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儀洛

《本草從新》~ 卷二 草部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草部 (1)

1. 卷二 草部

芳草類

白話文:

芳草類

2. 當歸

補血、潤燥滑腸。

甘溫和血。辛溫散內寒。苦溫助心散寒。(諸血屬心、凡通脈者、必先補心、當歸苦溫助心。)入心肝脾。(心生血、肝藏血、脾統血。)為血中氣藥。治虛勞寒熱。咳逆上氣。(血和則氣降。)溫瘧。(厥陰肝邪、澼痢。頭痛腰痛。心腹肢節諸痛。(散寒和血。)跌打血凝作脹。

風痙無汗。(身強項直、角弓反張曰痙、無汗為剛痙、有汗為柔痙、當歸辛散風、溫和血、產後亦有發痙者、以脫血無以養筋也、宜十全大補湯。)痿痹癥瘕。(筋骨緩縱、足不任地曰痿、風寒濕客於肌肉血脈曰痹。)痘證癰疽瘡瘍。衝脈為病。氣逆裡急。帶脈為病。腹痛滿。

腰溶溶如坐水中。(衝脈起於腎下、出於氣街、挾臍上行、至胸中、上頏顙、滲諸陽、灌諸經、下行入足、滲三陰、灌諸絡、為十二經脈之海、主血、帶脈橫圍於腰、如束帶、總約諸脈。)及婦人諸不足。一切血證。陰虛而陽無所附者。潤腸胃。澤皮膚。去瘀生新。溫中養營。

活血舒筋。排膿止痛。(血和則痛止。)使氣血各有所歸。故名。(血滯能通、血虛能補、血枯能潤、血亂能撫、蓋其辛溫能行氣分、使氣調而血和也、東垣曰:頭止血而上行、身養血而中守、尾破血而下流、全活血而統治、雷斆、海藏並云:頭破血、時珍曰:治上用頭、治中用身、治下用尾、統治全用。雷斆著雷公炮炙論、時珍曰:此雷公、是劉宋時雷斆、非黃帝時雷公也。

)極善滑腸。瀉者禁用。(當歸為君、白芍為臣、地黃為佐、芎藭為使、名四物湯、治血之總劑、血虛佐以人參黃耆、血熱佐以條芩梔連、訒庵曰:血屬陰、須得陽氣而生、四物純陰、不能生血、氣虛血弱之人、當用參耆、取陽旺生陰之義。)川產力剛善攻。秦產力柔善補。

以秦產頭圓尾多。肥潤氣香。里白不油者為良。名馬尾當歸。尾粗堅枯者。名鑱頭當歸。只宜發散用。宜酒製。治吐血。宜醋炒。畏菖蒲、海藻、生薑。惡濕面。(當歸和酒服、治倒產子死不出。)

白話文:

當歸可以補血、滋潤乾燥並使腸道滑利。

味道甘甜溫和,可以調和血液。味道辛辣溫熱,可以驅散體內的寒氣。味道苦溫,可以幫助心臟散寒。(各種血液問題都與心臟有關,凡是能疏通血脈的,必須先補養心臟,當歸的苦溫之性可以幫助心臟。)它能進入心、肝、脾三經。(心臟產生血液,肝臟儲藏血液,脾臟統攝血液。)是血分中的氣藥。能治療虛勞引起的寒熱、咳嗽氣逆。(血液調和則氣息順暢下降。)也能治療溫瘧(屬於厥陰肝邪)、腹瀉、頭痛、腰痛、心腹四肢的各種疼痛。(可以散寒調和血液。)還能治療跌打損傷引起的瘀血腫脹。

對於風引起的痙攣無汗也能治療。(身體僵硬、脖子挺直、身體向後彎曲稱為痙攣,無汗是剛痙,有汗是柔痙,當歸的辛散之性能驅散風邪,溫和之性可以調和血液,產後也有發生痙攣的,是因為失血過多而無法滋養筋脈,應該服用十全大補湯。)能治療痿軟無力、麻木痺痛、癥瘕等疾病。(筋骨鬆弛無力、雙腳無法站立行走稱為痿,風寒濕邪侵入肌肉血脈稱為痺。)對於痘瘡、癰疽、瘡瘍等皮膚問題也能治療。衝脈發生疾病時,會引起氣逆、腹部急迫感。帶脈發生疾病時,會引起腹痛、腹脹。

腰部感覺鬆軟無力,像坐在水中一樣。(衝脈起源於腎臟下方,從氣街出來,沿著臍部向上,到達胸部,再往上到額頭,滲透於各陽經,灌注於各經脈,向下進入足部,滲透於三陰經,灌注於各絡脈,是十二經脈的海洋,主管血液;帶脈環繞於腰部,像腰帶一樣,總束各脈。)以及婦女的各種虛損,一切血證,陰虛而陽無所依附者,也能用當歸來治療。它可以潤滑腸胃、滋潤皮膚、去除瘀血、產生新血、溫補中焦、滋養營血。

當歸能活血、舒筋、排膿、止痛。(血液調和則疼痛止。)使氣血各自回到正確的歸屬,所以被命名為「當歸」。(血液停滯能疏通,血液虛弱能補養,血液枯竭能滋潤,血液紊亂能安撫,這是因為它的辛溫之性可以運行氣分,使氣順暢而血液調和。李東垣說:當歸頭能止血而向上走,當歸身能養血而守護中焦,當歸尾能破血而向下走,整個當歸能活血並統治全身。雷斆、海藏都說:當歸頭能破血。李時珍說:治療上部用當歸頭,治療中部用當歸身,治療下部用當歸尾,統治全身用整個當歸。雷斆著有《雷公炮炙論》,李時珍說:這個雷公是劉宋時期的雷斆,不是黃帝時期的雷公。)

當歸非常善於潤滑腸道,腹瀉者禁用。(當歸是君藥,白芍是臣藥,生地黃是佐藥,川芎是使藥,這個組方稱為四物湯,是治療血液問題的總方。血虛者可以佐以人參、黃耆,血熱者可以佐以黃芩、梔子、黃連。訒庵說:血屬陰,必須得到陽氣才能產生,四物湯純陰,不能生血,氣虛血弱的人,應該用人參、黃耆,取其陽氣旺盛能產生陰液的道理。)川產的當歸藥力剛烈,善於攻破。秦產的當歸藥力柔和,善於補養。

秦產當歸以頭部圓潤,尾部多而肥大,潤澤且氣味芳香,內部呈白色但不油膩者為佳,稱為馬尾當歸。尾部粗大堅硬乾枯者,稱為鑱頭當歸,只適合用於發散。當歸適合用酒來炮製。治療吐血,適合用醋炒。忌與菖蒲、海藻、生薑同用。厭惡濕麵。(當歸和酒一起服用,可以治療難產、胎兒死在腹中的情況。)

3. 白芍藥

補血、瀉肝、斂陰。

苦酸微寒。入肝脾血分。(白朮補脾陽、白芍補脾陰、為手足太陰行經藥。(肺、脾。)瀉肝火。(酸斂肝、肝以斂為瀉、以散為補。)發脾肺。固腠理。(肺主皮毛、脾主肌肉、肝木不剋土、則脾安、土旺能生金、則肺安、脾和肺安、則腠理固矣。)和血脈。收陰氣。斂逆氣。

(酸主收斂。)緩中止痛。(東垣曰:損其肝者緩其中、即調血也。)除煩斂汗。退熱安胎。治瀉痢後重。血虛腹痛。(瀉痢俱太陰病、不可缺此、寒瀉冷痛忌用、古方治腹痛、白芍四錢、甘草二錢、名芍藥甘草湯、蓋腹痛因營氣不從、逆於肉裡、白芍能調營氣、甘草能緩逆氣、又痛為肝木克脾土、白芍能伐肝故也、其治腹痛、止血虛腹痛、余痛不治、以其酸寒收斂、無溫散之功也。)脅痛。

(脅者、肝膽二經來往之道、其火上衝、則胃脘痛、橫行則兩脅痛、白芍能斂氣瀉肝火。)肺脹喘噫。(噯同。)脾熱易飢。其收降之性。又能入血海。(衝脈為血海、男女皆有之。)而至厥陰。(肝經。)治鼻衄目澀。肝血不足。小兒痘瘡。(地紅血散、毒不附瘡、必用以斂附。

)婦人胎產。及一切血病。(同白朮補脾、同參耆補氣、同歸地補血、同芎藭瀉肝、同甘草止腹痛、同芩連止瀉痢、同防風發痘疹、同薑棗和營衛、酒炒加入補中益氣湯中、治氣虛下陷、尤稱神妙。)又曰。產後忌用。

(丹溪曰:以其酸寒、伐生生之氣也、必不得已、酒炒用之可耳、時珍曰:產後肝血已虛、不可更瀉也、寇宗奭本草衍義曰:減芍藥、以避中寒、微寒如芍藥、古人猶諄諄戒謹、況大苦大寒、可肆行而莫之忌耶、按產後虛熱多汗、陰氣失散、用白芍以收斂之、取微寒以退虛熱、正其相宜、前言亦失之太過耳、景岳全書內、所論極為中正。)赤芍藥(瀉肝、散瘀。

)瀉肝火。散惡血。利小腸。治腹痛脅痛。堅積血痹疝瘕。(邪聚外腎為疝、腹內為瘕。)經閉腸風。癰腫目赤。(皆散瀉之功。)白補而斂。赤散而瀉。白益脾。能於土中瀉木。赤散邪。能行血中之滯。虛者忌用。赤白各隨花色。單瓣者入藥。酒炒用。(制其寒。)婦人血分醋炒,下痢後重不炒。

惡芒硝、石斛。畏鱉甲、小薊。反藜蘆。

白話文:

白芍藥

具有補血、抑制肝氣、收斂陰氣的作用。

味道苦酸,性質微寒。主要作用於肝、脾經的血分。(白朮補脾陽氣,白芍補脾陰氣,是手足太陰經絡的常用藥材。主要作用於肺和脾。)可以抑制肝火。(酸味能收斂肝氣,肝氣以收斂為瀉,以疏散為補。)能使脾肺功能正常運作,鞏固皮膚肌肉。(肺主管皮膚毛髮,脾主管肌肉,肝木不剋脾土,則脾能安穩;土氣旺盛能生金,則肺能安穩。脾肺平和,則皮膚肌肉自然緊密。)能調和氣血,收斂陰氣,使上逆的氣平靜下來。

(酸味主要有收斂的作用。)能緩解腹部疼痛。(李東垣說:損傷肝氣時,會使腹部疼痛,此時應以調理血氣來緩解。)能消除煩躁,止汗,退熱,安胎。治療痢疾後大便仍有便意但排不出來的情況,以及血虛引起的腹痛。(痢疾都是太陰病的表現,白芍不可或缺。寒性腹瀉或冷痛不宜使用。古方治療腹痛,用白芍四錢,甘草二錢,稱為芍藥甘草湯。腹痛多因營氣運行不暢,停留在肌肉間,白芍能調和營氣,甘草能緩解逆氣。又因疼痛可能是肝木克脾土所致,白芍能抑制肝氣。此方只能治療血虛引起的腹痛,其他原因引起的疼痛不適用,因為它酸寒收斂,沒有溫散作用。)也能治療脅肋疼痛。

(脅肋是肝膽經脈循行的部位,肝火上衝會導致胃脘疼痛,肝氣橫行會導致兩脅疼痛,白芍能收斂氣機,抑制肝火。)能治療肺氣腫、氣喘、打嗝。(噯與噫同義。)能改善脾胃燥熱、容易飢餓的狀況。其收斂下降的特性,也能作用於血海(衝脈,男女都有)。並到達厥陰經(肝經)。能治療鼻出血、眼睛乾澀等症狀,改善肝血不足的問題。能輔助治療小兒痘瘡。(痘疹發紅散開,毒邪沒有附著在瘡面時,必須使用白芍來收斂附著。)

對於婦女的胎前產後,以及各種血病都有幫助。(與白朮同用能補脾,與人參黃耆同用能補氣,與當歸熟地同用能補血,與川芎同用能瀉肝,與甘草同用能止腹痛,與黃芩黃連同用能止痢疾,與防風同用能發散痘疹,與生薑紅棗同用能調和營衛。酒炒後加入補中益氣湯中,治療氣虛下陷,效果尤為顯著。)另外,有人說產後不宜使用。

(朱丹溪認為白芍酸寒,會損害新生的氣血。若非不得已,可以用酒炒後使用。李時珍認為產後肝血已虛,不宜再瀉。寇宗奭的《本草衍義》說,應減少芍藥的用量,以避免中寒,像芍藥這樣微寒的藥物,古人尚且諄諄告誡要謹慎使用,更何況是大苦大寒的藥物,怎能肆意使用而不知忌諱呢?我的看法是,產後多為虛熱多汗,陰氣散失,用白芍來收斂陰氣,並利用其微寒的性質來退虛熱,恰好適宜。前面說法有些過於偏頗。《景岳全書》中論述的觀點極為中肯。)

赤芍藥

具有抑制肝氣、散瘀血的作用。

能抑制肝火,散瘀血,利小便。能治療腹痛、脅肋痛,以及身體內部硬塊、血滯、疝氣等。(邪氣聚在外陰稱為疝,聚在腹內稱為瘕。)能改善月經閉止、腸風便血、癰瘡腫痛、眼睛紅腫等症狀。(都是散瘀洩熱的功效。)白芍偏於補益和收斂,赤芍偏於發散和疏洩。白芍益脾,能從土中疏瀉肝木;赤芍散邪,能行血中瘀滯。體虛的人不宜使用赤芍。赤白芍藥以花色區分,單瓣者入藥。一般都酒炒後使用(以減輕寒性)。婦科血病,應以醋炒後使用。痢疾後,大便仍有便意但排不出來,則不應炒用。

忌芒硝、石斛。害怕鱉甲、小薊。與藜蘆相反。

4. 芎藭

補血、去瘀、潤燥、宣、行氣、搜風。

辛溫升浮。為少陽引經。(膽。)入手足厥陰。(心包、肝。)乃血中氣藥。升清陽而開諸郁。(丹溪曰:氣升則鬱自降、為通陰陽氣血之使。)潤肝燥而補肝虛。(肝以瀉為補、所謂辛以散之、辛以補之。)上行頭目。下行血海。(衝脈。)搜風散瘀。止痛調經。治風濕在頭,諸種頭痛。

(東垣曰:頭痛必用之、如不愈、加引經藥、太陽羌活、陽明白芷、少陽柴胡、太陰蒼朮、少陰細辛、厥陰吳茱萸、丹溪曰:諸經氣鬱、亦能頭痛。)偏正頭風。腹痛脅風。氣鬱血鬱。血痢寒痹。筋攣。目淚多涕。(肝熱。)風木為病。(諸風眩掉、皆屬肝木。)及癰疽瘡瘍。

(癰從六腑生、疽從五臟生、皆陰陽相滯而成、氣為陽、血為陰、血行脈中、氣行脈外、相併周流、寒濕搏之、則凝滯而行、遲為不及、火熱搏之、則沸騰而行、速為太過、氣鬱邪入血中、為陰滯於陽、血鬱邪入氣中、為陽滯於陰、致生惡毒、百病皆由此起、芎歸能和血行氣、而通陰陽。)痘瘡不起。

(頭面上不起發者、用之尤宜。)男婦一切血證。(芍地酸寒為陰、歸芎辛溫為陽、故四物湯取其相濟、以行血藥之滯耳、川芎辛散、豈能生血者乎、治法云:婦人經過三月、用川芎末、空心熱湯調一匙服、腹中微動者是胎、不動是經閉。)凡氣升痰喘。虛火上炎。嘔吐咳逆。

不宜用之。單服久服。令人暴亡。蜀產為川芎。秦產為西芎。江南為撫芎。以川產大塊。里白不油。辛甘者良。白芷為使。畏黃連、硝石、滑石。惡黃耆、山茱萸。(齒敗口臭、水煮芎藭含之、佳。)

白話文:

芎藭

具有補血、去除瘀血、滋潤乾燥、疏通、運行氣、祛除風邪的功效。

藥性屬於辛溫,有上升和發散的作用,可以引導藥力到達少陽經(膽經),並能進入足厥陰經(心包經、肝經)。它是血中的氣藥,能使清陽之氣上升,並打開各種鬱結,(朱丹溪說:氣上升,鬱結自然下降,它可以作為疏通陰陽氣血的使者。)它可以滋潤肝臟的乾燥,並補益肝虛。(肝臟的特性是瀉才是補,所謂用辛味來發散它,也可以用辛味來補益它。)藥性往上能到達頭部和眼睛,往下能到達血海(衝脈),可以祛除風邪,散瘀止痛,調理月經。可以治療風濕引起的頭部不適,以及各種頭痛。

(李東垣說:治療頭痛必須使用芎藭,如果效果不好,可以加入引經藥,太陽經用羌活,陽明經用白芷,少陽經用柴胡,太陰經用蒼朮,少陰經用細辛,厥陰經用吳茱萸。朱丹溪說:各種經絡氣鬱,也會引起頭痛。)可以治療偏頭痛、正頭痛、腹痛、脅痛,氣鬱血瘀,血痢寒痹、筋脈攣縮,眼睛流淚、鼻涕多(這是肝熱引起的)。可以治療因風木引起的疾病。(各種眩暈、搖晃,都屬於肝木的病變。)以及癰疽瘡瘍等疾病。

(癰從六腑產生,疽從五臟產生,都是因為陰陽相滯而成的。氣屬陽,血屬陰,血在脈中運行,氣在脈外運行,兩者相互作用,周而復始,如果受到寒濕侵襲,就會凝滯而運行緩慢;如果受到火熱侵襲,就會沸騰而運行過快;氣鬱導致邪氣侵入血中,就形成陰滯於陽;血鬱導致邪氣侵入氣中,就形成陽滯於陰,導致產生惡毒,各種疾病都由此產生。芎藭和當歸能調和血脈,運行氣機,從而疏通陰陽。)可以治療痘瘡難以發出的情況。

(對於頭面部痘瘡發不出來的情況,使用芎藭尤其適合。)可以治療男女各種血證。(芍藥、生地性味酸寒屬陰,當歸、芎藭辛溫屬陽,所以四物湯取其相濟的特性,用來疏導血藥的滯塞。川芎辛散,難道能夠產生血液嗎?治法說:婦女經期過了三個月,用川芎末,空腹用熱水調服一匙,如果腹中微微蠕動,就是懷孕了;如果沒有動靜,就是經閉了。)凡是氣機上逆、痰喘、虛火上炎、嘔吐、咳嗽等情況,

不宜使用芎藭。單獨長期服用,可能會導致猝死。四川產的叫川芎,秦地產的叫西芎,江南產的叫撫芎。以四川產的、塊大、內部白色且不油膩、味道辛甘的為佳。白芷可以作為它的輔助藥。它畏懼黃連、硝石、滑石。討厭黃耆、山茱萸。(牙齒腐爛、口臭,用水煮芎藭含在口中,效果很好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