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草從新》~ 卷十一,菜部 (3)
卷十一,菜部 (3)
1. 蕓薹
一名油菜。宣、散血消腫。
辛溫散血。消腫。搗貼遊風丹腫。(孫思邈身驗、神效,及乳癰。多食動疾發瘡,子、功用略同。治難產。油、能殺蟲。(禾苗生蟲蝨、菜油煎滾、乘熱灑掃之、即除、豆油亦可。)
白話文:
蕓薹,也叫做油菜。它有宣通、散開血瘀、消除腫脹的功效。
性味辛溫,能散血、消除腫脹。搗爛後敷貼在遊走性丹毒或腫脹處,效果很好。(這是孫思邈親身體驗過的,效果神奇,也可用於治療乳癰。)但吃多了會使疾病發作、引發瘡瘍。蕓薹的種子,功效與本體類似,可以治療難產。它的油,能殺蟲。(如果禾苗生了蟲子,可以用菜油煎熱後,趁熱灑在上面,就能去除蟲子,豆油也可以這樣用。)
2. 白芥子
宣,利氣豁痰。
辛溫入肺,通行經絡,發汗散寒,溫中開胃,利氣豁痰。 (丹溪曰:痰在脅下、及皮裡膜外,非此不能達行。韓𢘅三子養親湯,白芥子主痰,下氣寬中;蘇子主氣,定喘止嗽;萊菔子主食,開痞降氣;各微炒研,看所主為君,治老人痰嗽喘滿,懶食而氣實者。)
消腫止痛。 (痰行則腫消,氣行則痛止。為末,醋調敷,消癰腫。)
治咳嗽反胃,痹木腳氣,筋骨諸痛。(痰氣阻滯。)陰虛火亢,氣虛久嗽者,勿服。北產者良,煎湯不可太熟,熟則力減。
莖葉,動風動氣。有瘡瘍痔疾便血者,俱忌。
芥菜子,豁痰利氣,主治略同。芥菜辛熱而散,能通肺開胃,利氣豁痰。久食則積溫成熱,辛散太甚,耗人真元,昏目發瘡。
白話文:
白芥子具有宣散、疏通氣機、化痰的功效。
它味辛性溫,主要作用於肺經,能夠疏通經絡,發汗散寒,溫暖中焦、開胃,並能疏通氣機、化解痰液。(朱丹溪說:痰如果積聚在脅肋下方、或是皮膚與肌肉之間,沒有白芥子就無法到達這些部位。韓𢀥的《三子養親湯》中,白芥子主要用來化痰,並能下氣寬胸;蘇子主要用來理氣,並能平喘止咳;萊菔子主要用來消食,並能開胃降氣。將這三種藥材稍微炒過再研磨成粉末,依照想要治療的病症來決定哪種藥材為主。這個藥方可以用於治療老年人痰多咳嗽、氣喘胸悶、食慾不振但體質較強的人。)白芥子還能消腫止痛。(當痰液被排除時腫脹就會消退,當氣機運行順暢時疼痛就會停止。將白芥子研磨成粉末,用醋調和後敷在患處,可以消除癰腫。)
它可以治療咳嗽、反胃、肢體麻木、腳氣、以及各種筋骨疼痛(這些症狀都是因為痰和氣阻滯所引起的)。但如果體質是陰虛火旺、或是氣虛久咳的人,則不宜服用。北方的白芥子品質較好。煎煮白芥子時不宜煮太久,煮太久藥效會減弱。白芥子的莖葉容易引起風邪和氣機紊亂。身上有瘡瘍、痔瘡、或是有便血的人,都要忌用白芥子。芥菜子也具有化痰利氣的功效,主要治療的病症和白芥子相似。芥菜性味辛熱而能發散,能夠疏通肺氣、開胃、利氣化痰。但長期食用會累積熱性,造成體內過熱;並且因為發散的力量太強,會耗損人體的精氣,導致視力模糊、長瘡。
3. 蔓菁子
即蕪菁,一名諸葛菜。瀉熱,利水明目。
苦辛平。瀉熱解毒,利水明目。(古方治目,用之最多,治黃疸搗服。)腹脹。(搗研,濾汁飲,或吐或利,腹中自寬,得汗愈。)癥瘕積聚,小兒血痢。(蜜和汁服。)一切瘡疽。(搗敷皆良,醋調敷禿瘡,鹽調敷乳癰,冬採根用。)敷蜘蛛咬毒。(藏器曰:蔓菁園中無蜘蛛。)
時珍曰:蔓菁子可升可降,能汗能吐,能下能利,利小便,明目解毒,其功甚偉,世罕知用,何哉?實熱相宜,虛寒勿使。根,解酒毒。(末服。)塗諸熱毒。(和蕓薹根搗汁,雞子清調,或不用蕓薹,單鹽搗亦可。)搗敷陰囊腫大如斗。葉,利五臟,消食下氣,治嗽。(飛絲入眼,用葉揉爛,帕包,滴汁三兩點,自出也。)
白話文:
蔓菁子,也就是蕪菁,又名諸葛菜。它能瀉除體內熱氣,幫助排水,使眼睛明亮。
蔓菁子味苦、味辛,性平。具有瀉熱解毒的功效,能幫助身體排水,使眼睛明亮。(古時候的眼科處方,用蔓菁子最多,也用來治療黃疸,搗碎後服用。)還能治療腹脹。(搗碎研磨後,過濾取汁飲用,可能會引起嘔吐或腹瀉,但腹脹會自然消解,出汗後就會痊癒。)也能治療體內腫塊、積聚的病症。對於兒童的血痢,可以將蔓菁子汁加蜂蜜調和後服用。各種瘡腫膿包,搗碎外敷效果都很好,用醋調和後外敷可治療禿瘡,用鹽調和後外敷可治療乳癰。冬天採集根部使用。蔓菁子還能敷治蜘蛛咬傷的毒。 (據說蔓菁園中沒有蜘蛛。)
李時珍說:蔓菁子可以向上升提,也可以向下導引,可以發汗,也可以催吐,可以通便,也可以利尿,能利小便,使眼睛明亮,能解毒,它的功效非常顯著,但是世人很少知道使用,為什麼呢? 這種藥性適合實熱體質的人,虛寒體質的人不宜使用。
蔓菁的根,能解酒毒。(磨成粉服用。)也能外敷治療各種熱毒。(可以和蕓薹菜根一起搗汁,加雞蛋清調和,也可以不用蕓薹,單獨用鹽搗碎外敷。)搗碎後外敷,可以治療陰囊腫大如斗。
蔓菁的葉子,能疏通五臟,幫助消化,降氣,治療咳嗽。(如果細小的絲狀物跑進眼睛,可以用葉子揉爛,用布包好,滴入兩三滴汁液,異物就會自然出來。)
4. 萊菔子
宣,破氣除痰消食。
辛溫。長於利氣。生用能吐風痰,散風寒,發瘡疹;炒熟能定咳嗽痰喘。(丹溪曰:治痰有沖牆倒壁之功。)調下痢後重,止內痛,消食除膨。虛弱者服之。氣喘難布息,俗名蘿蔔子。(年久頭風,生薑等分搗汁,入麝少許,搐鼻。)
白話文:
萊菔子,可以宣散、疏通氣機,破除氣滯,並能化痰、消除食積。
它的性質是辛溫的,最擅長於疏利氣機。生用可以催吐風痰,驅散風寒,使瘡疹透發出來。炒熟後則能平定咳嗽、痰多氣喘。朱丹溪曾說,它治療痰飲,有如衝倒牆壁的強大功效。
萊菔子可以調治腹瀉後仍有裡急後重感,也能止住腹部內部疼痛,消除食積和腹脹。但是體質虛弱的人服用,可能會引起氣喘,難以順暢呼吸。它俗稱蘿蔔子。
(對於經年頭痛,可以使用蘿蔔子和生薑等分搗爛取汁,加入少許麝香,吸入鼻孔。)
5. 萊菔
宣,破氣化痰,消食。
辛甘平。生食升氣,熟食降氣。寬中消食,化痰散瘀。治吐衄咳嗽吞酸,利二便,解酒毒,制面毒、豆腐積。(腐漿見萊菔則難收。)生搗塗跌打湯火傷,治噤口痢,耗氣滲血,白人鬚髮。(服首烏地黃者,尤忌之,生薑能制其毒。)萊菔菜,辛苦溫,功用略同,亦甚消伐。
白話文:
萊菔(蘿蔔):
具有宣散、破除氣滯、化解痰液、幫助消化的功效。
味道辛辣甘甜,性質平和。生吃可以使氣上升,煮熟吃則能使氣下降。可以寬胸理氣、幫助消化、化解痰液、散開瘀血。能治療嘔吐、流鼻血、咳嗽、胃酸過多等症狀,也能促進大小便排泄,解除酒毒,以及去除臉上的毒素、消除吃過多豆腐造成的積滯。(豆腐漿如果碰到蘿蔔汁,會很難凝固。)新鮮搗碎後外敷,可以治療跌打損傷、燙傷。還能治療不能進食的痢疾。但會耗損氣血,使人皮膚變白,鬚髮變白。(正在服用何首烏、地黃等藥材的人,尤其要避免食用蘿蔔,生薑可以解蘿蔔的毒性。)蘿蔔菜,味道辛辣苦澀,性質溫和。功效和蘿蔔類似,也具有很強的消食能力,容易耗損氣血。
6. 生薑
宣、散寒發表、開痰止嘔:辛溫,行陽分而祛寒發表,宣肺氣而解鬱調中,暢胃口而開痰下食,治傷寒頭痛,傷風鼻塞(辛通入肺),咳逆嘔噦(有聲有物為嘔、有聲無物為噦、有物無聲為吐,其證或因寒、因熱、因食、因痰,氣逆上衝而然,生薑能散逆氣,嘔家聖藥),胸壅痰膈,寒痛濕瀉,消水氣。
行血痹,通神明,去穢惡,殺半夏、南星、菌蕈、野禽毒(野禽多食半夏,故有毒,生薑能解之)。
闢霧露山嵐瘴氣(早行,含之)。葉,食鱠成症,搗汁飲,即消。
白話文:
生薑
生薑味道辛辣性溫,主要作用是:散發體內寒氣並使之發散出去,能幫助宣暢肺氣、化解痰液、止吐。
它能溫暖身體的陽氣部分,驅散寒氣並使之發散出去。能宣暢肺氣,解除胸悶不適,調理中焦脾胃功能。還能使胃口暢通,化解痰液,促進食物消化。可以用來治療因傷寒引起的頭痛,以及風寒感冒引起的鼻塞。(辛辣味主要作用於肺部)。也可用於治療咳嗽、嘔吐。(嘔吐是指有聲有物的吐,噦是指有聲無物的乾嘔,吐是指有物無聲的吐;這些症狀的起因可能是因為寒冷、熱、食物積滯、痰或氣逆上衝等原因,而生薑能散逆氣,是治療嘔吐的良藥)。還能治療胸悶、痰多、寒邪引起的疼痛和濕邪引起的腹瀉,以及消除體內的水腫。
生薑能促進血液循環,使人精神清明,去除身體的穢氣,還能解半夏、南星、菌類、野生禽類的毒。(野生禽類多食半夏,所以體內有毒,生薑可以解毒)。
另外,生薑能辟除霧氣、露水、山嵐瘴氣。(早起趕路時,可以含在口中)。生薑葉若與生魚片同食,可能會導致疾病,此時可以搗汁飲用,即可消除不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