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草從新》~ 卷十二,谷部 (6)
卷十二,谷部 (6)
1. 黑大豆
補腎解毒。
甘寒色黑。屬水似腎。(豆有五色、各入五臟。)故能補腎鎮心。(腎水足則心火寧。)明目。(黑水神光屬腎、腎水足則目明。)下氣利水。(古方治水腫每單用、或加入他藥。)除熱祛風。(炒熱、酒沃、飲其汁、治產後中風危篤、及妊娠腰痛、兼能發表、千金云:一以去風、一以消血結。)活血。
(產書云:炒令煙絕、酒淋服、下產後余血。)解毒。(蘇頌曰:古稱大豆解百藥毒、試之不然、又加甘草、其驗乃奇。)消腫止痛。搗塗一切腫毒。煮食利大便。緊小者。入藥更佳。鹽水煮食。尤能補腎。畏五參、龍膽、豬肉。忌厚朴。(犯之動氣。)得諸膽汁、石蜜、牡蠣、杏仁、前胡良。
(卒風不語、大豆煮汁、煎稠如飴含之、並飲汁、喉痹不語、同上法。)
白話文:
黑大豆,能補益腎臟、解除毒素。
黑大豆味道甘甜、性寒涼,顏色黑,五行屬水,與腎臟相類。(豆類有五種顏色,分別入於五臟。)所以能夠補養腎臟、安定心神。(腎水充足,心火自然平靜。)能使眼睛明亮。(黑色的腎精之氣屬腎,腎水充足,眼睛就明亮。)能向下疏導氣機、有利水消腫的功效。(古代治療水腫的方子常常單獨使用黑大豆,或加入其他藥材。)能清除體內熱邪、驅散風邪。(將黑大豆炒熱,用酒淋濕,飲用汁液,可以治療產後中風危急的病症,以及妊娠時的腰痛,同時也能發散體表風邪。《千金方》說:一能去除風邪,一能消除血瘀。)能活血化瘀。
(產科書籍記載:將黑大豆炒至冒煙,用酒淋濕服用,能幫助排出產後殘餘的瘀血。)能解毒。(蘇頌說:古人說大豆能解百藥之毒,但試驗效果並非如此,如果加入甘草,效果就會很神奇。)能消腫止痛。將黑大豆搗爛塗在各種腫毒處,煮熟食用能促進大便通暢。豆粒緊實的小黑豆,入藥效果更好。用鹽水煮黑大豆食用,尤其能補腎。黑大豆忌與人參、龍膽、豬肉同食,忌與厚朴同用(同用會使氣機紊亂)。與動物膽汁、石蜜、牡蠣、杏仁、前胡等同用效果更好。
(突然中風不能說話,用黑大豆煮汁,煎煮濃稠如麥芽糖,含在口中,並喝下汁液;喉嚨腫痛不能說話,也用相同的方法。)
2. 黃大豆
寬中、利大腸。
甘溫。寬中下氣。利大腸。消水脹腫毒。研末。熟水和塗痘後癰。(凡痘毒生在要處、恐致帶疾、令其母嚼爛生黃豆、厚敷之、即消、另生他處。)豆油、辛甘熱。微毒。塗瘡疥。解發䐈。
白話文:
黃豆,性味甘甜溫和,能使脾胃寬鬆舒適、順暢腸道。可以寬鬆胸腹、使氣下行,並促進大腸蠕動。此外,還能消除水腫、腫脹和瘡毒。將黃豆磨成粉末,用溫開水調和後塗抹在痘瘡痊癒後形成的癰瘡上。(如果痘毒長在重要部位,擔心會留下後遺症,可讓患者的母親將生黃豆嚼爛,厚敷在患處,即可消腫,使痘瘡轉移到其他地方。)黃豆油,味道辛辣甘甜,性熱,有輕微毒性,可塗抹在皮膚瘡疥之處,並能解開毛髮糾結。
3. 白豆
一名飯豆。補調中。
甘平。補五臟。(思邈曰:腎之谷也、腎病宜食之。)暖腸胃,調中,助十二經脈。豆腐、見造釀類。葉、煮食。利五臟。下氣。
白話文:
白豆,又名飯豆,可以補養和調和身體的機能。
它的味道甘甜平和,能夠補益五臟。(孫思邈說:白豆是補養腎臟的穀物,腎臟虛弱的人適合食用。)它能溫暖腸胃,調和身體的中焦部位,並幫助十二經脈運行。白豆可以做成豆腐,也可以用來釀造發酵食品。它的葉子可以煮熟食用,能夠通利五臟,使氣機下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