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草從新》~ 卷十四,水部 (3)
卷十四,水部 (3)
1. 潦水
甘平。宜煎調脾胃,去濕熱之藥。(仲景治傷寒瘀熱在裡、身發黃、麻黃連軺赤小豆湯、煎用潦水者、取其味薄、不助濕氣利熱也。)降注雨水為潦。(韓愈時、潢潦無根源、朝灌夕已除。又淫雨為潦、反助濕熱、不可用。)
白話文:
味甘性平。適合煎煮來調理脾胃,並作為去除體內濕熱的藥引。(張仲景治療傷寒,體內有瘀熱、身體發黃,使用麻黃連軺赤小豆湯,煎藥時使用潦水的原因,是取其味道清淡,不會助長濕氣,也能幫助排除熱邪。)從天而降的雨水就叫做潦。(韓愈時代,說到潦水沒有根源,早上灌溉,晚上就消失了。又說到連綿不斷的雨水也叫做潦,反而會助長濕熱,所以不適合使用。)
2. 半天河水
甘微寒。治鬼疰狂邪惡毒。洗諸瘡。主蠱毒。殺鬼精。恍惚妄語與飲之。勿令知之。槐樹間者。主諸風。及惡瘡風瘙疥癢。一名上池水。(此竹籬頭水、及空樹穴中水也、戰國策云:長桑君飲扁鵲以上池之水、能洞見臟腑、注云:上池水、半天河水也。)
白話文:
味道甘甜,性質微寒。可以用來治療鬼疰、精神錯亂、邪氣入侵等病症。清洗各種瘡傷,能解蠱毒,殺滅鬼怪精靈。對於精神恍惚、胡言亂語的人,可以給他喝這種水,但不要讓他知道。生長在槐樹間的水,可以治療各種風邪引起的疾病,以及惡瘡、風瘙、疥癬等皮膚病。它又名上池水。(這裡指的是竹籬上的水、以及空樹洞中的水。戰國策中記載:長桑君讓扁鵲喝上池水,就能夠看透人的五臟六腑。註解說:上池水就是半天河水。)
3. 流水
時珍曰:天下之水、滅火濡枯則同、至於性從地變、質與物遷、未嘗同也。
千里水、東流水、甘爛水。(用流水以瓢揚萬遍、故又名勞水。)
甘平。主五勞七傷。腎虛脾弱。陽盛陰虛。目不能瞑。及霍亂吐利。傷寒後欲作奔豚。(藏器曰:千里水、東流水、皆堪盪滌邪穢、煎煮湯藥、思邈曰:江水流泉遠涉、順勢歸海、不逆上流、用以治頭、必歸於下、故治五勞七傷羸弱之病、煎藥宜以陳蘆勞水、取其水不強、火不盛也、無江水則以千里東流水代之、如涇渭之類、時珍曰:勞水即揚泛水、仲景謂之甘爛水、用流水二斗、置大盆中、以杓高揚之、千萬遍、有沸珠相逐、乃取煎藥、蓋水性本咸而體重、勞之則甘而輕、取其不助腎氣而益脾胃也、醫學正傳云:甘爛水、甘溫而性柔、故烹傷寒陰證等藥用之、順流水、性順而下流、故治下焦腰膝之證、及通利大小便之藥用之、急流水、湍上峻急之水、其性急速而下達、故通二便風痹之藥用之、宗奭曰:東流水取其性順、疾速通膈下關也、張從正曰:昔有患小便閉者、眾工不能治、令取長川急流之水煎前藥、一飲立溲、水可不擇乎。)
逆流水。性逆而倒上。治中風卒厥。頭風瘧疾。咽喉諸病。宣吐痰飲。
白話文:
李時珍說:天下的水,用來滅火和滋潤乾枯的東西都一樣,但是水的性質會隨著地勢變化,水的品質也會隨著接觸的物質而改變,所以沒有哪裡的水是完全相同的。
(接著提到)千里水、東流水、甘爛水。(這種水要用瓢多次揚起,所以又叫做勞水。)
這種水性味甘平,主要治療五勞七傷、腎虛脾弱、陽氣過盛陰氣不足、眼睛無法閉合、以及霍亂引起的嘔吐腹瀉、傷寒病後可能發生的奔豚(腹部氣逆上衝)等症狀。(陳藏器說:千里水、東流水都可以用來清洗去除污穢、煎煮湯藥。孫思邈說:江水流泉經過長途跋涉,順著地勢流向大海,不會逆流而上。用這種水治療頭部的疾病,藥力會往下走,所以用來治療五勞七傷等虛弱的病症。煎藥宜用陳年蘆葦根經過勞水處理的水,取其水性平和,火氣不大。如果沒有江水,就用千里東流水代替,像是涇水、渭水之類的。李時珍說:勞水就是揚泛水,張仲景稱之為甘爛水。用兩斗流水倒入大盆中,用勺子高高揚起,重複幾千幾萬次,直到水面有許多氣泡冒出,這時才取水來煎藥。因為水性本來是鹹而沉重的,經過揚動就會變得甘甜而輕,這是取它不助長腎氣而能增益脾胃的功效。《醫學正傳》記載:甘爛水,性味甘溫而柔和,所以適合用來煎煮治療傷寒陰證等疾病的藥物。順流水,水性順而向下流,所以適合治療下焦腰膝的疾病,以及用於通利大小便的藥物。急流水,是湍急的水流,水性急速而向下通達,所以適合用於治療二便不通、風痹等疾病的藥物。宗奭說:取東流水是因為它的水性順利,而且能快速通過膈下關節。張從正說:以前有人小便不通,許多醫生都治不好,後來讓他用長江急流的水煎之前的藥,喝下去後立刻就能排尿。由此可見,用水也是需要選擇的。)
逆流水,水性是逆向而上的,主要治療中風猝倒、頭風瘧疾、咽喉等各種疾病,能宣散、吐出痰飲。
4. 井泉水
補陰。
新汲者,療病宜人。(若停汙濁暖、非直無益、亦且損人。)解熱悶煩渴。平旦第一汲。為井華水。其功極廣。涼能清熱。甘可助陰。宜煎補陰藥及氣血痰火藥。(凡井水有遠從地脈來者為上、有從近處江湖滲來者次之、其城市溝渠汙水雜入者成咸、用須煎滾、停一時、候咸澄乃用之、否則氣味俱惡、不堪入藥食茶酒也、雨後水渾、須擂入桃杏仁澄之。)
白話文:
井泉水
具有滋養陰液的功效。
剛汲取的新鮮井水,用來治病對人有益。(如果停滯變成污濁或溫熱的井水,不但沒有好處,反而會損害身體。)可以解除發熱、胸悶、煩躁和口渴的症狀。早上第一次汲取的井水,稱為「井華水」,它的功效非常廣泛。冰涼的屬性可以清除熱氣,甘甜的屬性可以幫助滋養陰液。適合用來煎煮滋補陰液的藥物,以及調理氣血、痰火的藥物。(凡是井水,若是從地底深層脈絡流來的最好,若是從附近江河湖泊滲透來的次之;至於城市溝渠的污水混雜進來的,會帶有鹹味,使用時必須煮沸,靜置一段時間,等鹹味沉澱後再使用,否則氣味都會變差,不適合用來入藥、食用、泡茶或釀酒。雨後井水會混濁,需要加入桃仁或杏仁攪拌,使之沉澱澄清。)
5. 醴泉
甘平。治心腹痛。疰忤鬼氣邪穢之屬。並就泉空腹飲之。又止消渴反胃霍亂。亦以新汲者為佳。一名甘泉。(時珍曰:醴、薄酒也、泉味如之、故名、出無常處、王者德至淵泉、時代昇平、則醴泉出、可以養老、孫柔之瑞應圖云:醴泉、井之精也、味甘如醴、流之所及、草木皆茂、飲之令人多壽、東觀記云:光武中元元年、醴泉出、京師人飲之者、痼疾皆除。)
白話文:
甘甜平和。可以用來治療心腹疼痛,以及因為邪氣、鬼氣等穢氣引起的疾病。直接在泉水邊空腹飲用。也可以止渴、止反胃、止霍亂。以剛汲取的泉水為佳。又名甘泉。(李時珍說:醴,是淡酒的意思,泉水的味道像淡酒,因此得名。醴泉出現的地點不固定,當君王的德行達到深淵,天下太平時,醴泉就會湧出,可以用來養老。孫柔之的《瑞應圖》說:醴泉是井水的精華,味道甘甜如醴,流過的地方,草木都會茂盛,飲用可以使人長壽。《東觀記》說:光武帝中元元年,醴泉湧出,京城的人飲用後,各種頑固疾病都消除了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