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草從新》~ 卷十五,火土部 (5)
卷十五,火土部 (5)
1. 白堊
音惡。燥濕、溫水臟。
甘溫。治男子水臟冷。女子子宮冷。卒暴咳嗽。風赤爛眼。反胃瀉痢。(諸土皆能勝濕補脾、而白堊能兼入氣分。)痱子瘙癢。(為末敷之。)臁瘡不幹。(煅研、生油調搽。)即白墡土。
白話文:
白堊,讀音同「惡」。它的藥性是乾燥濕氣、溫暖腎臟。
味道甘甜,性溫和。可以用來治療男子腎臟虛寒、女子子宮寒冷,以及突然發作的咳嗽、風邪引起的眼睛紅腫潰爛、反胃嘔吐、腹瀉等症狀。(各種土類藥材都能夠去除濕氣、補養脾胃,而白堊的藥性還能兼顧到氣分。)也能治療痱子和皮膚搔癢。(將白堊磨成粉末敷在患處即可。)對於久不癒合的臁瘡,(將白堊煅燒後研磨成粉,用生油調和後塗抹。)也就是白墡土。
2. 黃土
燥濕解毒。
甘平。治泄痢冷熱赤白,腹內熱毒絞結痛,下血。又解諸藥毒,中肉毒,合口椒毒、野菌毒。(劉跋錢乙傳云:元豐中,皇子儀國公病瘛瘲,國醫未能治,長公主舉乙入,進黃土湯而愈,神宗召見,問其故,對曰:「以土勝水,水得其平,則風自退爾。」夷堅志云:吳少師得疾,數月消瘦,每日飲食入咽,如萬蟲攢攻,且癢且痛,皆以為勞瘵,迎明醫張銳診之,銳令明旦勿食,遣卒詣十里外,取行路黃土至,以溫酒二升攪之,投藥百粒,飲之覺痛,幾不堪,及登溷,下馬蝗千餘,其半已困死,吳亦憊甚,調理三日乃安,因言夏月出師,燥渴,飲澗水一杯,似有物入咽,遂得此病。銳曰:「蟲入食人臟,勢必孳生,飢則聚咂精血,飽則散處臟腑,苟知殺之,而不能掃取,終無益也,是以請公枵腹以誘之,蟲久不得土味,又喜酒,故乘飢畢集,一洗而空之。」凡跌打損傷,及木石所傷,取淨土五升,蒸熱,以故布重裹,作二包,更互熨之,勿大熱,恐破肉,痛止則已,雖瘀血凝積,氣絕欲死者,亦活。)張司空言。
三尺以上曰糞,三尺以下曰土。凡用,當去上惡物,勿令入客水。(藏器曰:土氣久觸,令人面黃,掘土犯地脈,令人上氣身腫,掘土犯神煞,令人生腫毒。)
白話文:
[黃土]
具有乾燥濕氣、解除毒素的功效。
性味甘平,能治療腹瀉、痢疾,不論是寒性還是熱性、紅痢或白痢都有效。也可以治療腹內因熱毒引起的絞痛,以及便血。此外,還能解各種藥物中毒,食物中毒,像是肉毒、花椒中毒、野菌中毒等。(劉跋的《錢乙傳》記載:元豐年間,皇子儀國公得了抽搐的病,御醫都治不好。長公主推薦了錢乙,錢乙用黃土湯治好了皇子的病。宋神宗召見錢乙,問他原因,錢乙回答說:因為土能克水,水被土克制後恢復平衡,風邪自然就退了。而《夷堅志》則記載:吳少師生病後,幾個月來日漸消瘦。每天進食時,食物吞下後都感覺像有萬蟲在啃咬,又癢又痛,大家都以為是得了癆病。請來名醫張銳診治,張銳要他隔天早上不要吃飯,並派人到十里外取來路邊的黃土,用兩升溫酒攪拌,再加入一百顆藥丸,讓吳少師喝下。吳少師喝下後感覺疼痛,幾乎難以忍受。等到上廁所時,竟然拉出上千條水蛭,其中一半已經死了。吳少師也精疲力盡,調養了三天後才康復。他回憶說,夏天出兵時,因為乾渴,喝了一杯山澗的水,感覺好像有東西進入喉嚨,就得了這個病。張銳說:蟲子進入人體後,一定會繁殖生長。飢餓時,它們會吸食人體精血,飽食後則會分散在各個臟腑。如果只知道殺死蟲子,卻不能把它們清除乾淨,最終還是沒有用處。所以請您空腹,用來引誘它們,因為蟲子長時間沒有接觸到土的味道,又喜歡酒,所以就趁著飢餓聚集起來,被一次性清除乾淨。凡是跌打損傷,或是被木頭、石頭所傷,取五升乾淨的黃土,蒸熱後用舊布包裹,做成兩個布包,交替熨敷患處。不要太燙,以免燙傷皮膚,等疼痛停止就可以。即使是瘀血凝結,氣息微弱、瀕臨死亡的人,也可能因此活過來。)張司空說。
三尺以上的土叫做糞,三尺以下的才叫做土。凡是要使用黃土時,應去除表面的污穢之物,不要讓它接觸到飲用水。(藏器說:長時間接觸土氣,會使人面色發黃。挖土時觸犯地脈,會使人氣喘、身體浮腫。挖土時觸犯神煞,會使人長癰疽毒瘡。)
3. 伏龍肝
重、調中止血、燥濕消腫。
辛溫。調中止血。去濕消腫。治咳逆反胃,吐衄崩帶,尿血遺精,腸風癰腫。(醋調塗。)臍瘡(研敷。)丹毒。(臘月豬脂或雞子白調敷。)催生下胎。(子死腹中、水調三錢服。)功專去濕。無濕勿用。多年灶心黃土。(須用對釜臍下者。)
白話文:
伏龍肝,味辛性溫。主要功能是調理脾胃,使氣血運行順暢以達到止血的效果,同時也能去除濕氣,消除腫脹。
可以治療咳嗽氣逆、反胃嘔吐、吐血、流鼻血、婦女崩漏帶下、尿血、遺精、腸風下血、癰瘡腫痛(用醋調和後塗抹患處)。臍瘡(研磨成粉末後敷在患處)。丹毒(用臘月豬油或雞蛋白調和後敷在患處)。催生,幫助胎兒娩出(如果胎兒死在腹中,用水調和三錢服用)。
伏龍肝主要功效是去除濕氣,如果體內沒有濕氣就不要使用。要使用多年灶台中心下方、對著鍋臍位置的黃土。
4. 東壁土
甘溫。治霍亂煩悶,泄痢溫瘧,療下部瘡,脫肛,小兒風臍,摩乾溼二癬。
隱居曰:「此屋之東壁上土也,常先見日故爾。」
(藏器曰:「東壁先得太陽烘炙,故治瘟疫。初出,少火之氣壯;及當午,則壯火之氣衰,故不用南壁而用東壁。」
時珍曰:「昔一女,忽嗜河中汙泥,日食數碗。玉田隱者,以壁間敗土,調水飲之,遂愈。又凡脾胃濕多,吐瀉霍亂者,以東壁土,新汲水攪化,澄清服之,即止。蓋脾主土,喜燥而惡濕,故取太陰真火所照之土,引真火生髮之氣,補土而勝濕,則吐瀉自止也。嶺南方,治瘴瘧,香椿散內用南壁土。近方治反胃嘔吐用西壁土者,或取太陽離火所照之氣,或取西方收斂之氣,然皆不過借氣補脾胃也。」)
白話文:
[東壁土]
味甘性溫。可以用來治療霍亂引起的煩躁胸悶,以及腹瀉、溫瘧等疾病。還可以治療下體的瘡瘍、脫肛,以及小兒的臍風。研磨後可以塗抹乾、濕兩種癬。
隱居先生說:這種土是房屋東面牆壁上的土。因為它經常先接觸到陽光照射的緣故。
(陳藏器說:東面牆壁因為先受到太陽的烘烤,所以可以用來治療剛發作的瘟疫。剛出來的土,含有少許陽氣,陽氣旺盛。到了中午,陽氣就會衰退,所以不用南面的牆壁,而用東面的牆壁。李時珍說:以前有個女子,突然喜歡吃河裡的污泥,一天吃好幾碗,玉田隱士就用牆壁間的陳舊土,調水給她喝,病就好了。又說,凡是脾胃濕氣多,引起嘔吐、腹瀉、霍亂的人,可以用東牆上的土,用新打的水攪拌融化,澄清後服用,病就能止住。這是因為脾主土,喜歡乾燥而討厭潮濕,所以取用太陽真火照射過的土,引導真火的生髮之氣,來補土而戰勝濕氣,這樣嘔吐腹瀉自然就會停止。嶺南地區,治療瘴氣瘧疾,香椿散中會用到南面的牆壁土。近代有人治療反胃嘔吐用西面的牆壁土,有的可能是取用太陽的離火照射之氣,有的可能是取用西方收斂之氣。但這些都只是藉助這些氣來補益脾胃。)
5. 墨
辛溫止血。(震亨曰:墨屬金而有火,入藥甚健,性又能止血。)生肌。飛絲塵芒入目,濃磨點之。點鼻止衄,豬膽汁磨。塗諸癰腫(醋磨亦可)。酒磨服,治胞胎不下。宗奭曰:墨、松之煙也。世有以粟草灰偽為者,不可用。惟松煙墨,方可入藥。陳久煙細者為佳,粗者不可用。
白話文:
墨,味辛性溫,可以止血。(朱震亨說:墨屬性為金,但帶有火性,入藥效果很強,而且能止血。)還能促進肌肉生長。如果眼睛裡跑進了飛絲或細微的灰塵,可以用濃墨磨汁點眼。用墨汁點鼻,可以止鼻血。用豬膽汁磨墨塗抹,可以治療各種癰腫。(用醋磨墨也可以。)用酒磨墨服用,可以治療胎盤不下。寇宗奭說:墨是松樹燃燒後的煙所製成的。市面上有人用粟草灰偽造墨,這是不能用的。只有用松煙製成的墨,才可以入藥。存放時間較久,墨的煙灰細膩的為佳,粗糙的則不能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