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草從新》~ 卷十三,金石部 (8)
卷十三,金石部 (8)
1. 砒石
大燥,劫痰。
辛苦而酸。大熱大毒。砒霜尤烈。(生者名砒黃、煉者名砒霜。)顓能燥痰,可作吐藥。療痰在胸膈,除哮截瘧。(今方伎家,每用幾釐,常見捷效,而害人者亦不少。)外用蝕敗肉,殺蟲枯痔。出信州。(故又名信石,而又隱信字為人言。)衡州次之。錫之苗也。(故錫亦有毒。)畏羊血、冷水、綠豆。
白話文:
砒石
藥性非常燥烈,能耗散痰液。
味道辛苦而酸,藥性大熱且毒性強,尤其是提煉後的砒霜毒性更強。(天然產出的稱為砒黃,提煉後的稱為砒霜。)主要功效是乾燥痰液,可以用來催吐,治療痰液停留在胸膈的疾病。也能止喘、截斷瘧疾發作。(現在的醫術人員,常常只用幾釐的劑量,就能看到快速的療效,但對人體的危害也不少。)外用可以腐蝕壞死的肌肉,殺滅寄生蟲,使痔瘡枯萎。主要產於信州。(所以又稱為信石,為了避免人們談論這個字,所以隱藏了「信」字。)衡州產的品質稍次,它是錫礦的伴生礦物。(所以錫也帶有毒性。)服用時忌諱羊血、冷水、綠豆。
2. 青礞石
重、瀉、墜痰,甘鹹有毒。體重沉墜,色青入肝。制以硝石,能平肝下氣,為治頑痰癖結之神藥。
(痰著青礞,即化為水。王隱君《養生主論》有礞石滾痰丸,礞石、焰硝各二兩,煅研,水飛淨一兩,大黃蒸八兩,黃芩酒洗八兩,沉香五錢為末,水丸,量虛實服。時珍曰:風木太過,來制脾土,氣不運化,積滯生痰,壅塞上中二焦,變生諸病。礞石重墜,硝性疏快,使痰積通利,諸證自除。)
氣弱血虛者大忌。
堅細青黑,中有白星點。硝石、礞石等分,打碎拌勻,入砂鍋,煅至硝盡,石色如金為度。如無金星者,不入藥。研末水飛,去硝毒。
白話文:
青礞石的性質是沉重、能往下導瀉、能使痰液下墜。
它味甘鹹,有毒。本身質地沉重,色澤青藍,歸肝經。使用時會用硝石來炮製。它能平肝氣、使氣往下走,是治療頑固痰液和積塊的特效藥。(痰液接觸到青礞石,就會化為水。王隱君的養生論中提到,有「礞石滾痰丸」,用礞石和焰硝各二兩,煅燒研磨後,用水飛法取一兩淨粉,再加入蒸過的大黃八兩、用酒洗過的黃芩八兩、沉香五錢,一起磨成粉,用水做成藥丸,根據體質虛實情況服用。李時珍說,當風木之氣太過,會壓制脾土,導致氣機不暢,積滯產生痰液,痰液阻塞在身體的上中二個部位,就會引發各種疾病。礞石的沉重,加上硝石的疏通快速,可以使痰液積聚的地方通暢,各種疾病自然就會消除。)氣虛血弱的人,絕對不能使用。
品質好的青礞石,質地堅硬細密,呈青黑色,內部有白色星點。使用時,將硝石和礞石等比例混合,打碎拌勻,放入砂鍋中煅燒,直到硝石完全燒盡,礞石呈現金色光澤為止。如果沒有金色星點,就不能入藥。將煅燒過的礞石磨成粉,用水飛法去除硝石的毒性。
3. 花蕊石
一名花乳石。澀,止金瘡血,化瘀。
酸澀氣平,顓入肝經血分。能化瘀血為水,止金瘡出血。(刮末敷之,即合,仍不作膿,局方治損傷諸血、胎產惡血血暈,有花乳石散。)下死胎胞衣。(惡血化,則胞胎無阻。)大損陰血。出陝華代地,體堅色黃,煅研水飛。
白話文:
花蕊石,又名花乳石。味道澀,能止外傷出血,化解瘀血。
味道酸澀,性情平和。主要進入肝經的血液部分。能夠將瘀血化為水。能止住外傷引起的出血。(將其刮成粉末敷在傷口上,傷口很快就能癒合,並且不會化膿。《局方》中有使用花乳石散治療各種損傷出血、產後惡露血暈等情況。)還能幫助排出死胎和胎盤。(瘀血化開後,胎兒和胎盤排出就不會有阻礙。)但會大量損耗體內的陰血。產於陝西華陰一帶。質地堅硬,顏色黃。需要煅燒後研磨成粉,再用水飛法去除雜質。
4. 石燕
通、利竅、行濕熱。
甘涼利竅。行濕熱。治諸般淋瀝。月水湛濁。赤白帶下。腸風痔瘻。眼目障翳。出零陵。(宋人修本草、以食鍾乳禽石燕、混收入此石燕下、故世俗誤傳此石能助陽、不知其正相反也。)或煮汁,或磨汁,或為末水飛。(襁褓吐乳、久患咳嗽、蜜調末、塗唇上、日三五次。)
白話文:
性味平和,能疏通、使孔竅通暢,並能去除體內濕熱。
味道甘甜,性質偏涼,能使孔竅通暢。可去除濕熱。能治療各種小便淋瀝不暢的疾病、月經混濁不清、赤白帶下、腸風痔瘡、眼部有障礙看不清楚等病症。產於零陵地區。(宋朝人修訂本草時,把吃鐘乳石的禽鳥「石燕」所產生的糞便,混入此石燕的藥材之中,所以世俗誤傳此石燕能壯陽,不知道它真正的藥性其實是相反的。)可以煮汁服用,也可以磨成汁液服用,或者磨成粉末後用水調服。(對於嬰兒吐奶、久咳不癒,可以用蜂蜜調和石燕粉末,塗在嘴唇上,每天塗三到五次。)
5. 石蟹
重、瀉、明目。
鹹寒。治青盲目翳。天行熱疾。解一切金石藥毒。醋磨敷癰腫。出南海。體質石也。而與蟹相似。細研水飛。(聖濟總錄方、治喉痹腫痛、石蟹磨水飲、並塗喉外。)以上石類。
白話文:
味道鹹、性質寒涼。可以使大便通暢、排泄體內毒素、並能改善視力。
可以用來治療青盲(指眼睛看不見,但外觀無異常)和眼翳(指角膜或結膜的病變)。也能治療時行性的熱病,並能解除各種金屬礦物藥的毒性。磨成醋塗敷在癰腫(指皮膚或肌肉的化膿性腫塊)上。產於南海一帶。它的本質是石頭,但外形與螃蟹相似。需要仔細研磨並用水過濾後使用。(《聖濟總錄》的方子記載,可以治療咽喉腫痛,將石蟹磨成水喝下,並且塗抹在咽喉外部。)以上是關於石類藥材的描述。
6. 食鹽
瀉熱潤燥、補心、通二便、宜湧吐、為諸藥引經。
咸,甘辛寒。咸潤下,故通大小便。咸走血而寒勝熱,故治目赤癰腫、血熱。咸補心,故治心虛。(以水制火、取既濟之義、故補心、藥用鹽炒、一人病笑不休、用鹽炒赤、煎沸飲之而瘳、經曰:神有餘則笑不休、神,心火也,用鹽水,制火也。一婦病此半年,張子和亦用此法而愈。)鹹入腎(故補腎藥用鹽湯下),而主骨,故堅筋骨,治骨病齒痛。(擦牙甚佳、清火固齒、齒縫出血、夜以鹽厚敷齦上、瀝涎盡乃臥、或問咸能軟堅、何以堅筋骨,不知骨消筋緩,因於濕熱,瀉熱即安矣。)咸潤燥而辛泄肺。(煎鹽用皂角收,故味微辛,今南方多石灰收。)故治痰飲喘逆。咸軟堅,故治結核積聚。
又能湧吐醒酒。(水勝火。)解毒。(火熱即毒也,能散火涼血。)殺蟲。(浙西將軍中蚯蚓毒,每夕蚓鳴於體,一僧教以鹽湯洗身,數日而愈。)定痛止癢。(體如蟲行,風熱也,鹽湯浴三四次,佳,亦治一切風氣,凡湯火傷,急以鹽末摻之,護肉不壞,再用藥敷。)洗目去風。
凡痰嗽哮證(鹽能傷肺)、血病消渴(走血滲津)及水脹,俱大忌。或引痰生,或凝血脈,或助水邪,或損顏色,或傷筋力。故西北人不耐咸,少病多壽;東南人嗜咸,少壽多病。
(嘉言曰:經謂味過於咸,大骨氣勞,以食鹽過多,峻補其腎,腰骨高大之所,其氣忽積,喜於作勞,氣既勃勃內動,則精關勃勃欲開,雖不見可欲,而不覺關開莫制矣。嘗見高僧高道,棲真習定,忽焉氣動精傾,乃知味過於咸,大骨氣勞之說,不盡關於情欲也。經謂強力入房,腎氣乃傷,高骨乃壞,此固嗜欲無節者之本病,奈何清修卓練之士,每於蔬菜間多食鹹,藏厚味以虧道體,無有以內經之理一陳其前者,及病已成而食淡齋,長年累月自苦,亦足補偏救弊,然不如當日味勿過咸之超矣。)
鹽品頗多:江淮南北,鹽生於海;山西解州,鹽生於池;四川雲南,鹽生於井;戎鹽生於土;光明鹽或生於階成山崖,或產於五原鹽池,狀若水晶,不假煎煉,故一名水晶鹽;石鹽生於石;木鹽生於樹;蓬鹽生於草。造化之妙,誠難窮也。
白話文:
食鹽:
能夠瀉除體內熱氣、滋潤乾燥,也能夠補養心臟、疏通大小便,適合用來催吐,並且可以引導其他藥物發揮作用。
味道是鹹的,帶點甘味和辛味,性質偏寒。鹹味有向下滲透的作用,所以能夠疏通大小便。鹹味能使血液運行,寒性則能消除熱氣,因此可以治療眼睛紅腫、癰瘡腫痛等由血熱引起的疾病。鹹味能夠補養心臟,所以可以治療心虛的症狀。(用鹽來制約火氣,取水火既濟的道理,所以能補心。藥材用鹽炒過,曾有一人病到不停傻笑,用鹽炒赤石脂煮水喝後就好了。《黃帝內經》說:神氣過於旺盛就會不停傻笑,這裡的「神」指的就是心火。用鹽水來制約火氣。有個婦人患此病半年,張子和也用這個方法治好了。)鹹味進入腎臟(所以補腎的藥用鹽水送服)。
鹹味主導骨骼,所以能夠強健筋骨,治療骨病和牙痛。(用鹽擦牙很好,能夠清熱、鞏固牙齒,牙齦出血時,晚上用鹽厚敷在牙齦上,讓口水流盡再睡。有人問鹹味能軟化堅硬的東西,為什麼又能強健筋骨?不知道骨骼消損、筋脈鬆弛,是因為濕熱引起的,瀉除熱氣就好了。)鹹味能夠滋潤乾燥,辛味則能宣洩肺氣。(煎鹽時用皂角收尾,所以味道會帶點辛味,現在南方多用石灰收尾。)所以能夠治療痰飲、氣喘等症狀。鹹味能軟化堅硬的東西,所以能夠治療結核、積聚等症狀。
也能夠催吐、醒酒。(水能克火。)解毒。(火熱就是毒,鹽能散火、涼血。)殺蟲。(浙江西部有位將軍中了蚯蚓毒,每天晚上身體裡都有蚯蚓鳴叫,一位僧人教他用鹽水洗身,幾天就好了。)能夠止痛止癢。(身體像有蟲子在爬,是風熱引起的,用鹽水洗三四次澡就好了,也能治療一切風氣。凡是被湯火燙傷,馬上用鹽末敷上,可以保護皮膚不潰爛,然後再用藥敷。)用鹽水洗眼睛可以祛除風邪。
凡是患有痰嗽、哮喘(鹽會傷害肺)、血病、消渴(鹽會使血液運行,滲透津液)以及水腫等病症,都非常忌諱吃鹽。因為鹽可能會導致痰液產生,或者使血脈凝滯,或者助長水邪,或者損害容貌,或者損傷筋骨。所以西北人不喜歡吃鹹,很少生病而且長壽;東南人喜歡吃鹹,比較短壽而且多病。
(嘉言說:經典上說,味道過於鹹,大骨的氣會損傷。因為吃鹽過多,會過度滋補腎臟,而腰骨是腎氣積聚的地方,這些氣一旦積聚,就容易想勞動。氣血旺盛,精關就會蠢蠢欲動想要打開,即使沒有看到想發洩的慾望,也會不自覺地打開精關而難以控制。我曾看見有高僧高道,在清修打坐時,忽然氣機妄動而洩精,才知道味道過於鹹,會使大骨的氣損傷,這句話並不僅僅指情慾。經典也說,如果勉強行房事,腎氣就會受損,骨骼就會損壞,這本來就是指沉溺於情慾的人,但為什麼那些清修的人,常常因為在素菜裡吃太多鹽而損耗道體呢?沒有人能用《黃帝內經》的道理來勸說他們。等到生病了才吃清淡的食物,長期下來雖然也能矯正一些偏差,但不如一開始就不要吃太鹹。
鹽的種類很多,江淮南北的鹽產於海,山西解州的鹽產於池塘,四川雲南的鹽產於井,戎鹽產於土,光明鹽有些產於山崖,有些產於五原的鹽池,形狀像水晶,不需要煎煉,所以又叫水晶鹽。石鹽產於石頭中,木鹽產於樹木上,蓬鹽產於草本植物上,大自然的奧妙,實在難以窮盡啊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