸部 (9)
1. 熊膽
瀉熱。
苦寒。涼心平肝明目。殺蟲。治驚癇五痔。(塗之取瘥。)實熱則宜。虛家當戒。通明者佳。(性善闢塵、撲塵水上、投膽米許、即開。)肉、補虛羸;掌,御風寒。又益氣力。
白話文:
熊膽,具有瀉火清熱的功效。
味苦性寒,能夠清涼心火、平息肝陽,使眼睛明亮,還能殺滅寄生蟲。可以治療驚風癲癇和五痔(痔瘡)。(塗抹在患處可以使疾病痊癒。)體內有實熱症狀的人適合使用,體質虛弱的人應當避免使用。熊膽中,膽汁透明度高、清澈的品質最佳。(熊膽的特性是能避開塵埃,將其投入水中,只要加入米粒大小的份量,水面上的灰塵就會立刻散開。)熊肉可以補養身體虛弱的人,熊掌則能抵禦風寒。另外,熊膽還能增強氣力。
2. 羚羊角
瀉心肝火。
苦、鹹、寒。羊屬火,而羚羊屬木,入足厥陰(肝),手太陰、少陰經(肺、心)。目為肝竅,清肝,故明目去障。肝主風,其合在筋,祛風舒筋,故治驚癇搐搦、骨痛筋攣。肝藏魂,心主神明,瀉心肝邪熱,故治狂越僻謬、夢魘驚駭。肝主血,散血,故治瘀滯惡血、血痢腫毒。
相火寄於肝膽,在志為怒。(經曰:「大怒則形氣絕,而血菀於上。」)下氣降火,故治傷寒伏熱、煩滿氣逆、食噎不通。羚之性靈,而精在角,故又辟邪而解諸毒。(今痘科多用以清肝火。)性寒,能伐生生之氣,無火熱勿用。出西地,似羊而大,角有節,最堅勁,能碎金剛石與貘骨。
(貘音麥,能食鐵。)夜宿防患,以角掛樹而棲。(角有掛紋者真,一邊有節而疏,乃山驢山羊,非羚也。)明亮而尖不黑者良。多兩角,一角者更勝。銼研極細,或磨用。
白話文:
羚羊角,可以瀉除心肝的火氣。
它的味道苦、鹹,性質寒涼。羊屬火,但羚羊卻屬木,所以它能入足厥陰肝經,以及手太陰肺經和手少陰心經。眼睛是肝的竅穴,所以羚羊角能清肝火,因此能明目、去除眼疾的遮蔽。肝主風,其與筋相合,所以羚羊角能祛風、舒緩筋骨,因此能治療驚風、癲癇、抽搐、骨痛、筋攣。肝藏魂,心主神明,羚羊角瀉除心肝的邪熱,所以能治療狂躁、行為怪異、說話顛三倒四、夢魘、驚嚇。肝主血,羚羊角能散血,所以能治療瘀血阻滯、惡血、血痢、腫毒。
相火寄託於肝膽,在情緒上表現為發怒。(經書說:大怒會使形體氣血斷絕,而血液鬱積於上。)羚羊角能降下氣,平息火氣,所以能治療傷寒的潛伏熱、胸悶腹脹、氣逆、食道阻塞不通。羚羊的特性靈敏,其精華在角上,所以它又能辟邪、解各種毒素。(現在治療痘症,多用羚羊角來清肝火。)由於其性質寒涼,會耗損生發之氣,所以沒有火熱症狀的人不宜使用。羚羊角產於西邊地區,外形像羊但體型較大,角上有節,非常堅硬,能擊碎金剛石和貘的骨頭。(貘的讀音是麥,能吃鐵。)羚羊夜晚為了防備危險,會將角掛在樹上棲息。(角上有掛紋的才是真品,只有一邊有節且紋路稀疏的,則是山驢或山羊的角,不是羚羊角。)顏色明亮、尖端不黑的品質較好。多數羚羊有兩隻角,只有一隻角的更為珍貴。使用時將其磨成極細的粉末,或磨成汁來使用。
3. 鹿茸
大補陽,添精血。
甘鹹溫。添精補髓,暖腎助陽,健骨生齒。治腰腎虛冷,四肢痠痛,頭眩眼黑,一切虛損勞傷,小兒痘瘡干回。(同人參用,妙。)
鹿角初生,長二三寸,分歧如鞍,紅如瑪瑙,破之如朽木者良。(太嫩者血氣未足,無力。)酥塗,灼去毛,微炙。(不塗酥,則傷茸。)亦有酒炙者,不可嗅之。
有蟲恐入鼻顙。(獵人得鹿,縶之取茸,然後斃鹿,以血未散也,最難得不破未出血者。)
白話文:
鹿茸,主要功效是大補陽氣、補充精血。
味道甘甜帶鹹,性質溫熱。能夠增添精髓、補益骨髓,溫暖腎臟、幫助陽氣生發,強健筋骨、促進牙齒生長。可以用來治療腰腎虛寒、四肢痠痛、頭暈眼花、以及各種虛弱虧損、勞累損傷等症狀。還能幫助小兒痘瘡痊癒。(與人參一同使用,效果更佳。)
鹿茸是鹿角剛開始生長時,長到二三寸長,分叉像馬鞍形狀,顏色紅潤像瑪瑙一樣的嫩角。切開後內部如同朽木般鬆軟的才是好的。(太嫩的鹿茸,血氣不足,藥力較弱。)
處理時,要先塗上酥油,燒灼去掉茸毛,再稍微烤一下。(不塗酥油,會損壞鹿茸。)也有用酒炙的方法,但炙過後不要直接聞,以免有蟲子鑽入鼻孔。
(獵人捕獲鹿後,會先綁住鹿,取下鹿茸,然後才殺死鹿,是因為這樣鹿的血液還沒有散開,最難得的是沒有破損、沒有出血的鹿茸。)
4. 鹿角
鹹溫。生用則散熱,行血消腫。
(醋磨,塗腫毒;為末,酒服,治折傷。醫余曰:有臁瘡赤腫而痛,用涼藥久不愈者,卻當用溫藥,如鹿角灰、發灰、乳香之類,此陰陽暑寒往來之理也。辟邪,治夢與鬼交。
(酒服一撮,鬼精即出,能逐陰中邪氣惡血。)
熬膏煉霜,則專滋補,益腎生精血,強骨壯腰膝。
(筆談云:凡含血之物,血易長,筋次之,骨最難長,故人二十歲,骨髓方堅。麋鹿角,無兩月,長到二十餘片,凡骨之長,無速於此,草木亦不及之。頭為諸陽之會,鍾於茸角,豈與凡血比哉!時珍曰:鹿乃仙獸,純陽多壽,能通督脈,又食良草,故其角肉食之有益。鹿一名斑龍,西蜀道士常貨斑龍丸,歌曰:尾閭不禁滄海竭,九轉靈丹都慢說,惟有斑龍頂上珠,能補玉堂關下穴。蓋用鹿角膠與霜也。)
鹿䘒,鹿相交之精也。設法取之,大補虛勞。鹿筋,主勞損續絕。鹿肉,甘溫補中,強五臟,通脈,益氣力。
按:上焦有痰熱,胃家有火,吐血屬陰衰火盛者,俱忌。
造膠霜法:取新角,寸截,河水浸七日,刮淨,桑火煮七日,入醋少許,取角,搗成霜。用其汁,加無灰酒熬成膠用。畏大黃。
(乳發初起,不治殺人,鹿角磨濃汁塗之,並令人𠲿去黃水,隨手即散,神效。)
白話文:
鹿角,味道鹹,性溫。新鮮使用可以散熱、促進血液循環、消除腫脹。(用醋磨成粉塗抹腫毒,或者磨成粉末用酒吞服,可以治療跌打損傷。有醫生說:如果小腿潰瘍紅腫疼痛,用涼藥很久都沒好,就應該改用溫熱的藥,比如鹿角灰、頭髮灰、乳香之類。這是陰陽、暑寒交替的道理。鹿角還可以避邪,治療夢見與鬼交合(用酒吞服一小撮鹿角粉,鬼的精氣就會出來,能驅除陰邪之氣和惡血)。將鹿角熬煮成膏或者煉製成霜,就專門用來滋補身體、補益腎臟、產生精血、強健骨骼、強壯腰部和膝蓋。(《筆談》中說:凡是含有血液的動物,血容易生長,筋其次,骨頭最難生長,所以人到二十歲,骨髓才堅固。而鹿角,不到兩個月就可以長到二十多片,凡是骨頭的生長,沒有比它更快的,草木也比不上。頭是諸陽匯集的地方,精華都集中在茸角上,怎麼能和普通的血液相比呢?李時珍說:鹿是仙獸,純陽且長壽,能通督脈,又吃優良的草,所以它的角、肉食用後對人有益。鹿又名斑龍。西蜀的道士常常販賣斑龍丸,歌中唱到:「尾閭關閉,滄海都會枯竭;九轉靈丹,都沒什麼好說的。只有斑龍頭上的寶珠,能補玉堂關下的穴位。」這裡說的寶珠,指的就是用鹿角膠和鹿角霜製成的。)鹿䘒(指鹿交配時的精液),是鹿交配時的精華。
想辦法取得鹿䘒,可以大補虛勞。鹿筋,主要治療勞損引起的筋骨斷裂。鹿肉,味道甘甜性溫,可以補益脾胃,強壯五臟,疏通經脈,增強氣力。需要注意的是,上焦(指胸腔、上腹部)有痰熱、胃部有火氣,以及吐血屬於陰虛火旺的人,都不能服用。製作鹿角膠和鹿角霜的方法是:取新鮮的鹿角,切成一寸長的段,用河水浸泡七天,刮洗乾淨,用桑樹枝燒的火煮七天,加入少量醋,取出鹿角,搗成霜。用鹿角霜的汁液,加入沒有灰的酒熬成膠使用。鹿角忌與大黃同用。(乳房腫塊剛開始出現的時候,如果不好好治療會導致死亡。用濃稠的鹿角磨汁塗抹,並讓人把黃水吸出來,很快就會消散,非常有效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