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草從新》~ 卷十三,金石部 (6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三,金石部 (6)

1. 石灰

重、燥濕、止血。

辛溫,毒烈。能堅物散血,定痛生肌,止金瘡血。(臘月用黃牛膽汁,和納膽中,陰乾用。)殺瘡蟲。(足肚生瘡成漏,名鱔漏,以石灰溫泡熏洗,覺癢即是也,洗數次,愈。禾苗生蟲,摻之即除,或加入豆餅糞草之中,亦可。)蝕惡肉,滅瘢疵。(和藥點痣。)解酒酸。(酒家多用之,然有灰之酒,傷人。)

內用止瀉痢崩帶,收陰挺(陰肉挺出,亦名陰菌,或產後玉門不閉,熬黃水泡,澄清暖洗),脫肛,消積聚結核。風化者良。古礦灰。(名地龍骨,棺中者尤佳。)火毒已出,主頑瘡膿水淋漓,斂瘡口尤妙。(痰核紅腫寒熱,狀如瘰癧,石灰火煅為末,以白果肉同搗貼之,如無白果,蜜調亦可。)

白話文:

石灰,性味辛溫,有毒性且強烈。它的主要功效是使物質堅硬、散瘀血、止痛、促進肌肉生長、止金瘡出血(臘月時用黃牛膽汁調和石灰,裝入牛膽中陰乾後使用)。能殺滅瘡中的蟲子。(腳底或肚子長瘡形成瘻管,俗稱鱔漏,可以用溫熱的石灰水浸泡、熏洗,感覺癢就是有效果,多洗幾次就會好。禾苗生蟲,撒上石灰就能去除,或加入豆餅、糞草中也有同樣效果。)能腐蝕壞肉、消除疤痕。(和藥一起用來點痣。)還能解酒酸。(酒家常用石灰,但有石灰的酒會傷人。)

內服可以止瀉痢、崩漏帶下,收縮陰挺(陰部肉突出,也叫陰菌,或是產後陰道閉合不全,用熬煮後的石灰黃水浸泡,澄清後溫熱洗滌),治療脫肛。還可以消除積聚、結核。經過風化的石灰效果更好。古代的礦物石灰(名為地龍骨,棺材中的更好),因為火毒已經去除,主要用於治療頑固的瘡瘍,膿水淋漓不止時,收斂瘡口效果很好。(痰核紅腫,發冷發熱,像瘰癧,將石灰煅燒成末,與白果肉一同搗碎敷貼,沒有白果用蜂蜜調和也可以。)

2. 海石

一名浮石。軟堅、消老痰結核。

咸軟堅,寒潤下。色白體輕入肺,清其上源。(肺為水之上源,故又治諸淋。)止嗽止渴,通淋。化上焦老痰,消癭瘤結核。(頑痰所結,咸能軟堅,俞琰席上腐談云:肝屬木,當浮而反沉;肺屬金,當沉而反浮,何也?肝實而肺虛也。故石入水則沉,而南海有浮水之石;木入水則浮,而南海有沉水之香,虛實之反如此。)多服損人血氣。

水沫日久結成海中者,味鹹更良。(咳嗽不止,海浮石末,湯服,或蜜丸服。)

白話文:

海石,又名浮石。它能軟化堅硬的腫塊,消除老舊的痰液結塊。

海石味鹹,可以軟化堅硬的東西。藥性寒涼,有潤滑下降的作用。它顏色白,質地輕,主要作用於肺部,能清理肺的源頭(因為肺是水的源頭,所以也可用於治療各種小便不順暢的疾病)。它能止咳、止渴,使小便順暢,化解上焦積聚的老痰,消除癭瘤和結核。(頑固的痰液凝結,用鹹味藥物可以軟化堅硬的結塊。俞琰在《席上腐談》中說:肝屬木,應該向上浮動卻反倒下沉;肺屬金,應該下沉卻反倒向上浮動,這是為什麼呢?這是因為肝氣實而肺氣虛的緣故。所以一般的石頭入水會下沉,而南海卻有能浮在水上的石頭;木頭入水會浮起來,而南海卻有能沉入水中的香木,虛實的反常就是這樣。)但如果長期服用,會損傷人體的氣血。

海中的水沫經過長時間結成的海石,味道更鹹,藥效也更好。(如果咳嗽不止,可以用海浮石磨成粉末,用水或蜜丸服用。)

3. 陽起石

重、補腎命。

鹹溫,補右腎命門。治陰痿精乏,子宮虛冷,腰膝冷痹,水腫癥瘕。命門火衰者,可暫用之。(宗奭曰:凡石藥,冷熱皆有毒,宜酌用。經曰:石藥發癲,芳草發狂。芳草之氣美,石藥之氣悍,二者相遇,恐內傷脾。)

出齊州陽起山,雲母根也。雖大雪遍境,此山獨無。以雲頭雨腳、鷺鷥毛,色白濕潤者良。

(真者難得。)火煅,醋淬七次,研粉水飛。亦有用燒酒、樟腦升煉取粉者。桑螵蛸為使。惡澤瀉、菌桂,畏菟絲子。忌羊血。(儒門事親方,治丹毒腫癢,陽起石煅研,新水調塗。)

白話文:

陽起石,質地沉重,可以補益腎臟的命門。

味道鹹,性質溫熱。主要補益右腎的命門之火。可以治療男子陽痿、精液不足,以及女子子宮虛寒怕冷、腰部膝蓋冷痛麻木、水腫、腹部腫塊等症狀。對於命門火衰弱的人,可以暫時使用。 (宗奭說:凡是礦石類的藥物,不論是性質寒冷或溫熱,都帶有毒性,應該斟酌使用。古書說:礦石類的藥物會導致癲狂,香草類的藥物會導致精神錯亂,香草的氣味平和美好,而礦石的氣味剛烈強悍,兩者相遇,恐怕會損傷脾胃。) 陽起石產於齊州陽起山,是雲母的根部。即使大雪覆蓋各地,唯獨這座山沒有積雪。以形狀像雲頭、雨腳,質地像鷺鷥的羽毛,顏色白潤的為上品。(真正的陽起石很難取得。) 使用時,要用火煅燒後,再用醋淬煉七次,研磨成粉,用水淘洗沉澱。也有用燒酒、樟腦提煉取粉的方法。桑螵蛸可以作為輔助藥物。不宜與澤瀉、菌桂一起使用。畏懼菟絲子。忌與羊血同食。(《儒門事親方》中記載,治療丹毒腫癢,將陽起石煅燒後研磨成粉,用新水調勻塗抹。)

4. 慈石

一名吸鐵石,重,補腎。

辛鹹,色黑屬水,能引肺金之氣入腎,補腎益精,除煩祛熱,治羸弱周痹,骨節痠痛。(腎主骨。)恐怯怔忡。(十劑曰:重可去怯,慈石鐵粉之屬是也。)驚癇腫核。(咸軟堅、止金瘡血。末敷,能止痛斷血,通耳,耳為腎竅。)明目。

(腎水足則目明,時珍曰:一士病目,漸生翳,珍以羌活勝濕湯加減,而以慈朱丸佐之,兩月而愈,蓋慈石入腎,鎮養真陰,使神水不外移,硃砂入心,鎮養心血,使邪火不上侵,佐以神麯,消化滯氣,溫養脾胃生髮之氣,乃道家黃婆媒合嬰奼之理,方見孫真人千金方,但云明目,而未發出用藥之微義也。)重鎮傷氣,可暫用而不可久。(經疏云:石藥皆有毒,獨慈石沖和,無悍猛之氣,又能補腎益精,然體重漬酒,優於丸散。)色黑,能吸鐵者真,火煅醋淬,研末水飛,或醋煮三日夜,柴胡為使,惡牡丹。

(誤吞針鐵者,用活慈石,棗核大,鑽孔線穿,吞,曳之立出。慈石取鐵,如慈母之招子,故名。)

白話文:

慈石,又名吸鐵石。它性質沉重,能補腎。

味道辛辣帶鹹,顏色是黑色,在五行中屬水。它能引導肺部的金氣進入腎臟,有補腎益精的功效,還可以消除煩躁、退除熱氣,治療身體虛弱、四肢麻木無力、關節痠痛等症狀。(中醫認為腎主骨。)此外,它還能治療容易驚恐害怕、心悸等情況。(《十劑》說:沉重之藥可以去除恐懼,像慈石、鐵粉之類就屬於這類藥。)也可用於治療癲癇、腫塊。(鹹味有軟化堅硬之物的作用,可以止金瘡出血。將慈石磨成粉末外敷,能止痛止血,並能疏通耳朵,因為耳朵是腎的竅孔。)慈石還能使眼睛明亮。(中醫認為腎水充足,眼睛就會明亮。《本草綱目》記載,有個讀書人眼睛生了翳,逐漸看不清,李時珍用羌活勝濕湯加減,再搭配慈朱丸給他服用,兩個月就治好了。慈石能入腎,鎮定滋養腎陰,使腎中的精華不會外洩;硃砂入心,鎮定滋養心血,使邪火不會上炎;再用神麴幫助消化、溫養脾胃,使脾胃的生發之氣順暢。這其中蘊含著道家黃婆媒合陰陽的道理。這個方子出自孫思邈的《千金方》,只說了慈石能明目,但沒有闡述用藥的細微道理。)慈石性質沉重,能鎮定,但容易損傷氣,

所以可以暫時使用,不宜長期服用。(《本草經疏》說:礦物類的藥都有毒性,只有慈石性質平和,沒有剛猛之氣,而且能補腎益精。但它質地沉重,用酒浸泡後,比做成丸散的效果更好。)黑色的,能吸鐵的才是真品。要經過火燒、用醋淬火,磨成粉末,用水飛過,或者用醋煮三天三夜。用柴胡作為輔助藥,忌與牡丹同用。(如果誤吞了針鐵,可以用活慈石,像棗核大小,在中間鑽孔穿線,吞下去,拉動線就能把針鐵帶出來。慈石吸取鐵器,就像慈母呼喚孩子一樣,因此得名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