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草從新》~ 卷十,果部 (6)
卷十,果部 (6)
1. 香欒
下氣消食、快膈化痰。
苦甘酸辛而平。下氣消食。快膈化痰。解酒毒。治飲酒人口氣。去腸胃中惡氣。散憤懣之氣。療妊婦不思食。口淡。愈痰氣咳嗽。(用香欒去核切、砂瓶內浸酒、封固一夜、煮爛、蜜拌勻、時時含咽。)能去濁惡之氣。無滯而虛者禁之。孕婦氣虛者勿與。此柚之屬也。其黃而小者為密筒。
其大者謂之朱欒。最大者謂之香欒。今人誤稱為香圓。不知香圓即佛手柑也。香欒夏初生白花。六月成實。至冬黃熟。今人於六七月間。採其小實曬乾。至十月。偽枳實、枳殼。
白話文:
香欒,能使氣往下走,幫助消化,使胸膈舒暢,化解痰液。
味道苦、甘、酸、辛,性平。能使氣往下走,幫助消化,使胸膈舒暢,化解痰液。還能解酒毒,治療飲酒後口氣不好,去除腸胃中的惡臭氣味,疏散鬱悶之氣。可以治療孕婦不想吃東西、口中無味,也能改善痰多咳嗽。(將香欒去核切開,放入砂瓶中浸泡在酒中,密封一夜,煮爛後,用蜂蜜拌勻,時常含著吞咽。)可以去除污濁惡臭之氣。但腸胃虛弱的人不能使用。孕婦氣虛者也不要使用。香欒是柚子的同類。其中黃色而小的叫做密筒,大的叫做朱欒,最大的叫做香欒。現在的人誤稱它為香圓,其實香圓就是佛手柑。香欒在初夏開白花,六月結成果實,到了冬天會成熟變黃。現在的人在六七月間採摘小果實曬乾,到了十月,會將它當作枳實、枳殼來用。
2. 花紅
即林檎。澀、生津。
酸澀、甘溫生津。治消渴泄精水痢。小兒閃癖。(頭髮豎黃、瘰癧瘦弱者、乾末和醋傅。)多食發熱。閉百脈。
白話文:
花紅,就是林檎。味道澀,能生津止渴。
味道酸澀,性甘溫,也能生津。可以治療消渴症(糖尿病)、遺精、水瀉痢疾。對於小孩的閃癖(可能是指某種腹部不適或消化不良),可以將花紅磨成粉末,用醋調和後敷在頭髮豎黃、淋巴結腫大、身體瘦弱的孩童患處。(但多吃會使身體發熱,並阻塞經脈。)
3. 枇杷葉
瀉肺下氣。
苦平。清肺和胃而降氣。氣下則火降痰消。(氣有餘、便是火、火則生痰。)治熱咳嘔逆口渴。(時珍曰:火降痰消、則嘔者不嘔、逆者不逆、咳者不咳、渴者不渴矣、一婦肺熱久嗽、身如火燎、肌瘦、將成勞、以枇杷葉款冬紫菀杏仁桑皮木通等分、大黃減半、蜜丸櫻桃大、食後夜臥、各含化一丸、未終劑而愈。)虛寒嘔吐。
風寒咳嗽忌之。葉濕重一兩。乾重三錢為氣足。拭淨毛。(毛射肺、令人咳。)治胃病。薑汁塗、炙黃。治肺病。蜜水塗。炙黃。枇杷甘酸平。止渴下氣。利肺氣。止吐逆。除上焦熱。潤五臟。多食發痰熱傷脾。同炙肉及熱麵食。令人患熱黃疾。
白話文:
枇杷葉
可以宣洩肺氣、使氣往下走。
味道苦,性味平和。能清理肺熱、調和胃氣,並使氣往下順降。氣順降了,火氣就會下降,痰也會跟著消除。(氣太過旺盛,就會變成火氣,火氣會產生痰。)可以用來治療熱咳、嘔吐、口渴。(李時珍說:火氣下降,痰自然消除,那麼嘔吐就不會發生,氣逆也不會出現,咳嗽也會停止,口渴也會消失。有個婦人因為肺熱而長期咳嗽,身體像火燒一樣,肌肉消瘦,快要變成肺癆,就用枇杷葉、款冬花、紫菀、杏仁、桑白皮、木通等藥材,等分加入,再把大黃減半,用蜂蜜製成櫻桃大小的藥丸,每次飯後和睡前各含化一顆,還沒吃完藥,病就好了。)對於虛寒引起的嘔吐,不適用。
患有風寒感冒引起的咳嗽,不可以使用。新鮮枇杷葉用一兩(約37.5克),乾燥的枇杷葉用三錢(約11.25克),藥效比較足夠。使用前要擦乾淨葉子上的絨毛。(絨毛會刺激肺,使人咳嗽。)可以治療胃病,用薑汁塗抹後烤黃;治療肺病,用蜂蜜水塗抹後烤黃。枇杷果實味甘酸,性味平和,可以止渴、使氣往下走,能使肺氣順暢,止住嘔吐,消除上焦的熱氣,滋潤五臟。吃太多會產生痰熱,傷害脾胃。如果和烤肉或熱麵食一起吃,會使人患上熱黃病。