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儀洛

《本草從新》~ 卷十三,金石部 (7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三,金石部 (7)

1. 代赭石

重、鎮虛逆。

苦寒。入肝與心包血分。除血熱。治吐衄崩帶。胎動產難。翻胃噎膈。(仲景治傷寒汗吐下後、心下痞硬、噫氣、用代赭旋覆湯、取其重以鎮虛逆、赤以養陰血也。)哮呷有聲。(臥睡不得、土朱末調服。)金瘡長肉。煅紅醋淬。水飛。乾薑為使。畏雄附。

白話文:

代赭石,性質沉重,有鎮靜、降逆氣的功效。

味苦性寒,主要作用於肝臟和心包的血分。能夠清除血熱,治療吐血、流鼻血、崩漏、帶下等出血症狀,以及胎動不安、難產等問題。對於胃氣上逆、嘔吐、噎膈等症狀也有療效。(張仲景用代赭石旋覆湯來治療傷寒病經過發汗、催吐、瀉下後,出現心下痞硬、打嗝等症狀,就是取用代赭石的重鎮作用來平息虛性逆氣,以及其紅色入血分來滋養陰血。)

對於哮喘、呼吸有聲音的症狀,(如果因為此症狀而臥睡不安,可以將代赭石磨成粉末,用溫水調服。)也有療效。

對於外傷傷口,可以促進肌肉生長,將代赭石燒紅後用醋淬過,再用水飛法處理,並以乾薑作為輔助藥材。但需注意,代赭石畏懼雄黃和附子。

2. 空青

重、明目。

甘酸而寒。益肝明目。通竅利水。產銅坑中。大塊中空。有水者良。(世多偽為之、亦中空有水、須細審之。)

白話文:

空青,性質沉重,能使眼睛明亮。

味道甘甜帶酸,藥性寒涼。能滋養肝臟,使視力清晰。還能疏通身體孔竅,幫助排除體內多餘水分。它產自銅礦坑中,大的空青內部是空心的,裡面有水的品質較好。(市面上有很多偽造的空青,也是空心有水,需要仔細辨別。)

3. 石膽

一名膽礬。宣吐風痰、澀斂咳逆。

酸澀辛寒。有小毒。入少陽膽經。性斂而能上行。湧吐風熱痰涎。發散風木相火。治喉痹。(醋調咽、吐痰涎、立效。)咳逆。痙癇崩淋。能殺蟲。治牙蟲瘡毒陰蝕。產銅坑中。乃銅之精液。(故能入肝膽、治風木。)磨鐵作銅色者真。形似空青。鴨嘴色為上。(市人多以醋揉青礬偽之。

)畏桂、白薇、辛夷、芫花。(小兒鼻疳蝕爛、膽礬燒煙盡、研末摻之、效。)

白話文:

石膽,又名膽礬。它能宣散並吐出體內的風痰,同時具有收澀、止咳和降逆的作用。

石膽味酸澀辛,性寒,帶有微毒。主要歸入少陽膽經。藥性具有收斂作用,但又能向上發散。它可以湧吐因風熱引起的痰涎,還能發散風木之氣和相火。它可用於治療喉嚨腫痛的疾病。(用醋調和後吞咽,能立即吐出痰涎,效果顯著。)也能治療咳逆、抽搐、崩漏、淋病等症狀。石膽還能殺蟲,可用於治療牙蟲、瘡毒、陰蝕等疾病。它產於銅礦坑中,是銅的精華液。(因此能歸入肝膽經,治療與風木相關的疾病。)能將鐵磨成銅色的是真品。它的外形像空青,顏色像鴨嘴的顏色為上品。(市面上許多人會用醋揉搓青礬來偽造。)

它忌與桂枝、白薇、辛夷、芫花等藥材同用。(小孩的鼻子如果因疳蝕而腐爛,可以用燒盡的膽礬研成末敷在患處,效果很好。)

4. 礜石

重、燥、去寒積。

辛大熱。有毒。治堅癖痼冷,寒濕風痹。(蘇恭曰:攻寒冷之病、最良、時珍曰:性氣與砒石相近、不煉服、殺人。)有蒼白數種。火燒但解散。不能脫其堅。置水不凍者真。(此石生於山、無雪、入水不冰。)惡羊血。

白話文:

礜石,性質沉重、乾燥,可以去除體內的寒氣積聚。

味道辛辣,藥性非常熱,而且有毒。可以治療頑固的腹部腫塊、長期的虛寒症狀、以及寒濕引起的肢體麻木疼痛。(蘇恭說:此藥對於驅除寒冷的疾病效果最好。李時珍說:此藥的藥性與砒霜相似,未經煉製就服用會致命。)礜石有青白色等好幾種。用火燒只能使其鬆散,不能改變其堅硬的本質。將礜石放入水中,如果水不結冰,就表示是真品。(這種石頭生長在山上,即使下雪也不會被覆蓋,放入水中也不會結冰。)忌與羊血同時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