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儀洛

《本草從新》~ 卷十一,菜部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一,菜部 (4)

1. 薑汁

潤、開痰。

辛溫而潤。治噎膈反胃。(同韭汁、梨汁、竹瀝、童便、人乳、蜂蜜、驢尿、地慄汁、蔗漿、藕汁等、出入酌用。)救暴卒。(凡中風、中氣、中暑、中惡、暴卒等證、薑汁和童便飲、效、薑汁開痰、童便降火也。)療狐臭。(頻塗。)搽凍耳。(熬膏塗。)貼風濕痹痛。(和黃明膠熬。)

白話文:

潤燥、化痰。

性味辛辣溫和且滋潤。可以治療食道阻塞、胃氣上逆嘔吐等症狀。(可以和韭菜汁、梨汁、竹瀝、童子小便、人乳、蜂蜜、驢尿、荸薺汁、甘蔗汁、藕汁等一起使用,用量可以根據情況調整。)能急救猝死。(凡是中風、中氣、中暑、中惡、暴卒等症狀,用薑汁和童子小便一起服用,有效,因為薑汁可以化痰,童子小便可以降火。)可以治療狐臭。(經常塗抹。)可以塗抹凍傷的耳朵。(熬成膏狀塗抹。)可以貼敷治療風濕痺痛。(和黃明膠一起熬製。)

2. 姜皮

和脾行水。

辛涼。和脾行水。治浮腫脹滿。(以皮行皮、五皮散用之。古方以薑茶治痢、熱痢留皮、冷痢去皮、大妙。)

白話文:

薑皮,味辛性涼,可以調和脾胃功能,幫助體內水分運行。

它能治療身體浮腫、腹部脹滿等症狀。(因為是皮,所以用薑皮來處理皮膚上的問題,例如五皮散就用到了薑皮。古時候的藥方用薑茶來治療痢疾,如果是熱性痢疾就保留薑皮,如果是寒性痢疾就去除薑皮,效果非常好。)

3. 煨姜

和中止嘔。

用生薑懼其散。用乾薑懼其燥。唯此略不燥散。凡和中止嘔。及與大棗並用。取其行脾胃之津液而和營衛。最為平妥。老薑洗淨。用濕粗草紙包。炭火內煨。令草紙純焦。並姜外皮微焦。中心深黃色則透矣。切片。

白話文:

煨過的生薑,可以用來調和脾胃、止住嘔吐。

使用新鮮生薑,怕它太過發散;使用乾薑,又怕它太過燥熱。只有煨過的生薑,既不會太燥,也不會太過發散。凡是需要調和脾胃、止住嘔吐的情況,以及與紅棗一起使用的情況,都是取它能運行脾胃的津液,調和營衛的功能,最為平穩妥當。

做法是將老薑洗淨,用濕的粗草紙包好,放在炭火中煨烤,讓草紙完全燒焦,並且薑的外皮也微微燒焦,薑的中心呈現深黃色,就表示熟透了。取出後切片使用。

4. 乾薑

燥、溫經逐寒、宣、發表通脈。

辛熱。逐寒邪而發表溫經。燥脾濕而定嘔消痰。同五味。利肺氣而治寒嗽。開五臟六腑。通四肢關節。宣諸絡脈。治冷痹寒痞。反胃下利。腹痛癥瘕積脹。開胃扶脾。消食去滯。母姜曬乾為乾薑。白淨結實者良。(如懼其散、炒黃用、或炒微焦、市醫將乾薑泡淡用之、殊屬可笑。)

白話文:

乾薑性味辛辣且溫熱。它能驅散寒邪,並透過發汗來溫暖經脈。能去除脾臟的濕氣,進而止嘔和化痰。與五味子一起使用,能使肺氣順暢,並治療因寒冷引起的咳嗽。它能疏通五臟六腑,暢通四肢關節,使全身經絡暢通。可以治療因寒冷引起的麻痹、胸腹部的寒痛、反胃、腹瀉、腹痛、腫塊和腹脹。此外,它還能開胃健脾,幫助消化,消除積滯。乾薑是將老薑曬乾製成,其中以顏色潔白且結實的為佳。(如果擔心它太過發散,可以炒黃再用,或是炒到稍微焦一點。有些市面上的醫生將乾薑泡淡使用,實在是很可笑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